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上的视界——重庆、四川行杂记
519 4
[1 楼] 摄者大器 [泡菜]
16-6-8 23:09
有幸5月中下旬到重庆、四川走了一趟,收获不少。接下来,以个人的感受从一个不一样的视角,让您感受一下另一个视界的川渝。
在这之前,还是要解一下题。本文中的所有全景照片都是从3米高的高度取景拍摄,不同于以往我们的观察视角,对于解读川渝,也别有一番味道;所有的照片对环境的交代非常清楚,这样才更能体现全景的魅力,拍摄虽不是专业设备,但也都是一次成像,避免了人们对于照片真实性的“怀疑”(所有照片,只是为了防止大家阅读时的干扰,隐去了设备在地面上留下的部分影子,和为了展示效果去除了照片的一些噪点)。当然,所有照片由于本人视角所限,加之全是业余时间拍摄,可能会以偏概全,也请大家见谅。下面流水账开始。

我要去重庆“耍”了,这是我学到的第一句重庆话。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我来到了重庆,开启了为期十五天的旅程。
重庆的街道。说重庆是山城一点不假。我来之前就问过重庆的同事小妹,重庆的路好走吗?坡会很多吗?她很轻巧的回答我,非常好走,和平地一样!我真的是信以为真了。等到了重庆,第一天去南山植物园,坐的公车是嘶吼着开上山的,如果说是植物园可能在山上也好解释,但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行走在波峰波谷、忽上忽下的道路上,也就习惯了她所说的和平地一样,确实习惯了,也就“顺势而趋”了。在行走间,体味着依山而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错落别致。街道这样的起伏,加上绿色植物的点缀,就感觉整个城市都很曼妙。


一棵树。这是重庆最有名的观赏本地夜景的地方。从这里望过去,可以看到嘉陵江由此汇入长江,江上游船一艘艘的往来着,长江两岸的建筑到了夜晚都开启了照明模式,整个山城都由此璀璨夺目。白天的一棵树,套用一位游客的话“不就是一棵树吗”,真的是平淡无奇,可到了夜晚她可以俯视整个重庆,简直就是灯火通明,难怪有人把重庆比作小香港,也不足为奇了。



重庆的地铁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不仅有拥有老重庆记忆的地铁站,还有满是涂鸦的现代地铁站;不仅有在长江上往来穿梭最多次的轻轨,还有从楼中穿过的,其中6楼是站厅,7楼是设备层,8楼是站台层的轻轨;不仅有呼啸而过的急速地铁,还有由于转弯半径已经达到了极限的100米,拐了近90度弯的“轻轨过山车”。下面这张全景照片,可以看到远处隔江相望的高楼大厦,中景就是一趟车身上涂满广告疾驰而过的轻轨列车。



我不是一个亲近现代化大城市的人,我在大城市中行走,总是很不自然,感觉很多事物都是那么的光怪陆离,还好我不反感,否则也就没有了下面的全景照片。因为无感,所以给我感觉,大城市的商业中心都差不多,都很奢华、很高大上。这些都是在时代广场拍的。原谅我这个老土说了这么多老土的话。













一个基本上废弃了的游泳池。一个池子里的水已经基本干涸了,另外一个池子里还有一半的水。由于下雨,两个池子又积了不少水,池水中倒映着周围楼房和树木的影子。



重庆老房屋的屋顶。本来是想找一找山城有味道的石梯,没想到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看得出这里的房屋有年头了,不然,屋顶也不会用塑料布苫上以防下雨房屋漏雨。从塑料布上还印着“102”这样的字迹可以断定,这不是专门用来做房屋防水处理的塑料布,房屋的主人也不是很有钱的人家,可以断定这就是一间普通民居。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一片民居很安静,好像一个人没有似的,走了半天看到最多的就是两边房屋墙上用红漆笔写上的“收”字,和“告别棚户区,搬进新家园”、“超过签约时间,不能得利反失利”、“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用到底,一个算盘算到底,一个办法补到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建美好渝中”,“坚持依法征收,严格执行政策”,“高高兴兴离旧家,欢欢喜喜住新居” 这样的标语,这里的的确确一个人没有,一片人去屋空的待拆房屋。相信中国很多家庭都经历过※※这件事,大城市尤其突出。





如果说解放碑那里是新重庆的话,十八梯就是老山城。而我所遇到的已经是没落的街巷。传说中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统统不见了。你也只能从屋边褪了色、残缺不全的招牌和被搬出来的家具判断,这里曾经是个小吃店、那里曾经是个录像厅、还有澡堂、裁缝店等等等等。偶尔走过来几个带着相机的游客,还能提醒你一下,这里有时代的记忆,隔着长长的警戒线,游客在外,老重庆在里,就这么隔空相望,游客记录着老市井,而十八梯默默地待在那里,等待他的不知是什么命运。




本帖最后由 摄者大器 于 2016-6-8 23:39 编辑

[5 楼] 小狐狸花花 [资深泡菜]
16-6-15 11:53
马上要去重庆玩两天,给楼主赞!
[4 楼] 摄者大器 [泡菜]
16-6-9 00:46

本帖最后由 摄者大器 于 2016-6-9 00:47 编辑

[3 楼] 摄者大器 [泡菜]
16-6-9 00:10
下面就是此行的一些拍摄花絮:
车站。以后这个都可以再单开个话题了。












重庆汽车站候车室



摄影师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风里来雨里去,日月伴我独行。



我就喜欢这样,一个人在暖暖的夕阳下,静静地坐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去想,此景与时间无关、与心情无关、与周围的人无关,只是看着影子被一点一点地拉长、拉长,直到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下……



      由于拍摄设备及本人能力所限,本章内的全景图只是作为一种对※※的记录,要想看到更精彩的全景照片,请登录本公司的网站:www.vrlooking.com

[music]http://y.baidu.com/user/library?genre_id=0[music] 本帖最后由 摄者大器 于 2016-6-9 00:40 编辑

[2 楼] 摄者大器 [泡菜]
16-6-8 23:43
有幸5月中下旬到重庆、四川走了一趟,收获不少。接下来,以个人的感受从一个不一样的视角,让您感受一下另一个视界的川渝。
在这之前,还是要解一下题。本文中的所有全景照片都是从3米高的高度取景拍摄,不同于以往我们的观察视角,对于解读川渝,也别有一番味道;所有的照片对环境的交代非常清楚,这样才更能体现全景的魅力,拍摄虽不是专业设备,但也都是一次成像,避免了人们对于照片真实性的“怀疑”(所有照片,只是为了防止大家阅读时的干扰,隐去了设备在地面上留下的部分影子,和为了展示效果去除了照片的一些噪点)。当然,所有照片由于本人视角所限,加之全是业余时间拍摄,可能会以偏概全,也请大家见谅。下面流水账开始。

我要去重庆“耍”了,这是我学到的第一句重庆话。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我来到了重庆,开启了为期十五天的旅程。
重庆的街道。说重庆是山城一点不假。我来之前就问过重庆的同事小妹,重庆的路好走吗?坡会很多吗?她很轻巧的回答我,非常好走,和平地一样!我真的是信以为真了。等到了重庆,第一天去南山植物园,坐的公车是嘶吼着开上山的,如果说是植物园可能在山上也好解释,但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行走在波峰波谷、忽上忽下的道路上,也就习惯了她所说的和平地一样,确实习惯了,也就“顺势而趋”了。在行走间,体味着依山而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错落别致。街道这样的起伏,加上绿色植物的点缀,就感觉整个城市都很曼妙。


一棵树。这是重庆最有名的观赏本地夜景的地方。从这里望过去,可以看到嘉陵江由此汇入长江,江上游船一艘艘的往来着,长江两岸的建筑到了夜晚都开启了照明模式,整个山城都由此璀璨夺目。白天的一棵树,套用一位游客的话“不就是一棵树吗”,真的是平淡无奇,可到了夜晚她可以俯视整个重庆,简直就是灯火通明,难怪有人把重庆比作小香港,也不足为奇了。



重庆的地铁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不仅有拥有老重庆记忆的地铁站,还有满是涂鸦的现代地铁站;不仅有在长江上往来穿梭最多次的轻轨,还有从楼中穿过的,其中6楼是站厅,7楼是设备层,8楼是站台层的轻轨;不仅有呼啸而过的急速地铁,还有由于转弯半径已经达到了极限的100米,拐了近90度弯的“轻轨过山车”。下面这张全景照片,可以看到远处隔江相望的高楼大厦,中景就是一趟车身上涂满广告疾驰而过的轻轨列车。



我不是一个亲近现代化大城市的人,我在大城市中行走,总是很不自然,感觉很多事物都是那么的光怪陆离,还好我不反感,否则也就没有了下面的全景照片。因为无感,所以给我感觉,大城市的商业中心都差不多,都很奢华、很高大上。这些都是在时代广场拍的。原谅我这个老土说了这么多老土的话。













一个基本上废弃了的游泳池。一个池子里的水已经基本干涸了,另外一个池子里还有一半的水。由于下雨,两个池子又积了不少水,池水中倒映着周围楼房和树木的影子。



重庆老房屋的屋顶。本来是想找一找山城有味道的石梯,没想到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看得出这里的房屋有年头了,不然,屋顶也不会用塑料布苫上以防下雨房屋漏雨。从塑料布上还印着“102”这样的字迹可以断定,这不是专门用来做房屋防水处理的塑料布,房屋的主人也不是很有钱的人家,可以断定这就是一间普通民居。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一片民居很安静,好像一个人没有似的,走了半天看到最多的就是两边房屋墙上用红漆笔写上的“收”字,和“告别棚户区,搬进新家园”、“超过签约时间,不能得利反失利”、“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用到底,一个算盘算到底,一个办法补到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建美好渝中”,“坚持依法征收,严格执行政策”,“高高兴兴离旧家,欢欢喜喜住新居” 这样的标语,这里的的确确一个人没有,一片人去屋空的待拆房屋。相信中国很多家庭都经历过※※这件事,大城市尤其突出。





如果说解放碑那里是新重庆的话,十八梯就是老山城。而我所遇到的已经是没落的街巷。传说中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统统不见了。你也只能从屋边褪了色、残缺不全的招牌和被搬出来的家具判断,这里曾经是个小吃店、那里曾经是个录像厅、还有澡堂、裁缝店等等等等。偶尔走过来几个带着相机的游客,还能提醒你一下,这里有时代的记忆,隔着长长的警戒线,游客在外,老重庆在里,就这么隔空相望,游客记录着老市井,而十八梯默默地待在那里,等待他的不知是什么命运。





我有时也很矛盾。作为一个城市,应该有他的※※。而这※※不应只停留在文字和照片上。建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房屋都已经到了使用极限,不论是使用时间,还是承载人口上。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想改善生活环境,以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而如今,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道题怎么解,还是请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多动动脑筋了。

重庆也有堵车的时候,绝对是闲得无聊拍的,不过比起北京来,应该是好了不少。




洪崖洞都说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里的场景很象,那到底是先有的洪崖洞还是先有的《千与千寻》里的场景,各位看官请自行寻找答案吧。



白鹤梁本是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全长1600m,宽约15m,1200多年前就开始成为记录长江水文资料的标尺。
为什么记录,怎么个记录呢?说来非常简单,每年枯水期时这里的粮食收成就会非常好,所以人们就在枯水的水位线上雕刻了一条石鱼,只要石鱼一露出水面,当地居民就会欢欣鼓舞,同时也会吸引来不少文人骚客。这些文化人遇到此情此景也非常感慨,写了不少诗词歌赋,找人刻到这个石梁上,慢慢地这里的题刻就多达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
伴随着长江三峡的建设,三峡库区要蓄水,白鹤梁也随之淹没在了40多米深的水下,为了让世人仍能一睹白鹤梁石刻的真容,国家拨款建设了一座水下博物馆。我们参观就要乘坐90多米的电梯,运行3分多钟才能到达水下。
让人感慨的,都是刻在石头上,有文化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可以流芳千苦,没文化的到此一游则遗臭万年。
下面这张全景,是在长江边上的步道上拍摄的,博物馆就位于这个步道的下面。




去年8月,我有幸去了趟贵州的思南县,对那里的一段乌江记忆深刻。没想到,今天居然又看到她了,并且在她汇入长江的一瞬间,明显的有一道分界线。象两种文明一样,首先是不兼容,导致对抗,而后相互包容,融会贯通,最后到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同境界。



说完重庆,接下来讲讲四川的自贡和北川。
自贡大“三绝”是指千年盐业、彩灯文化和恐龙化石。我有幸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接触到了千年盐业和恐龙化石两样。
想象一下,2亿多年前,一个10多米高的庞然大物,把一个5、6米的大家伙叼起来,举过头顶,随着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吼叫,把它给……想想都太刺激了!




和恐龙比比个儿,连人家的大腿骨都够不到。



董家村张氏牌坊,偶得之。坐在车上看到了,正好在路边,记下地点,等工作完就赶过去拍下了这张照片。牌坊可分为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等,这个牌坊就是一个典型的贞洁牌坊,虽说具有封建意味,但从它的布局、做工来看,也极具观赏价值。



张飞没有来过自贡,而自贡却有一座张飞庙,那就是自贡桓侯宫。因张飞是屠夫出身,桓侯宫遂成为屠宰业的行业会馆。至于宫内的景致,由于处在维修期,我也无缘一览,但从它从93年就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可以看出其※※价值。
照片中,一边是附近百货城的大幅广告,上面贴满和写满了各种招租、借贷、办证的小广告;一边就是具有百年以上※※的桓侯宫的山墙。




中国式开会



北川老县城遗址,我只选了两张照片,不想让悲伤造成更大的伤害,只要让人们知道大自然是用来敬畏的,一旦违背自然规律,后果很严重。
这一张就是景家山崩塌现场。说景家山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提到北川中学很多人都会有印象。这里就是北川中学新区。下面一段话摘自这里的简介:“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景家山崩塌,山上200多万方土石倾泻而下,处于这里的粮油加工厂、北川中学新区(原为曲山镇茅坝初中)等单位的房屋,瞬间倾倒或是被掩埋,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其中北川中学新区被整体掩埋,美丽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顷刻间化为永远的记忆,只剩下一个篮球架和仍然迎风飘扬的那面国旗。”
由于5.12八周年刚刚过去12天,灾难现场还有许多人敬献的菊花。




生命之洞,周围的楼全塌了,眼看着四层楼只剩下了四层楼板紧紧地落在一起。里面的人不放弃,外面的人不抛弃,挖穿层层楼板,被困者得救了。顺着我站的方向望过去,地上先是有几束花,再往远处一点,有一个黑洞,那就是生命之洞。



现场是被清理过的,那有些场面还是让人看着揪心。不少单位的遗址前树立着一个牌子,上面贴着这个单位在这次灾难中遇难员工的照片,而不远处的遗址也只是长满了绿草,原有的建筑物荡然无存,有些人也只留下了姓名,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县公安局的院里剩下一个篮球架和一辆汽车,篮球架的立柱由于巨大的力量深深地嵌到了汽车里面。
抗震纪念馆外观造型,我喜欢。就像一个在地震中裂开的口子,建筑物的外观为未经处理的钢板,自然而然的暴露在空气当中,让它氧化、生锈,真的可以看到力量和时间。



北川现在有新学校了,不仅选址非常科学,而且校舍建得也非常的漂亮。看着孩子们在新校区中无忧无虑地玩耍,心里想着,这不就是希望吗?在世的人好好活着,愿逝者极乐。



一路走来,做了一些事,只为一句话:他们看见,他们拍下,只为记录※※
本帖最后由 摄者大器 于 2016-6-9 00:0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