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 红三十二军
[泡菜]
16-6-25 17:23
有一阵子,我特别喜欢把玩摄影器材,特别是手动镜头,前后把玩过不同国家的二十几个品牌,一百五十支镜头,其中不乏康泰时Distagon 1.4/35 T8 MMG这样的经典镜头。但是,作为一个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人,我一直有种国产情结,所以,十分怀念那个双鸟满天飞的时代。虽然这两只鸟不是啥好鸟,但好歹也是我们国家自己制造出来的对不? 海鸥64(58/2)是一支十分经典的镜头,是仿造 ※※德国蔡司·耶拿 Biotar 2/58镜头的产品。早年曾是海鸥相机的标准配置,至少有白嘴鸟标、白嘴、黑嘴、黑嘴MC四个版本,中间又因为镀膜不同有多个派生版本。我手里这支,是最早的白嘴鸟标版本,据说有两片镧系玻璃,而且是吴良才眼镜店磨制的。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老一辈摄影师对这支镜头大概都不陌生。 有一天,在一个摄影微信群里和几位影友聊起海鸥64这支镜头,中间有位老前辈颇为不屑地说:“吹,破海鸥要上天了!”数日后,一位群里的老哥看俺用海鸥拍的片子后感慨:“海鸥本来就是在天上的。”好啦,闲言少叙,言归正传,大家看片子说话。谁有海鸥64出的片子,欢迎一起上片片。 我缺乏对色彩的掌控能力,平时拍黑白多。谁有好的彩色照片,欢迎发上来,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本帖最后由 红三十二军 于 2016-6-25 17:28 编辑
|
[46 楼] 明月无心
[陈年泡菜]
22-10-4 20:43
也曾带出去拍过几张
|
[45 楼] 明月无心
[陈年泡菜]
22-10-4 20:41
|
[44 楼] bramley
[泡菜]
22-10-3 17:41
兴宁路 发表于 2022-10-02 20:53从维修、保养、调校......工艺角度来讲,的确是普通黑头58/2要比鸟标款58/2要便利得多,特别是调校对焦螺纹,鸟标58/2非要找到多头螺纹的唯一正确入口,不然,装配后,实际摄距对不上对焦摄距标尺。而黑头就很快速容易变换锁止对焦位置。从实际操控使... 您对海鸥64真有研究。我对我手里一只海鸥64 DF头,也写了个文章, 欢迎来指正。 这镜头量虽然大,但是光学质量, 乏善可陈。 做工也一般。 bramley 编辑于 2022-10-03 17:43
|
[43 楼] 兴宁路
[泡菜]
22-10-2 20:53
兴宁路 发表于 2022-10-02 20:24是的,80年代前的DF-1配置标头,还是鸟标款型。80年代后就开始配置对镜身操控结构“优化简洁”过的普通黑头了。 从维修、保养、调校......工艺角度来讲,的确是普通黑头58/2要比鸟标款58/2要便利得多,特别是调校对焦螺纹,鸟标58/2非要找到多头螺纹的唯一正确入口,不然,装配后,实际摄距对不上对焦摄距标尺。而黑头就很快速容易变换锁止对焦位置。从实际操控使用的耐久度来讲,都差不多一样的。只是外型的抗碰刮、擦磨、撞击,是鸟标款好些、
|
[42 楼] 兴宁路
[泡菜]
22-10-2 20:24
bramley 发表于 2022-10-02 16:02右边这只, 是DF上的标头, 是最早的海鸥64. lz这只, 那上图左边, 是70年年代后, DF-1上的标头。 是的,80年代前的DF-1配置标头,还是鸟标款型。80年代后就开始配置对镜身操控结构“优化简洁”过的普通黑头了。
|
[41 楼] bramley
[泡菜]
22-10-2 16:02
兴宁路 发表于 2020-11-16 13:14海鸥鸟标58/2镜头,更早的版本是波浪纹对焦手环,前后一致的黛蓝色镀膜,出片的发色,比其它几款都不同,肉眼一眼就看出,有微微倾暖黄,相当养眼舒服 再,早期的鸟标58/2镜头,消光做得很彻底。材质和做工比稍后期的鸟标58/2都好些,全部铜制大头螺丝,所... 右边这只, 是DF上的标头, 是最早的海鸥64. lz这只, 那上图左边, 是70年年代后, DF-1上的标头。
|
[40 楼] 兴宁路
[泡菜]
20-11-16 14:29
改成尼康口,已磨后口,可以满足全画幅无限远合焦和不碰反光板
|
[39 楼] 兴宁路
[泡菜]
20-11-16 14:16
|
[38 楼] 兴宁路
[泡菜]
20-11-16 14:15
|
[37 楼] 兴宁路
[泡菜]
20-11-16 14:11
|
[36 楼] 兴宁路
[泡菜]
20-11-16 14:09
|
[35 楼] 兴宁路
[泡菜]
20-11-16 14:01
早期波浪纹手海鸥鸟标58/2试镜片 P1 以下内容由 兴宁路 于 2020-11-16 14:02 补充 f8时的
|
[34 楼] 兴宁路
[泡菜]
20-11-16 13:14
红三十二军 发表于 2016-6-25 17:23  有一阵子,我特别喜欢把玩摄影器材,特别是手动镜头,前后把玩过不同国家的二十几个品牌,一百五十支镜头,其中不乏康泰时Distagon 1.4/35 T8 MMG这样的经典镜头。但是,作为一个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人,我一直有种国产情结,所以,十分怀念那个双鸟满天飞的时代。虽然这两只鸟不是啥好鸟,但好歹也是我们国家自己制造出来的对不? 海鸥64(58/2)是一支十分经典的镜头,是仿造※※德国蔡司·耶拿 Biotar 2/58镜头的产品。早年曾是海鸥相机的标准配置,至少有白嘴鸟标、白嘴、黑嘴、黑嘴MC四个版本,中间又因为镀膜不同有多个派生版本。我手里这支,是最早的白嘴鸟标版本,据说有两片镧系玻璃,而且是吴良才眼镜店磨制的。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老一辈摄影师对这支镜头大概都不陌生。 有一天,在一个摄影微信群里和几位影友聊起海鸥64这支镜头,中间有位老前辈颇为不屑地说:“吹,破海鸥要上天了!”数日后,一位群里的老哥看俺用海鸥拍的片子后感慨:“海鸥本来就是在天上的。”好啦,闲言少叙,言归正传,大家看片子说话。谁有海鸥64出的片子,欢迎一起上片片。 我缺乏对色彩的掌控能力,平时拍黑白多。谁有好的彩色照片,欢迎发上来,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海鸥鸟标58/2镜头,更早的版本是波浪纹对焦手环,前后一致的黛蓝色镀膜,出片的发色,比其它几款都不同,肉眼一眼就看出,有微微倾暖黄,相当养眼舒服 以下内容由 兴宁路 于 2020-11-16 13:51 补充 再,早期的鸟标58/2镜头,消光做得很彻底。材质和做工比稍后期的鸟标58/2都好些,全部铜制大头螺丝,所有全部镜片的边沿全部黑漆封边口,唯一缺陷就是光圈叶片偏厚,光洁度高些。 以下内容由 兴宁路 于 2020-11-16 14:19 补充 全部改成尼康口了
|
[33 楼] shotbest
[泡菜]
18-12-27 11:22
|
[32 楼] 六缸
[资深泡菜]
18-12-25 10:19
|
[31 楼] 六缸
[资深泡菜]
18-12-25 10:17
|
[30 楼] 六缸
[资深泡菜]
18-12-25 10:16
|
[29 楼] 六缸
[资深泡菜]
18-12-25 10:16
|
[28 楼] 六缸
[资深泡菜]
18-12-25 10:15
|
[27 楼] 六缸
[资深泡菜]
18-12-25 10:14
|
[26 楼] 牛皮糖
[资深泡菜]
18-12-25 08:46
涡焦与暗角,感觉比日头润,但不像德头润到发黑。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
[25 楼] 牛皮糖
[资深泡菜]
18-12-25 08:43
hg65,49mm滤镜口径的50/2,1987年买的,至今对焦顺滑,比美能达顺滑,仅次于leica,紫黑色的镜筒也很特别。出片的灰调很棒。 本帖由无忌论坛小程序编辑于:2018-12-25 08:44:24
|
[24 楼] 牛皮糖
[资深泡菜]
18-11-16 15:45
海鸥50/2 (HAIOU HG65)的滤镜口径是多少?
|
[23 楼] 山村樵夫
[泡菜]
17-7-21 12:57
|
[22 楼] 红三十二军
[泡菜]
16-9-1 17:22
海鸥飞上天 二○一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吹,破海鸥上天了!”这是一位朋友评价我的话。另一位朋友则不以为然:“海鸥本来就是在天上的!”这二位说的都是※※制造的海鸥镜头。 其实我是一直有十分强烈的民族情绪的人,对摄影器材也是如此。我承认,我现在用的是日本的机身、德国的镜头、意大利的架子,基本属于轴心国大集合,唯一的例外是美国摄影包。但我同时也强调一点:如果咱们自己能做出来稍微像样一点的东西,王八蛋才整天去买洋人的玩艺。不过这个事情至少在眼下是没有多少办法的,中国的民族相机工业就是这么不争气,另外这事儿你也不能指望那位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老大哥不是? 最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光学企业总还算是不错,陆续开发了一些周边产品,比如思锐的脚架,冈仁波齐的云台、CAM-IN的背带、强氧的几款小型摄影包等等,但最值得欣赏的是沈阳中一、安徽长庚、中山思锐等几家企业在着手设计制造手动镜头,虽然这些镜头并没有多少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总归使摄影市场上又一次出现了中国制造的镜头。这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然而我并不认为现在这些国产镜头有多少能让人惊艳的东西,当然了,老蛙那支15/4的微距镜头是有特色的,中一那支50/0.95也是有特色的,但只能说是品质对得起价格,仅此而已。真正让我有惊艳感的,还是一支相当古老的镜头──海鸥64(2/58)。 海鸥64镜头,最大光圈2.0,焦距58毫米,是仿造卡尔·蔡司·耶拿Biotar 2/58镜头的产物。后者俗名“小B”,是※※德国光学史上一件经典作品。小B有爱克山泰和 M42两种卡口,光圈分8片、10片和12片,此外还有一个18片光圈叶片的迷你版本。实际上,Biotar也是一种双高斯结构,苏联的格里奥斯、日本的旭光学、中国的海鸥和珠江都曾经大量仿制小B,只是每家仿制的效果都不尽相同。我没用过宾得山寨的东西,老大哥的货我用过一支,感觉是相当的差,还是中国人的逆向工程学水平高点。用好了,出片还是非常漂亮的。至于做工么,海鸥有后发优势,重要的部位都是镀锌的,比小B的纯铝强,后者太容易因接触人体排汗而氧化,结果外观上都是黑糊糊的一片。 其实海鸥这镜头我前前后后用过不下二十支,还写过文章谈自己的心得。但都是关于后期的黑嘴版本。就我知道的,这支镜头大致有白嘴鸟标版、白嘴版、黑嘴版、黑嘴MC版,如果再算上镀膜颜色、光圈环颜色等差异,估计就不下二十个版本,这一点,中华相机网上有位信阳毛尖兄是专家,我就不在这里丢人现眼了。今天这里说的是,是我最近一年玩的白嘴鸟标版镜头,也是传说中性能最稳定的版本。 我有一位朋友是改镜头的,在圈子里头名气极大,誉满天下,亦谤满天下,当然,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据他讲,白嘴(包括白嘴鸟标)海鸥64和珠江的同规格镜头,当初就是一个设计,似乎就是一种加工,结构万古不变。但是海鸥的加工精度明显比白嘴珠江要好得多,当然这个东西是相对的,因为海鸥镜头的加工精度实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没有办法,那个年代中国的工业实力就是如此。虽然是朋友,但我找他改这支镜头时,他依然结结实实地收了我四百大元的改口费──因为这镜头改起来相当闹心,有的改口师傅根本就不接MD口的活儿。不要认为国产镜头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就好改。比起后口完全无从下手的白嘴(鸟标)海鸥来,后期的黑嘴海鸥更是生猛,后组干脆直接用三个铆钉铆死在镜筒上,倘若发生故障连拆修的可能都几乎为零,我很阴暗地想,这是不是也是促销手段之一种呢?如果是的话,那海鸥后来死得真是一点不冤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言是也。 我后来请这位朋友改过两支白嘴鸟标版本的海鸥64镜头,事后他很高兴地告诉我,这支镜头其实是相当厚道而实惠的,对焦内筒居然是一块大大的铜合金,可见当年我们的前辈还是把它当作一件高级产品来设计制造的,仅从用料这点来看,还是比※※德国的产品好多了。※※德国的光学产品,无论是蔡司·耶拿还是潘太康,用料都没有这么实在。我这位朋友相当自信地告诉我,这支镜头内部设计可圈可点和令人诟病之处都不少,如果这支镜头今天让他来设计机械结构的话会好得多,但这是时代所限,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关于成像,这支镜头的焦外呈现明显的涡旋,有人十分推崇,也有人指责这是设计上的缺陷。我这个人对这些门户之见现在看得很开,有缺陷就是有缺陷,没有什么可以忌讳的,用好了就行。那些能征惯战之将,哪个不是有缺陷的?但是善于驾驭部下的统帅总是能用人之长,对镜头来说也是如此。我真诚建议大家,多把精力往片子上放放,器材这种东西,够用就行了。像我,从佳能起步,前前后后用过凤凰、南京、中一、泽尼塔尔、茵度斯塔尔、格里奥斯、梅耶、斯坦海尔、柯尼卡、尼克尔、理光、蔡司·耶拿、潘太康、福伦达、施耐德、科恩、康泰时和徕卡等品牌的一百五十来支镜头,玩到现在又玩回了海鸥。因为真正伟大的作品,谁看你用什么镜头拍的呀?有人抨击赵嘉说:“我要是有那么多器材,当然也可以说器材不重要!”嗯,我倒是觉得真正用过了那么多器材之后,才能真正领会为什么器材不重要,毕竟烧器材是个过程,总要有一天成为“过来人”才能登堂入室,对摄影有更高的认识。这是闲话,暂且不表。 这支镜头高光下的质感非常好,特别是对金属反光的表现力,有一种近乎冷静的高贵感。色彩也是相当地纯正,和常见的德系、日系、苏系镜头都不同,拍彩色、拍黑白都很好。我不怕犯众怒,坦率地讲,我觉得这头在数码机身上拍彩色片,当然还不能和德系镜头相比;但如果是拍黑白片,和徕卡差不了多少,因为现在我手边正好有一支徕卡Summilux-R 1.4/50 E55镜头,做过对比,如果您不是键盘摄影家的话,那点差距基本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现在我自己选择评判一支镜头的标准就是是否“够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海鸥64并无不足。当然,我承认,R50光圈全开明显优于海鸥64,问题是您一年到头用几回最大光圈?再当然,有人说我就喜欢用最大光圈拍片,那行,算我没说。您要是用最大光圈拍小姑娘还好接受,要是用最大光圈拍风光,那您老得多奇葩呀? 从各挡光圈来看,光圈全开的时候,※※部分成像已经相当不错,但边缘会明显下降,这与做工无关,是Biotar结构的问题。收缩到2.8的时候,成像已经相当优异,根据我的个人感觉,佳能那支著名的EF 50/1.4 USM在收缩两挡的时候,恐怕还不能达到海鸥64的水平。当然我这个说法比较主观一点,您可以尽情拍砖。 德系镜头,特别是康泰时,往往有各挡光圈成像风格不太一致的特点,最典型的就是康泰时著名的P85,最大两挡光圈很暖,随着光圈的收缩,调子逐步变冷。海鸥似乎没有这个问题,色彩并不夸张,各挡光圈成像风格较为一致。谈不上暖调,但也算不得冷调,至少是阳刚大气不阴柔。应该说它更接近“真水无香”这四个字,虽然这四个字常常被用来形容施耐德的成像风格,但用过的人都知道,施耐德的色彩是非常难驾驭的。 海鸥镜头,我只用过64和67,后者是35/2.8的规格,非常普通,成像固然不能和康泰时比,但也非常出色了。至于晚期的其它镜头,我没用过,看别人拍的照片感觉还差点事儿,或者说已经失去了白嘴鸟标时代的那种扎实。至少我不觉得MC版本比白嘴鸟标版本好到哪里去。 海鸥镜头的编号永远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都有,似乎也看不出年代先后,乱得很。但白嘴海鸥似乎都是79号段,白嘴鸟标海鸥都是八位数的20号段,然而我也见过一支白嘴鸟标的海鸥是七位数的20号段,对焦环是金色,不知是咋回事儿。 昨天晚上有一哥们感慨,说海鸥64镜头相当可以,要是能把镜片拿出来,找长庚或者中一这样的光学企业重新做个筒装配进去,应该更牛。毕竟这些老镜头当年的装配工艺不能和今天比。这点,我赞成,要是真有人乐意接这个活儿,我也愿意出点钱重新做一支海鸥,把它送到天上去飞,让它飞出中国人久违的那种精神头来。当然我更希望海鸥和凤凰这两只鸟浴火重生,像草原上的雄鹰一样高傲地飞翔,不过我知道,这个愿望实现起来,那可比中国梦难多了。
|
[21 楼] wolfma
[泡菜]
16-8-19 14:51
|
[20 楼] 红三十二军
[泡菜]
16-8-13 22:55
孩子们。使用佳能5D2转接白嘴鸟标版海鸥64镜头拍摄
|
[19 楼] xinxiliu
[陈年泡菜]
16-8-8 17:32
|
[18 楼] xinxiliu
[陈年泡菜]
16-8-8 1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