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R】直面的街头抓拍
23544 669
[1 楼] 窄门 [泡菜]
15-10-22 12:20
9月底,买了理光GR,时隔八年多重新拿起相机,这次想以街头抓拍扫街为主。GR便于随身携带,克服了以往于在单反取景器里观察的习惯,到还没适应盲拍。大多时候就是硬生生的举起相机来,直面生人。片子以黑白为主,恳求指正。

谢谢无忌编辑做的图文集http://lohas.xitek.com/lohas/201512/02-189626.html

学老坛们的,编个号吧

1.

本帖最后由 窄门 于 2015-12-8 16:46 编辑

[674 楼] panda8897 [资深泡菜]
16-5-24 17:13
拍得非常棒!先收藏了!
[673 楼] 戈多 [陈年泡菜]
16-4-13 09:37
老兄好久没出现了,忙什么呢?
[672 楼] mohanwei [注销用户]
16-1-19 21:14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671 楼] imso [泡菜]
16-1-19 20:53

GR乡村儿童
[670 楼] 弧图瞬间 [泡菜]
16-1-19 20:49
窄门 发表于 2016-1-10 11:26
323 ※※系列

左手接※※,右手拍照。
[669 楼] imso [泡菜]
16-1-19 20:46
GR乡村儿童 本帖最后由 imso 于 2016-1-19 20:49 编辑

[668 楼] imso [泡菜]
16-1-19 20:45
GR乡村儿童 本帖最后由 imso 于 2016-1-19 20:49 编辑

[667 楼] 印象黑龙 [老坛泡菜]
16-1-15 22:37
窄门 发表于 2016-1-13 15:21
谢谢支持,欢迎加入GR行列,。

你师父说的没错,小姑娘拍人,有天然优势。大约你可以去看看薇薇安.迈尔,也是通常非常近的拍。不过她用的禄莱双反可以避免目光接触,镜头也不是广角,就这方面来说,GR要拍出直面来,要更近,视角通常也要更高。如果有GR类似的50mm镜头便携机,大约会更好些(经典莱卡的视角)。

多练习吧,有几个小tips你可以参考下:
相机可以举起来(勾手)几乎与眼睛平齐,这样你不会与人有目光接触,你看到的是屏幕上的目光,会容易适应一些;
相机可以放在腰间位置镜头朝上(与薇薇安的禄莱视角类似),我片子里有一些是这两种方式拍的;
拍完如果别人注意到你,就微笑,我胡子拉碴大叔的微笑都可以百分之九十以上pass,你小姑娘更没问题;
看到想拍的,不想引起注意的话,就一直举着相机,不要等觉得视角合适的时候忽然举起来,这样的附加好处是可以在不同距离上拍几张;
拍完之后不要马上放下相机,特别是不要马上去看回放。

之前的帖子里也有些地方讨论到如何直面这样的问题,可以往回翻翻看。

祝你上手愉快吧,拍出自己想要的片子来,欢迎来上片,常逛,


不错的经验分享
[666 楼] shanshui2k [泡菜]
16-1-15 21:00
为啥感觉镜中人想扁楼主呢
[665 楼] imso [泡菜]
16-1-13 20:29
GR泰国布吉卖烧烤的男人 本帖最后由 imso 于 2016-1-13 20:32 编辑

[664 楼] imso [泡菜]
16-1-13 20:27
窄门 发表于 2016-1-13 15:04
谢谢imso兄支持。

这个片子大约是11月底拍的,回头去看了下存档:片子没有裁剪,在LR里直接将照片导入到Nik Silver Efex Pro里调整,大约是剪影或高对比模式(选择什么模式得看预期效果),在对比度、细节强度上做微调,用控制点稍微提亮人脸,调整色彩灵敏度(主要是红色、黄色对应人脸,以及蓝色对应背景)。

照片本身,强调大块的黑白对比,成四分方形把主体突出在交叉的附近,原片是比较淡的(GR的特点,这样保留足够的后期调整空间吧)。

另,拍的时候,强烈的阳光逆光下,打了闪光补光(慢门,闪光补偿大约-0.3到0.7具体不记得了)。不过闪光在阳光下完全不引人注意。

谢谢窄门的答复,根据实际,好好琢磨实践。
[663 楼] imso [泡菜]
16-1-13 20:25
窄门 发表于 2016-1-13 15:21
谢谢支持,欢迎加入GR行列,。

你师父说的没错,小姑娘拍人,有天然优势。大约你可以去看看薇薇安.迈尔,也是通常非常近的拍。不过她用的禄莱双反可以避免目光接触,镜头也不是广角,就这方面来说,GR要拍出直面来,要更近,视角通常也要更高。如果有GR类似的50mm镜头便携机,大约会更好些(经典莱卡的视角)。

多练习吧,有几个小tips你可以参考下:
相机可以举起来(勾手)几乎与眼睛平齐,这样你不会与人有目光接触,你看到的是屏幕上的目光,会容易适应一些;
相机可以放在腰间位置镜头朝上(与薇薇安的禄莱视角类似),我片子里有一些是这两种方式拍的;
拍完如果别人注意到你,就微笑,我胡子拉碴大叔的微笑都可以百分之九十以上pass,你小姑娘更没问题;
看到想拍的,不想引起注意的话,就一直举着相机,不要等觉得视角合适的时候忽然举起来,这样的附加好处是可以在不同距离上拍几张;
拍完之后不要马上放下相机,特别是不要马上去看回放。
之前的帖子里也有些地方讨论到如何直面这样的问题,可以往回翻翻看。

祝你上手愉快吧,拍出自己想要的片子来,欢迎来上片,常逛,
有启发!
[662 楼] 窄门 [泡菜]
16-1-13 16:03
326
[661 楼] 窄门 [泡菜]
16-1-13 16:00
325 一口咬开一瓶盖,啤酒配馒头,谁爽谁知道, 本帖最后由 窄门 于 2016-1-13 16:01 编辑

[660 楼] 窄门 [泡菜]
16-1-13 15:58
324 歇歇脚,喝个粥是幸福的很
[659 楼] 窄门 [泡菜]
16-1-13 15:49
johnsir 发表于 2016-1-13 12:19
您的作品水平一直在提升呢!想必再過些年,坊間書肆能見您的大作集冊。真的!至少對您的上海具有正面的價值。
萊卡相機不僅擁有高超的製作工藝,萊卡更有百年來攝影界存在不可抹滅的歷史定位。單反從來都是攝影的主流器材,無論在專業、在業餘皆然,但以後也許微單會讓更多業餘人士喜愛;無反則也有可能取代單反。近來看到尼康器材版塊爭論兩代傳感器的帖,也讓我無聊地去參和了一下,原本只想在那看看一些新知,焉知充斥一些少數自以為是、抱殘守缺的攝友在混淆視聽。唉!令人有點惋惜。
馬格南的網址,我很難打得開,不知是網速問題還是甚麼?


前辈赞谬了。路会一直走下去,而如前面说到,瓶颈在,自知,慢慢来。

去看了看前辈讨论CCD的帖子,在理!我之前到没注意过这些,只觉得拍就行,拍的好不好先不赖相机,至于品质呢,百步和九十九步无须比较,萝卜和白菜更不需比较。在论坛里肯定有以器材自封的,估计无论在哪个摄友圈里也都是吧。

您说无反或取代单反,趋势上是这样吧,依赖于电子技术的更新,不过无反的耗电总是没法和单反比,另外,喜欢器材的估计觉得更大块头更威风(嘿嘿)。正好前些日子看到一个帖子讲的比较细致,http://www.nphoto.net/news/2013-05/25/155c4fd6f7d199445.shtml。

马格南的访问,我也发现在不同的网络下速度会差别非常大,前辈可以用代理试试看。
[658 楼] 窄门 [泡菜]
16-1-13 15:21
janepineapple 发表于 2016-1-13 13:29
刚入了GR II,还在熟悉机子~

很喜欢LZ片子的风格,也想尝试这样的拍法,但我真心不敢这么对着人举相机拍啊,虽然我师父说小姑娘举着拍,别人一般不会太在意。。。。


谢谢支持,欢迎加入GR行列,

你师父说的没错,小姑娘拍人,有天然优势。大约你可以去看看薇薇安.迈尔,也是通常非常近的拍。不过她用的禄莱双反可以避免目光接触,镜头也不是广角,就这方面来说,GR要拍出直面来,要更近,视角通常也要更高。如果有GR类似的50mm镜头便携机,大约会更好些(经典莱卡的视角)。

多练习吧,有几个小tips你可以参考下:
相机可以举起来(勾手)几乎与眼睛平齐,这样你不会与人有目光接触,你看到的是屏幕上的目光,会容易适应一些;
相机可以放在腰间位置镜头朝上(与薇薇安的禄莱视角类似),我片子里有一些是这两种方式拍的;
拍完如果别人注意到你,就微笑,我胡子拉碴大叔的微笑都可以百分之九十以上pass,你小姑娘更没问题;
看到想拍的,不想引起注意的话,就一直举着相机,不要等觉得视角合适的时候忽然举起来,这样的附加好处是可以在不同距离上拍几张;
拍完之后不要马上放下相机,特别是不要马上去看回放。

之前的帖子里也有些地方讨论到如何直面这样的问题,可以往回翻翻看。

祝你上手愉快吧,拍出自己想要的片子来,欢迎来上片,常逛,
[657 楼] 窄门 [泡菜]
16-1-13 15:04
imso 发表于 2016-1-12 22:50
非常喜欢这样的调子。想请窄门兄介绍一下这张照片的调整思路和后期调整过程。


谢谢imso兄支持。

这个片子大约是11月底拍的,回头去看了下存档:片子没有裁剪,在LR里直接将照片导入到Nik Silver Efex Pro里调整,大约是剪影或高对比模式(选择什么模式得看预期效果),在对比度、细节强度上做微调,用控制点稍微提亮人脸,调整色彩灵敏度(主要是红色、黄色对应人脸,以及蓝色对应背景)。

照片本身,强调大块的黑白对比,成四分方形把主体突出在交叉的附近,原片是比较淡的(GR的特点,这样保留足够的后期调整空间吧)。

另,拍的时候,强烈的阳光逆光下,打了闪光补光(慢门,闪光补偿大约-0.3到0.7具体不记得了)。不过闪光在阳光下完全不引人注意。
[656 楼] 窄门 [泡菜]
16-1-13 14:50
印象黑龙 发表于 2016-1-12 01:51
黑白处理很好

-2高对比黑白


谢谢黑龙兄上片支持!
GR的机内高对比度黑白是够狠的, 本帖最后由 窄门 于 2016-1-13 14:50 编辑

[655 楼] janepineapple [泡菜]
16-1-13 13:29
窄门 发表于 2015-10-22 12:20
9月底,买了理光GR,时隔八年多重新拿起相机,这次想以街头抓拍扫街为主。GR便于随身携带,克服了以往于在单反取景器里观察的习惯,到还没适应盲拍。大多时候就是硬生生的举起相机来,直面生人。片子以黑白为主,恳求指正。

谢谢无忌编辑做的图文集http://lohas.xitek.com/lohas/201512/02-189626.html

学老坛们的,编个号吧

1.


刚入了GR II,还在熟悉机子~

很喜欢LZ片子的风格,也想尝试这样的拍法,但我真心不敢这么对着人举相机拍啊,虽然我师父说小姑娘举着拍,别人一般不会太在意。。。。
[654 楼] johnsir [泡菜]
16-1-13 12:19
窄门 发表于 2016-1-10 11:20
谢谢前辈的支持,欢迎前辈常来闲聊。闲聊吧,
买过的大部头摄影集也就是布勒松和卡帕,新出的《传奇布勒松》其实说的很清楚,决定性瞬间只是他摄影思想发展的一个最有名的阶段,想想一个人如果老是在一个模式下,久了也是会腻味,会难受的。总想着要有点突破,才有动力吧。当然,想突破更是种精神上的折磨,漫漫长路遥遥无期,就和没有终点的长跑一样。乐趣大约只是“存在”,并不在于最终突破与否,而在于痛苦的过程,另一种生于忧患吧。
传统莱卡,旁轴相机因为不需要反光系统可以做的很小巧,更可以做到更高图像品质。为何变成小众呢?定焦不好掌控,变焦可以随意;电子技术使图像质量上升,大约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吧。我曾用600万像素输出A4纸大小,直接普通办公打印机上打印图像,效果也已经很好,对普通用途足够。小众便意味着更贵,是吧。我想,上世纪中叶,用莱卡,大约也就和现在用全画幅单反这样的消费水平吧。到现在,单反主流,手机更随意,定焦旁轴便只好走精品路线。
向前辈推荐个网站,www.magnumphotos.com,马格南官网,图片多多(几十万张有的吧,可以慢慢看),尺寸呢在手机和pad上看足够了。当然,我算是马格南粉,另有一本很好的书《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图片社与马格 ...
您的作品水平一直在提升呢!想必再過些年,坊間書肆能見您的大作集冊。真的!至少對您的上海具有正面的價值。
萊卡相機不僅擁有高超的製作工藝,萊卡更有百年來攝影界存在不可抹滅的歷史定位。單反從來都是攝影的主流器材,無論在專業、在業餘皆然,但以後也許微單會讓更多業餘人士喜愛;無反則也有可能取代單反。近來看到尼康器材版塊爭論兩代傳感器的帖,也讓我無聊地去參和了一下,原本只想在那看看一些新知,焉知充斥一些少數自以為是、抱殘守缺的攝友在混淆視聽。唉!令人有點惋惜。
馬格南的網址,我很難打得開,不知是網速問題還是甚麼? 本帖最后由 johnsir 于 2016-1-13 12:20 编辑

[653 楼] imso [泡菜]
16-1-12 22:50
窄门 发表于 2016-1-10 11:26
323 ※※系列
非常喜欢这样的调子。想请窄门兄介绍一下这张照片的调整思路和后期调整过程。
[652 楼] newzone [泡菜]
16-1-12 14:21
@johnsirmake
本帖由 [url="https://itunes.apple.com/cn/app/wu-ji-lun-tan/id516883320?mt=8"]无忌论坛V3.1.0[/url] iPhone6 iOS9.2 客户端发布
[651 楼] 印象黑龙 [老坛泡菜]
16-1-12 01:51
窄门 发表于 2016-1-10 11:26
323 ※※系列


黑白处理很好

-2高对比黑白
[650 楼] 窄门 [泡菜]
16-1-10 11:26
323 ※※系列
[649 楼] 窄门 [泡菜]
16-1-10 11:24
322 闲暇
[648 楼] 窄门 [泡菜]
16-1-10 11:22
321 冷暖
[647 楼] 窄门 [泡菜]
16-1-10 11:20
老腊肉 发表于 2016-1-9 20:50
嗯,不错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
[646 楼] 窄门 [泡菜]
16-1-10 11:20
johnsir 发表于 2016-1-9 11:45
萊卡把相機做成了高貴的精品,就像瑞士的機械手錶,這些產品已經超越了實用的範疇。萊卡M+50鏡頭的重量與Df+50相當,體積上也相去不遠。姑且不談他們之間的價差和質差,就操作來說(同樣是MF鏡)單反還是更勝一籌。至於"另一個世界",那不在相機和鏡頭裡,而是在我們的腦海裡。布列松的作品價值是在於他的人和思想,與他用萊卡無關。
我選微單也是和您考量一樣,輕巧便攜不引人注意。選x100除了個人的審美觀之外,只因為它具備很協調的光學/電子可切換的觀景窗,以及小巧的35mm視角定焦鏡。但微單還是有些小小限制,像我那張鴿子照片,若是拿單反拍成這樣就不及格啦!呵呵,週末閒聊一下,祝您生活愉快~
對了,您的照片裡有很多的佳作,我就不一一的按讚喽!


谢谢前辈的支持,欢迎前辈常来闲聊。闲聊吧,

买过的大部头摄影集也就是布勒松和卡帕,新出的《传奇布勒松》其实说的很清楚,决定性瞬间只是他摄影思想发展的一个最有名的阶段,想想一个人如果老是在一个模式下,久了也是会腻味,会难受的。总想着要有点突破,才有动力吧。当然,想突破更是种精神上的折磨,漫漫长路遥遥无期,就和没有终点的长跑一样。乐趣大约只是“存在”,并不在于最终突破与否,而在于痛苦的过程,另一种生于忧患吧。

传统莱卡,旁轴相机因为不需要反光系统可以做的很小巧,更可以做到更高图像品质。为何变成小众呢?定焦不好掌控,变焦可以随意;电子技术使图像质量上升,大约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吧。我曾用600万像素输出A4纸大小,直接普通办公打印机上打印图像,效果也已经很好,对普通用途足够。小众便意味着更贵,是吧。我想,上世纪中叶,用莱卡,大约也就和现在用全画幅单反这样的消费水平吧。到现在,单反主流,手机更随意,定焦旁轴便只好走精品路线。

向前辈推荐个网站,www.magnumphotos.com,马格南官网,图片多多(几十万张有的吧,可以慢慢看),尺寸呢在手机和pad上看足够了。当然,我算是马格南粉,另有一本很好的书《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图片社与马格南摄影师》,不知道台版是不是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