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CFE40 IF镜头和SWC903有多大区别?
1413 16
[1 楼] 无计留春住 [泡菜]
14-5-11 12:00
都说SWC903远胜40,但903基本估焦(超焦距)F8使用,40可以精细调教,大光圈F4也有特色,哪位高手来说说还有什么差别?有必要都入手吗?
[17 楼] roywilson [陈年泡菜]
24-8-17 17:26
眼镜 发表于 2024-07-16 12:37
对于老镜头玩转接,此贴仍然有意义,所以也顶一下
拍胶片的话,肯定是38的头更好一些
38是蔡司经典的Biogon对称结构,后镜片距离焦平面非常近,对于畸变的控制几乎达到了完全不变形,最适合没有反光板结构的平视取景相机、皮腔式的大画幅相机,当然Biog...

  确实如此。我用Z7转接G21、G28两只,四角边缘差得太多。

[16 楼] 眼镜 [资深泡菜]
24-7-16 12:37
对于老镜头玩转接,此贴仍然有意义,所以也顶一下

拍胶片的话,肯定是38的头更好一些

38是蔡司经典的Biogon对称结构,后镜片距离焦平面非常近,对于畸变的控制几乎达到了完全不变形,最适合没有反光板结构的平视取景相机、皮腔式的大画幅相机,当然Biogon结构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边缘的失光比较重一些,所以像大画幅的对称结构广角镜头的施耐德47、58的镜头都要带※※渐灰镜,以平衡※※和边缘的曝光差

40是蔡司专为具有反光板的相机(Contax或者哈苏200、500系列)设计的,是Distagon结构,应该是一种反望远结构,镜片达到12片(镜片越多,通透性下降,镀膜要求越高),后镜片距离焦平面比较远(镜头卡口的法兰距长),适合机身具有反光板的相机,比如哈苏的500系列,200系列,康泰时645之类的,这个镜头也非常优秀,根据我实拍,哈苏CF40头的畸变也几乎不见,比数码时代富士代工的哈苏XCD45直出的片子要好很多(因为哈苏XCD是数码镜头,可以通过软件矫正畸变和暗角,校正后的片子就一点不差了),后期的40镜头(CF CFE CFi)还增加了浮动镜片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成像质量。

如果说想进一个老镜头转接数码相机或者后背的话,强烈建议不要进Biogon结构的镜头(比如数码后背转接903,或者大画幅Biogon镜头转接中画幅机身后背),因为该种镜头后镜片离CMOS平面太近,会产生两个不利因素,也就是胶片镜头转接数码相机的最大的两个短板:
1、传统镜头后镜片镀膜未经过数码适配优化,后镜片表面会更多地把CMOS屏上的反光二次再反射到CMOS屏上,对成像造成影响,特别是拍摄高光影像,而Distagon镜头因为法兰距长,后镜片离得远,这种干扰就小一些
2、因为数码CMOS感光原件与胶片的银盐堆积感光原理不同,CMOS的每个像素前面有个小“透镜”,这个“透镜”对于正前方的入射光感光比较精准,但是角度大的斜向入射光感光就会有问题,Biogon结构镜头因为后镜片离对焦屏近,所以边缘的感光入射角度非常大,斜得厉害,从而造成红绿蓝等各色光的色散色差及像差都会比胶片感光模式要大,根据我转接蔡司经典的Biogon 53/4.5的镜头到数码后背的效果来看,蓝边紫边几乎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整个画面锐度尽失

当然,现在蔡司公司还有一些日本公司,好像也设计了一些专为数码相机配套的Biogon结构数码专用镜头以配合无反(微单)数码相机使用,那性价比就不搞了

总之一句话,数码时代,老Biogon镜头尽量不要碰,老Distagon镜头性价比超群
但对于玩胶片的,蔡司Biogon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是梦中情人,Distagon几乎一点也不差,性价比更高

[15 楼] 无计留春住 [泡菜]
15-6-11 10:18
臭哈苏 发表于 2015-5-28 15:12
镜头的最后一个镜片距离传感器越远,画面边缘的紫边现象越容易控制.拍摄胶片买38,拍摄数码买40.


原来如此,多谢指教!
[14 楼] FeiFeiCQ [资深泡菜]
15-5-28 23:49
蠟筆小新 发表于 2015-05-28 15:37
最近淘到一个Mamiya 7旁轴外加几个镜头,有点接近心目中完美相机的标准了,几个镜头素质都非常好,机身也相当轻便,到处拿着跑,跟用...


器材不是重点,满足自己就好,不管数码胶片多拍才是硬道理。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13 楼] 蠟筆小新 [泡菜]
15-5-28 23:37
臭哈苏 发表于 2015-5-28 18:27
你说的非常对 ,我赞同 。正如我以第一人称写就的纠结篇(鉴于没有持续讨论的必要,已经要求关闭帖子),其实是很多人面对的。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唯一一部极其完美的照相机和 无比完美的镜头 。一机一镜再好不过。但这样的相机就不存在 ,这样的镜头也不存在 。于是就会有另一个极端,全部买下。但也不现实,即便购买力根本不在话下,这样做,也不理智。看论坛最近有关纠结的内容不少,所以我最近就引出一个纠结的话题,几天过后,最后还是用严肃的语调完成了编辑,想了想,还是交给一个平面期刊刊登更好,于是也就这么敲定了。

数码时代,非但没有任何保值性且淘汰速度极快的相机不能着急多买,而且成像结像方式都很有可能被新一代技术彻底改写。马赛克式记录模式虽然仅仅十几年的历程,但已经很难再有重大突破,下一代数字记录方式应该会更科学合理。但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还不得而知!相信科技发展的明天,也相信人类想象力的创造力吧,也许中国梦里就有奇迹,期待未来吧。


最近淘到一个Mamiya 7旁轴外加几个镜头,有点接近心目中完美相机的标准了,几个镜头素质都非常好,机身也相当轻便,到处拿着跑,跟用单反差不多了。
[12 楼] 臭哈苏 [陈年泡菜]
15-5-28 18:27
FeiFeiCQ 发表于 2015-5-28 16:55
如果拍胶片你会明显感受到b38的浓郁和线条的笔直,d40结构做得再好也D,拍数码的话d结构更适合数码后背主要是兼容性会更好。哈苏兄说的大致是对的


你说的非常对 ,我赞同 。正如我以第一人称写就的纠结篇(鉴于没有持续讨论的必要,已经要求关闭帖子),其实是很多人面对的。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唯一一部极其完美的照相机和 无比完美的镜头 。一机一镜再好不过。但这样的相机就不存在 ,这样的镜头也不存在 。于是就会有另一个极端,全部买下。但也不现实,即便购买力根本不在话下,这样做,也不理智。看论坛最近有关纠结的内容不少,所以我最近就引出一个纠结的话题,几天过后,最后还是用严肃的语调完成了编辑,想了想,还是交给一个平面期刊刊登更好,于是也就这么敲定了。

数码时代,非但没有任何保值性且淘汰速度极快的相机不能着急多买,而且成像结像方式都很有可能被新一代技术彻底改写。马赛克式记录模式虽然仅仅十几年的历程,但已经很难再有重大突破,下一代数字记录方式应该会更科学合理。但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还不得而知!相信科技发展的明天,也相信人类想象力的创造力吧,也许中国梦里就有奇迹,期待未来吧。
[11 楼] FeiFeiCQ [资深泡菜]
15-5-28 16:55
臭哈苏 发表于 2015-05-28 08:43
畸变控制,38好于40,一点都不要怀疑!拍摄数码背,考虑到光线入射角导致的传感器边缘受光问题,建议选40.我这样考虑的,未必正确.还...


如果拍胶片你会明显感受到b38的浓郁和线条的笔直,d40结构做得再好也D,拍数码的话d结构更适合数码后背主要是兼容性会更好。哈苏兄说的大致是对的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10 楼] 臭哈苏 [陈年泡菜]
15-5-28 16:43
nesorrow 发表于 2015-5-28 16:00
哈苏老师分析的在理 不同的后背肯定不一样


畸变控制,38好于40,一点都不要怀疑!拍摄数码背,考虑到光线入射角导致的传感器边缘受光问题,建议选40.我这样考虑的,未必正确.还望多批评指正.
[9 楼] nesorrow [泡菜]
15-5-28 16:00
臭哈苏 发表于 2015-05-28 07:12
镜头的最后一个镜片距离传感器越远,画面边缘的紫边现象越容易控制.拍摄胶片买38,拍摄数码买40....
哈苏老师分析的在理 不同的后背肯定不一样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8 楼] 臭哈苏 [陈年泡菜]
15-5-28 15:12
镜头的最后一个镜片距离传感器越远,画面边缘的紫边现象越容易控制.拍摄胶片买38,拍摄数码买40.
[7 楼] dominicsun [泡菜]
15-5-28 11:02
40 if完胜swc905,日本有测试过,903我估计也不会赢过40if,这是一颗不可多得的镜头,就是体积太大,不方便携带。
[6 楼] nesorrow [泡菜]
15-5-27 19:52
难道SWC是吵起来的  不过都比较好
[5 楼] kcichung [泡菜]
14-5-15 13:39
SWC 中,是否903最好?若是是SWC /M T* c 版本,會不會因光學更佳而效果更好?
[3 楼] suwenyu [陈年泡菜]
14-5-15 10:49
对。

CFE 40 if 是zeiss给哈苏设计的最好广角镜。  
比之前的 40 FLE 要更加出色。

中心与边缘保持了均衡。
不论菲林还是数码的效果都 远胜swc903。

Brucknerian 发表于 2014-5-11 17:21
40IF是哈苏V系统的关门好头,色彩什么的没话说。我强烈推荐。
[2 楼] Brucknerian [泡菜]
14-5-11 17:21
40IF是哈苏V系统的关门好头,色彩什么的没话说。我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