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我家的老照片
4988 145
[1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8-3 19:55
家里有一批上世纪的老照片,最老的有一百年以上。都是我的祖辈留下的,世事变迁国难家难没有毁掉而传到我手里,我把它们数码化,可是纸质的我也不知如何更长久地保留。 本帖最后由 喜欢“宁静致远” 于 2015-8-19 20:15 编辑

[146 楼] Veranan [泡菜]
17-7-25 11:06
弥足珍贵
[145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7-6-14 20:26
我再看看 发表于 2017-6-12 19:00
最近在学PS,把你家的老照片修了一点,当练习了!如有不当请原谅!

谢谢,我也在学PS
[144 楼] 我再看看 [资深泡菜]
17-6-12 19:00
喜欢“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8-22 20:55
这张全家福大约摄于1940年,中间老太太左手边的是我的父亲,我父亲生于1938年,今年77岁了。这张照片也是我保存的老照片中距今最短的一张。后排中间的年轻帅哥是我的祖父,前面几张照片中有他,此刻他已是两个男孩的父亲,当然他那时还不知道后来他还会有一个女儿和儿子。呵呵

最近在学PS,把你家的老照片修了一点,当练习了!如有不当请原谅!
[143 楼] 吾子琦 [泡菜]
17-5-31 07:19
值得收藏,至于怎么保存咨询档案馆专业人士。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142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7-5-30 20:43
jinmalu 发表于 2017-5-30 09:27
我家以前也有好些老照片,可惜※※时被※※,大多丢失了!这里发一张我母亲学生时代的照片,摄于四十年代初。

朴实无华,是不是在※※开始女性就不裹脚了呢?
[141 楼] jinmalu [泡菜]
17-5-30 09:27
我家以前也有好些老照片,可惜※※时被※※,大多丢失了!这里发一张我母亲学生时代的照片,摄于四十年代初。
[140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7-5-29 20:09
重温一遍觉得挺有意思的,顶。
[139 楼] 程工 [泡菜]
15-10-5 18:17
这张女校学生合影照片,能保存至今,真不简单.
[138 楼] 旅店里的猫腻 [泡菜]
15-9-20 14:59
真牛真牛啊
[137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9-16 20:45
yubochd 发表于 2015-9-16 19:58
照片是母亲中学的毕业照。背景就是上海中西女中(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教学大楼。感谢“宁静致远”兄的细心,促使我到网上找了点文字:
    “现在江苏路上的市三女中前身,是美国※※※卫理公会创建于1892年的中西女塾(中西女中)。当年建于今※※中路沐恩堂东侧,吸收中国信徒的女孩入学,宋庆龄三姐妹曾就读该校。1916年教会将校舍出售给扬子公司建造扬子饭店(即今申江饭店),得款后在沪西忆定盘路(今江苏路155号)购地另造分校,1930年改为中西女中。1952年6月,圣玛利亚女中并入后,改名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学校早期的教材除汉语的文言文以外,全是英文版,跟英美学校的教材一样。教学方法是:中文课程讲汉语,西学课程讲英语,西学包括现代数学(称为算术学)、理化与自然科学(称为格致)、还有圣经,并开设琴科、家政等课程。全校六个年级共收400名学生,全部住校,学费和住宿费是一般学校的两倍左右。学生虽然都是富家小姐,但在校期间没有保姆伺候她们穿衣梳妆、叠被铺床,一切都要自己动手。
    女中十分重视体育,甚至规定女生必须学会骑自行车,体育不及格者不能升级。女生一反中国女子好静不好动的低调风格,学会了游泳、骑马、踏脚踏车(自行车)、打网球……校 ...

发现前文我打错了一个字,应该是“老”,十分抱歉。
果然是有故事的照片,您母亲必然是大家闺秀。因为与自己人有关所以我们会特意挖掘背后相关的内容。
我父亲幼年就读于上海徐汇中学,当时叫徐汇公学,不知您是否知道?也是教会学校,现在还在。2012年陪父亲找到学校,七十五岁的老父亲异常开心和激动,指着巍峨的教学楼说,我当年的宿舍就住在这顶楼那层。
[136 楼] yubochd [泡菜]
15-9-16 19:58
挺震撼的一张归照片。
  看到老照片我都想去猜测拍摄的时代和背景,对于这张恕我估妄揣测,拍摄于上世纪30-50年代,理由是50年代中后期起整个国家的风气变化,如此资产阶级的形象已不合潮流,年轻的学生是不会喜欢的。从她们的服饰发型和妆容来看,更像是40年代早期的样子,猜得不准您别笑话。每个人手捧一卷,象是毕业证书,或是某项结业合格证书,可惜实在没能看懂背景上英文内容,否则可以说得更准些。其他摄友如果英文好的可否言辩认出来吗?


      照片是母亲中学的毕业照。背景就是上海中西女中(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教学大楼。感谢“宁静致远”兄的细心,促使我到网上找了点文字:
    “现在江苏路上的市三女中前身,是美国※※※卫理公会创建于1892年的中西女塾(中西女中)。当年建于今※※中路沐恩堂东侧,吸收中国信徒的女孩入学,宋庆龄三姐妹曾就读该校。1916年教会将校舍出售给扬子公司建造扬子饭店(即今申江饭店),得款后在沪西忆定盘路(今江苏路155号)购地另造分校,1930年改为中西女中。1952年6月,圣玛利亚女中并入后,改名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学校早期的教材除汉语的文言文以外,全是英文版,跟英美学校的教材一样。教学方法是:中文课程讲汉语,西学课程讲英语,西学包括现代数学(称为算术学)、理化与自然科学(称为格致)、还有圣经,并开设琴科、家政等课程。全校六个年级共收400名学生,全部住校,学费和住宿费是一般学校的两倍左右。学生虽然都是富家小姐,但在校期间没有保姆伺候她们穿衣梳妆、叠被铺床,一切都要自己动手。
    女中十分重视体育,甚至规定女生必须学会骑自行车,体育不及格者不能升级。女生一反中国女子好静不好动的低调风格,学会了游泳、骑马、踏脚踏车(自行车)、打网球……校园里活跃着动如脱兔的少女们。”
   
    记得我在今年的一个礼拜天路过江苏路时,在市三女中门口拍过几张照片,一时找不到了。
[135 楼] wlzt [泡菜]
15-9-16 19:49
赞老照片。
[134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9-16 19:26
yubochd 发表于 2015-9-16 06:52
母亲和同学们。

挺震撼的一张归照片。
  看到老照片我都想去猜测拍摄的时代和背景,对于这张恕我估妄揣测,拍摄于上世纪30-50年代,理由是50年代中后期起整个国家的风气变化,如此资产阶级的形象已不合潮流,年轻的学生是不会喜欢的。从她们的服饰发型和妆容来看,更像是40年代早期的样子,猜得不准您别笑话。每个人手捧一卷,象是毕业证书,或是某项结业合格证书,可惜实在没能看懂背景上英文内容,否则可以说得更准些。其他摄友如果英文好的可否言辩认出来吗?
[133 楼] tkartist [资深泡菜]
15-9-16 06:53
老照片弥足珍贵
[132 楼] yubochd [泡菜]
15-9-16 06:52
数码化是时代科赋于我们保存老照片的的好方法,但不知纸质老照片如能保存地更好?同时也希望您上传照片并讲述老照片背后精彩的故事。

母亲和同学们。
[131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9-16 06:29
yubochd 发表于 2015-9-15 21:13
我也是想逐步把家里的老照片扫描保存。一部分已经由我大哥扫描好了,留在上海的我来逐步数码化。确实,家里的老照片数码化保存是最恰当的。
数码化是时代科赋于我们保存老照片的的好方法,但不知纸质老照片如能保存地更好?同时也希望您上传照片并讲述老照片背后精彩的故事。
[130 楼] yubochd [泡菜]
15-9-15 21:13
我也是想逐步把家里的老照片扫描保存。一部分已经由我大哥扫描好了,留在上海的我来逐步数码化。确实,家里的老照片数码化保存是最恰当的。
[129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9-15 21:10
程工 发表于 2015-9-15 20:48
赞同. 我曾翻拍家里的老照片,网上传给堂弟,他们都没见过,对那些旧事也了解甚微.更不用说晚辈了.所以说整理老照片是理所应当,颇感欣慰及绐然自得的好事.

如果您愿意,欢迎上传在本贴中并讲述老照片背后精彩的故事。
[128 楼] 程工 [泡菜]
15-9-15 20:48
喜欢“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9-3 19:01
回忆袓辈们的荣光不是为了眩耀,而是整理家族※※不让自己和孩子们忘记。现在我们的生活都很好,偶尔看看老照片整理整理老人的回忆,怡然自得。

赞同. 我曾翻拍家里的老照片,网上传给堂弟,他们都没见过,对那些旧事也了解甚微.更不用说晚辈了.所以说整理老照片是理所应当,颇感欣慰及绐然自得的好事.
[127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9-5 22:40
firetiger999 发表于 2015-9-5 20:36
这个真是太太太珍贵了!
强烈建议楼主找个NB的工作室,好好复刻一下,可以把一些破损和污垢的地方修复,怎么着也得保存到三个硬盘里吧!
谢谢您的建议电子档我是备份了好几份了,但是不知道怎样把原件保存的更长久更好。
[126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9-5 22:39
vincent爱tracy 发表于 2015-9-5 20:28
大户人家啊!

不敢当,如有老照片欢迎贴出来。
[125 楼] firetiger999 [泡菜]
15-9-5 20:36
这个真是太太太珍贵了!
强烈建议楼主找个NB的工作室,好好复刻一下,可以把一些破损和污垢的地方修复,怎么着也得保存到三个硬盘里吧!
[124 楼] vincent爱tracy [泡菜]
15-9-5 20:28
大户人家啊!
本帖由 [url="https://itunes.apple.com/cn/app/wu-ji-lun-tan/id516883320?mt=8"]无忌论坛V3.1.0[/url] iPhone6plus iOS8.4.1 客户端发布
[123 楼] 东宫烙大饼西宫卷大葱 [泡菜]
15-9-5 10:37
喜欢“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9-5 10:33
开始,我找了照像馆的朋友做扫描但效果不理想。后来找广告公司的朋友,他的设备更专业一台多功能机好几十万,效果很好。
好,我也找专业的
[122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9-5 10:33
东宫烙大饼西宫卷大葱 发表于 2015-9-5 10:12
谢谢提醒,正有此意!
开始,我找了照像馆的朋友做扫描但效果不理想。后来找广告公司的朋友,他的设备更专业一台多功能机好几十万,效果很好。
[121 楼] 东宫烙大饼西宫卷大葱 [泡菜]
15-9-5 10:12
喜欢“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9-5 10:09
建议您取出照片做个扫描备份,留个电子档案也是很好的保存手段和传承。
谢谢提醒,正有此意!
[120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9-5 10:09
东宫烙大饼西宫卷大葱 发表于 2015-9-5 07:46
隔着镜框拍的,没有偏振镜,清晰度没表现出来;
这张照片是著名的东风照相馆拍的,不知道用的什么器材,但充分表现了黑白照片迷人的灰色过渡,技术水平很高。
建议您取出照片做个扫描备份,留个电子档案也是很好的保存手段和传承。
[119 楼] 东宫烙大饼西宫卷大葱 [泡菜]
15-9-5 10:07
喜欢“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9-5 10:02
1975年5月就能在※※※广场留影是那个时的中国人无限向往的
那时俺觉得照相是很严肃的事情,摄影师一句“站好了”,俺就如此认真地站好了,那时候感觉挺压抑的,不知道还可以摆POSE。活泼的环境是改革开放以后了吧,
[118 楼] 喜欢“宁静致远” [泡菜]
15-9-5 10:02
东宫烙大饼西宫卷大葱 发表于 2015-9-4 10:48
再发一张和俺妈第二次从老家回来时在北京转车时到广场的合影。

1975年5月就能在※※※广场留影是那个时的中国人无限向往的
本帖最后由 喜欢“宁静致远” 于 2015-9-5 10:0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