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Aholic - 完美风光
2563 51
[1 楼] 肉总 [泡菜]
16-7-3 05:00
题目很大,算是给自己挖个很深的坑,希望能努力填满;为自己,为了某个承诺,也为所有看到这系列文字和图片的风光同仁。

坑里要填的料大概有这么些吧,欢迎各位收藏养肥!(这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得看我家公主能施舍多少时间;中期懒癌患者表示压力巨大,咱慢工出细活!)

100张图片;随图分享前期经历和出片反思。
风光摄影中的反差控制手段:黑卡、滤镜、曝光合成/亮度蒙版的阶段性及综合性应用。
基于TKActions(亮度蒙版)的后期过程分享。
周边附件器材的探讨(手电筒应该会有单篇讨论)。
个人家装中磁性照片墙的使用分享。
如何应对海量摄影文件数据传输及备份。

为了保证图片文字的连续性,请勿跟图;如实在有必要,请发图片文字衔接,感谢您的配合。

所有网络转载或引用,请务必保留本篇原始标题,注明原作者(ROYJYUAN或肉总),不得删除或替换图片水印;并不得删除本段关于网络转载的声明。否则将被视为对本人原创文字,图片及视频的非法侵权,本人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
[52 楼] 肉总 [泡菜]
16-12-15 00:41
众所周知,萤火虫根据地理分布常见于春夏期间,但在台湾,因为特殊的小气候,在冬天(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期间)也有机会看到萤火虫。
春夏期间常见的萤火虫总是不停的飞舞闪烁,曾经在台南梅峰看到成百上千的萤火虫在全黑的环境中不停闪烁变幻,当时身边还有偶遇的另外一位台湾摄影爱好者;美景当前两人都不约而同的保持缄默,生怕破坏了那种静谧玄幻的感觉。与此相对的是,冬天能看到的萤火虫种类发出的光都是持续性的,本片拍摄的实际场景看起来就好像许多黄绿色的灯珠在黑夜中浮游。
该场景位于阿里山奋起湖火车站附近,使用镜头为蔡司100 F2。拍摄时全黑无人造光,因此需要对萤火虫和场景分别曝光合成。
前文提到冬萤的发光都是持续性的,因此B门长曝得出的效果不像通常春夏期间拍摄能获得的光斑,而是随着萤火虫飞行线路而形成的光轨。萤火虫数量不少的话,个人感觉太多无序光轨会略显杂乱无章,网上常见的冬萤图片大都如此。因此考虑结合后期手段进行类似星轨合成的拍摄方式。分别取曝光时间1秒,0.5秒和1/4秒,各拍60-100张图片。后期对每种曝光值图片进行最大值合成,合成过程中结合蒙版和画笔涂抹,删除重叠或效果不佳的区域;获得1秒,0.5秒和1/4秒的三张tiff素材。再次对三张素材进行最大值合成,调整图层混合模式和不透明度以体现层次感和反差效果。
地景的拍摄和补光因为纵深和光衰问题,分两次前期完成再后期最大值合成。补光使用led手电配合1/2cto色片和柔光片,低iso曝光30秒,相机近端一次,远端一次。
将之前获得的萤火虫合成图像和地景合成图像再进行一次最大值合成,差不多就能获得最终的合成效果。需要注意处理下近端与地景重叠的萤火虫,因为最大值合成是保留叠加部分的亮度较亮部分;如果萤火虫的亮度和地景亮度接近的话,这部分很容易出现交互重叠。在该重叠区域可以通过压暗地景亮度和提高萤火虫亮度确保最大值合成效果。 本帖最后由 肉总 于 2016-12-15 00:46 编辑

[51 楼] 硝化细菌 [泡菜]
16-12-12 20:54
好酷
[50 楼] 肉总 [泡菜]
16-12-11 23:21
前阵子又去了次台湾,有所收获,慢慢道来。

正值11月底台湾秋冬相接季节,可以拍下气象性的题材-琉璃光。

琉璃光简单来说算是云海的一种,不过特别指在夜景时分,就是在有云雾袅绕的夜景城市灯光透过云雾的折射后,就像琉璃器皿透光后,显现七彩迷濛般的色泽。要产生琉璃光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雾」,而「雾」的形成又分为了好几种,我们所拍摄到的琉璃光,大多都属于「平流雾」居多,就是当暖湿空气平流流经较冷水面或陆地时,暖湿气流遇冷混合冷却凝结成雾。这种现象通常在冬天发生,持续较长时间,有时甚至可达数百米厚度。平流雾出现时间不定,往往可持续较长时间,除非风向转变或停止,平流雾才会消散。

注:上段文字摘自http://solomo.xinmedia.com/photo/94714-Glass,并经繁简转换。

本次行程计划到阿里山地区拍摄日落和冬萤,当地著名的琉璃光拍摄点-石棹,当然也不能落下。阿里山公路(台18线)进入番路乡后,海拔逐渐上升,沿途的龙美,巃头,隙顶等系列山岭连绵起伏,地势上造成冷暖气流容易在此交汇,满足平流雾的形成条件,尤其在冬季时分,南北冷暖气流的锋面特别容易在这边区域形成大规模的平流雾。沿阿里山公路离开番路乡进入竹琦乡后进入石棹,海拔继续爬升,相对制高点十分适合拍摄城镇夜景和平流雾结合形成的琉璃光景色。

预测相关地区琉璃光的形成条件,除了查看台湾气象局的气象预报了解锋面形成趋势,还可以使用RoadCam软件在手机上查看相关区域公路沿线摄像头的实施景象。台湾当地的摄影爱好者通常在app上查看发现可能出景,会驱车从各地赶往拍摄地。

拍摄琉璃光需要B门曝光,并结合风速,平流雾浓度进行曝光时间选择;对于城市夜景高光,台湾当地摄影爱好者通常会使用黑卡在长曝过程中进行控制。遇到地形和光线复杂的场景,成功率比较难保障。我本人的方式是通过不同曝光时间和效果结合后期亮度蒙版进行合成,在三脚架不移动,构图不改变的前提下,后期出片相对更有保障。

拍摄琉璃光还需要特别注意防潮。如果拍摄点不是绝对制高点的话,类似石棹区域和下方山岭海拔落差只有100-200米,平流雾随时可能随着风向改变而接近,如果没有防潮措施的话,镜头很容易起雾甚至凝水。最简单的防潮办法就是在雾气接近的时候使用塑料袋保护机身和镜头。我个人更建议在摄影包内常备一块黑色天鹅绒布。除了防潮,擦拭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在长时间慢曝过程中防止机身漏光。
[49 楼] hywl2003 [老坛泡菜]
16-11-19 00:12
记号
[48 楼] 肉总 [泡菜]
16-11-1 00:45
benjarmin 发表于 2016-10-31 16:19
不错的色调,希望LZ继续填


感谢鼓励哦!
[47 楼] benjarmin [资深泡菜]
16-10-31 16:19
不错的色调,希望LZ继续填
[46 楼] 肉总 [泡菜]
16-10-31 01:26
前一晚的若干照片,可以看到片夹带色片固定在手电筒的方案基本失败;选择的色片也不理想,没有柔光滤镜的参与,打出的光也太硬,容易产生难看的阴影。

可惜了粉色的极光啊啊啊!也许要考虑下这些素材的合成方案会不会有挽回的机会!
[45 楼] 肉总 [泡菜]
16-10-31 01:12
本片拍摄与黄石公园的Old Faithful间歇喷泉,相当知名的景点。

这个场景图片其实在出国前做攻略的时候就已经大致构思好,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对间歇泉的进行补光。网上常见的照片基本都是白色补光,配合银河的话整张照片显得色调过冷;因此个人打算使用色片进行暖色调补光使得照片有冷暖对比,效果更好一些。

我常用的摄影手电筒自带镜头橡胶套头和原配的红色、蓝色、柔光滤镜。在以往的拍摄过程中发现补色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淘宝上重新购买了合适尺寸的闪光灯方形色片和搭配的片夹。

实地拍摄计划两天,天气条件都很好,第一天晚上甚至还能曝光出一些粉红色的肉眼完全不可见的极光。可惜的是,第一天晚上使用片夹和色片配合手电补光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在对间歇泉的大范围补光过程中片夹容易脱落,当时选择的色片颜色也不是很理想。

幸好计划多留一天。第二天在公园内的store里面找到了针线包,利用里面的小剪刀把方形色片剪成圆形,打算配合手电原配橡胶套头使用。当晚没有了粉红色的极光,但是吸取错误经验后的手电补光方式获得了不错的效果。色片通过柔光滤镜片和橡胶套头固定在手电筒上,补光控制完全游刃有余,打出的光线也十分柔和,几次尝试不同颜色的色片后,获得我对这个场景最满意的一张照片。

后期对于银河的调整,我的习惯是平衡银河与地景的主次关系。地景中视觉重点的亮度,色彩,形状等,如果在整体构图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银河的调整一般都会收敛点。如果相反,对于银河的提亮,对比度增强之类的操作,就可以做的相对极端一些。

本片的侧重点在于地景的间歇泉,因此银河部分只做了“恰如其氛”的调整。
[44 楼] 肉总 [泡菜]
16-10-30 22:57
本片拍摄场景与全帖首图一样,甚至角度也几乎相同,只是镜头不同,构图不同,拍摄的时机不同。

本片其实源于一张测试片。大约凌晨4点不到的时候,从车里出来下到事先踩好点的灯塔侧方岩石区域,完成器材准备后,习惯性的先拍摄1-2最大光圈高ISO的测试片,以便评估直方图再做后续调整。结果第一张就获得不错的曝光组合和云层效果。考虑到高ISO值下的噪点影响,后续通过低ISOB门长曝光得到暗部的低噪照片,并对灯塔和屋子的高光进行单独曝光;最终形成了几张合适的亮度蒙版合成素材。

这张照片前期最大的“瑕疵”在于,基础曝光的照片因为是在全黑环境下拍摄的测试片,对角点取了构图中的有亮光的灯塔,在F2.8光圈条件下,前景中极低角度的岩石不在超焦距作用范围内而显得模糊松散;同时也没考虑使用景深堆叠的方式来处理。

后期的话先对4张素材进行亮度合成,把基础曝光照片中的暗部用B门曝光获得的部分来代替,再对高光过曝部分进行替换。之后结合亮度蒙版对中间调,暗调和亮调分别优化。

在完成自由蒙版和基础蒙版的插件使用视频后,可能会打算使用这张照片作为素材再制作一个新的TKActions V4插件教程。感兴趣的影友请保持关注,谢谢!
[43 楼] xuyt [陈年泡菜]
16-10-26 07:19
看看
[42 楼] 肉总 [泡菜]
16-10-26 00:38
前几年因为工作欢迎每年都去台湾几次,在台湾本岛累计摄影里程估计快有15000公里了,甚至还去过※※兰屿,迎面遭遇台风“苏拉”。。。
可以说台湾除了东线(面向太平洋每天拍日出太累,好景点也不多),绝大多数我感兴趣的摄影点都去过了;但是几年来一直没赶上萤火虫季。终于在15年排好日程,好好拍了个够。

本图摄于东势林场(距离台中车程70-80分钟),算是台湾比较出名的人工抚育萤火虫的农场,萤火虫发生规模很大,参观条件相对完善,当然人流也略多,节假日肯定堵车在山上。此外还去了台南梅岭和那玛珰的达卡努瓦赏萤步道。台南梅岭距离台南车程约90分钟,停车在山腰的土地庙里,比较局促,继续上山的路也比较陡;萤火虫完全野生,但是数量和规模一般。那玛珰显而易见是原住民的聚集地,距离高雄车程大约150分钟,山路比较多,路上的测速探头也很隐蔽;但是也是游客最少的,我去的当天就我一个人独享整个赏萤步道。如果再次计划在台湾拍萤火虫的话,我估计还是首选那玛珰。

出发台湾之前两天还在盘算怎么拍点不一样的萤火虫,最后决定除了常见的广角捕捉轨迹和长焦收纳光斑之外,尝试以肖像照的方式进行拍摄。出发前一天终于在淘宝上找到了合适的道具,迪士尼人物 - 奇妙仙子;最后加急了快递终于赶在出发前收到货。

萤火虫拍摄一般需要长曝光1-2分钟,因此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手动闪光。本片在长曝期间用单灯带1/2CTO色片(如果没记错的话)做了两次手动闪光,功率是600EX-RT的1/128(或者稍微高一些,记不太清了),通过手动移动闪光灯位置调整光比。一次是正上方的类似于人像摄影的发丝光,一次是右侧斜上方整体打光。

本片拍摄时使用Petzval 85,光圈片用的是最大的2.2;形成的光斑会有明显的螺旋结构。结合构图中远处若隐若现的萤火虫,长曝后形成有趣的背景营造了气氛。不过Petzval的镜头锐度确实不咋地,后期需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后期的话,因为前期曝光比较合理,调整的步骤不多;主要通过TKActions V4插件中的加深减淡功能,结合区域蒙版,对萤火虫光斑进行了局部提亮,对月光有针对性的压暗。

最后还要提一下,萤火虫实际上是非常脆弱的生命,对环境要求很高,生存周期也不长。所有可见光源中,只有红色光线不会对萤火虫造成过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在观赏萤火虫的时候给头灯,手电套上红色的纱布、色片或滤镜。如果要和我一样干邪恶的事情,请一定远离赏萤人群,远离大片萤火虫用长焦拍摄。 本帖最后由 肉总 于 2016-10-26 00:39 编辑

[41 楼] 晴色入青山 [泡菜]
16-10-13 16:06
来学习
[40 楼] 我看你有戏 [泡菜]
16-10-2 10:57
收藏
[39 楼] 坐看落花 [注销用户]
16-9-29 20:46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38 楼] 老龙王 [老坛泡菜]
16-9-28 16:48
肉总 发表于 2016-7-3 05:00
题目很大,算是给自己挖个很深的坑,希望能努力填满;为自己,为了某个承诺,也为所有看到这系列文字和图片的风光同仁。

坑里要填的料大概有这么些吧,欢迎各位收藏养肥!(这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得看我家公主能施舍多少时间;中期懒癌患者表示压力巨大,咱慢工出细活!)

100张图片;随图分享前期经历和出片反思。
风光摄影中的反差控制手段:黑卡、滤镜、曝光合成/亮度蒙版的阶段性及综合性应用。
基于TKActions(亮度蒙版)的后期过程分享。
周边附件器材的探讨(手电筒应该会有单篇讨论)。
个人家装中磁性照片墙的使用分享。
如何应对海量摄影文件数据传输及备份。

为了保证图片文字的连续性,请勿跟图;如实在有必要,请发图片文字衔接,感谢您的配合。

所有网络转载或引用,请务必保留本篇原始标题,注明原作者(ROYJYUAN或肉总),不得删除或替换图片水印;并不得删除本段关于网络转载的声明。否则将被视为对本人原创文字,图片及视频的非法侵权,本人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


最好能够对前期拍摄照片存在的问题作个分析,再加上准备采用的后期调整照片的思路,谢谢!
[37 楼] 肉总 [泡菜]
16-9-16 17:24
本片拍摄地点与23楼图片一致,位于阿拉斯加北部山区。当天因为气候因素,暴风雪来临前夜天空的云层开始积累,导致极光拍摄不太顺利。不过刚开始聚集的云层配合近乎满月下的光线,好像给整个山谷撑起一把巨大的柔光伞,使得山谷中的各种细节清晰可见;同时形成了完美的月晕效果。

构图主要考虑月晕和山谷,但为了体现合适的前景,最终决定使用三阳的12MM鱼眼镜头蹲在路基边上一块不大的石块上拍摄;前景纳入了石块一小部分,因为鱼眼的夸张效果显得较为突出,而原片中同时纳入前景的三脚架支撑脚后期通过PS消除,最终形成了这样一张构图。

满月的高光在拍摄的时候通过降低ISO不改变光圈快门的方式获得了不同的曝光图片,后期通过TKActions亮度蒙版插件进行合成,再使用Nik套件中的Sliver Efex Pro 2转黑白后微调影调出片。
[36 楼] 肉总 [泡菜]
16-8-26 20:16
羚羊峡谷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了,网络上也有很多经典的照片。
通常我们所说的羚羊峡谷实际上指得是上羚羊峡谷,顾名思义还有下羚羊峡谷。相对而言,上羚羊峡谷地势更加紧凑,通过峡谷顶部缝隙进入峡谷内的光线更少,因此光影效果更加特殊。但这绝不意味着下羚羊峡谷就没有价值。上羚羊峡谷往往人流如织,可以说是美国少有的类似国内旅游现状的景点了。因此即使参加了摄影团(非摄影圈也能拍照,但是不允许使用三脚架),也需要导游前※※场,拍摄时间和场地都十分紧凑。与之相对的,下羚羊峡谷游客较少,场地也相对开阔,可以从容的选择机位,寻找角度,进行拍摄。
除了上下羚羊峡谷之外,Page地区还有一些私人拥有的半开放峡谷,只能通过特定摄影团报名进入。参加这样的摄影线路,少数几个人便能拥有整个峡谷随意拍摄,也是非常惬意的摄影经历。

羚羊峡谷的奇特地势造成了场景拍摄时,光比反差极大,从极亮到极暗EV值差旺旺大于20,因此必须采用前期包围曝光,后期通过亮度蒙版合成的拍摄方式。
[35 楼] 听歌游车河 [资深泡菜]
16-8-15 14:01
男的好贴,不顶肉总说不过去啊!
[34 楼] 肉总 [泡菜]
16-8-11 11:55
laoniu66 发表于 2016-8-10 16:07
又不能下载了,已经取消分享了吗?能不能再分享下?


刚看来下分享还在啊,还没被百度误伤呢。公众号内菜单前几天有更改,请再次尝试下。
[33 楼] laoniu66 [泡菜]
16-8-10 16:07
肉总 发表于 2016-8-5 21:23
感谢提醒,百度云分享的pdf文档莫名被禁止了。重新分享了下,并在公众号内更新了菜单和衔接。也许需要点时间同步,稍后请再试。
又不能下载了,已经取消分享了吗?能不能再分享下?
[32 楼] 马沙 [资深泡菜]
16-8-9 02:13
难得一见的好贴
[31 楼] 肉总 [泡菜]
16-8-8 21:32
因为经常是一个人在外拍摄,白天大都在车上赶路,日落,银河,日出是每天常规题材。反倒是星轨因为拍摄比较耽误休息时间,不是我经常拍摄的题材,但是碰到理想的场景也不能免俗。

本片摄于美国东北部Acadia National Park的Jordan Pond。湖水尽头小山头的倒影,在夜晚剪影模式下看起来类似诱人美唇;远处小镇的微弱光污染也起到类似腮红的点缀作用;湖水中的石块也有点美人痣的感觉。

本片拍摄在后半夜月落之后,本想靠快门线控制着机器回车里休息;但是又担心相机和三脚架架在湖水中会出什么意外,还是强打精神在湖边候着。拍着拍着忽然近处湖水发出很大的声音把我吓得够呛;打开强光手电扫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后来想想应该是比较温顺的动物半夜到湖边饮水被我发出的声音给吓跑了。实际上要是它真的露面,就不知道咱俩是谁落荒而逃了。 本帖最后由 肉总 于 2016-8-8 21:56 编辑

[30 楼] 肉总 [泡菜]
16-8-5 21:23
阿卡车儿 发表于 2016-8-5 20:56
您好,公众号中PDF链接失效了,能否发一份邮箱?[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谢谢!


感谢提醒,百度云分享的pdf文档莫名被禁止了。重新分享了下,并在公众号内更新了菜单和衔接。也许需要点时间同步,稍后请再试。
[29 楼] 阿卡车儿 [泡菜]
16-8-5 20:56
您好,公众号中PDF链接失效了,能否发一份邮箱?[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谢谢!
[28 楼] ccbz [泡菜]
16-8-5 18:58
TKActions亮度蒙版动作面板中的色彩复制功能进行上色,并运用结合其光彩润色特效以及可选颜色等调整图层进行色彩调整
这个不知道是如何操作的?
[27 楼] 肉总 [泡菜]
16-8-2 23:58
感谢“听之任之 ”和“晴色入青山 ”的回复。

我在数码暗房板块另建了TKActions亮度蒙版插件及自由蒙版插件讨论贴,本帖主要作为本人的图片,文字,视频分享贴;关于插件使用和相关后期技巧的讨论请移步,感谢各位理解配合。
[26 楼] 晴色入青山 [泡菜]
16-8-1 11:41
欣赏了
[25 楼] 听之任之 [泡菜]
16-7-29 21:31
享受楼主所发的风光好片!
[24 楼] 肉总 [泡菜]
16-7-29 00:44
阿拉斯加之行绝对值得终生铭记,所经历的一切都可以用极致来形容,那里的人,那里的景,那里的气候,那里的危险...

本片拍摄于Dalton Highway上的Antigun Pass。Dalton Highway是连接费尔班克斯到北冰洋的一条公路,几百英里沿途冬季开放的只有两个加油站,一个叫Coldfoot(冷脚),一个叫Dead Horse(死马),可想而知是一条多么艰险的道路;冬季基本上只有运输北冰洋产出的石油的集卡来回穿梭;这条公路沿途的几百号常住居民基本都是一个月才来一次费尔班克斯。

选择Antigun Pass作为拍摄点又是一个作死的决定,而我也确实破财消灾捡了条命回来。北上的第二天遇到山区小气候,接近山区的时候暴风雪感觉能把房车都吹到的样子,远光灯光线极度削弱,冒死在5,6米宽的双向上山坡道上倒车5把,才把23英尺的房车调好头迅速逃离;调头的过程中还发现山上有集卡在下撤,貌似才1-2英里远的样子;调头过程亚历山大,就怕调不过来横在坡道上死翘翘了。。。

有点扯远了,这张图片素材拍摄于北上的第一天晚上。事实上这是一张合成的照片,因为拍摄的时候运气不佳,选择了两个方向架设主机和副机;结果还没完全准备好极光就出现了,导致第一张拍摄照片脱焦;等调整好器材和构图,一整晚极光都没有出现,都被山区小气候来临前夕的云层遮掉了。为了不留下遗憾,索性考虑用脱焦照片中的极光合成到合焦照片中去。

后期过程的难点在于天空选区的制作,主要运用了TKAction插件面板中的色彩蒙版功能区分蓝色天空(当天拍摄有月光影响)和前景,并使用PS中变形功能把脱焦的极光完美融合于前景。关于这两个主要后期步骤,本人已经制作视频教程通过※※※※※PhotoAholic推送,欢迎影友通过公众号查看视频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