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旅摄-留给未来之追忆
1207 42
[1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0 22:08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谨以元曲大家的古词以心传心表达云游各地之感受。

古人好游历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但是没一个人走到黄河源头,长江起点,更不晓得三江源奇观。

今人乘坐各种便捷的交通工具,纵贯东西南北、犄角旮旯,地球上已经没有人类未曾到达的地方。(海底与地壳以下除外)

我好云游,真心盼望有一天抛弃一切羁绊,放开脚步,丈量世界每个角落,直到走不动,天作被地当床永远睡在自然的花丛中。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留下一枚枚写真,在无忌留下一小片天地,记录曾经走过的地方和见到的人,留给未来慢慢回忆和追思。

我不是摄影师,只是想记下眼中的景象、足迹、和背后绵延的路、、、

欢迎各色人等插队加塞儿,一个人的片儿没意思,有交融有飞来才有乐趣和意境。



2003-12 摄于泰王国西部泰缅边境-桂河大桥 本帖最后由 sumitomo 于 2014-4-20 22:10 编辑

[43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3-2 13:55
云冈石窟※※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我老感觉这尊佛像有点女性化的味道,或许是当时的“供养人”的面容吧?

2004-1-27 下午摄于云冈石窟佛像前
[42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3-2 13:48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16窟至第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1500年的※※

2004-1-27 下午摄于云冈石窟端庄温和佛像下
[41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3-2 12:18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佛像上已经覆盖了一层微尘,空隙间的色块就是煤粉尘的侵袭。

2004-1-27 下午摄于云冈石窟景点内
[40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3-2 12:03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鲜卑族政权)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都在不断重修和开凿,当时称为平城的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4-1-27下午摄于云冈石窟大门内
[39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3-2 11:48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2004-1-27下午摄于从云冈石窟大门外
[38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3-2 11:39
当年我不知道“雾霾”这个词,但我知道这是大气污染。当年我不知道“可吸入颗粒物”这个词,但我知道我的嗓子很难受,

2004-1-27摄于从悬空寺回大同市内的路上
[37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2-28 14:22
回城路上四周的景色在阳光和尚未融化的积雪映衬下,晃得人眼睛都快睁不开了,白色与黄色交叉的世界。

2004-1-27摄于从悬空寺回大同市内的路上
[36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2-28 13:55
四周的山脊和崖壁都是光秃秃的,只有半腰的山洞里涌出的水流变成了冰流,河床也是冰封的世界。

2004-1-27摄于山西大同悬空寺脚下 本帖最后由 sumitomo 于 2015-2-28 13:59 编辑

[35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2-28 13:46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这天是农历正月初六,前日大雪,翌日寒风凛冽,游人稀少。

2004-1-27摄于山西大同悬空寺脚下
[34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2-28 13:37
王家大院影壁

也称“萧墙”是古代国君宫室大门内(有人说是大门外)面对大门的门屏,又称“塞门”、“屏”,和后代民居大门的照壁有点相似。
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外人的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晋见君王,进宫室首先要经过萧墙,所以萧墙之内指的就是宫内。

2004-1-26 摄于高家崖王家大院正门
[33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5-2-24 21:11
回望王家大院(古堡)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2004-1-26 摄于高家崖王家大院正门
[32 楼] LP-LINK [泡菜]
14-8-4 19:07
请继续沿着云游的足迹。
[31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5 11:47
一个下午逛得人困马乏,累得腿脚酸痛,还没逛到整个院落的1/4,简直是没天理了,已经是太阳西下时分你,雾霭依旧,远望高墙大院,无限感慨。

2004-1-26 摄于王家大院高台
[30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5 11:01
王家院落里存厚堂前对联:”春风温芳菲人情冷暖迥异 秋月照落木世态炎凉或同“。
我只拍到另一幅对联的一半。
帘架木雕上有芭蕉、牡丹,天官、童子,天官赐福,寓意富贵长寿。周边为琴棋书画,钟鼎壶彝。

2004-1-26 摄于王家大院存厚堂前。 本帖最后由 sumitomo 于 2014-4-25 11:18 编辑

[29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5 10:45
这两个一老一少,一古一新挤在一起,画面颇为有趣。

2004-1-26 摄于王家大院古堡街道。 本帖最后由 sumitomo 于 2014-4-25 10:45 编辑

[28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5 00:33
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有一种立体和秩序的美感,高处的亭阁可以将古堡内外一览无余。

2004-1-26 摄于王家大院红门堡瞻月亭下。
[27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5 00:08
静观园的园门自西向东渐行渐远,如同时空隧道。

2004-1-26 摄于王家大院后院静观园
[26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4 23:33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3]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

2004-1-26 摄于王家大院二十世王奎聚院落内。 本帖最后由 sumitomo 于 2014-4-25 00:01 编辑

[25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4 13:40
这些屋里的旧家具是不是原来的实物不清楚,对于古典家具我是十分喜爱的。

2004-1-26 摄于王家大院敦厚宅某间屋里。
[24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4 13:14
奉政大夫:清代正五品概授奉政大夫。其实是个虚衔,没有实际职务,可以是科举获得也可以捐钱求得。

2004-1-26 摄于王家大院敦厚宅院前,不知道弄个脏了吧唧的老头是为添景还是恶心人。
[23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4 12:54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是清代民居建筑的典范,由※※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其实开放的面积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2004-1-26 摄于王家大院正门口,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古建筑景点门口总弄得像个自由市场,这天人少还好点。
[22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4 12:32
灵石县位于晋中盆地南端,“秦晋要道,川陕通衢”。距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南接霍州,东靠沁源,西连交口、孝义。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灵石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2004-1-26 摄于灵石火车站后面的街道,一层雾霭笼罩,空气里弥漫煤焦的味道,当时还不知道雾霾这个词,只知道大气污染。
[21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4 12:15
在中午时分点了栲栳栳和拨鱼儿大快朵颐之后,坐上南去的列车,下一个目标是位于晋中地区灵石县的王家大院。

2004-1-26 摄于从平遥到灵石的列车上,这个小孩当时三岁不到,现在也上中学了吧? 本帖最后由 sumitomo 于 2014-4-24 12:16 编辑

[20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3 22:33
汇武林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总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共三进院落,院内主要陈列了武术器械里面还有训练的校场,以前平遥的票号有镖局押运一些钱财和物品,有自己的武装押运。

2004-1-26 摄于平遥古城街道
[19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3 10:39
平遥县衙坐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时代,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是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是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五大(故宫、保定直隶总督府、山西霍州署、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

2004-1-26 摄于平遥古县衙门外。在寒冷的冷风中足足站立了20分钟还没开衙,遂作罢。
[18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3 10:21
有关这个听雨楼遍查资料,毫无信息,以前游人免费上去,据说现在也要钱了。

2004-1-26 清晨摄于古城街道
[17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3 02:21
蔚盛长票号是平遥“蔚”字五联号之一。成立于道光六年(1826),由原设于平遥城内的绸缎庄改组而成,总号设在平遥城内。财东是介休北贾村的侯荫昌和平遥普洞村王培南及几户小股东,经理为汾阳人郭存祀。公元1900年(光绪26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行路过平遥时,因提取醇亲王汇来的银两下榻蔚盛长票号。1912年经理雷士纬求到了书画篆刻 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墨宝“光绪行宫”四字,故又名“光绪皇帝下榻处”或“光绪客栈”。

2004-1-25 摄于蔚盛长古票号门口
[16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2 14:21
回到城里时已是接近傍晚,沿着胡同小巷,走近一家宅院,遇见个大姐,问哪有旅舍,大姐说这里是她家的“一得客栈”,进去看看,院落整齐干净,古朴自然,一宿120元(今天看携程价都已经小300元了),欣然成交。

2004-1-25 摄于一得客栈院落内。 本帖最后由 sumitomo 于 2014-4-22 14:25 编辑

[15 楼] sumitomo [资深泡菜]
14-4-22 14:03
下午叫上一辆人力三轮车,慕名前去离古城有6公里之遥的桥头村,观赏彩塑鼻祖双林寺,据传说这个寺庙最早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了,此处的彩塑虽非“鼻祖”但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到平遥务必要来这里游览一番。

2004-1-25 摄于双林寺大殿外(殿内不许照相,虽没人监督,当时想彩塑这颜色不好复制,还是自觉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