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之美|“八臂毗【摄】奴”的8日吴哥之旅
1133 15
[1 楼] Cinghong [泡菜]
15-4-26 12:58
       吴哥之美是蒋勋先生的一本书的标题,也是吴哥遗址能给予人的各种美的感受,那里有建筑之美、雕塑之美、※※之美、自然之美、废墟之美……一般吴哥大多是玩3、4天,但我们前后8天7夜的旅程,依旧感觉意犹未尽。具体行程可以参考:吴哥之美|记“八臂毗摄奴”的8日【吴哥】之旅
      作为世界级目的地,吴哥遗址绝对不会让人失望,不仅领略到吴哥之美,甚至看到了希腊、玛雅的影子,也许这就是人类文明的某些隐约的共通之处。
       

关于相片:
      图片皆以Nikon D700拍摄,主要镜头为Nikon 35mm 2D、Carl Zeiss  Planar 50mm F1.7,少部分为Nikon 75-300 AF。

[16 楼] tantan [陈年泡菜]
15-6-16 17:03
欣赏啦
[15 楼] Cinghong [泡菜]
15-6-4 21:41
变身塔(Pre Rup)——美  好  日  落
      Pre Rup,另一个热门的看日落地点,当然,没有吴哥寺作为前景,人数绝对是比火爆的巴肯山少得多得多。

      变身塔与东美蓬(East Mebon),同样建于10世纪中,一个以狮镇寺,一个用象镇寺。依旧可以看到砖造建筑的普遍运用。
[14 楼] Cinghong [泡菜]
15-6-3 21:49
【时·光之门】图片拍摄于塔逊寺(Ta Som)
[13 楼] Cinghong [泡菜]
15-5-13 21:59
  ”女神常常捏着食指、大拇指,做成花的蓓蕾形状,放在下腹肚脐处,表示生命的起源。“—蒋勋《吴哥之美》。图片拍摄于塔逊寺(Ta Som)。
[12 楼] Cinghong [泡菜]
15-5-11 22:31
塔逊寺(Ta Som)——小而美的冷门
       规模不大的一座寺庙,在吴哥大圈上几乎没什么人参观,但在下午4点的光线帮助下,却是个人此行出片率(可堪入目)最高的寺庙。

      两尊无首的女神,立着、躺着、冰冷、温暖。拍摄时,开启相机自带闪光,减3档,稍微照亮前景的女神,同时添加点冷光。
[11 楼] Cinghong [泡菜]
15-5-10 22:52
龙蟠/涅槃水池(宫)(Neak Pean)——“王之手乃医之手”
      同样出自阇耶跋摩七世所建(King Jayavarman Ⅶ),这座被大湖包围的涅盘宫是一座公立医院性质的场所。据说改国教为大乘佛教的阇耶跋摩七世也是吴哥※※上第一位在国内兴建大量公立医院的国王。

      通往涅盘宫的木栈道要穿过大湖(沼泽?),望向逆光的一面,充满寂凉的感觉。
[10 楼] Cinghong [泡菜]
15-5-8 23:15
红色砂岩的残垣,在风雨、岁月的作用下,变幻出迷人的渐变。图片拍摄于卜力坎/圣剑寺(Preah Khan,1191 AD)。
[9 楼] Cinghong [泡菜]
15-5-6 22:45
卜力坎/圣剑寺(Preah Khan,1191 AD)
      位于王城北面的圣剑寺与著名的塔布隆寺规格几乎相同,皆是重振吴哥王朝、重建吴哥王城的最伟大君主——阇耶跋摩七世所建(King Jayavarman Ⅶ),前者为父庙,后者为母庙。比起塔布隆寺,除了坍塌得没那么厉害,还保留了更多精美的浅浮雕壁画。

      参观吴哥的寺庙,总让我联想到其他的东西,比如这里,我想起了电影《魔戒》。
[8 楼] Cinghong [泡菜]
15-5-4 21:47
吴哥王城南门(The South Gate of Angkor Thom)

      初见“搅拌乳海”与正宗的“高棉的微笑”(以阇耶跋摩七世像为标准)。这是善神team。
[7 楼] Cinghong [泡菜]
15-5-2 12:42
巴肯山(Phnom Bakheng, 907 AD)
       王朝迁都吴哥的第1座建筑,也是看日出日落最火爆的地方,不过我们在10点上山,倒也落得清静,山上只有工人和稀疏的游客。

       围绕山顶的主庙,原本有108座小塔,如今大多已坍塌。作为迁都吴哥的第一座建筑,依旧可以看到许多砖造的塔。
[6 楼] Cinghong [泡菜]
15-4-30 20:30
高布斯滨山(Kbal Spean)
      Kbal Spean山是暹粒河的发源地,在山上的河流中,雕刻了不计其数的代表男性生殖器官的林珈(Linga),还有一些代表女性生殖器官的优尼(Yoni)以及在河道两旁众多印度教神像。由于无数的林珈,这里也被西方人称为“千阳河”。

      八臂毗湿奴(?)的身姿加上透过树缝那彷如身披飘扬绸带的光影,彷如敦煌的飞天。
[5 楼] Cinghong [泡菜]
15-4-29 21:26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在我看到这个角度时闪过。Banteay Srei除了精美的石雕,体态优美、微微浅笑的仙女也是重要看点之一,但其实这里的男神雕刻得一点不输女神。
       Banteay Srei整体以罕有的、含有玫瑰红色的细质砂岩建成,在阳光之下,会有淡淡的粉红色,让建筑平添一份浪漫的色彩,也难怪当法国人发现她时,将她命名为女王宫。
[4 楼] Cinghong [泡菜]
15-4-28 23:13
吴哥的柱子,总让我想起古希腊的废墟。图片拍摄于班蒂丝蕾(Banteay Srei, 967 AD)。
[3 楼] Cinghong [泡菜]
15-4-27 12:05
班蒂丝蕾(Banteay Srei, 967 AD)——石雕的极致
       以其惊世之石雕,使其在吴哥遗址群中,知名度大概仅略逊于吴哥寺、吴哥王城和拍过《古墓丽影》的塔布隆寺(Ta Prohm)。也是由于Banteay Srei的极致石雕以及门框两旁的众多仙女石雕,被误以为是王室女眷居住的场所,以致于被讹称为“女皇宫”。实际上,她可能是王国给予高僧隐修之所。

       进入主庙前的走道两旁,列柱的仪式感为寺庙营造了庄严的气氛。
[2 楼] Cinghong [泡菜]
15-4-26 15:29
崩密列(Beng Mealea)——美的终结
    
      正式参观吴哥寺庙建筑的第1站就从崩密列——这个废墟中的废墟开始。崩密列(Beng Mealea),建于吴哥王朝之盛世,如今却在自然的作用下,成为废墟中的废墟。她是所有参观过的吴哥寺庙建筑中,崩塌得最厉害的。有传崩密列也即将要修缮,所以赶在她修缮前来看一看也是这次吴哥之旅成行的主要动力。

      《崩·塌》
       崩密列拍了百余张照片,自己目前最喜欢这张,感觉表达出了自己想要的、一种成为废墟的动势(树木、泥土、乱石背后的关系,而前景的乱石似乎是小窗泥土倾斜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