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 starbbc1000
[泡菜]
17-2-8 22:32
现在在a6300与a6500之间犹豫,毕竟有2500元的价差。A6300是5750元,A6500是8200元, 如果a6500的5轴防抖与索尼的镜头防抖效果差不多,我就买a6300了。如果a6500的5轴防抖有接近摄像机的防抖效果, 还是再等等。
|
[19 楼] jiangboy2046
[泡菜]
1-3 19:50
傅宗盛 发表于 2017-02-08 22:47第二点是这样的,使用带oss防抖的镜头+五轴防抖机身时,机身只负责三轴,镜头启动两轴,这样效果比机身五轴更好一些,因为毕竟每个焦段镜头的oss,都是为这个镜头量身定做的,效果肯定最佳。 6500到底能不能跟镜头协同防抖?貌似索尼只有小部分机型可以
|
[18 楼] jiangboy2046
[泡菜]
1-3 19:49
melfes 发表于 2017-02-09 00:17纠结这个没多少意思吧,又不是说上了机身防抖镜头防抖就不能用了... 镜头防抖最多给到4轴,理论上肯定是不如5轴好,不过机身的yaw pitch有最大补偿极限,焦距越长的补偿效果越低 6500到底能不能跟镜头协同防抖?如果不能就只能开启其中一个了
|
[17 楼] 酷风
[陈年泡菜]
17-2-9 14:51
linuxbaby2002 发表于 2017-2-9 13:18  所谓的安全快门已经不适用现在的数码相机了,这是从胶片时代总结的经验值,随着数码像素越来越高,安全快门也要做相应提高。 其实不用考虑所谓的安全快门是多少,只要考虑能达到同样的成功率,开不开防抖之间的快门差别就行了
|
[16 楼] linuxbaby2002
[泡菜]
17-2-9 13:18
moghost 发表于 2017-2-9 10:57  常识性错误,因为测试者本人没有在“安全快门”下达到50%的出片率 换句话说,对于测试者而言,安全快门应该更快,换句话说,防抖的基准安全快门根本就不是1/80s(85mm等效视角)和1/200s(200mm等效视角) 按照测试数据 等效85mm视角下 关闭防抖:1/80s 30%命中率,也就是说实际安全快门应该是1/160s(对于该测试者而言) 开启防抖:1/20s 70%命中率,1/13s 40%命中率,取折中1/15s 50%命中率 ,1/160s→1/80s→1/40s→1/20s→1/15s 很明显这是3.5级防抖
同理再看200mm等效视角 关闭防抖:1/200s 30%命中率,也就是说实际安全快门应该是1/400s(对于该测试者而言) 开启防抖:1/80s 70% 1/50s 20%(1/30s又变成了30%,很明显测试者的手根本不稳),取折中1/60s 50% 1/400s→1/200s→1/100s→1/60s 3级防抖无误
那么DPREVEIW结论的2.5级防抖怎么来的? 首先dp更具正常的安全快门来确定基准的快门速度,比如1/80s 然后再以50%的出片率来定义防抖是否有效(完全无视了测试者本身安全快门下的成功率) 于是乎3.5级防抖愣是变成了2.5级防抖
那1级防抖就是被测试者自身的帕金森病给带走了 所谓的安全快门已经不适用现在的数码相机了,这是从胶片时代总结的经验值,随着数码像素越来越高,安全快门也要做相应提高。
|
[15 楼] numpfish
[泡菜]
17-2-9 11:11
moghost 发表于 2017-2-9 10:57  常识性错误,因为测试者本人没有在“安全快门”下达到50%的出片率 换句话说,对于测试者而言,安全快门应该更快,换句话说,防抖的基准安全快门根本就不是1/80s(85mm等效视角)和1/200s(200mm等效视角) 按照测试数据 等效85mm视角下 关闭防抖:1/80s 30%命中率,也就是说实际安全快门应该是1/160s(对于该测试者而言) 开启防抖:1/20s 70%命中率,1/13s 40%命中率,取折中1/15s 50%命中率 ,1/160s→1/80s→1/40s→1/20s→1/15s 很明显这是3.5级防抖
同理再看200mm等效视角 关闭防抖:1/200s 30%命中率,也就是说实际安全快门应该是1/400s(对于该测试者而言) 开启防抖:1/80s 70% 1/50s 20%(1/30s又变成了30%,很明显测试者的手根本不稳),取折中1/60s 50% 1/400s→1/200s→1/100s→1/60s 3级防抖无误
那么DPREVEIW结论的2.5级防抖怎么来的? 首先dp更具正常的安全快门来确定基准的快门速度,比如1/80s 然后再以50%的出片率来定义防抖是否有效(完全无视了测试者本身安全快门下的成功率) 于是乎3.5级防抖愣是变成了2.5级防抖
那1级防抖就是被测试者自身的帕金森病给带走了 噢,dp是这么算的啊,那是犯了常识性错误了。 这么看3档防抖是有的
|
[14 楼] moghost
[泡菜]
17-2-9 11:08
以上是基于dp给出的测试数据是可靠的情况下的结论 但是我认为DP给出的测试数据本身就一坨屎 85视角下开启防抖 1/50s下的出片率要和1/20s一模一样,这是什么鬼    200视角下开启防抖 1/50s下出片率又比1/30s低,这是什么鬼    在测试样本容量足够的情况下,随着快门速度的降低,出片率应该也随之降低 很明显DP的防抖测试,要么样本容量不足,要么就是测试者故意造假 总而言之dp的这个防抖测试没有任何意义
|
[13 楼] moghost
[泡菜]
17-2-9 10:57
numpfish 发表于 2017-2-9 10:29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他关闭防抖之后抖成什么水平只是一个基数。 测试测的是对于同一个人打开防抖比关闭防抖带来了多少提升,测的是提升量。 所以dp的测试是有价值的。 常识性错误,因为测试者本人没有在“安全快门”下达到50%的出片率 换句话说,对于测试者而言,安全快门应该更快,换句话说,防抖的基准安全快门根本就不是1/80s(85mm等效视角)和1/200s(200mm等效视角) 按照测试数据 等效85mm视角下 关闭防抖:1/80s 30%命中率,也就是说实际安全快门应该是1/160s(对于该测试者而言) 开启防抖:1/20s 70%命中率,1/13s 40%命中率,取折中1/15s 50%命中率 ,1/160s→1/80s→1/40s→1/20s→1/15s 很明显这是3.5级防抖 同理再看200mm等效视角 关闭防抖:1/200s 30%命中率,也就是说实际安全快门应该是1/400s(对于该测试者而言) 开启防抖:1/80s 70% 1/50s 20%(1/30s又变成了30%,很明显测试者的手根本不稳),取折中1/60s 50% 1/400s→1/200s→1/100s→1/60s 3级防抖无误 那么DPREVEIW结论的2.5级防抖怎么来的? 首先dp更具正常的安全快门来确定基准的快门速度,比如1/80s 然后再以50%的出片率来定义防抖是否有效(完全无视了测试者本身安全快门下的成功率) 于是乎3.5级防抖愣是变成了2.5级防抖 那1级防抖就是被测试者自身的帕金森病给带走了
|
[12 楼] numpfish
[泡菜]
17-2-9 10:29
moghost 发表于 2017-2-9 10:07  正常人在安全快门下,出片率不会低于50%,要不然还叫啥“安全快门” dp这小编,自己在安全快门下都稳不住机器,还测个p的防抖 dp放出这测试数据就是自抽耳光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他关闭防抖之后抖成什么水平只是一个基数。 测试测的是对于同一个人打开防抖比关闭防抖带来了多少提升,测的是提升量。 所以dp的测试是有价值的。
|
[11 楼] moghost
[泡菜]
17-2-9 10:07
聪明的笨笨 发表于 2017-2-9 10:04  意思是你测的最准 正常人在安全快门下,出片率不会低于50%,要不然还叫啥“安全快门” dp这小编,自己在安全快门下都稳不住机器,还测个p的防抖 dp放出这测试数据就是自抽耳光
|
[10 楼] 聪明的笨笨
[注销用户]
17-2-9 10:04
|
[9 楼] moghost
[泡菜]
17-2-9 09:48
|
[8 楼] muduo
[泡菜]
17-2-9 09:01
聪明的笨笨 发表于 2017-02-08 21:01几轴防抖不关心,更关心几级防抖,a6500DPReview测试才2.5级,这是多数人等大法再挤下一只牙膏的原因  ... 下一只牙膏价格要上万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7 楼] 聪明的笨笨
[注销用户]
17-2-9 05:03
|
[6 楼] 聪明的笨笨
[注销用户]
17-2-9 05:01
|
[5 楼] melfes
[泡菜]
17-2-9 00:17
纠结这个没多少意思吧,又不是说上了机身防抖镜头防抖就不能用了...
镜头防抖最多给到4轴,理论上肯定是不如5轴好,不过机身的yaw pitch有最大补偿极限,焦距越长的补偿效果越低
|
[4 楼] 傅宗盛
[泡菜]
17-2-8 22:47
solobattle 发表于 2017-2-8 22:43  也关心这个问题,收集到一些说法,但都没有经过实证: 1、A6500太薄、小巧,无法发挥5轴防抖的威力。所以很多测评在防抖方面都是一笔带过。 2、长焦镜头的话,镜头防抖比机身防抖更实用。 以上说法有待实证。 第二点是这样的,使用带oss防抖的镜头+五轴防抖机身时,机身只负责三轴,镜头启动两轴,这样效果比机身五轴更好一些,因为毕竟每个焦段镜头的oss,都是为这个镜头量身定做的,效果肯定最佳。 本帖最后由 傅宗盛 于 2017-2-8 22:49 编辑
|
[3 楼] solobattle
[泡菜]
17-2-8 22:43
也关心这个问题,收集到一些说法,但都没有经过实证: 1、A6500太薄、小巧,无法发挥5轴防抖的威力。所以很多测评在防抖方面都是一笔带过。 2、长焦镜头的话,镜头防抖比机身防抖更实用。 以上说法有待实证。 本帖最后由 solobattle 于 2017-2-8 22:44 编辑
|
[2 楼] 傅宗盛
[泡菜]
17-2-8 22:43
starbbc1000 发表于 2017-2-8 22:32  现在在a6300与a6500之间犹豫,毕竟有2500元的价差。A6300是5750元,A6500是8200元, 如果a6500的5轴防抖与索尼的镜头防抖效果差不多,我就买a6300了。如果a6500的5轴防抖有接近摄像机的防抖效果, 还是再等等。 我自己尝试过五轴防抖和oss是差不多的,另外相机的五轴防抖是用来防手抖的,很难接近摄像机的防抖效果, sony目前最好的防抖效果是“平稳光学防抖”,一部分摄影机上有这个防抖功能,这是镜头和传感器打包在一起防抖,在机器里可以万向的转动的防抖。 不过我还是建议买6500,毕竟以后会有很多副厂镜头(比如适马的 1835 50100),以及sony原厂镜头都是没有防抖的。 本帖最后由 傅宗盛 于 2017-2-8 22:4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