"生存? 还是毁灭?"--上海石库门之殇
520
11
[1 楼] lodgelu
[泡菜]
12-12-22 14:44
慎余里东临黄浦江、南抵苏州河,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初,虽历经两次淞沪战争却都未被波及,是上海保存最为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房屋格局多为两开间一厢房,立面端正、规划工整,富有浓郁的海派风情。由于地处苏州河畔,当年许多银行、钱庄的老板选择在此处盖建仓库,同时也在此处居住,慎余里一度成为上海富豪与名流的聚居地。[摘自"新浪上海"<闸北慎余里身陷被拆除困境>]
![]() |
[12 楼] maleken
[泡菜]
12-12-29 19:54
赞!!!
|
[11 楼] lodgelu
[泡菜]
12-12-22 15:46
毗邻慎余里的另一处拆除中的老弄堂,建于1923年.
[本帖完] ![]() |
[10 楼] lodgelu
[泡菜]
12-12-22 15:39
网格状的钢精曾经支着撑楼下人家的天花板同时又是楼上人家的地板.
![]() |
[9 楼] lodgelu
[泡菜]
12-12-22 15:37
无题
![]() |
[8 楼] lodgelu
[泡菜]
12-12-22 15:36
三十年代的消防拴
![]() |
[7 楼] lodgelu
[泡菜]
12-12-22 15:35
对于已经居住在新房子里的人来说,老房子,老弄堂是上海的一种"文化",拆除无疑是对文化的毁灭. 对于居住生活在厕所都要和邻居合用的老房子里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他们日思夜盼的新生活. 所以面对老房子"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前还真是两难的选择.
![]() |
[6 楼] lodgelu
[泡菜]
12-12-22 15:25
20,30年代之初,石库门属于上海富裕阶层的居所,多为一门一户. 后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到70年代以后石库门基本已经变成"七十二家房客"的状态,原来独用的煤卫设施也变成了公用部分.为了方便计算水电煤的使用,每家每户都在公用区域安装自己的煤气,电表,水斗等日常生活必须的设施,独立计算互不侵犯. 但是原来设计为一门一户的室内公用部位毕竟容纳不下"七十二家房客"的生活需求,于是一家一户的水斗就只能安装在房子的外面了,有些人家为了防止被"偷水",甚至在水龙头上加装锁具,这也是上海人经常被其他地方人所诟病的"斤斤计较,小气.....",其实这也折射出当时蜗居时代的一种无奈.
![]() |
[5 楼] lodgelu
[泡菜]
12-12-22 14:58
慎余里最后"剩余"的一缕夕阳
![]() |
[4 楼] lodgelu
[泡菜]
12-12-22 14:56
"欢迎您来南唐"--慎余里(属南唐家弄) 上海市天潼路847弄 "1932年生--2012年卒"
![]() |
[3 楼] sitexitek
[泡菜]
12-12-22 14:49
"生存? 还是毁灭?"
当然是毁灭。不要说石库门,就连上海话也快了。 |
[2 楼] 十二秒
[泡菜]
12-12-22 14:47
我有个福伦达胶片旁轴,外号就是“石库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