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地坑院
1740 65
[1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9 10:26
地坑院,很熟悉。中建史书上讲过。这次春节,陪爹妈出来玩,到三门峡看天鹅。天鹅很远,看不大清楚,倒是地坑院比较好看。

中建史书上是这样说的:

河南窑洞往宅

      ※※华北、西北有广大的黄土高原,黄土覆被深厚。这种土层多年冲刷成为冲沟、断崖;土质疏松便于开掘。长期以来,人们就在土层中挖穴为居室。宋代郑刚中《西征道里记》描述北宋末年陕西境内有深达数里、曲折复杂的穴居。这种住宅,土壤含水不多,湿度不大,冬暖夏凉;施工便利,无运输材料之劳,经济简便;因此,穴居在黄土地带相当广泛地使用,形成了几个大的窑洞区:陕北、陇东、豫西、晋中。其中豫西的河南荣阳至渑池一带,比较典型。

        窑洞的结构利用土攘的力学特性,挖掘成顶部为半圆或尖圆的拱形,使上部土层的荷载沿抛物线方向由拱顶至侧壁传递至地基。陇东、陕北的窑洞剖面接近抛物线形,跨度为3~4米,比较合理,豫西窑洞则为半圆拱。豫西窑洞分为三种型式:

     一.靠崖窑:为垂直崖面上开掘的土窑。这种窑洞只能平列,不能围聚成院。当需要多室时,则向深处发展,中留横隔墙,深可达20米;或向两侧发展,于崖面开窗口而不设门。为增加辅助面积,还可以在土壁上挖成各种形状尺寸的壁龛。临窑口门窗处,窜气阳光较充足,安排炕,灶及日常生活起居处;深处则用作贮藏室。窑洞断面高宽为2.2~3.2米左右,较狭窄。
      靠崖窑之前加地面建筑(厢房、门),形成院子,更便于农时生活,因此最为普遍。靠崖窑除横向发展,也有上下发展成为层叠者,原洞之上挖窑,称“天窑”,由下层窑顶穿洞用梯登至上层,或另掘阶梯。
      靠崖窑面为保护土层不坍塌,常用砖镶面保护,防水冲刷。窑内土顶壁或亦用砖衬砌。砖面兼有装饰作用,在门窗口处多用线脚。
       二. 地坑院:没有垂直崖面可利用时,就在土层挖掘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挖窑洞。深坑方形,面积相当于庭院,称为地坑院或天井院,以巩县至孟津一带为多。
坑平面以方为主,也有条形、丁字形等。人工崖面相对距离窄者5~8米,长边有达15—50米者,地坑深度至少5米,是由窑洞本身高度及其上必要的覆盖土层厚度所决定的。
坑院各面,依朝向有主次之分,一如地面四合院。每面有单孔、二孔、三孔窑洞;如三孔,则中一孔为明间,为主室,两侧为稍间或耳房,但辟窗不设门。
进入地坑院的方式是自地面辟斜道下降。为减少土方量,不完全揭去阶道上面的土,而是至一定深度后成为隧道形式进入天井。为了入口不致距地坑过远,便于应侯,坡道常折角贴近地坑院。
院内地面排水,如附近有低下冲沟可利用,即挖掘地沟达排水沟;比外即于院※※掘渗井,其深一般约10米,其径0.5米。
地坑院还可以成组:2~3个或5~6个地坑院为一组,用隧道互相沟通;这样,可以节省挖掘入口阶梯隧洞所费的土方。入口处上面建门屋,地坑边缘筑有矮墙加以标识防护,除此以外,一切与地面相平,远望不知下为人居。


      三. 锢窑:实际上是在地面上用土坯或砖石所砌筑的拱顶房屋,上面做平之后,还可以再建木构房屋,在布局上仍以四合院式为主,一如地面住宅。此式豫西、晋中较多。

去之前在谷歌上看了看,三门峡以南这片区域的大小村落从卫星上看全是一个一个的方形黑洞,有点密集恐惧症的感觉。莫非这就是地坑院的高空影像?
本帖最后由 suixz 于 2014-2-25 20:09 编辑

[66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5 20:08
到庙上村之前,会经过一个壮观的黄土大峡谷。只是天气不好,霾很重。

...... 本帖最后由 suixz 于 2014-2-25 20:10 编辑

[65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5 20:05
有的院子三面做窑,背阳的南面不做。

.....
[64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5 20:03
也有装饰性强的院子。坑口用青砖红砖交替拼出纹样,上面覆盖机平瓦。

....
[63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5 19:54
...

..
[62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5 19:51
也有的院子被改成了牲口圈,废物利用。我觉得倒是很合适

..
[61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5 19:50
地坑院的坑口是用瓦来收边,但是瓦是倒铺的。这样是不能防水的。不知道这样铺法是传统,还是后来维修不到位。

不过,也没什么问题,因为这里没什么雨水。纯是装饰性。

.
[60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4 22:33
有些没有被规划为参观院落的地坑院,住户已经搬走,现在废弃了。

....

[59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4 22:32
村边的厕所。

...
[58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4 22:28
两只狗在地坑院里晒太阳。典型的北方冬天生活

..
[57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4 22:27
一个已经荒芜废弃的入口。

.
[56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4 22:23
盲目HAPPY分子 发表于 2014-2-23 19:33
这个很巧妙啊,既减少了挖掘的土方,又不影响采光。

窑洞边缘是弧形,而且只有一个小窗采光,这时候即使整面墙都暴露在外,采光也很有限。
采用这种方式,采光影响不大。
同时,由于院子有十来米长,这部分宽度不挖,土方就节省很多了。

--------------------------------------------------------------------------------------
是省土方也很重要。
[55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4 22:22
budhisattva 发表于 2014-2-23 18:28
看到婚房很温馨

------------------
是啊
[54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4 22:21
154处 发表于 2014-2-23 18:07
因地制宜啊

我们那里四方院中不让种树,困字,不吉利。树都种在院墙周围。

--------------------
种两颗以上就不是“困”字了
[53 楼] 盲目HAPPY分子 [陈年泡菜]
14-2-23 19:33
suixz 发表于 2014-02-13 20:29
出现转角半个拱券的原因是:一个地坑院的正方形边长上挖三个窑,但是不知为什么边长不够放三个完整的窑,所以边上两个窑挤进了另一条边里去。

...
这个很巧妙啊,既减少了挖掘的土方,又不影响采光。

窑洞边缘是弧形,而且只有一个小窗采光,这时候即使整面墙都暴露在外,采光也很有限。
采用这种方式,采光影响不大。
同时,由于院子有十来米长,这部分宽度不挖,土方就节省很多了。

本帖最后由 盲目HAPPY分子 于 2014-2-23 20:07 编辑

[52 楼] budhisattva [资深泡菜]
14-2-23 18:28
看到婚房很温馨
[51 楼] 154处 [泡菜]
14-2-23 18:07
因地制宜啊
以下内容由 154处 于 2014-2-23 18:09 补充
我们那里四方院中不让种树,困字,不吉利。树都种在院墙周围。
[50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3 17:50
....

.
[49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3 17:44
..

..
[48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3 17:43
院中往往长一棵大树。

.
[47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2 20:17
黄土高原上质朴的窗棂花和彩色贴纸。

..
[46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2 20:13
这地坑院里打起地道战来,是挺好的,估计能把鬼子晃晕。事实上,这里也记载了抗战中的一段※※

....
[45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2 20:11
风箱与土灶。

...
[44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2 20:09
也有了电灯、音箱,接了电线。

..
[43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2 20:08
墙面的草泥灰做法。

.
[42 楼] 戈多 [陈年泡菜]
14-2-22 17:13
suixz 发表于 2014-2-22 09:20
戈多 发表于 2014-2-22 07:38

在方圆五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1座从岩石山体凿出的巨大镂空教堂。这些教堂建于公元12世纪初,由笃信※※※的拉里贝拉国王命令建造,工程浩大,历时20余年。

独石教堂上世纪七十年代始为世人所知,引起轰动,被称为“非洲的奇迹”。

※※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图为“拉里贝拉”独石教堂之一“圣乔治教堂”。
------------------------------------------------------------
这个过去没听说过,以后有机会去看看。公元1200,这个王国是怎么回事儿?


俺搜出来的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Gp5K※※※6kwzbYKbGy6nMfSmTU06UafOy7wtwvEu_koCxxVq3AeipvxrlVELe1m2
建造传说

据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Lalibela,1176~1207,又一说为1181~1221)呱呱落地的时候,一群蜂围着他的襁褓飞来飞去,驱之不去。拉利贝拉的母亲认准了那是儿子未来王权的象征,便给他起名拉利贝拉,意思是“蜂宣告王权”。当政的哥哥哈拜起了坏心想要毒杀他,被灌了毒药的拉利贝拉三天长睡不醒,在梦里,上帝指引他到耶路撒冷朝圣,并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5000人工,花了30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
2建筑结构
编辑

拉利贝拉的11座岩石教堂大致分为3群,彼此间由地道和回廊连为一个整体。每座教堂占地几十到几百平方米,相当于三四层楼房之高。
由于教堂完全凿建在山体岩石内,工程异常艰难。首先要在山坡上寻找合适的完整的没有裂缝的巨型岩石,除去表层浮土和软岩,然后把四周凿出12米~15米深的沟槽,使其与整个山体完全脱离。尔后在巨岩石内预留墙体、屋顶、祭坛、廊柱、门和窗,再极其艰难而小心地将岩石内不要的石块一点一点凿掉,形成空间,接着,在石壁上精雕细镂,最后成为一座具有特殊质感和观感的教堂。
梅德哈尼阿莱姆

在这些山岩教堂中,最大的教堂叫“梅德哈尼阿莱姆”,意为救世主教堂,这座教堂由一块长33米、宽23.7米、高11.5米的红岩凿成,面积搭782平方米。它拥有5个中殿和一个长方形的廊柱大厅,28根石柱,仔细琢磨后雕上了几何图案。屋顶为何克苏姆式尖顶,窗棂也缕雕成阿克苏姆的石碑式棂格。啊克苏姆文化的元素在这里得到了保持。
耶稣※※※

拉利贝拉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耶稣※※※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 支撑。这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个有五个中殿的教堂,据16世纪葡萄牙※※派往所罗门宫廷的神父弗朗西斯科·阿尔瓦雷斯教父说,过去的阿克苏姆大教堂也有五个中殿。
根据※※※的惯例,有三个分别面向东、北和南的门通向教堂内部。这是按长方形廊柱大厅式※※※堂修建的。呈东西向,隔成八间,28根支撑半圆形拱顶的支柱成行排列其间。
圣玛利亚教堂

相邻的圣玛丽亚教堂比耶稣※※※堂的面积小些,高度为9米。墙上的窗户为阿克苏姆风格,里面有三个中殿,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从上到下都覆盖着代表几何图案(希腊十安、万字饰、星形和圆花饰)和动物(鸽子、凤凰、孔雀、瘤牛、大象和骆驼)的装饰性绘画及按福音书描绘耶稣和玛丽亚生活场景的壁画,但大多均已损坏。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绘画可追溯到扎拉·雅各布国王(1434~1465)统治时期。主门之上是一个描绘两个骑手杀死一条龙的浅浮雕,由于埃塞俄比亚的圣所中很少有动画雕刻(实际上,在※※※的中东地区都是这样),所以这幅雕塑属珍品之列。
3※※沿革
编辑

圣·乔治在英国受到尊敬,在埃塞俄比亚也有同样的地位。建造圣·乔治教堂的整块巨型岩石被雕凿成正十字形。平面的屋顶上也雕刻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从空中俯瞰,这座教堂犹如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矗立于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1]
大地上。这座教堂坐落在一个很深的岩石坑内,一个地下通道连接着它的入口,其内部装饰和陈设都极为朴素而庄严。
埃塞俄比亚除了曾被意大利占领过不多的几年外,一直保持着国家的独立。※※※是该国的主要宗教,他们的国王往往就是虔诚的※※※。这在非洲,都是很独特的。早在公元2世纪时,埃瑟俄比亚北部以阿克苏姆为中心就建立了一个独立国家。据埃塞俄比亚的传说,美丽的希巴皇后,曾拜访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慧的所罗门王,当她与她的随从人员一起,带着满载华贵礼品的797头骆驼、无数头骡和驴到达耶路撒冷,所罗门隆重地接待了她,并于她相爱。他们生下了儿子麦纳克里,麦纳克里就我埃塞俄比亚王国的皇室奠基人。麦那里克的皇城建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啊克苏姆。据说麦纳里克从耶路撒冷的教堂中取走了“约柜”,并一直将其秘密地保存在阿克苏姆的圣·玛利亚教堂。阿克苏姆王朝在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极盛一时,其势力向东北扩张到※※※人地区。11世纪末,国力渐衰,后被扎格王朝取代,扎格王朝的国都定在罗哈既后来的拉利贝拉。
替代阿克苏姆王朝的扎格王朝的新国王拉利贝拉同样笃信※※※,为求得上帝的庇佑,征调5000匠人,用30年时间凿成“同大地连成一体,建筑根植于地,上连天体,上下界浑为一体”的独石教堂城。这座教堂城兼有宗教、政治、军事3项功用,它既是王室的住地,也是信徒们祈祷的场所,在敌情到来的时候,它还是坚固的防御要塞。
13世纪末,不同世系组成的耶库诺集团势力日益强大,绍啊王朝取代了扎格王朝,政治重心遂逐渐南移。14世纪初,王朝都城自拉利贝拉迁至绍阿,拉利贝拉渐渐被湮没、遗忘于深山密林中。
拉利贝拉教堂是扎格王朝建筑的丰碑,也是埃塞俄比亚人信奉※※※的见证。“这是世界最伟大的奇观之一,当我亲眼目睹时,我充满着惊诧和欣喜。”一位参观过拉利贝拉教堂的作家如此向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情。拉利贝拉已经重新修整,1000多名教士在这里侍奉上帝。它的周围,渐渐形成一个市镇,因为,到这里来祈祷和旅游的人太多了。繁华在一定程度上搅扰了静修。不过,对于※※徒来说,自处也好、在热闹的人群中也好,上帝之爱总会降临于他,并通过他向世间的所有地方传送。
4开凿工程
编辑

拉利贝拉有11个中世纪的教堂和小教堂,它们在一条大部分干涸的溪流――约旦河两边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这些 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几乎没有高出地平面。精雕细琢的教堂像庞大的雕

塑,与埃洛拉的庙宇一样从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它们外观造型惊人,内部装修独特。其中四个是在整块石头上开凿的,其余的则要小些,要么用半块石头凿成,要么开凿在地下,用雕刻在岩石上的立面向信徒标示其位置。每个群体都是一个由某种围墙围绕着的有机整体,游客在里面可沿着在石灰华上开凿的小径和隧道网四处漫游。
独石教堂矗立在7~12米深的井状通道的※※,是在由深沟将高原的其他部分与之分离出来的岩石上直接雕刻出来的。雕刻自顶部(穹顶、天花板、拱门和上层窗户)始,一直延续到底部(地板、门和基石)。为了使夏季影响这一地区的滂沱大雨能通畅地排掉,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空间平面呈轻度倾斜状。建筑物的突出部分,如屋顶、檐沟、飞檐、过梁和窗台的突出程度视雨水的主要方向而定。
开凿工程显然分几个阶段进行,这样,建筑师、工人和手工艺人可平视工作,不用树脚手架。一些人负责开凿独石,将它与周围岩石分离,别外一些人则负责制作成型。碎石是通过开口(如窗户和门)搬运的,使用的工具很简单――用镐和杠杆挖掘,用小斧和凿子进行细部加工。
5宗教祭典
编辑

每当到了“德姆卡多”这一天,拉利贝拉岩石教堂周围的岩壁上,就会挤满成千上万听祭司说教的人群。因为这一天是※※※洗礼之日的祭典。凡是参加“德姆卡多”祭典的少年们,都必须盛装打扮地来

参加。在少女们的低声祈祝中,他们双手捧着神具,跟随着大人进入设在广场上的小木屋里。人们还夜宿于此,做虔诚的祈祷。每当教堂的晨钟在黎明时分响起时,修道士们就开始对巡礼者说教。由祭司将祝圣过的圣水分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随后的祭祀活动上,一个称为“达玻多”的十诫木板从教堂里面运出,象征着摩西从耶稣那儿得到了十诫。在木板的※※,还有一幅圣徒降服巨龙的图画。最后,这个十诫木板要被安置在广场上搭建的小木屋里。“德姆卡多”祭典一共要连续举行三天,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上最大的宗教性活动。
6世界遗产
编辑

1978年,拉利贝拉岩石教堂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为世界自然遗产:
(1) 表现人类创造力的经典之作。
(2) 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
(3) 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41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2 09:20
戈多 发表于 2014-2-22 07:38

在方圆五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1座从岩石山体凿出的巨大镂空教堂。这些教堂建于公元12世纪初,由笃信※※※的拉里贝拉国王命令建造,工程浩大,历时20余年。

独石教堂上世纪七十年代始为世人所知,引起轰动,被称为“非洲的奇迹”。

※※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图为“拉里贝拉”独石教堂之一“圣乔治教堂”。
------------------------------------------------------------
这个过去没听说过,以后有机会去看看。公元1200,这个王国是怎么回事儿?
[40 楼] 戈多 [陈年泡菜]
14-2-22 07:38
俺也发个埃塞俄比亚的“地坑院”,支持一下。


在方圆五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1座从岩石山体凿出的巨大镂空教堂。这些教堂建于公元12世纪初,由笃信※※※的拉里贝拉国王命令建造,工程浩大,历时20余年。

独石教堂上世纪七十年代始为世人所知,引起轰动,被称为“非洲的奇迹”。

※※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图为“拉里贝拉”独石教堂之一“圣乔治教堂”。
[39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1 19:11
土窑内的光线是温暖的,带着北方冬天特有的亲切。

.
[38 楼] suixz [陈年泡菜]
14-2-21 19: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