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天堂和炼狱 阿富汗的游牧部族
623
18
[1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0 00:04
图片版权来自:
iPad 版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阿富汗的吉爾吉斯遊牧部落生存在地球最偏遠,海拔最高,風光最迷人的地方。這裡猶如天堂,又猶如煉獄。 ![]() |
[19 楼] 炮筒子
[泡菜]
13-12-23 21:10
谢谢你的分享!多给俺们介绍一些好片子。
|
[18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3 20:30
文章摘选给大家看看,这样的文章真没什么意思。
汗向往拥有一辆汽车,尽管还没有公路也不要紧。他的父亲,前一任汗终生都在游说※※给这里修一条公路。新一任汗仍在做着同样的努力。他认为,修一条公路可以让医生和药品更便捷地到达这里,到那时,不断有人死亡的事情就可以终结了。教师和商人也能够前来,还会有蔬菜。汗的部族——身居阿富汗偏远地带的吉尔吉斯游牧人——也许才真正有机会繁荣兴旺起来。因此,修一条公路就是汗的职责所在,而拥有一辆汽车是他的梦想。 “你想要哪种汽车?”我问道。 “只要你能给我一辆,什么车都行。”他说着,八字胡的末梢笑成了一道弯。 但是目前既没有汽车也没有公路,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牦牛。汗用一根穿在牛鼻子上的绳子牵着一头牦牛,旁边还有好几头牦牛在待命。今天是转场的日子,汗的所有家当都要捆在牦牛背上:包括十二把茶壶、一个铸铁炉子、一块汽车蓄电池、两块太阳能板、一顶毡房和43条毯子。汗的弟弟还有其他一些人也在帮忙。牦牛又踢又打响鼻地抗拒着,打包装货的过程跟摔跤差不多少。 转场是游牧人的家常便饭。对于阿富汗的吉尔吉斯人来说,依据天气以及家畜的饲草情况,他们一年要迁徙两到四次。他们称自己的家园为“帕米敦尼亚”,意思是“世界屋脊”。这个名字或许听起来诗意而美好,但这里的环境已接近人类生存极限。他们的家园深藏于中亚地区众多高大山脉之中,由冰川切割而成的两条狭长峡谷组成,叫做帕米尔高原,大部地区在4250米之上。这里狂风肆虐;农作物无法生长。一年中有340天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许多吉尔吉斯人从没见过树。 这些山谷位于阿富汗版图东北角伸出的一块奇怪的钳子形地带。通常被称为瓦罕走廊的这一条状地带,是19世纪大英帝国与沙俄为了在中亚地区争夺影响力而展开的“大博弈”的产物。1873年至1895年间,两大势力通过一系列条约划定一个缓冲区域,以防止沙俄与英属印度接壤。在过去的数个世纪中,这一地区曾是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军队、探险者和传教士行走的通道。 不过,※※主义革命(俄国1917年革命,中国1949年革命)逐渐封锁了边境线。曾经的通衢变成了断头路。如今,殖民地时代已经结束,瓦罕走廊北接塔吉克斯坦,南邻巴基斯坦,东抵中国边境。西边的阿富汗内陆地区看起来十分遥远——因为瓦罕走廊有大约320公里长——以至于有些吉尔吉斯人将其视为外国。他们感觉自己被困在偏远的边地,为高耸的雪峰藩篱所禁闭,迷失在※※、政治和冲突的漩涡中。 要想到达最近的公路,穿越群山的旅途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要到达最近的拥有商店和基本医疗设施的大城镇,需要再走一天。极端的隔绝环境导致吉尔吉斯人遭受着毁灭性死亡率的折磨。那里没有医生,也没有卫生所,药品不足,在严酷的环境下,一些很小的病痛,比如鼻塞和头痛,都会轻易地转成致命疾病。阿富汗吉尔吉斯人的儿童死亡率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能活到五岁的孩子不足半数。对于家长来说,失去五个或六七个孩子不足为奇。妇女生产时的死亡率也高得惊人。 我遇到一对夫妇,哈尔卡·汗和阿卜杜勒·麦塔利布,他们曾经生育过11个孩子。“每年都会有一个孩子死去”,阿卜杜勒说。他们夭折时要么是婴儿,要么刚蹒跚学步,要么还是小孩子。许多很可能死于容易治疗的疾病。死去的孩子会被裹上白布埋在浅浅的坟坑里。“这让我痛不欲生。”阿卜杜勒说。为了麻痹这种痛苦,哈尔卡和阿卜杜勒开始吸食※※。由于※※很容易得到,大烟瘾在吉尔吉斯人中成了流行病。他们只有一个孩子活到了五岁,然后也夭折了。 |
[17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3 19:47
末文 发表于 2013-12-21 14:49 不敢苟同,国家地理上的文章,有90%都是编辑写的,不是摄影师写的。不知道你们看不看,反正我看国家地理上的文章如同嚼蜡,看不下去。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也看英文版的国家地理联系英语,难度大,好难啃。 国家地理的精髓在于图片,而不是文章。100年前,杂志上全是文章,没有照片,惨淡经营濒临倒闭,直到1904年底那期,印刷厂通知总编,还缺11页内容,搞不好要开天窗。总编辑情急之下,把俄罗斯摄影师拍的※※照片拿过去填充了这11个版面,然后怀着被开除的心情回家了。 结果1905年1月这期一炮而红,从此国家地理确立了以摄影为金字招牌的办刊方式。 重复说一句,国家地理上的文章真的不好看,图片才是精华。 |
[16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2 23:26
一場風暴剛過,兩個女孩試探着走出她們的土屋。如果夏牧場或冬牧場的草水不足,牧民們就會磚場到這個秋牧場,呆上幾個星期。
![]() |
[15 楼] 鸟兽散
[资深泡菜]
13-12-21 22:54
![]() |
[14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1 18:41
版权:
iPad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姑娘們在冰凍的泉眼上銼洞取水後,在冰面上將塑料水桶拖回家。男人負責放牧和貿易,大部分日常勞作都落在女人身上。 ![]() |
[13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1 18:40
版权:iPad版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吉爾吉斯人每年要翻山越嶺,到最近的巴基斯坦村落進行貿易。途中,他們在一個牧人的山洞取暖。這一趟冰雪之旅要走五天。他們用牲畜,羊毛和奶製品換取茶葉和電視機等物品。 吉尔吉斯人每年只有两到三次去进行贸易的活动,因为路途实在太艰难了。 ![]() |
[12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1 18:38
版权:
iPad 版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冬季的商隊依靠氂牛穿過危險的小道到達山谷地處。在海拔4250公尺之上的小帕米爾,冬天長達八個月,甚至夏天也降雪。 ![]() |
[11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1 18:32
名利爱好者 发表于 2013-12-21 14:55 是美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只能算风光照片杂志。 |
[10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1 18:32
是美国的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只能算风光照片杂志。
|
[9 楼] 名利爱好者
[资深泡菜]
13-12-21 14:55
---是中國的“國家地理”??...“無內容不照片”,加油!! 本帖最后由 名利爱好者 于 2013-12-21 14:57 编辑
|
[8 楼] 末文
[资深泡菜]
13-12-21 14:49
说实话,这些是游记水平,还不是人文。人文杂志要的应该是故事,图片是次要的。
|
[7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1 01:06
版权: iPad版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阿山汗,32岁,从他继父那里继承了汗位,管理着这个1100人左右的部落。他太年轻了,以致部落曾经开过会,是不是要继续保留汗这个职务。一般人认为汗是有长胡子的老人,阿山汗在部落没有什么威信。他正在等他的妻子打水回来。 ![]() |
[6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0 19:11
图片版权:
iPad 版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一个小孩子把猫丢上天玩。吉尔吉斯人依靠动物生活,骆驼,马,羊等,但是他们对动物没有感情。 ![]() |
[5 楼] AGeDong
[泡菜]
13-12-20 09:23
Impressive!
|
[4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0 00:11
图片版权来自:
iPad 版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一個牧民女孩抱著一對小羊羔,要把它們送到母羊身邊過夜。在特別冷的日子裡,小羊羔會被裝進布袋子放在牧人的小屋中保暖。吉爾吉斯人抱怨這裡的冬天太嚴酷了,可是他們想去別的地方安家嗎? ![]() |
[3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0 00:10
图片版权来自:
iPad 版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人們的生活依賴於家畜。穿紅袍的吉爾吉斯姑娘把綿羊趕進圍欄擠奶,牆頭曬乾的糞便用作燃料。綿羊,山羊,氂牛還有駱駝不僅提供奶,肉,毛,還可以充當貨幣。一只羊可以買45公斤麵粉。 ![]() |
[2 楼] 中国摄影出版社
[泡菜]
13-12-20 00:08
图片版权来自:
iPad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嚴酷的環境練就了牧人剛強的體格和性情。一個年輕的牧人帶著簡易的面罩,抵御嚴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