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辽东
226 14
[1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03
      辽东的秋色起初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始于10年前的那次东北环游,记得当年从沈阳出发向东路过本溪-桓仁的那一段公路,几乎可以说是我曾见过的最美秋天, 当然这也许是原本俺的孤陋寡闻所致,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每逢秋季却都会不由自主地得记起那里的秋色,以致才有了两年前的那次鸭绿江之行,可惜的是去的有点晚,并未看到辽东秋色的真正美景,不过也为这次再去留下了一个借口......

       无论如何,赶着节假日出游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夹在高速公路上的滚滚车流之中更像是被裹挟着前行,无聊中以一句流行的时髦外交词汇自我解嘲,或许此行以“窜访辽东”来形容更为贴切......
       从秦皇岛到丹东大约600多公里,即便是正常地高速行驶也走完全程要用去7-8个小时,事实上一路上没少见到交通事故,好在并未耗去更多时间,傍晚时分如期到达丹东。看着太阳此时还没完全下山,随即转而向北去往丹东下属的宽甸行去。此前来时一路之上眼见满眼都是绿色,心里多少有点忐忑,难到这次又来早了不成?若真如此可真应了那句歌词“”为何造化它如此弄人”......
       最终天色渐暗中第一次取出相机拍下的这张照片多少给了俺一点点安慰,朦胧中似有红黄相间,虽然从相机中看不太清楚,但总是带来一抹秋色,如果明天再向东向北呢?但愿不会让俺失望......

[15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21
再向南行不多远就来到了在摄影圈内小有名气的绿江村。多少出乎俺意料的是,即便是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亦是充斥着大量的游客,数不清的车辆把绿江村塞得满满当当,我问了几家居然也都是无房,最后还是在上次来此处
时结识的本地摄影爱好者小崔处被推荐了一处住房,虽然条件比较简陋,但好在干干净净,收费也算合理,有点特别的是,这家房子的四周种了大量的果树,苹果、梨、山里红等等挂满了枝头,甚至从我的住房里打开窗户伸手就可以采摘到红红的苹果。这里闹中取静,也算是个理想的落脚之地......

(待续)
[14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20
耐人寻味的是,中方这一侧完全是不设防,路边根本没有任何边境应有的防务设施,而朝方的岗亭哨所即便是在山树的掩映下也清晰可见......
[13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19
与中方这边来回穿梭的车辆与流动的人群相比,朝方那一侧则显得冷清得多,即便是透过相机的长焦镜头望过去孤零零的民房若隐若而鲜见人影......
[12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16
其实说三江口有点名不符实,这儿充其量也就鸭绿江、浑江两江嘛......许是看出俺的疑惑多少有点挂相,老太太接着又找补了一句:“江对岸就是朝鲜,中间那段江汊子属于吉林,你脚下踩的这地儿才属于俺们辽宁.....”
       鸭绿江水也比我上次来的时候少了许多,此前并未听说辽东这两年有干旱一说,看来问题还是出在上游,或许有人为的截流也未可知。水位的降低导致河底显露,大片的河滩地不仅种植了农作物,甚至紧靠江水的那一侧被青草覆盖,尤其在午后强烈的阳光映射下显得郁郁葱葱,从相机的取景器看出非常明显,顺光过去平淡无奇,逆光下则是一片生机盎然......
[11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15
过了划分省界的浑江大桥,转而向东,折而向南,很快就来到了久违的鸭绿江边,看着俺端着相机对着江面比划,一旁卖山货的老太太以一种自豪的口吻对俺说:“你面前的这个地方就是俺这地方有名的三江口了!”
[10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15
有着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当地人不仅靠田吃田,靠山吃山,而且还要再加上一条靠江吃江,只不过此刻的浑江的深浅完全依赖于上游的鸭绿江,到是真应的了那句俗语:“大河流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此刻我所见的浑江与上次来时水量真是少的可怜,不仅江里无法行船,甚至河滩地都裸露了出来,甚至被当地的农民在其上种植了一些农作物,可想而知这种现状持续了已经不是一会半会儿了,不过既然大家都是靠天吃饭的,既来之则安之,画面中这两位老乡应是深得其精髓,一边唠嗑一边捞鱼捞虾,甚是自得......
[9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14
......
[8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13
在下露河乡打尖后继续前行,路边一条大河始终伴随在我们的左右,这就是著名的鸭绿江分支浑江了,有意思的是,一直以来鸭绿江作为中朝两国的界河,而作为其分支并完全在中国国境内流淌的的浑江仍延续着其分界的功能,只不过由原来的国界变为了省界,此时的浑江一边为辽宁丹东的宽甸,另一边则是吉林通化的集安......

[7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12
除了一般的农作物外,宽甸下露河乡为朝鲜族聚集地,仍保留有种植冷水水稻的习俗,据说这种水稻由山泉水进行灌溉,生长周期较长,水稻品质也较高,在我来到的这段时间,显然还未到水稻收割的时候,倒是水稻田在阳光的映射下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煞是醒目......
[6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12
整个宽甸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大部分地区被森林植被覆盖,很是茂密,相比之下,平地的资源较少,从我路过的地方来看,当地的农民见缝插针,能利用的土地都被用来开垦种植,当地人口密度并不大,以农业的产出加上靠山吃山也足以使当地人的生活较为富足。在这样的季节里,大部分庄稼都已收割完毕,裸露农田看上去黑油油的,显见得土地肥沃,产出也必是可观。
[5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10
与县城里络绎不绝的人流和高速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相比,我们路过的一个个小小村庄在大山的环绕下显得格外宁静,空气清新,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人也仿佛融入了自然美景之中......
本帖最后由 阿占 于 2015-10-16 14:11 编辑

[4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09
车随路转,每前行几步换个角度都能随意发现处处美景,此刻空气中虽然寒气逼人,但阳光直射下,那些开始由绿转黄,由黄变红的树叶则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展示着它们最多姿多彩的身影......

本帖最后由 阿占 于 2015-10-16 14:10 编辑

[3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08
......
[2 楼] 阿占 [资深泡菜]
15-10-16 14:05
      宽甸县城位于丹东的西北方向,现在虽然叫满族自治县,但过去曾遭汉民族所强烈反对的满汉融合,却在※※长河的流淌中成为了现实。当年不可一世的满族几乎已经销声匿迹,至今已经完全被淹没在汉文化之中,至少俺们已经无法分辨谁是满族谁是汉族,即便是在宽甸这样曾经的满族聚集地亦是如此......
       宽甸县城究竟有多大俺无从可考,但傍晚时分入城从到处闪烁的霓虹灯来看也颇具繁华,不过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十一期间这个平时不起眼的小城居然会涌进这么多旅游的人来,一时间大街小巷充斥着无数的车辆,不仅街边上停放的满满当当,就连一些小巷中也成了各种车辆来回穿行的繁忙通道。车多自然意味着人就多,对俺最直接的影响是当晚找个住宿的地方都成了难题。接连问了几家路边的宾馆酒店,甚至还没到问价的那一步,就被直接告知了无房,这时候俺才多少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随后赶紧穿行于宽甸的大街小巷,寻找当晚的落脚之处。这其中到是遇到过几家仍有空房的酒店,但无一不是给出了比以往翻了几番的价格,而且店家没有丝毫勉强的意思,一副爱住不住面孔证实了此时的确是十足的卖家市场......
       除了认头没有其他的选择,最终还是通过携程网订到了房间,办理开房手续时,店家一再强调我们太过走运,说得好像我们真的占了多大便宜似的,而且随后又将其余的房价抬高到一个令人咋舌的高位,据说最后也都销售一空......
       出门在外,随行就市本是市场经济通行的法则,但追逐利润亦应取之有道,类似这种的物价暴涨实是其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至于映射到人性中贪欲的复杂性也远远不是几句话所能解释的.....

       翌日一早离开宽甸县城继续向北,按照俺原来的计划,这天是去往7、80公里外的青山湖景区游览。事实上我以前出门很少去那些收费景点,只是这次考虑到时间不像以往那么从容,在有限的时间里转太多的地方也不大可能,仅就宽甸这地方来说,周边的景点足有好几处,青山湖作为其中有代表性一处就成了首选之地。不过昨天宽甸县城看到那么多旅游的人蜂拥而来,景点的拥挤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思虑之下随即修改了路线,决定先去较远的绿江村景区转几天,随后接近节假尾声待人少时再去青山湖游览不迟......
      向北40公里在太平镇出口出鹤大高速就算真正走进了宽甸的群山之中,此前一直想看到的辽东秋色在这里亦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当然反差最大的还是甫一下车骤降的气温让人感到猝不及防,赶紧手忙脚乱地套上厚衣服后才顾得上举起相机端详着四周的景色。只见四周山上的植被虽然仍以绿色为主色调,但已经无法遮掩金黄色的树叶和参杂其中耀眼的红色,五彩缤纷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形容,当然本地最流行的说法,把眼前这种山景称为“五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