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火把—川剧民间班子演艺
147 19
[1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1:14
川剧的起源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
    川剧,也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等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后称“川戏”。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火把剧团”的由来

“火把剧团”的称呼可以追溯到很久远,那时因为农村没有电灯,奔走在乡间暮色中的川剧艺人全靠火把照明。又因常在夜间演出,火把又作舞台灯光,于是渐渐便有此称呼,专指活跃在民间的川剧戏班。

       现在的“火把剧团”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国营川剧团渐至解散、演员下岗后自行组建的民间演出组织,其演员以剧团下岗的演员为主,配搭部分拜师学艺而成的人员。它的产生、发展以至消亡都与时代息息相关……

       如今在四川的村镇还有一些“火把剧团”,走村串乡进行演出。成都目前还有三四个“火把剧团”, 一般都在老居民区里的茶馆里演出,靠微薄的门票收入艰难的支撑着。一场演出三个小时,需十几个演员,而观众最多时一百来人,10元钱的门票中还含有茶水钱。为了生存,他们希望有更多的红白喜事演出来弥补经费的短缺。
       剧团的主要观众是老人,他们越来越老,越来越少,新的观众群却根本不知道在哪里。与此同时,茶馆还面临着城市改造带来的※※的命运。演员们看到剧团大势已去,纷纷改行,有的去跳舞,有的去做小生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城市面貌、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天天被改变。

       就在近期,不断传来某个“火把剧团”因为各种原因息演的消息,散落在民间的“火把”渐自远去。
[20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5 21:49
哎,反映一般,暂停发片。
[19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4 21:02
[18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4 20:23
[17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4 20:13
[16 楼] yiqiewuliao [资深泡菜]
13-6-23 09:25
好,顶。
[15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3:24
谢谢丹土地老师鼓励。
[14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3:21
[13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3:14
[12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3:10
[11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3:01
[10 楼] 丹土地 [资深泡菜]
13-6-22 23:00
好片!继续关注!
[9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2:50
[8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2:43
[7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2:36
[6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2:16
[5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2:08
[4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1:25
化妆
[3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1:22
演出条件较好的舞台
[2 楼] 稻城风光 [泡菜]
13-6-22 21:17
火把剧团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