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03
黄山古名黟山,闲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宋人李撰《黄山图经序》,特称黄山古名为北黟山。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天宝六年敕改为黄山。 预定午马年初四一群摄友们上黄山!年前,正好央视在放《大黄山》仔细看了一次还不够又转台到安徽台看了一次。
|
[16 楼] czlaowang
[资深泡菜]
15-3-7 13:58
麦客333 发表于 2014-3-18 16:07  例行索道排队,细雨中,大家都披上了黄色的雨衣,列队中好似黄山的标志就是黄色雨衣,穿黄衣的都是黄山游客,满眼看去,前后左右遍布了黄色,在冬季的山上娑色灰调里尤其显得醒目。上山后才发现,原来后山卖雨衣的小贩卖的都是黄色;而前山上的游客买的雨衣却是红色和绿色!后文中一张抓拍的照片,红色和绿色雨衣的路人在烟雨观止的黄山归途显得尤其出彩。
索道向左,索道向右,人群蠕动着行进,终于进了索道进门处,本来有序的游客忽然像小学生放学后看到了迎接自己的家长,呼啦啦涌入,老田同学开玩笑地说:这锅的饺子好多哦!本来站在门口的我为了显示自己的大中国的文明,为了多上一个游客,被动地挤入了中间,事实证明,谦让有时候是一种极大的失误。 好拍摄,好文笔!俺是初一去,初三回,尽是大风大雨
|
[15 楼] jiang318
[泡菜]
15-3-7 09:28
麦客333 发表于 2014-03-18 08:09前文说了,山下细雨婆娑,缆车行到一半时,越过饺子们的后脑,天际尽然出现了一线界限分明的异光,光线的上面是层层密密的乌云,分界的下面是漫漫雾气... 这张好啊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
[14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19
|
[13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18
|
[12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17
|
[11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12
松,黄山松,挺拔,趣味,毫无明清以来对梅花的病态审美,他们狂野,散漫,无论贫瘠丰饶,自信,向阳而生。 第一篇中,那个试拍的照片里一张细枝枯叶,光秃秃,漫丫丫;常老师看了说:缺一人物路过,缺黄山代表的松,小品可以,没特色。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没想到的是几个小时候,他全家都成了偶的拍摄对象,他们仨比我先出门,走在酒店的松林里,每个人都掏出自己的手机自顾自拍头顶漫丫丫的枝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收入传奇的一张照片。 松,黄山松,都是去拍迎客松居多,没有人注意自己身边的每一棵松,王后将相宁有种乎?就如同我们对大多数好人的评价,好人,往往对自己家人的一种刻薄和讽刺,从小就不喜欢好人,只喜欢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 的人。他们才是我们需要表彰和讚许的人!试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拍好路过的每一棵松,是我的选择! 松,黄山松,如果没有崖石作伴,那也是孤芳无人赏,配合着黄山奇特的山貌,才有松的气质。 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破石而生,苍劲挺拔,虬枝盘结。那姿态美得奇,又奇得绝。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叹止于大自然的造化鬼斧之工!
|
[10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11
初六,照例早起床,开窗一看,还是密密麻麻的细雨浓雾。 始信峰,来源一个赞美的词语,为徐霞客点赞一个的词语,用在偶今天早上的所见所听,那是极大的讽刺。 一早上山,密集的水雾幻化为雨滴,不停落在偶的肩上头顶,寒风顺着笔直的崖壁,打着偶的面颊,无处躲藏,大雾弥漫看不到10米,石笋峰近在眼前,就是看不见。我们三个汉子蜷缩在崖壁的夹缝里,等待风再大点好吹去这浓雾,聊着不着边际的话题,好解除我们身体的寒冷,一小时,二小时,除了浓雾,还是浓雾,此一秒看见了,下一秒就不见了。时间到哪去了? 三小时后,在同一个位置,保洁工人拿钳子去拿游客抛洒在崖壁的铜钱,让偶伤心。真心、虔诚、祈祷都不可以化解人的贪欲。也许,我不该谴责一个月薪低的普通工人,但是,还是有点伤心。 就在偶拍下这张照片的同时,听到,一个老者说,他要找个人来,把所有铜锁全部打开,拿回家卖了!哎,无语中。。。。 也许,老者是开个玩笑而已,我当真了,不过还是实在是佩服中国人什么都敢吃,什么都敢说的精神。 人瘦毛就显长,人穷则志短。真的无语了。 多少次的回眸,换来千年怡景,大美黄山,但愿大爱无疆。
|
[9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10
西海,梦中情人,可遇不可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果你冬季上黄山,没见过西海,那我想你空缺了许多。 如果西海是情人,那么水雾就是她的霓裳;如果西海是情人,那么青松就是她的璀璨珍宝。 深深地感觉到大地对我们的眷顾,这么美,这么壮丽。大雾来时,山峦时隐时现,青松若有若无,伴随者游客的惊叹声,推波助澜,层层叠叠,起起落落。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我们这些俗人。西海无语,西海无诲!
|
[8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10
初五,早5点起床,开窗一看,还是密密麻麻的细雨浓雾。 光明顶,马上! 黑钻头灯给力的光束,在自己眼前投下一束光、雨、雾的组合,上山,爬坡,一路向上。路边除了松,还是松;或远或近,或浓或淡,构成泼墨丹青。 皮蓬沟,这个光明顶的暂歇处却是出彩的地方,云海、细雨在这里被强烈的北风吹散了些,远处崖松摆出类似的婀娜多姿的模特剪影,合着崖石秀出最美姿态。
|
[7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09
入夜,为了熟悉下环境,上光明顶吧,黑漆漆的黄山的夜里,空无一人,头灯只看到自己眼前的石阶蜿蜒向上,除了上坡还是上坡,西海酒店和北海酒店的灯光污染了偶镜头的光线,为了躲避光污染只能继续上坡,上来后,浓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准备拍摄星轨的计划泡汤。 下山,看不清指路牌,结果是多走了2小时的山路,回来已经夜里10点了,汗水打湿了内页以及毛衣。几个摄友陆续回返,激动赞美之情难以入睡。
|
[6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09
前文说了,山下细雨婆娑,缆车行到一半时,越过饺子们的后脑,天际尽然出现了一线界限分明的异光,光线的上面是层层密密的乌云,分界的下面是漫漫雾气,黄山松在远处,近处,时隐时现,如磨砂玻璃后面的美女出浴,心痒、神忘。 来了,偶,来,了 出了索道站,雨不知所终,曲终人散。云在脚下,漫山遍野。峰奇石奇松更奇,各色黄山松或远或近,一幅丹青泼墨写画在天地之间,宽阔的石板路上,不见当年的泥泞和拥挤,常老师说现在的黄山就是一个大公园了,十年前,黄山是野性狂暴的,现在的黄山业已恬然而世界了,联想到黄石国家地质公园同样的野性,只能叹息一下了! 下坡,排云楼,上坡,西海酒店,左手一转,狮林酒店,安营扎寨。十六人陆续到齐,拿卡休息。
|
[5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08
拥挤而丰满的一锅饺子,看着不相识人的后脑,默默幻想大美黄山。人群中,不知道那位一声赞美竟然引来无数人附和,茫然的我隐约看到漫漫大雾中近到可以拿手触摸的黄山松,哎!无声叹息。然后就像阿Q一样自嘲道:还好缆车的玻璃是毛玻璃,清晰度、通透度不高,如果是伦敦眼,新加坡的亚洲之星,那要直接去买药了!
|
[4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07
例行索道排队,细雨中,大家都披上了黄色的雨衣,列队中好似黄山的标志就是黄色雨衣,穿黄衣的都是黄山游客,满眼看去,前后左右遍布了黄色,在冬季的山上娑色灰调里尤其显得醒目。上山后才发现,原来后山卖雨衣的小贩卖的都是黄色;而前山上的游客买的雨衣却是红色和绿色!后文中一张抓拍的照片,红色和绿色雨衣的路人在烟雨观止的黄山归途显得尤其出彩。 索道向左,索道向右,人群蠕动着行进,终于进了索道进门处,本来有序的游客忽然像小学生放学后看到了迎接自己的家长,呼啦啦涌入,老田同学开玩笑地说:这锅的饺子好多哦!本来站在门口的我为了显示自己的大中国的文明,为了多上一个游客,被动地挤入了中间,事实证明,谦让有时候是一种极大的失误。
|
[3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06
预报有雨,雨又何妨?挡得日出,挡得日落,挡得彩霞,挡不住黄山的召唤,挡不住对摄影的热爱。 一路风驰,南京、马鞍山、芜湖、黄山,松谷庵。 下车,细雨朦胧,近处,湿漉漉,仿佛可以随意拿手一抓,可以拧出水来;远处,雾迷朦,好似真得如《大黄山》里面说的有仙人来去。 买个黄山特色雨披,向着仙人出没的地方膜拜进发。
|
[2 楼] 麦客333
[泡菜]
14-3-18 16:06
大年初四,一早起床,检查了器材:D800 ;Zeiss 35/1.4 ;Zeiss 135/2 ; Lexar 3.0 ; WD elements 1T ; Macbook ; Sandisk 16G+32G+64G 头灯、脚架、快门线、各色充电器全套。仔细看了又看,有备无患呀!背上行囊汇合 ※※,出发,黄山,偶来了!膜拜你的美,膜拜你的壮丽。 出发前,预报有雨。雨是挡不住爱好摄影人对黄山的步伐的,先前也做了点功课,看了山水画家对黄山泼墨的笔触,构成壮美绚丽的山峦起伏的大手笔。 既来则安吧!不贪不嗔,有什么就拍什么吧!所以您看到的都是偶镜头能捕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