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人还是拍景抑或洋洋大观数码时代的狂欢盛筵与众生百态
102
3
[1 楼] 岱英
[泡菜]
16-6-8 09:52
本人一篇调侃文章,斗胆发来与各位大鸟分享。
![]() ![]() 拍人还是拍景抑或洋洋大观数码时代的狂欢盛筵与众生百态 作者:岱英 谁也不可否认,如今数码的盛行和泛滥,令中国人的摄影开始走上大幅下坡之路。数码越普及下坡越严重,而到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中期,走上了顶峰,也下到了最底层。 数码如今是为何物:它俨然是种廉价的工具,它廉价的不在器材本身而在于使用。数码一经面世,人们惊喜的发现这部机器已经颠覆了以往的经验,你可以抛弃一切思想上的负累,尽情的狂按快门,压抑了上百年的摄影者们开始一场盛况空前的狂欢盛筵。 之前的中国,摄影一直不是件廉价的事。中国人最近的十年之前都是贫困的,许多人置办完器材,都会劳神起了耗材,何况接着就是冲、洗、放环节,为了省下这笔长期开销,有的情愿自揽,这还附带上了对后期的掌控。应该怀念这些日子,一如摄影者的严冬。冬,并不是坏的代词,冬,象征着万物受抑,恶劣和严苛,但从都是进步跃胜的孕育之器;反之,温室,舒适安逸,却成一直为万恶滋生的直接代称。 我们的摄影之初是从人开始,现在,却要从景开始。难怪那时我们都囊中羞涩,口袋里只有几只胶卷,都快要被捂出汗,捂起了雾。从倾情之初的苦苦迷恋,到梦想成真的埋头思索,再之后只是寻找再寻找、等待再等待、发现再发现,最终才确定下最好的时刻。风景有多奢侈,它需要中画幅,反转片,这都需要大价钱;风景需要旅行,需要行动,需要食宿,也都缚在金钱上。花草呢,不像如今的人,如惠特曼般的情节,把自己奢侈的胶片竟能对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他们想都不敢想。因此,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把镜头描准了人。可是,这些照片却反倒经过了反复提炼,这意味着它更具内力,像是陈酿的老酒,一杯抵得了千樽。 人和社会是经济的、划算的,无比方便,常伴身边,供我拍摄。不经意却让摄者即刻抓住了本质。风景是何?它是永恒、是长久不变,即使光线不定也随时间重复。人和社会呢?扑朔迷离、扣人心弦、无法预见,无可计数的“智慧灵长动物”,聚集在一个个群落,按照各自的轨迹,用智慧做出各种举动和故事,--“这个”自然在生命面前如此寒酸,谁能够说清。而我们却让他们一切在镜头前表露无疑,真是另人愕然。 摄影从不是件单纯的技术性事务,摄影包含摄者对世界的看法和自我的内心世界,用艺术的形式来贯穿始终。真正的摄影是思想的人用艺术和技术揉捏成光华中的圣果,是三位一体的。随便一张有人类痕迹照片,岁月之剑一挥,一下成为不仅自己而是全世界无比贵重的记忆财富,换句话说:任意一个未经训练的普通人不经意间按下的每通快门都是伟大的,都有普遍社会价值。因此,摄影就成了一种神圣而伟大的事业。 可是,社会变化的太快,春天来了,然后就是炎炎的夏日。在温暖的气候里,人们欢欣鼓舞的摄其所欲,这里一下嘈杂起来,大批爱好者加入了进来。他们只有一个目的,便是冲着高效便捷的数码,加入这场热情的狂欢盛筵,端起那些精良的“机关炮”,慷慨的倾情狂扫世界。可是,很快一个严酷的事实也到了,人们发现,哪里还能找到摄影的影子?以前咱们贯用的人文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早被抛在了一边,湮没在无比汹涌的风景巨浪中,留下庞大而雷同的、数目无比骇人的美艳东西,无数次、反复强调模拟着一种笔调,曝晒在愈加刺人的时光检验器的酷日之下--我们在数码大潮中迷失了方向。 人们欢喜雀跃的拍着风景,嚷着拍就要拍出极致,极致是什么,极致就代表最高水平,就等于传世。可是事情并非人所想像,甚至有些大相径庭。没人听过一张风景可以被世人争相传阅,可那些被人忽视的普通“相片儿”却被人一遍遍拿来回味。多年之后,当你为客人拿出你所奉为圣经的“传世佳作”,他们都只是似惊又似恭的称赞了几句,又沉浸在你从都不屑的家庭照时,会是什么感觉,如同被打破醋坛子一样,真是五味杂陈,好一番滋味啊! 他们拍着在我们看来无比奢侈的风景,一张比一张怡人,一张比一张甜蜜,一张接着一张,无有休止,没有终点,如润如酥,高脂高糖,和我们的时代惊人的相似。从营养缺乏到营养过盛,从愁苦哀号到无端的骄横,不到三十年光景,世界的变化已经改天换地,而人也已昨是今非了。他们欢喜雀跃的道:你看,这就是摄影,此外无它,或者:只有我这,才是摄影,岂会有它?他们说:来加入我们的队伍,我来教你如何吸引眼球,哪怕就一刹那;他们说:要拍就拍出摄影的极致,玄乎其玄的道理只是那些没用的批评家们在故能玄虚罢了! 那些铺天盖地钱塘潮水般纷拥而至的影像,迎着早已守候在岸的游客,层层叠叠的扑卷而来。浮露在上面的代表最高品质,繁艺陈铺,淫技争竟。波光粼粼中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一片歌舞升平的人间天堂之象,争相为岸边与日俱增的游客大献其媚。落在中间的,自然稍逊风姿,还在跃跃愈试,勇争上流;而最下面的,虽让人掩唇而笑,却不甘寂寞,呐喊助威,甘为人后,为高层鼓气,倒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群众基础。然而他们前赴后继,喊声雷动,却全都统一着装,统一笔调,反复重现着同一个风格,这不折煞了浩瀚文艺的千百姿态? 人们忘记了,潮涌无论大小都是无法与大海相比的,取之不尽的还在无际的艺术海洋里。几千年新旧艺术家的精髓汇集,波澜壮阔,光怪陆离,永不枯竭。他们早已通过了时光的检验,走向了永恒。当潮涌看到了传说中的大海,却呈现了不同的颜色,只有少数,被海的感招而努力的调转回头,奋力的向它的方向奔去;大多数的却被深渊似的海给吓坏了,惊叹的愣了愣,自语着,何必呢,玩就是玩,何必搞那么深沉?何况驰骋向前还有高山美景可让吾心发狂? 而事情还是没那么简单,人并没有景拍的自如,人文主义是很光辉,可是人在同样是人的面前却望而却步。拍人在之前是要寻找机缘,要沟通,而风景却完全没有必要,这又和我们时代发生了联系。风景如今真是无法想像的容易,一辆车,一段旅行,一段乡间的徜徉都可以满载而归,我们有钱有时间,一个又一个假期,不需要说好话、打招呼、做姿态,底三下四的向其示好,绞尽脑汁的拉近距离,这些个麻烦完全都不存在,你甚至可以肆意“掠夺”来逞其快。这拍人都不具备!与是您想,与其低三下四的求取同情,拉心扯脸的建立感情,还不如远离他们,而且那样还并不一定能征得对方的同意,因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就是傲慢和怀疑。而我们拍照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暂离尘世,到世外寻找一股宁静和心灵的自由,何必呢? 是啊,拍人实在太难,这让人们一窝蜂似的去拍起了风景,可等人拍够了风景,看腻了风景还会拍什么、看什么?或许只有一个答案:外太空。想必那时科技会更发达,普通的相机都可以抻到地球以外,相素也早就突破过亿。志趣优雅的人们要嘛打打黑子、要嘛摄摄卫星,争相攀比着谁摄到了航天员在天上无趣的发呆或者UFO,再不就拍拍环形山、行星带、彗星尾,还有火星的山、木星的云、猫的眼、虫的洞,谁也没准能能拍出个黑洞来。这也倒好,附带着让全民都普及了天文知识,导致新一轮的民族进步。 这都玩笑谈了,可不要当真。没有办法,摄影只不过是一门群众艺术,雅俗共赏,老少皆怡。人各有旨趣,妄加干涉总不会讨人喜爱。也不能总怪数码的流弊,西方摄影的春天不在一百年前就已到来?柯达发明第一部胶卷相机之前,摄影还是少数人的事业,带着干湿板的整车设备行摄天下,敢问谁能与共?在工具革命鼓舞后,却并未成为摄影大业的末路,他们早如连珠跑一样的按着快门了,他们传下来的作品还是不缺乏人类的踪影,反而风景却越显得微不足道,难道他们就不“怕人”?问原因是何?是因为不是他们缺少风景,而是我们现在还是最愿意看的,还是那些你早已视为负累的--人。 最后,数码时代的众生们,你们的确做的很棒,即出彩出色,又酣畅痛快,你们不知为世俗的生活增添了多少色彩与欢乐。不过既然有那么的理由,既然前边说摄影有那么普遍的社会价值,这样我说:朋友们,请继续你们的狂欢,只是不要怕,要调转镜头,要多对准我们--人。为此,我也斟起酒来,与你们一同沉醉狂欢,干杯。 |
[4 楼] 岱英
[泡菜]
16-6-8 20:05
我们胶片党一定要加油,为胶片,为摄影
|
[3 楼] 大烤拉
[资深泡菜]
16-6-8 11:06
加油~!
|
[2 楼] 645Z
[泡菜]
16-6-8 11:05
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