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 ypw7845
[泡菜]
14-5-19 08:38
45机器出片边缘偶尔有轻微进光,皮腔状态良好确定无漏光,出现进光片夹之前使用无漏光,尤其是强光下更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片夹操作方向有时候有意避开强光入射方向,但是还时有发生。 请教高手,具体插拔片夹操作如何避免请问进光?也许是片夹插板抽出后后背震动导致进光?整个操作如何规范。 详情请见图! 本帖最后由 ypw7845 于 2014-5-19 08:41 编辑
|
[17 楼] ypw7845
[泡菜]
14-6-4 15:25
最近被片夹进光折腾的不行了。 之前 片夹顶端做了黑胶带密封,问题解决了。但是烈日炎炎,拍片频频进光,查找了机身皮腔林三的后背。林老三后背插片夹后组,使用的是“硬碰硬”的方式,漏光可能性小,估计还是片夹的原因。片夹插挡板端貌似因为温度高,热胀冷缩原因,塑料片夹挡板内测入口处,中间缝隙呈弯曲形状,中间开口大,两边逐渐缩小。 这种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使用冠布在强光下遮挡没有太大效果,仍然漏光。 请高人指点。 本帖最后由 ypw7845 于 2014-6-4 15:27 编辑
|
[16 楼] ypw7845
[泡菜]
14-5-19 18:18
椒夫 发表于 2014-5-19 12:02  “linhof technika III 45”我不熟悉是怎样的结构,不知机身与片夹的接触处有无绒条或者胶条,其实有些相机这个部位原设计就是“硬碰硬”的,不靠绒条阻光,也不漏光。如果有绒条的,倒伏了,就要更换了。我的“格拉菲”当时找不到原配的绒条,就用现在的黑绒布划成条状,用两面胶带粘在原位置,能够不漏光。但使用代用品就要化点工夫了:不能太低——低了会漏光;也不能太高——高了会改变聚焦精度;还要让其有一定的弹性——不致于用几次又漏光了。如果你的相机本身就没有阻光绒条的,那要考虑是不是片夹的问题了。 经认真查找,确实在片夹底部! 不得不使用黑胶带补救了! 朋友
|
[15 楼] ypw7845
[泡菜]
14-5-19 18:16
tom8796 发表于 2014-5-19 17:29  看你这漏光是在装片的那端,会不会是装片那端翻开的哪里漏光,检查一下连接片夹和翻开口的黑色胶布,看看是否完整。 经认真确定,林三机后背插片位置并未有遮光条之类设计,片夹底部漏光应该是唯一的原因了。拉开遮光板,弹开装片位置的活动板,对光能清晰看到有极细小的空隙。 这种情况在强光室外拍片尤为明显! 可见罪魁祸首在此啊! 新人对于器材的维护欠缺一筹!导致进光,可惜啊
|
[14 楼] ypw7845
[泡菜]
14-5-19 18:14
tom8796 发表于 2014-5-19 17:29  看你这漏光是在装片的那端,会不会是装片那端翻开的哪里漏光,检查一下连接片夹和翻开口的黑色胶布,看看是否完整。 经认真确定,林三机后背插片位置并未有遮光条之类设计,片夹底部漏光应该是唯一的原因了。拉开遮光板,弹开装片位置的活动板,对光能清晰看到有极细小的空隙。 这种情况在强光室外拍片尤为明显! 可见罪魁祸首在此啊! 新人对于器材的维护欠缺一筹!导致进光,可惜啊 本帖最后由 ypw7845 于 2014-5-19 18:16 编辑
|
[13 楼] ypw7845
[泡菜]
14-5-19 18:12
人力车夫 发表于 2014-5-19 17:06  那个档光板不要完全拉出来最好! 哈,拉出来经常当遮光板使用。 朋友,在视频中也会看到这么做。
|
[12 楼] tom8796
[泡菜]
14-5-19 17:29
看你这漏光是在装片的那端,会不会是装片那端翻开的哪里漏光,检查一下连接片夹和翻开口的黑色胶布,看看是否完整。
|
[11 楼] 人力车夫
[泡菜]
14-5-19 17:06
|
[10 楼] ypw7845
[泡菜]
14-5-19 14:41
格物 发表于 2014-5-19 12:54  如果弹簧老化压力不够,抽插板把顶端撬一下也有可能的呀。 此片盒之前拍片正常! 感谢朋友的耐心。
|
[9 楼] ypw7845
[泡菜]
14-5-19 14:39
格物 发表于 2014-5-19 12:07  抽、插遮光板时小心,一边用手轻轻按压住,一边抽、插板,防止片盒轻微脱离后组。大太阳底下,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可用冠布盖着后组操作;或者改变后组方向,从底下抽插遮光板。 经验之谈啊,朋友! 玩大幅感觉很辛苦啊! 逐个环节不能失误!
|
[8 楼] 格物
[陈年泡菜]
14-5-19 12:54
pierre506 发表于 2014-5-19 12:12  看此出片,漏光应该在片盒顶端,也就是装片位置,和插拔豆腐刀无关! 请检查片盒顶端处,还有每次片盒插入相机后,有没有到位~ 如果弹簧老化压力不够,抽插板把顶端撬一下也有可能的呀。
|
[7 楼] pierre506
[泡菜]
14-5-19 12:12
看此出片,漏光应该在片盒顶端,也就是装片位置,和插拔豆腐刀无关! 请检查片盒顶端处,还有每次片盒插入相机后,有没有到位~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6 楼] ypw7845
[泡菜]
14-5-19 12:07
椒夫 发表于 2014-5-19 12:02  “linhof technika III 45”我不熟悉是怎样的结构,不知机身与片夹的接触处有无绒条或者胶条,其实有些相机这个部位原设计就是“硬碰硬”的,不靠绒条阻光,也不漏光。如果有绒条的,倒伏了,就要更换了。我的“格拉菲”当时找不到原配的绒条,就用现在的黑绒布划成条状,用两面胶带粘在原位置,能够不漏光。但使用代用品就要化点工夫了:不能太低——低了会漏光;也不能太高——高了会改变聚焦精度;还要让其有一定的弹性——不致于用几次又漏光了。如果你的相机本身就没有阻光绒条的,那要考虑是不是片夹的问题了。 感谢朋友的耐心指点,我回去仔细检查下。 这些机器都几十年了,确实需要好好维护一下,好外出拍片,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强光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
[5 楼] 格物
[陈年泡菜]
14-5-19 12:07
抽、插遮光板时小心,一边用手轻轻按压住,一边抽、插板,防止片盒轻微脱离后组。大太阳底下,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可用冠布盖着后组操作;或者改变后组方向,从底下抽插遮光板。
|
[4 楼] 椒夫
[资深泡菜]
14-5-19 12:02
“linhof technika III 45”我不熟悉是怎样的结构,不知机身与片夹的接触处有无绒条或者胶条,其实有些相机这个部位原设计就是“硬碰硬”的,不靠绒条阻光,也不漏光。如果有绒条的,倒伏了,就要更换了。我的“格拉菲”当时找不到原配的绒条,就用现在的黑绒布划成条状,用两面胶带粘在原位置,能够不漏光。但使用代用品就要化点工夫了:不能太低——低了会漏光;也不能太高——高了会改变聚焦精度;还要让其有一定的弹性——不致于用几次又漏光了。如果你的相机本身就没有阻光绒条的,那要考虑是不是片夹的问题了。 本帖最后由 椒夫 于 2014-5-19 12:03 编辑
|
[3 楼] ypw7845
[泡菜]
14-5-19 11:24
椒夫 发表于 2014-5-19 09:49  这种状况我在使用格拉菲相机时出现过,不是片夹本身漏光,而是片夹与机身接触不严造成的漏光。有些老相机,这个接触部分是靠绒条阻光的,使用久后,绒条倒伏,微光漏入,可以造成你的这种状况。不知你使用的是什么相机。 感谢朋友的解答,我使用的是linhof technika III 45老机,请问如何处理妥当
|
[2 楼] 椒夫
[资深泡菜]
14-5-19 09:49
这种状况我在使用格拉菲相机时出现过,不是片夹本身漏光,而是片夹与机身接触不严造成的漏光。有些老相机,这个接触部分是靠绒条阻光的,使用久后,绒条倒伏,微光漏入,可以造成你的这种状况。不知你使用的是什么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