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公里青海、甘肃行记
20970
688
[1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5-9-9 19:42
西行青海敦煌河西走廊一线是从去年夏天就有的打算,这是一个较长的自驾路线,预计往返在6000公里左右,半个月是基本的时间安排,现实情况是几乎无法休假这么长时间,在出发前一个月对能否获得这么长的假期仍然没有把握,一个事件让这个计划突然成为现实。但是因为最后的决定过于仓促,整个行程计划都没有经过仔细推敲,甚至连车辆的检查都没来的,一切只能边走边计划了。
D1: 北京出发目的地银川,计划里程1220公里。虽然早晨6点30就出发了,然而上了八高马上就发现自己对周六的北京出城高速还是太乐观了。八高的路况非常混乱和拥堵,拥堵从入口一直持续到八达岭,过了八达岭稍稍缓解一点,但车依旧非常多,想去官厅服务区方便一下,结果发现服务区堵车根本进不去。只能忍着去下一个服务区,一路车仍然很多,那些人好像是去张北草沿天路的,不知道那一带会堵成什么样,中午12点才到了张家口服务区,停车休息吃点东西,张家口服务区里给小车搭了凉棚,这是一个让人很暖心的举动。计算了一下现的时间和里程,至少要到晚上10点才能赶到银川,服务区的午餐是自助餐和面条,味道很一般,细想也许是心情影响了胃口。继续向呼和浩特进发,天色突然阴沉起来,很快下起了大雨,雨里混杂着冰雹,打在车上乒乓作响。雨刷已经达到了最大速度仍然不能看清前面的道路,不得不放慢速度希望尽快开出降雨区。1个小时之后终于离开了降雨区,已经是下午3点了,这么多年自驾深知跑夜路的危险,决定改变计划住包头不再赶路去银川了。从呼和浩特到包头之间的G6高速与其他路段不同是双向8车道的标准,道路宽敞车辆稀少,开起来很痛快。因为当初只把乌海作为备选停留地,包头并不在计划中,只能直接开车进城去找酒店,好在GPS帮了忙顺利的在包头城东找到了住处。包头在北京以下大约670公里,日落的比北京晚一点,海拔大概在1200米,天气干燥舒适。 ![]() ![]() ![]() 早晨起床带着相机出门在酒店附近转悠,看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包头的早晨和其他城市一样,路上都是早起锻炼、买菜、遛狗的人,街上人们的装束和北京夏季基本一样,不过老人多数穿着外套。街道很宽,※※的绿化带隔离带宽度超过了三条车道,走到路的尽头才发现这是一机集团的厂门外大道。大道的北侧是一片50年代的苏式三层楼房。内蒙一机是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这些建筑应该是当年的员工宿舍。楼群里几乎见不到人,估计年轻人都搬离了这里住进了新楼,偶尔几个老人和孩子慢慢的走着,早晨的阳光照在树梢上更显得安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和小时候在北京生活的地方几乎完全一样。楼群里路边也停着汽车,不过比北京的密度要小的多。 包头大概是内蒙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当年从东北等地迁来了大量的工业人口进行建设,是个很典型的现代工业城市,路边见到王府井百货有点惊讶,街道上的交通秩序在北京以外的城市里算比较好的,大部分人会遵守红绿灯。出了城上了G6高速继续向银川进发,高速路的右面能见到连绵不断的山峰,光秃秃的山上只有很少的低矮植物,这应该就是著名的“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山脉了。当年荒凉贫瘠的阴山以北的游牧人一定很渴望富庶的河套平原的农耕果实,不断的南下劫掠。汉代就在包头的河套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屯,以对抗匈奴。使得这里很早就被开发成农耕区。 高速路过了包钢没多久就变成了双向4车道,但是路上车依旧很少,因为需要加油,把车开进了一个叫做西小召的服务区,这名字很女性化,很容易联想起金庸的小说。服务区很小设施陈旧,看起来自投入使用之后就没有扩建过,G6内蒙沿途的加油站都是中国石油的,均能供应97号汽油,沿途可以放心加油。 过了巴彦淖尔盟沿着高速的工厂渐渐多起来,鳞次栉比的烟囱和冷却塔、复杂的管道之类的工业建筑越来越多,空气中经常弥漫的刺激的奇怪味道,禁不住打起喷嚏,已经进入乌海了,这是内蒙除包头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工业城市。在高速上远远的能看见一座山顶坐落了一个象半身人像一样的建筑,从塑像旁的塔吊看,这个建筑至少有7-8层楼高,不知道这是什么建筑或者雕像。乌海的工厂群几乎和宁夏的工厂群连了起来,沿途的工厂、矿山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乌海到银川段的高速正在修路,不停的向左改道、或者是左道封闭,赶上前面有个超载的大货车,只能龟速爬行甚至停车等待,被超载的大货车包围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暗暗庆幸昨天没有赶夜路去银川。 因为是旅游季节银川的酒店也颇为难定,很普通的酒店也价格翻翻,淅淅沥沥的小雨里进了银川城,休息一夜赶路去西宁。 ![]() ![]() ![]() ![]() 阴雨中出发去西宁,银川的街道绿化的很不错,街道也非常宽阔,很有现代化大城市的味道,街边的绿化带有一些人在拍婚纱照。 G6宁夏段不长,不过服务区显然比内蒙的要设施要新一些。经过一座拆的乱七八糟的收费站进入了甘肃境内,路况一般,很快就开始爬山,山区高速的居然限速120真有点意想不到,路两边的山体和北京周边的山完全不同,都是黄色的泥土和砾石零星的分布着一些不知名的低矮植被,这里的干旱缺水显然不是一般的严重,无意中远远的看见天空中出现一块彩色的云,与周围的云朵变换着形状在天空中漂浮非常奇特。甘肃境内的服务区一个个都很简陋,餐厅里很拥挤再看看卫生条件马上就打消在服务区物午餐的打算,好在带了些方便面、饼干等食物,凑合一下也就是了。过了甘肃和青海界依旧是山区谷地,高速路与一条和平行,河里是水流湍急的黄泥汤,似乎刚下过暴雨,其实这条河是青海的重要河流湟水,这条支流为黄河提供了不少泥沙。青海的大部分人口都生活这条落差大泥沙多的湟水沿途的河谷盆地里。 下午5点多终于进入了西宁市区,因为出发前没做好功课,没有想到的是西宁是一座河谷盆地城市,以西宁的经度,日落应该很晚,但是奇怪的是下午5点多就开始堵车了早了点。西宁看起来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到处高楼林立,与其相信这是房地产的爆发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河谷盆地发展空间受限的结果。因为是旅游季节,西宁的酒店价格翻倍而且一房难求,好在提前做了准备,定的是一家叫做可可西里俱乐部的酒店,这是一家新潮风格的酒店,房间里大量使用玻璃材料而且很高,加上西宁的海拔2300米左右,基本不需要开空调就很舒服了。吃了晚饭在酒店附近溜达了一圈,西宁的傍晚阳光依旧强烈,体育场上到处是跳舞的中老年人和滑旱冰的孩子。电视上经常能看到青海的旅游广告,在西宁能够亲身感受到广告的成功,满街的外地车牌数量几乎超过了本地车,最多见的是陕、川和甘,其他地方的车牌就少多了,北京和上海很少见,估计是太远这俩地方多数人不选择自驾的方式。远远的又看见王府井百货的招牌,王府井百货在西部地区发展的应该不错,这一路从北京开车过来几乎各个中心城市都能见到它的招牌。虽然这里不会有高原反应,但是走快了呼吸还是有点费劲,也许是这一路有些劳累,为了尽快适应海拔的变化,早早睡觉。 ![]() ![]() ![]() 今天计划去青海湖边看看青海湖,时间允许再去塔儿寺看看,从西宁到青海湖距离并不远,因此就没有刻意起早,9点多开车出了酒店。很快发现没有起早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去青海湖方向的车非常多,高速上的拥挤程度不亚于北京的周末的五环,拥挤的道路往往是人们暴露车德的最佳时机,一路上强行加塞、野蛮并线的场面不断,一个川A的三菱帕杰罗别的前面的一辆青A的轿车几乎撞上隔离带。更糟糕的是高速很快变成了不封闭的国道,小镇路边随意乱停的大货车和从隔离带缺口调头的大货车更加剧了道路的拥堵,车速一下子就降到了5公里,本以为离开小镇情况会缓解,结果发现这才是真正堵车的开始,连续十几公里的爬坡山路堵的水泻不通,即使北京上下班也不会堵成这样,想象中的青海湖的美景的向往突然变得暗淡了,甚至是失去了兴趣。12点多终于到达倒趟河镇,一个秩序混乱的小镇,街道上到处是乱停的汽车。继续在车流滚滚的路上前进,下午1点终于到达了湖边,但是湖边所有的地方都被拦了起来,交钱才能进去,和收费的大姐/大妈(看不清脸,因为包裹的严严实实,只漏俩眼睛)商量了一下交了20块钱终于可以靠近湖边了,心里对青海湖的失望又增加一分,难道我们千辛万苦从北京跑来就是到这种地方旅游的吗? 青海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湖,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湖水呈深蓝色而且是咸水,和海水很接近,叫青海可以说名符其实。青海湖从地球的※※上看非常年轻,本来经倒淌河流入黄河水系,结果在大约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青海湖逐渐变成了内陆湖,根据史料记载青海湖的面积从汉唐时代至今面积缩小了很多,水位下降了100米左右。作为现在中国第一大湖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诱惑再加上青海省近来各种拓展旅游业的广告宣传,更是吸引了很多人慕名前来,不顾踩一脚烂泥的结果涌到湖边与青色的海合影。有些车开得太近结果就陷到了烂泥或者沙子里。另外这里的卫生设施实在不敢恭维,随便在旷野里用编制袋围个小坑就号称厕所一块钱一位,离湖两公里有个稍微象样一点的公厕也是收费1元,进去一看也是满地泥水无处下脚。收了钱连都舍不得打扫一下真是让人无语。 因为出发的时候被堵车闹得兴致全无,在湖边溜达了一圈拍了几张纪念照赶紧赶在回西宁的大堵车之前回去。一路倒也还通畅。 青海的土特产不少,在71路上有很多经营这些土特产的店,一家挨着一家,店面装修都很豪华,看得出这些东西的利润很好可以让店家有条件装修他们的门面。因为10多年前在兰州吃过,西北地区的酸汤面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在西宁吃了几次都没有找到当年的味道。 ![]() ![]() ![]() 开始向青海纵深进发,目的是德令哈,中途去著名的天空之境-茶卡盐湖看看。去茶卡盐湖必须要经过倒淌河,为了避免堵车提前了一个小时出发,这个感觉就像周末早起走八高去延庆。大概因为出发早没遇到堵车,顺利的通过倒淌河路段上了去茶卡的高速,青海的高速很有意思,不是按照里程收费,而是定点收费金额固定,高速也不是完全封闭,中间会有岔路口,矿山或者农场的车辆可以随意进入高速,而且有时候还有可能遇到进入高速的牲畜群。越向西走天空越显得浑浊,是沙尘还是阴天,戈壁里飞沙走石似乎是正常现象,只可惜会破坏天空之境的美感。茶卡盐湖本身是一处采矿的工业设施,据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站点,对此颇有些疑惑,据说丝绸之路南线过了西宁就转向张掖了,怎么会跑到茶卡绕一圈,古人喜欢绕路吗?不管这些我们是来看天空之境的美景的,按照路标远远看看一片尘土飞扬的大停车场就是茶卡盐湖景区了,不过这个停车场离盐湖还有很远的距离,买了票才能继续开车去里面的停车场,刚停下车就有人上来鼓动租雨靴纠缠个没完。摆脱了纠缠趟着地上的浮土随着人群向湖边走,天空灰蒙蒙的似乎是阴天又似乎是沙尘,湖里的水很静,水底是黑色的烂泥,水面上飘着象冰花一样的结晶盐花。茶卡盐湖的知名度肯定高过了青海湖,因为来这里的游客远远多于青海湖。游客们大概都是奔着天空之镜来的,游客们穿的都很鲜艳与梦想中的美丽盐湖合影,盐场当年的矿车轨道喝小火车上到处都是人,因为人太多了,为了避免危险,本来可以运行的小火车也停运了,湖水中到处是趟着盐水和烂泥拍照的人们,不过以这种灰蒙蒙的天气估计没有人能找到广告中的梦幻效果。站在湖边把湖边湖里喧闹的人群屏蔽掉慢慢的想象静静的盐湖里没有一丝波纹,没有服装鲜艳的人群,湛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变换着形状在空中飘动。静静的湖水倒影着湛蓝的天空和白云,大概那就是天空之境的效果,不过也只能是想象了,浑浊的天空和乌漾乌漾的人群任何美景也都不美了。 离开茶卡盐湖又走上青海的非封闭高速,天空越来越浑浊,能见度很差,公路和电气铁路平行着在无际的戈壁里延伸,不知道这是不是新修的高铁。高速公路沿线能看到大规模的工业和矿山。但是沿途看不到居民点,青海真正是的地广人稀的地方。德令哈进城的道路很宽很长,给人的印象这是一个很大的城市。费劲周折找到预定的酒店,酒店的后院停车场按着一条不宽的小溪,河水很深呈现出一种清澈的淡绿色,推测这是附近雪山的冰川融水,这让人很差异,这一路走过来河水都是浑浊的黄色。德令哈的海拔2900多米,但是气度并不低,空气有些闷大概要下雨。餐厅里更是热而且没有空调,而且这是一个号称三星的酒店,吃完饭出了一身汗。 ![]() ![]() ![]() 早晨起来发现天空已经变得清,夜里的小雨把天空的沙尘洗刷的很干净,空气冷儿清新,需要穿上外套。德令哈市区街道宽阔,巴音郭勒河从城市中心穿过德令哈的街道横平竖直非常规则,体育中的规模对于这个只有1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完全可以用巨大来形容。德令哈成为城市的※※很短,1988年才将周围几个乡镇整合成为德令哈市,德令哈市虽然海拔2980米,属于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北靠祁连山,虽然地处干旱荒漠高原地区,但是有雪山融水作为水源。德令哈是海西蒙古族自治州的首府,蒙古语的意思是金色的世界,这里曾经是固始汗的西蒙古和硕特部的领地,当年的固始汗拥有的青藏两地,基本上都在青藏高原上,而且和硕特部成为※※的实际控制者,对喇嘛教在蒙古人中的传播有很重要的作用,传位到拉藏族的时候被准格尔部的葛尔丹所杀,随着清※※击溃噶尔丹,青藏高原又重归※※※※控制。 因为德令哈在北京以西2000公里,这里的日出也比北京晚很多,已经是早晨7点多但是天色却和北京6点左右差不多,街上的行人非常稀少,偶尔有一两个早起晨练的人经过。良好的空气、清澈的雪山水,宽阔的街道,低密度的人口,这个小城市有理由成为青藏高原上的宜居城市。 从德令哈到大柴旦依旧是那种非封闭的穿越戈壁高速,越向西行车辆越稀少,路两边也越显得荒凉, 高速的北边是连续不断的山脉,裸露的岩石如同被火烧过,高速的南边隐隐约约能看到天际线边有大片的水面,那应该是柴达木盆地里著名的盐湖。高速路向北拐了一个大弯之后,前面出现了一座山顶存着积雪的山峰,从地图上这个应该是祁连山系的一座雪峰。很快就进入了大柴旦,这是人烟稀少的青海海西地区一个重要的小镇,因为它是两条主要道路的交汇点,也是青藏铁路的途经的地方,这里成为海西地区过往车辆的重要补给站。大柴旦由一条东西向的主要大街和若干南北向的支路构成一个鱼骨型的小镇。沿街种植的杨树和柳树都有几十年了,在这个荒漠戈壁的中心能看到清翠的树木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大柴旦街上人很少,只有汽车站前面有些人在等车,街上的建筑和内地城镇无异,个别的地方还保留着这里建设初期的一个建筑。大柴旦蒙古语称为伊客柴达木,意思是大盐湖,位置在柴达木盆地的北边,贴近祁连山,南边就是盐湖,海拔大约3000米,在青藏高原上算是洼地。这里矿产很丰富,但是人烟非常稀少,开发建设始于50年代,渐渐成小城镇。离德令哈200公里、格尔木190公里、敦煌300多公里,是周围100多公里内最大的市镇。 离开大柴旦,沿途的景色更显荒凉,地上连低矮的植物都见不到了,有的只是黄色的土和砂砾,月球上大概也是这么荒凉吧。不过月球上是看不到雪山的,高速的左右远远的各有一片雪山,根据地图判断左边是阿尔金山、右边是大雪山都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这段路的加油站间距都在100公里以上,不加满油就出门的要小心了。从大柴旦到达敦煌要翻越当金山口,山口海拔3600多米高,从青海这一侧过去几乎没感觉到爬升多少,因为青海一侧普遍的海拔都是3000到34000米,但是山口北面的甘肃一侧则完全不同,要从3600米下降到1600米,30-40公里的长下坡加上连续不断的弯道着实要小心谨慎驾驶,难怪地图上把这段路标为“危险”。不断的下坡即使不给油,车速也能达到80,要想按照限速60开就要不停的踩刹车,这样长的下坡长时间踩刹车并不是好事,要时刻留神刹车过热。到达阿克塞哈沙克自制县以后地貌慢慢变成了沙漠景观,沿途是连续不断的沙丘一直到达敦煌都是如此。路边的沙地里是当年为了拍电影《敦煌》修建的敦煌城,虽然敦煌的名声早就已经闻名世界,但是80年代末日本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来历为背景拍摄的电影《敦煌》让我对这个城市更有兴趣,一直想亲自来看看。这部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的电影对我做出自驾到敦煌起了很大的作用。傍晚的敦煌一片繁忙,下班的人群和数量庞大的游客群把街道挤的慢慢的,敦煌不愧是绿洲城市,城区里有高大的杨树一片清脆的绿色。敦煌几乎满街都是酒店,可见这里的旅游业是多么发达。 ![]() ![]() ![]() ![]() ![]() ![]() ![]() ![]() ![]() 旅游旺季莫高窟的门票是要预定的,否则不能参观。因为到达太晚已经买不到预售票了。想想即使买到票也只能跟着乌漾乌漾的人群看四个窟,甘肃还有很多石窟,换个看看也未尝不可。于是决定去参观月牙泉鸣沙山。鸣沙山离敦煌城区很近,现在的鸣沙山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游客非常多,停车场更是一位难求,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 鸣沙山的门票是¥120,当地居民免费,呵呵。门票感觉很贵,不过既然来了,还是买票进去看看吧。 鸣沙山是一片起伏很大的沙丘,园区里养了大群的骆驼供游客骑乘,这是一种比较有特点的旅游项目,但是骑在骆驼上是没办法拍照的,必须要徒步爬到大沙丘上寻找一个制高点,沙丘不算高,相对高度大约只有100多米,但是在沙子上走路是很吃力的,前进一路要往下滑半步,又赶上天气炎热走在沙丘上就更感觉热了,水喝下去很快就变成了汗,连双肩背包的肩带都湿透了,好在把遮阳的户外帽子带来了,否则早就晒晕了,虽然有所准备,但是爬到山顶两瓶水都喝光了,不知道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是如何仍受沙漠里这种干燥和酷热的。从大沙丘顶山可以清楚的看到月牙泉,在沙漠的包围中月牙形的泉水显得非常神奇,在这水源奇缺的沙漠上居然会有这一湾水。远远的沙坡上是努力向上攀爬的人群,脚上穿的橘红色防沙套,忽然让我想起沙滩上的螃蟹。沙丘顶上的风很快吹干了身上的汗,身上很干爽。沙漠虽然热,气温很高但是干燥的空气使皮肤上不会有粘腻的感觉,同样的温度下比北京好受很多,除了晒和缺水其实并不难受。从大沙丘往北看,一片葱郁的绿色就是沙漠中的绿洲敦煌城。不得不感叹古人在这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建立的敦煌城依附在这沙漠之城上的敦煌文明。 下午的目的地是汉代的玉门关遗址,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城西南的荒漠戈壁中,从敦煌到玉门关80多公里路程绝大部分是戈壁沙漠里的小柏油路,走得人昏昏欲睡,虽然是8月底,戈壁中的气温却高达37度,车顶的全景天窗完全无法对抗戈壁里的骄阳,只能把空调开到最大,干旱的沙漠戈壁公路上不时的刮起一阵阵尘沙,看不到尽头的公路上时不时的蒸腾着一股向上的热气,远处的汽车在路面上形成一个倒影,就如同海市蜃楼。飞驰而过的车辆带着滚滚尘烟,很快在戈壁上变成一个小点,慢慢散去的尘烟让人多少能找到些古战场金戈铁马的感觉。远远的看见戈壁上站着交警,近前发现是用来警吓司机注意安全的假人。有意思的是“警察”手里的指挥棒不知道被谁换成了矿泉水瓶,这到非常符合路经这里的人们那种酷热干渴的感觉。滚滚尘烟之中远远看见一座夯土的小城堡立在戈壁之中,这便是目前认定的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玉门关设置于西汉,是随着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酒泉、敦煌、武威、张掖)时设立,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汉代属于敦煌郡龙勒县,是当时的都尉治所。与另外一座临近的重要关城阳关共同组成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因从西域输入的和田玉必须经过此关口,故得名玉门关。 为了看到这个著名的古关城,不得不每人交了¥40的买路钱,很多人知道玉门关是来自于王之涣的《凉州词》那苍凉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轫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被认定为玉门关的小方盘城位于一块突起的岩石台地上,小方盘城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100多平方米。说实话这个面积实在比想象的要小得多,想象中玉门关应该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雄伟关城。大概就是沙漠里的干旱是这座堡垒得以保存到今天。荒凉的戈壁沙漠中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就这样耸立了2000年,记录着这里曾经具有的※※和变化,一切在这里走过的※※人物都灰飞烟灭了。在玉门关不远的地方还残留这一段汉代的长城,这部分残墙高也就2-3米,能看出明显的夯筑痕迹和各层间夹筑的红柳芦苇等,不过能保存2000多年已经非常不简单。 返回酒店的路上,顺道看了看当年为了拍摄电影《敦煌》花费2000多万修筑的“敦煌城”,现在这里已经被改为露营地,弄得有些杂乱,但是还能看出电影中的大致模样。 ![]() ![]() ![]() ![]() ![]() ![]() ![]() ![]() 今天的目的地是嘉峪关,出敦煌城一路向东前往瓜洲,以前的国道已经被高速强行替代,必须交买路钱了,这段高速因为是新通车,车辆非常少,经常是10多公里不见一辆车,沿途道路也不是完全封闭,可以轻松的下到路外,经常有村民在路边兜售各种瓜类,不愧是瓜洲,禁不住诱惑也买了几个,味道和北京超市里买得没什么区别,不过难得是原产地消费,心里不免有些近水楼台的感觉,大概因为这些瓜容易很快变质腐烂,瓜农将熟透又一时卖不掉的瓜切成细条挂起来晾晒成干,沙漠戈壁里干燥的气候正适合这种加工方式。瓜洲汉代称做安西,唐代改成瓜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从敦煌到瓜洲沿途遗留有不少驿站、衙署、城堡、长城遗址。一块很不醒目的牌子指示路南面有一个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位于高速南侧1.5公里处的戈壁荒漠中,南依三危余脉火焰山,北临西沙窝,为汉唐年间瓜州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一大接待、中转驿站。这里距离瓜州56公里,西离敦煌64公里;遗址总面积22,500平方米,海拔1,700米。这里的地表是干硬的砂砾,一条有明显被洪水毁坏很严重的小水泥路通向戈壁中的遗址。这个遗址1987年被敦煌考古队发现,出土了15000多枚汉简,是一个不大的方形城堡,整个遗址都被铁丝网圈围起来,只能很远的眺望。无法想象汉代这里的商队和邮驿信使往来的场面。 继续前进,瓜洲出口和地图上有些对不上,摸索着前往丝绸之路的另一站,瓜洲古城-锁阳城,沿着提示走了接近30公里到了锁阳城镇,从加油站得知锁阳城遗址正在修路很难通行,加油员建议去榆林窟,说很漂亮可以去看看。榆林窟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陌生,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又名踏实河)切割的峡谷两岸直立的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榆林河是一条祁连山大雪山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水流湍急,河中泥沙汇集河水呈黄色,将戈壁高原切割出一条很深的峡谷,河水流经安西(瓜洲)极旱荒漠保护区地区的南部,这片荒漠地区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干旱地区,地表几乎见不到植被。满目的苍凉,很有边塞诗词中描述的氛围。 官方介绍称“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被定性为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事实上知道榆林窟的人寥寥无几,以至于游客数量和敦煌石窟比起来连零头都算不上。沿着荒漠中的小柏油路,看见一处断崖边的停车场停着几辆车,一块黑色的国家重点文物的石碑立在这里,这便是榆林窟了,环顾四周并看不到石窟的影子,只有南面远远的能见到大雪山的影子。走到断崖边向下看,这才看到在深深的裂谷崖壁上的榆林窟。榆林窟所在的裂谷是一个深深下切的深谷,底部是浑浊湍急的榆林河,崖壁几乎都是直立的砂岩,洞窟就开凿在这些崖壁上,河谷里的水流是浑浊的黄色,崖壁是黄色,洞窟是黄色,建筑是黄色,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黄色,只有河床边上的榆树和小路边种的杨树点缀了一些绿色,有了一些生气。虽然是干旱荒漠但是裂谷中的河流会带来水汽,而且还有山洪爆发的淹没洞窟的危险,不懂古人为何选择这个地方开凿洞窟。榆林窟的最早开凿年代并无明确说法,大致上始于隋唐之前,基本历代都有,一直延续到清。由于游客很少,每一小时才有一次讲解,我们这批只有10来个游客,可以仔细的听讲解员的介绍和观看壁画和塑像,洞窟里没有灯光,也禁止拍照,唯一的照明就是讲解员手里的电筒,壁画的风格与敦煌几乎完全一样,估计是同一批匠人所绘。洞窟中很多佛像的眼睛都被挖掉了,据说这是※※时期马步芳的驻扎甘肃的亲属部下为了向看守洞窟的道士索要象牙佛未果而采取的破坏行动。道士门为了保护这尊象牙佛先后有几个人送命。榆林窟以壁画保护的完整见长,壁画中有很多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是很珍贵的※※资料。虽然经历了马步芳部下的破坏和修建榆林河水库的影响,榆林窟的壁画仍能得以保存,大概是因为此地偏僻不为人所知的结果。参观榆林窟完全是计划之外的而又是本次旅行中印象最美好的经历,丰富的壁画、认真细致的讲解、安静的环境、稀少的游客,还有那¥40的门票都不虚此行。 参观完洞窟走到裂谷上面,远处的大雪山已经被灰色的沙尘淹没了,看来天气要变坏。一路奔波又从瓜洲上了高速直奔嘉峪关,连霍高速在河西走廊中笔直延伸,不是的有夯土的城墙出现在高速的北面的戈壁中,这大概是汉代的夯土长城遗址吧,高速上大货车非常多,各地车牌都有,大多都是拉着整箱的水果向东行驶,前面出现了堵车,近前一看是一辆拉哈密瓜的江苏牌照大货车侧翻到了路边的沟里,成箱的哈密瓜散落了一地。 傍晚到达嘉峪关,嘉峪关整个城市很新,街道宽阔完全是现代城市的样子,但是住宿非常紧张,好在有预定。 ![]() ![]() ![]() ![]() ![]() ![]() ![]() 早晨起来窗外是黄沙漫天,心里暗暗觉得这次嘉峪关要失望而归了,开车到了关城附近,发现老远就已经被围起来了,杂乱种植的树木很干扰氛围。昏黄的天色中一个土黄的城堡让人大失所望,想象中蓝天白云雪山之下的大漠雄关完全不存在。从敦煌开始就有些发作的过敏鼻炎现在变得更严重了,时不时就要打喷嚏。吃过早饭,准备出发前往武威,沿途要去张掖看看,按照习惯加满油出发,后来再次证明先加油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连霍高速上从嘉峪关出发下一个服务区在100多公里之外。昏黄的天色和沙尘让人欣赏风景的心情顿无,8月刮沙尘爆是第一次遇到,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常态。沿着高速都是荒凉的戈壁,偶尔能看见残破的长城遗址。从张掖出口出来,GPS上竟然找不到去张掖丹霞的路,干脆按照路牌指示走。到了张掖丹霞景区门外,沙尘越发严重,懒得进去看了。干脆沿着河谷开车溜达,这条路是通往青海省祁连县的,雪山融水形成的河流沿着河谷奔腾而下,河谷左边是白银蒙古族乡、右边不远是康乐裕固族乡,两个乡级单位相距很近,在慢慢黄沙中依旧目视可见。白银乡的建筑是一片白色的楼房,在楼的外观装饰上刻意模范蒙古包的形状加上了一些装饰,使得本来平淡的现代楼房有了特点。整儿民族乡几乎见不到路人,楼前楼后也很少车辆。附近显得非常安静,只有一两个人在器械上进行锻炼。不远的裕固族康乐乡建筑多数是褐黄色,除了外墙上的装饰图案和并无多少特点,裕固族是个解放后才认定的少数民族,据说是※※上的沙洲回鹘的一支黄头回鹘的后代,服饰上与蒙古族比较接近,使用汉字,信仰藏传佛教。主要分布在张掖的肃南县,当地※※显然是想以裕固族的特点搞旅游,修建了裕固族风情街,但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条风景街既无游客也无商户,杂草丛生已经荒废。 离开张掖沿着高速一路向武威前进,这段河西走廊中,高速与明代长城笔直的平行有几十公里,但是在高速上无法停车拍照。这一天的计划基本都被漫天的黄沙打乱,武威城里似乎刚下过雨,地面上一片湿漉漉的,武威大酒店就在市中心的一个路口,酒店的楼在这个城里显得很高大,不过地库很糟糕,带个一股鱼腥味道的地库里地面都是漏进来的雨水。收拾了一下本打算去餐厅吃饭,结果餐厅已经被包了,服务员建议把饭菜送到房间去,想想也好,点了三个菜回到房间等着,不一会服务员敲门送晚餐,看到盘子的一刻惊呆了,这三个盘子每个直径都超过了一尺,菜量大到至少够6个人吃的。我们努力了又努力还是剩下了很多。武威人民的饮食风格真是豪爽。 ![]() ![]() ![]() ![]() ![]() 早晨起来感觉很累,大概这几天连续跑了几千公里确实有些累了。但是咬咬牙还是带着相机出门,因为要看看武威这座汉代建立的河西四郡之一。武威是河西走廊上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也是汉代兵源的重要来源,三国里凉州兵将曾经具有重要影响,其来源就是武威。随代改武威为凉州,唐代沿用这一称呼。现在的武威应该是河西走廊里人口最多的城市。武威城在※※时期的陇西大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古建筑所剩无几,现在城市已经看不出※※痕迹,街道笔直与新兴的内地城镇没又差别。早晨的街市一片忙碌,早起的人们在街上的店铺吃过早餐赶去上班。 鸠摩罗什寺是武威一处重要古迹,※※上武威(凉州)与佛教传入中国有重要关系,五代十国时期吕光挟持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武威后,为了安顿他的身心,便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后,便命名为鸠摩罗什寺,让鸠摩罗什住在其中,弘扬佛法。罗什法师圆寂后,遗体火化唯有舌头不烂,他的※※遵其遗嘱,将他的“舌”舍利供奉于寺内,并在供奉“舌”舍利处造寺塔一座,也就是今天的罗什寺塔。建塔年代大约在(公元386年至403年)前后。鸠摩罗什寺随着凉州的※※上的兴废也几度兴衰,现在的寺院是90年代重修,可惜现在又在施工不能进入参观。 大云晨钟也是武威一景,不过也是陇西大地震后复建,据说鼓楼还是从其他地方移来的, 吃了早饭出发去景泰县看永泰龟城,这座城是明代古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明※※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当时驻扎有大量军队。 永泰龟城在景泰县寺滩乡,从武威到银川方向的高速正好经过这里。出了高速还要走12公里乡道,很远就能看见古城在一片光秃秃的黄色平原上,城南是一片群山。 古城周长接近两公里,与传统的方城不同这座城总体呈现椭圆形,共4门,城周有护城河。南门在椭圆的突出端加上瓮城向外突出,如同龟壳中伸出的头部,这应该就是永泰龟城称呼的由来。城里的民居大部分和城墙一样,都是夯土建筑,只有很少的几座砖石建筑,其中一座※※时期的小学很有那个时代的特点,正在维修。城曾经在破四旧等运动中遭到严重破坏,城中的明清庙宇一座也没剩下,现在城中有以西搭建的道具建筑,看起来应该是拍过电影留下的。 古城外正在施工,看起来要进行修缮,希望只是修缮不是新建。 又从寺滩上了高速,服务区人很大但是人很少,午饭就在服务区解决了,不过只能是有什么菜吃什么菜了,几乎没的可点。新修的高速很好走,但是这种海拔超过的2000米的山区高速限速却是120,只有隧道里限速80,和北京的山区高速完全不同。出了甘肃界进入宁夏界,黄河不时的出现在高速路边,路况比甘肃段要差一些,大货车也渐渐多起来。 今天的目的地是中卫,这是个位于黄河边的明代古城。出了高速就是进城的大道很宽敞,进入中心城区,街道依然整齐,路边绿树成阴,中卫城中心是一座明代的鼓楼,道路直直的指向鼓楼,这座城市是电动车的天下,这些电动车全然不管红绿灯和机动车道,在街上飞来飞去,弄得人眼花缭乱,脚下时刻备着刹车。 中卫鼓楼, 高23 米,通高30 米,重楼3 层,是一座四方台基拱洞型的楼阁建筑,楼型为四面八方一体式。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基座四面门楼上有匾额,是按方位反映中卫地理形式,东门上书“锁扼青铜”;南曰“对峙香岩”;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为“控制边夷”。 因为听说中卫夏季宾馆难找,在武威就定下了中卫市中心鼓楼附近的锦江大饭店,价格是3星标准的,但是环境卫生也就是招待所水平,屋角的墙皮荫水脱落形成很多粉尘,本来就已发作的过敏鼻炎就更加严重了。如果不是为了带孩子去沙坡头这个城市真没必要来。 ![]() ![]() ![]() ![]() ![]() ![]() 吃了早饭,按照导航奔沙坡头而去,沙坡头当初为了保护包兰铁路而进行的治沙工程,沙坡头景区位于包兰铁路与黄河之间,这个景区门票120 ,与敦煌的鸣沙山一样,不过内容则完全不同,沙坡头其实没什么※※内容和文化可言,更像是一个儿童游乐场,主要游乐就是在沙坡上滑沙和滑锁过黄河,而且沙漠被各种游乐设施和通道分割的很零散,基本上没有观赏性。而且所有游乐项目都要单独收费,如果再加上景区门票,沙坡头的游览费用是非常高昂的。这段黄河就象一个浑浊的大泥浆池,浑浊的河水倒是与黄沙匹配的完美无缺。 大小领导在滑沙的场地玩的很高兴,因为过敏鼻炎加重的困扰实在打不起精神在沙地上只好坐在一旁休息。沙坡头附近没有城镇只有景区的餐厅可以吃饭,好不好吃不说,价格真是不便宜。吃了午饭出发前往银川。 对于初到西部旅行的人来说,如果去过鸣沙山就完全没必要去沙坡头,即使没去过鸣沙山如果不是带着小孩也完全没有必要去沙坡头。 沙坡头离G6高速很近,景区在河北岸,高速就在河南岸山坡上经过,但是要上高速要兜一个大圈才行。银川离沙坡头不远,但是沿途很多地方在修路,高速一点都不快。进了银川城顺利的找到了鼓楼附近的锦江之星,这个店的房间是朝西的,下午的阳光透过窗纱照进屋里很明亮,房间也很干净,与中卫的那个3星饭店比较起来让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只是这个店位于市中心的缘故停车非常紧张,等了半天才有空车位。 晚饭后沿着银川的街道散步凉风习习感觉很舒服,鼓楼夜晚灯火齐明,一派繁华,银川的繁华程度感觉要超过内地的一般省会城市。不愧是天下黄河富宁夏啊。即使已经很晚了但是鼓楼周围车流穿梭不熄。 ![]() ![]() ![]() ![]() ![]() ![]() ![]() 按照计划今天要到达呼和浩特,离开银川一路高速公路,蓝天白云的天空一直持续到呼和浩特,中途在乌海服务区休息了一会吃了午饭,这个服务区很安静车不多,越往东走服务区的人就越多,到了呼和浩特服务区乱哄哄的就像菜市场,车辆穿梭在人群中,看着非常危险。呼和浩特是作为省会城市很大,我们定的锦江之星在城南靠近毛纺厂,因此几乎从北到南贯穿了整个呼和浩特城,这座建于清代的绥远城,基本上也没什么※※遗迹,大量的新建筑是整个城市的主力,建筑物被生硬的加上了一些民族特色的装饰但是效果实在一般。吃了晚饭想买些砖茶和奶皮子一类的带回北京煮奶茶,结果在街边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附近有卖的,而且大家的表情看起来都很疑惑这是干嘛用的。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我难道在山西吗? ![]() ![]() ![]() ![]() 出呼和浩特城的的道路是混乱的,因为修路的地方根本没有标示,好不出容易杀出重围沿着公路直奔杀胡口,这是今天的主要目的地,说起杀胡口一直是个遗憾,从12年到13年曾经连着两次想探访杀胡口,但是都是过了右卫古城被堵在路上动弹不得,延绵不绝的大货车望不到头,只好调头折返。说起杀胡口有些人会说我写了错别字,其实这个地方自明代建立关口名称就是杀胡口,雁北地区有大量明代的留下的带有胡、虏名称的地名,比如杀胡、灭胡、破胡、平虏、震虏等等,只是清代杀胡口被官方改为杀虎口,为什么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后人慢慢就沿用了清代的叫法,其实稍微动下脑子就知道,在这种树木稀少的干旱荒原上,哪里会有虎这种大型猫科动物。 从呼和浩特到杀胡口是从北往南进关,想必不会遇到前两次那样的大堵车。沿路车很少,越靠近山西界路越破烂也越窄,路牌看起来也是20多年前的字迹模糊不清。路突然被截断了,一个手写的木牌指示修路向右改道,按照提示右转上了土路走了1公里发现土路越发坑洼不平而且出现了好几条岔道,但是并没有任何提示,凭直觉绕进了一个村子,已经可以看见村中的柏油路就是那条通往杀胡口的道路,但是却没有道路能到达那条道路,所有可能拐上去的路口都被土堆或者障碍物挡住了,好不容易上了柏油路,却发现出村的道路被堆在路上的土堆截断了,如果能从土堆上开过去就能继续前往杀胡口了,但是土堆有1.5米高,即使是越野车也无法通过,只得调头在村里问路,这里的老乡都很热心的指路,但是他们说得方言非常难懂,多亏的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乡带路才走出了这个由修路者制造的迷宫。满车的尘土不由的让人想起敦煌茫茫戈壁中的玉门关。沿着既无路标又无来往车辆的小柏油路继续走了几公里,远远看见一座城楼正在琢磨这附件有什么古建的时候,突然意识到终于杀到杀胡口了。现在的杀胡口是原址新建的现代仿古建筑,说白了就是假古董。忽然有种莫名的失落,这就是我历经三次费劲周折要看的明长城重要关隘杀胡口吗?进了杀胡口道路很宽,不知道以前堵路的大货车都那里去了,路上空荡荡的。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都饿了,街边有新开饭馆,找了一家点了几个菜和面条,顺便向老乡打听杀胡口堡怎么走,老乡的口音很重,似是而非的听明白了杀胡口堡在他家房后。但是吃过午饭怎么也找不到,又折回来问老乡,又是一番指点,这下明白了从一个看似不是路的地方进去再拐几道弯才能到杀胡口堡。杀胡口堡外有一座满是羊粪的石桥,桥栏杆上用石猴作为装饰很是特别。堡内已经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修建了新的衙署登建筑,但是空空荡荡,显然当地的招商并不成功。 杀胡口作为明与蒙古之间一个重要关隘,历经无数的血战,即使到了清代,康熙※※也曾经从这里出关征伐亚洲腹地最后的游牧帝国准格尔。但是让杀胡口之的并非这些※※上的征伐血战,而且清末大批的关内农民走西口进入蒙地的归化城一带谋生。由此演化出很多凄凉悲惨的故事。今天终于突破了杀胡口也算了却了一件心事。 出了杀胡口路过12年曾经游历过的右卫古城,从右卫上了孙右高速直奔大同,今晚就住在大同了。 ![]() ![]() ![]() ![]() ![]() ![]() ![]() ![]() ![]() 大同来过很多次了,但都是穿城而过。今天的目的是参观辽代的著名寺院大同华严寺,这是一座著名的辽代寺院,大同在辽代称为平城,是辽的五京之一,华严寺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年),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寺院的重要建筑是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自明代中叶,华严寺分为上(以大雄宝殿为主体)、下(以薄伽教藏殿为主体)两座寺院,清代曾加以修缮,2008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虽然知道这座寺院规模宏大,但是真的站在它朝东的山门前的时候还是感到惊讶,进入寺内几座大殿更是让人感到震撼,朝东向的大雄宝殿高大威严,让人深感自己的渺小,顿生敬畏之心。新建的华严寺木塔可以登塔远眺大同城,蓝天白云之下大同显得颇有几分帝王气。 离开大同城向南前往应县看木塔,一路上高速公路如同荒凉的旷野车辆稀少,站在城外就能看见木塔,这座辽代留下的著名木塔,在地震、战乱中能够幸存至今屹立不倒不得不说是奇迹。 继续马不停蹄的赶往浑源观看悬空寺,浑源与应县相聚不远,前往悬空寺的车辆非常多进入悬空寺停车场是一个路侧的巨大的长坡道,相当的危险。悬空寺被各种新建的新建景观与人们的视线隔开,这种建筑的伟大和壮观在于远观而不在于站在它的上面成为蜂拥的游人中的一员,为它的倒塌增加一份压力。而现在的景区设施是让人们必须花125块钱进入景区才能近看,试想那些花了125块钱的游客,那个会只甘心站在下面看看而不爬到悬空寺上面去看看。说实话悬空寺景区是非常让人失望的景点。 懒得再回大同住宿了,直接上了大同环城高速转孙右高速再转宣大高速一路杀奔张家口,一路很顺利的到达了官厅水库服务区,本以为前面一切顺利,没想到刚出服务区就被河北交警拦住,说G6进京堵车,让我们绕行G7。G7的大货车堵车是出了名的,犹豫了一下只好按照警察的指示拐上G7,进入延庆县没多久,G7的堵车就如期而至,几百上千辆大货车密密麻麻嘛的把道路堵的水泄不通,果断决定离开G7宁可夜里走乡道县道翻越军都山也不能和这些恐怖的大货车挤在一起。 在延庆盆地的乡道上七拐八绕终于上了G6,虽然是晚上10点多,但是G6依然很拥挤,夜里11点多又回到了现实世界的家里,但漫漫黄沙戈壁中的德令哈、大柴旦、鸣沙山、玉门关、榆林窟、杀胡口都已印刻在记忆里了。 ![]() ![]() ![]() ![]() ![]() ![]() ![]() ![]() ![]() ![]() ![]() ![]() |
[689 楼] 心定2019
[泡菜]
2-24 10:58
![]() ![]() 精彩旅程! 西北高原的独特风光, 确实让人感到震撼! 发布自 iOS客户端 |
[688 楼] 281952106
[泡菜]
2-20 14:42
对于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描述很详细,不是流水账似的记录,增加了可读性,可以推测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通过文字的解读在欣赏美照,无疑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青海也是我多年想去的地方,这些年关于青海的照片也没少看,读了您的行记后,也许会改变以往心中青海的印象了!
|
[687 楼] 想要云游四方
[资深泡菜]
16-9-25 14:18
驾车高速上的片子咋拍的呢?
|
[686 楼] qpj01
[泡菜]
16-8-20 15:40
标记下, 以后用得着
|
[685 楼] atuz
[陈年泡菜]
16-8-12 17:22
|
[684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12 17:11
|
[683 楼] atuz
[陈年泡菜]
16-8-11 19:34
|
[682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11 18:31
|
[681 楼] atuz
[陈年泡菜]
16-8-7 07:39
|
[680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5 21:21
D14-88,京藏高速,北京就在眼前。
![]() |
[679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5 21:20
D14-87,京藏高速
![]() |
[678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5 21:16
D14-86,京藏高速
![]() |
[677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5 08:45
D14-85,京藏高速
![]() |
[676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5 08:45
D14-84,京藏高速
![]() |
[675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5 08:43
D14-83,京藏高速
![]() |
[674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5 08:41
D14-82,京藏高速
![]() |
[673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5 08:39
D14-81,宣大高速
![]() |
[672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48
D14-80,宣大高速
![]() |
[671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47
D14-79,宣大高速,时雨时晴
![]() |
[670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46
D14-78,宣大高速
![]() |
[669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44
D14-77,大同绕城高速
![]() |
[668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42
D14-76,浑圆,著名的悬空寺
![]() |
[667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41
D14-74,浑圆,著名的悬空寺
![]() |
[666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34
D14-74,应县-浑圆
![]() |
[665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32
D14-73,应县-浑圆
![]() |
[664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30
D14-72,应县-浑圆
![]() |
[663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4 16:28
D14-71,应县-浑圆
![]() |
[662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3 22:13
D14-70,应县-浑圆
![]() |
[661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6-8-3 22:12
D14-69,应县木塔,释迦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