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三江之旅的一些片段
62
4
[1 楼] 彩云指南
[泡菜]
13-5-24 16:56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这是一段热播的电视剧片尾曲的歌词,当这样的歌声在耳边回响的时候,心里除了对于的悸动之外还就就是对那些已经远离我们的朋友们的缅怀。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眼看着暑假一天天临近,心里一个埋藏已久的想法每天都在敲打我的神经,直到最后发芽破土,开花结果。 《存在》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13-5-24 16:58 编辑 |
[5 楼] huhan323
[资深泡菜]
13-5-24 17:55
这片区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喜欢穿行峡谷的感觉!
|
[4 楼] 彩云指南
[泡菜]
13-5-24 17:01
3.一段早就该走的路
之前有说,怒江和澜沧江流域我都已经去过若干次了,但是连接两江有一条很著名的线路我却一次都没有走过。这条线路从怒江方向开始于贡山县的迪麻洛,经过白汉洛之后,翻越两个垭口到达澜沧江畔的茨中教堂。据说这条线路最早是由在这边传教的传教士所开辟的,主要用于往返两边的教堂——你可以想象,早年的时候不通公路,如果要绕道往返于两条江,那么花费时间就嗨了去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碰到一个小伙,聊起来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不走,我说这条线路走的人太多了,对我没什么吸引力。其实换个杨肖的说法可能更合适:避驴。不过事实上,这条路除去了大假的时候,来走的队伍也并不多。作为横穿三江并流区域的一部分,我想我不应该在这里留下一个小小的空白。 现在的迪麻洛跟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感觉完全不一样,早年还是一片工地的迪麻洛水电站水坝已经开始蓄水,加上农村的改造,还有正在修建通过孔雀垭口通往澜沧江畔永之的公路,使得这里变成了个工地。 05年的我在迪麻洛7年后,同样的位置照例还是住在阿洛家,因为是暑假,看见了阿洛的女儿。想一想第一次住在阿洛家的时候,他女儿还拉着我去帮忙偷他们家的苹果,一转眼都长那么高了,不得不感叹,时光真是飞逝啊。 本想在迪麻洛的晚上可能会比较无聊,不过很有意思的是碰到了2个从法国来的女孩子和一个美国来的经济学博士生Alex。两个法国女孩是陪同一位法国神父来这边做活动的,很凑巧的是前几天我在秋那桶上边的村子初干还参加了他们来做的弥撒。而跟Alex聊了下来发现,他好像还认识我一个同样是在美国学经济的同学。呵呵,地球真的不大。 那天晚上是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晚上,因为我是第一次发现和一个外国人居然能有那么多相同的想法和观点。Alex学的是经济,这样做的目的是他想去帮助更多人,他对国内的中小学的现状很有兴趣,此次出行的目的之一也是想调查一下国内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那天晚上我们聊的很多,从教育开始,说到各自的旅行经历以及对于各种事物的感悟和看法,那天我们一直聊到很晚。 从迪麻洛出来就要上山了。海拔往上个几百米就是白汉洛。我很喜欢白汉洛这个名字,或许是因为它听起来点像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指环王里边的洛汗国的关系。不过抛开名字不说,白汉洛的确有它吸引人的地方——白汉洛教堂。这个已经有着100多年的教堂是很多研究宗教建筑的人必来之处。我对建筑不懂,白汉洛教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05年的一天飘落在山上的雪,还有前一天晚上站在山坡上看着教堂窗户里的传出的光亮,做完弥撒打着手电回家的村民,像是萤火虫一般鱼贯而出最后散落到各处的景象,总是能让人获得一种温暖的感觉。 白汉洛教堂白汉洛远处对面的山上隐约的看的出也是一个村落,那个村子的名字叫做阿噜路卡,从那里翻个垭口,可以一直走到丙中洛。这个地名在前后几个村子的喊法略有不同,有的喊阿噜莱卡,有的喊阿鲁利卡,不过实际上的意思都一样——阿噜的山。阿噜路卡也有个教堂,虽然不通公路,但是建在那里的教堂是早几年我见到这边最大也是最好的教堂。而教堂边上的一片墓地更是让那里充满了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氛围。 同样季节2次走过阿噜噜卡教堂的景象 ![]() 窝棚翻过垭口,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间的小路上真的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不单纯是因为不用再继续海拔的爬升了,偏西的太阳把对面的山脉渲染成了灿烂的黄色。因为视野好,明天需要走的路也都远远的在对面的山坡上显现出来。一路下坡,来到一个窝棚边,窝棚的主人小郭收留了我,做饭,烤火,一夜无话。 虽然晚上也淅淅沥沥的下了几场雨,不过乌云在第二天的早上也烟消云散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散落的牦牛和马匹休闲的吃着草,一回头还能看见对面山上碧绿色的高山湖以及天上还没有落下去的月亮,即使是在不断爬升准备翻越第二个垭口,也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随着海拔的提升,灌木最后变成了草甸,高海拔的草花此刻正在怒放。一阵风带着雾气席卷而来,阳光不甘示弱的剥开了云雾也搀和到了里边。就这样,一副绝美的画卷就展现在你面前。 仙境说来有意思,浓重的雾气一直覆盖在垭口附近,当我靠近垭口的时候听见有人在喊话,我也跟着应了一嗓子。对方更是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我听不懂的话。走到了跟前才发现是一对※※父子,那么大的雾,谁想得到是一个外来人独自走在山中呢。 翻过了垭口雾也散开了顺着沟一路下山,除了垭口附近残留的积雪之外可谓是一马平川,从草甸到树林,最后一直走到正在修建的一个水电站。错过了工人下班的时间,没能搭到车,只能甩着两条火腿一路奔袭到了茨中村。乡村的夜晚总是宁静的,特别是在茨中教堂里。在听完了弥撒之后,因为停电,坐在走廊里看着蜡烛发呆,突然有种错觉,仿佛自己回到了几年前怒江边的小卖部里,只是没有屋外的狂风和身边念经的小卖部老板。一口吹灭了蜡烛,睡吧。 本帖最后由 彩云指南 于 2013-5-24 17:25 编辑 |
[3 楼] 彩云指南
[泡菜]
13-5-24 16:59
2.一个心愿
之前介绍了三江并流这个概念,其实准确的说,要算并流的话,应该是四江并流——在怒江和高黎贡山的西边还有一条名字并不太为人所熟知的江——独龙江,渡过独龙江再翻过担当力卡山之后便是缅甸了。早在多年以前,我就一直有个心愿,要去一趟独龙江,虽然怒江我已近去过无数次,其中还有几次就差点踏上了千万独龙江的行程,不过每次都和独龙江失之交臂。暑假之前,我告诉自己,这次我一定要去了解这个心愿。 独龙江作为一个并不被太多人所熟知的地名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在地图上来看,它所在的位置是中国的最西南一个省的最西北一个角,顺江往下或者再往北跨过担当利卡山之后就是缅甸地界。由于滇西北横断山系所构造出的复杂地形,前往独龙江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早在独龙江公路开通之前,通往独龙江的唯一运输工具就是马帮。从每年10月份开始,当地※※都要组织大批马帮向独龙江抢运物资,以此保证独龙江内的居民能够有足够的食品能熬过长达半年的封山期,之前还有以此为题材拍过一部纪录片《最后的马帮》。独龙江公路修通之后,虽然运输力量不再使用马帮,并且将之前一个单边3-4天的行程缩短到了7个小时,但是封山以及道路的经常性损毁仍然使得独龙江成为一个外人涉足并不太多的地方。 独龙江公路全长90多公里,但是之前因为路况相当的糟糕,要走7个多小时,现在在部分路段经过修整已经铺上了柏油,时间缩短为5个小时,等到新的独龙江隧道贯通之后,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只要3个小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大大缩短每年封山的时间。 车坏了,独龙江公路上跑的“班车”都是这种吉普车穿过老的独龙江公路隧道,去年的一大片积雪还未融化独龙江从上游到下游各种工程如火如荼的修建还有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很多人来这边做各种活路,这也使得初到独龙江的我,看到的景象跟想象当中完全的不一样,就连同车的一位搞动植物保护研究的崔老师也感叹,2年没来孔当都大变样了。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独龙江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位居全国第一,塌方便是这里公路上的家常便饭。说来不幸,到达独龙江的当天得到消息,我想前往的下游方向有一处塌方,什么时候能修通不得而知,同样幸运的是,虽然我前前后后在被阻断的乡村公路上走了十来公里,不过搭到的一辆摩托和一辆拖拉机一下子让我节省了一天的路程。 正在抢修的塌方路段悬崖上的乡村公路还有行驶在公路上的拖拉机虽然独龙江最漂亮的月份是从10月开始,但是让我稍感庆幸的是老天爷对我已经很不错了——在我到达独龙江的这两天已经是独龙江这3、4个月以来唯一天晴的日子。当星星在夜空之中闪烁的的时候,萤火虫也不甘寂寞,一闪一闪的把一颗颗树装点的跟圣诞树一样。 夜晚的小卖部往下游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去看一眼靠近缅甸边境的一条瀑布。这条瀑布名为月亮,落差估计在100多米,水量很大,而通往缅甸方向的小路就从瀑布下方经过。在钦郎当农村工作小组的小夏陪我一起去看的瀑布,本来还试图穿过瀑布到边境去看看,结果走到了瀑布一半就给浇了回来。 远看瀑布独龙江沿江都在修建国家的安居房,曾经路上的溜索以及藤桥都被钢桥和水泥桥所代替了,或许再过几年,想要在独龙江找几间传统的木质房屋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了。 藤桥形式的钢丝桥溜索现在的独龙江已经跟早年的独龙江不可同日而语了,除了沿江一路修建的安居房之外,最为重大的变化就是那些早年真正的马路变成现代意义上的马路,虽然经常有塌方,虽然还只是砂石铺出来的乡村公路,不过已经大大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别的不说,如果你想在一天之内从独龙江下游的巴库到达上游的迪政当,早些时候靠脚走,没有个3天你根本别想。 当然,如果你有着很深的怀旧情结,还想体验一把当年真正的马路,过了迪政当在往上游走不了多远,公路就停滞于熊当不在往前。顺着小路继续向前,两条分叉岔,分别通向了独龙江的两条支流——麻毕洛河还有克劳洛河。此行我的方向是顺着麻毕洛一直走到最后一个村子木当,然后翻山到达怒江边上的扎恩村。 之前我有说,夜晚独龙江畔的树上都是萤火虫的亮光,都说有萤火虫是生态好的表现。其实就算晚上你早早的钻进了帐篷错过了晚上的荧光晚会也不要紧,早上小鸟的合唱也绝对是在其他地方所无法享受到的。好吧,我也承认说享受其实是装了把文艺,真实的情况是我在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被鸟叫声给吵醒了。不过认真的说,我还真没有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听见如此高密度和多品种的鸟叫声,用各式各样这个词真不为过。 独龙江是个不太被外界所打扰的地方,特别是再继续往上游走上那么一段,打算翻山去怒江的时候。除去了各式各样的鸟叫声,你想在这里找一条宽阔点的马路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小路两边的草非常深,而且因为走的人不多,加上时不时拐个弯过一下水之类的,很容易让你离开正确的道路。不过在野外你只要提前做好了功课和准备,再加上一点理性的判断,放心,顺着正确的方向走,不用担心你找不到路。 走着走着没路了?那应该是要过桥了。 独木桥上山的路不太好走,林子密草丛深,时不时的走偏了还得找找路,不过记住只要方向对了都不用担什么心。 从木当到扎恩要翻2个垭口,人品好一些的话,在第一个垭口就能看见第二个垭口。 |
[2 楼] 彩云指南
[泡菜]
13-5-24 16:57
1. 一个计划
在中国西南端的版图上有一片很奇特的区域,之所以说它奇特,那是因为只要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除了这片区域之外的绝大多数地方的山脉分布都是东西走向,而唯独这片区域的山脉是南北走向,并且其中的一部分水系最终都是流入到了印度洋而不是太平洋。在这片区域之中,我所最为喜爱并且也是出行最多的就是三江并流地区,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江被高黎贡山山脉、碧罗雪山山脉以及云岭山脉相夹着形成南北方向的平行之势。三江并流地区也因为其奇特的地形以及物种的丰富性,进入了联合国的人类自然遗产名录当中。 在之前若干次的出行中,三江并流的每一条江都有所涉及,只是很偶然的一次在地图上看到这片地区的时候,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是否能一次性的横跨三江并流?然后,这个想法就在我心里播下了种子。 红色为活动线路,蓝色依次从左向右为:独龙江,怒江,澜沧江,金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