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
3003 71
[1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11 11:30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 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标题是两句古诗,出自明代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诗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序的大意是:朋友吴序看我穷透了,劝我去黄山齐云山结识大款改变现状,但没成。
全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诗的大意是:徽州多土豪,世人都趋附。本人死心眼,不稀罕一顾。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常被用来作黄山旅游广告,很容易被人曲解。
如不考虑上下文关联,这两句诗可以理解为汤显祖的清高孤傲,不是否定徽州在汤显祖心目中的地位:“我(汤显祖)一生笨到家的事情,就是连做梦都没到过徽州”。
我用这两句诗作标题,意思是,你不想去别人不一定别人也不想去,几百年后去徽州,不是为了结识徽商做生意,而是为了领略徽州山水、风土人情。
行摄徽州也一样,用相机记录的是自己的观察感受。要把自己的观察感受表达出来,就是片子。

石城村

位于江西婺源县古坦乡,村头山坡裸石竖立围绕山村,状如城墙,因此得名。
民居多为现代建筑,簇拥集中。四周古木成群,以枫树为主,山樱、山桃、梨树夹杂其中,成为黛瓦粉壁的点缀。
每当清晨山雾弥漫炊烟升起,山村隐现其中,恍若人间仙境。



石城村虽然人口少,但可耕地更少,资源不足。
但旅游资源给他们带来了收益,经常有人到这里游览拍照。特别是深秋季节,照相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这是我第二次拍摄的花絮(局部),如果平均按每人50元收门票,村民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



菊径村

地处江西省婺源县大鄣山乡,山环水绕成大半圆,绕村庄将近一周。俯瞰村庄状如面盆,当地人称"脸盆村"。
菊径村属于千年古村,村中有“何氏祠堂”,祠堂内有崇祯御赐“黄阁调元”之牌匾。据查清代《何氏统宗谱》,有何氏宗族于宋朝乾道年间迁居至此。我两次到过这里,进村找到了正在装修的“何氏祠堂”,没有见到御赐牌匾真迹。
对于摄影人来说,花30元买张票,上到观景台拍一张照片就可以了。



菊径村※※时期修建的大礼堂,如今改为游客服务中心。



卢  村

位于安徽省黟县南部,据说宋代该村人卢 储做过吏部尚书、卢 麟做过左丞相兼兵部侍郎、卢臣忠做过谏议大夫,清道光年间卢帮燮封为四品朝议大夫,村名即由卢姓一族繁衍而来。
卢村靠山临水,山村沟壑溪水汇集成河。民宅依溪而建,村口有石桥,名驷车桥,始建于宋。桥名“驷车”,据说也是后人为了显示卢氏一族的高贵,引以为荣。
卢村古民居群以"木雕楼"为中心,最初系卢帮燮所建,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志诚堂(木雕楼)、思齐堂、思成堂等宅院,
"木雕楼"为徽派建筑木雕艺术的典范,黄梅剧《徽州女人》的舞台背景就是卢村木雕楼。



卢村木雕楼的正面(石库门),典型的徽派老建筑样式。



卢村木雕楼(局部)楹联,上联“能受苦方为志士”,下联“肯吃亏不是痴人”。



黄  村

位于婺源县古坦乡(大樟乡),因村中百柱宗祠而出名。
百柱宗祠建造于康熙年间,是翰林学士黄声翰荣归故里光宗耀祖的产物。
百柱宗祠因有九十九根柱子支撑,在建筑学上具有一定价值,其它传说都不可信(但说无妨,姑妄听之)。
百柱宗祠是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图片及模型,曾参加1982年法国巴黎庞毕度文化中心的"中国民俗展览"。



这就是百柱宗祠的主体部分,匾额"经义堂"三字系清代大学士张玉书题写。



阳产村

位于歙县深渡镇,是一个依山而建的民居群。因楼墙都是就地取材、用红土夯实,故名土楼。
阳产土楼高低相间、错落有致,特别是红土的颜色十分醒目,远远望去给人一种远古的神秘感。
阳产土楼,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观,是黄土文化的结晶,是徽州人智慧的体现。



文山村

文昌古道,就是从歙县文山村到昌溪村这一段山路,全长大约120公里。文昌古道的形成与这一带生产茶叶、贩卖茶叶有关。当地的茶叶运到屯溪,要经过二三百里山路。而这一带山路高低起伏、斗折蛇行,极其难走。据说是徽州茶商出资,逐段拓展形成的(如今古道已废弃,与之并行的是今天的水泥马路)。
文山村是文昌古道的起点,山民居住分散,山坡上最显眼的是这座中西合璧的小楼。小楼建于清末民初,始祖姓胡。据说他100多年前去上海、合肥等地贩卖茶叶赚到了钱,回文山村后建了这座楼。建造样式中西合璧,将西方文化和徽派文化相结合,以青石做门框,按照西式开窗,窗上莲花砖雕图案。楼内楼梯、楼板、墙壁,都与徽派建筑风格不同。照片中的女人是主人第五代孙媳妇,小楼继承人之一。



文山村民宅大多建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半山腰,因而吃水困难,居民都要下山到村口供水站取水。



昌溪村

昌溪村是文昌古道的终点,位于歙县南部山区,距歙县古城30公里、新安江山水画廊7公里、石潭景区2.5公里。
昌溪村是全国生态文化村、安徽省※※文化名村,有"歙南第一村"美誉。※※上名人层出不穷,文人墨客、茶商漆商、举子官宦难以数计。



村口的两棵古樟树,据说树龄已逾千年,是文昌古道的标志。



雄  村

位于歙县城郊7公里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远望青山环抱,近观新安江水流淌,是一块风水宝地。
雄村以大中丞功名牌坊闻名于世,有“宰相故里”之说。"大中丞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大中丞"是官名,(明清省的巡抚称"中丞"),这里指的是明成化年间进士曹祥、隆庆年间进士曹楼和清代进士曹文埴。"大中丞坊"另一面还刻有“光分列爵”四字,后面刻有曹氏家族明代中举为官者的姓名。"光分列爵"列坊张扬,是朝廷对曹氏家族取得功名人员的褒奖形式。



徽州人 —— 大宅门里的老妇



徽州人 —— 小石桥上吃饭的村民



一个认识的徽州籍色友,看到本帖后对我说:汤显祖诗中说不想来徽州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那是他不了解徽州老百姓的生存状况。
在文人游客眼里,徽州山青水秀,美景无限。但在当时穷苦百姓眼里,徽州穷山恶水,生存艰难。因此,徽州才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比喻。因为徽州※※上交通不便,可耕地少,无法养活日益繁衍的人口,男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必须走出山区谋生,学手艺做生意。而明清“徽商”崛起的原因,也在于此。徽州※※上读书做官的都是徽商后代,没钱怎么上学?不参加科举怎么当官?你看到的那些祠堂大宅,记载的是他们的※※。普通农民,能有个房子住、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哪有钱筑豪宅、建祠堂?还有那些节孝牌坊,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产物。君臣父子三纲五常,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尊老爱幼是两回事。
这位色友说得有道理,我这次行摄徽州山村,深深体会到这点。

为别人打造棺材的木匠


背着孙女经营客栈的女老板


自家堂屋做活儿的篾匠


唐模村

小桥流水人家



雨中的红枫



本帖最后由 渔泊涯 于 2020-1-2 17:59 编辑
[72 楼] 香港老九 [资深泡菜]
20-3-10 17:07
精彩拍摄 欣赏支持
[71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20-3-2 16:57
莓aimefilm 发表于 2020-3-1 20:51
欣赏了。跟帖。

暗部的黑,有点手动老镜头味道。
[70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20-3-2 16:52
梦幻森林 发表于 2020-3-1 23:13
您的照片是24移轴拍摄的吗?横平竖直、曝光也好。

有些是17移拍的,有的是其它广角镜头后期校正变形。
[69 楼] 梦幻森林 [泡菜]
20-3-1 23:13
渔泊涯 发表于 2019-12-22 21:05
在徽州行摄期间,除了起早贪黑拍摄风光,还走街串巷拍人文。

您的照片是24移轴拍摄的吗?横平竖直、曝光也好。
[68 楼] 莓aimefilm [陈年泡菜]
20-3-1 20:52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67 楼] 莓aimefilm [陈年泡菜]
20-3-1 20:51
欣赏了。跟帖。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66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20-3-1 20:05
徽州 卢村之晨
[65 楼] 黑木桥 [陈年泡菜]
20-2-17 21:51
蕪湖聽雨 发表于 2020-2-16 22:20
问好木师
听雨师新年好
[64 楼] 老鸵鸟 [陈年泡菜]
20-2-17 08:36
渔泊涯 发表于 2019-12-23 12:31
说得对,谢谢指正。
原图高光部位过曝,后期减弱高光过当造成的。
下架。


试试后期调下色温。
[63 楼] 蕪湖聽雨 [资深泡菜]
20-2-16 22:20
黑木桥 发表于 2020-2-16 11:50
新年好!向您学习!

问好木师
[62 楼] 蕪湖聽雨 [资深泡菜]
20-2-16 22:20
渔泊涯 发表于 2019-12-11 11:30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 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见到徽州,就有一种情切感。问好P6大师
顶一张徽州旧片
[61 楼] 黑木桥 [陈年泡菜]
20-2-16 11:50
渔泊涯 发表于 2020-1-23 12:54
木桥老弟安徽人啊,皖南皖北我认识不少色友。
拜年了,新年快乐!
新年好!向您学习!
[60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20-1-23 12:54
黑木桥 发表于 2020-1-7 22:50
做为一个皖籍徽州摄影爱好者,兄的徽州帖必须顶赞


木桥老弟安徽人啊,皖南皖北我认识不少色友。
拜年了,新年快乐!
[59 楼] 黑木桥 [陈年泡菜]
20-1-7 22:50
渔泊涯 发表于 2019-12-11 11:44
古徽州与今天的行政区划不同,有些景区与婺源重合。
去过两次,跟着当地领队行摄,对徽州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
做为一个皖籍徽州摄影爱好者,兄的徽州帖必须顶赞
[58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20-1-1 21:53
prq 发表于 2020-1-1 21:17
好点了,我也只是随便一说,您还记得。

你说得有道理,对我拍摄与后期有帮助。
这张片子是路过,拍摄有点急。当时随团行走,前面人都拍完走远了,我最后拍的,曝光设置也有问题。
[57 楼] prq [老坛泡菜]
20-1-1 21:17
渔泊涯 发表于 2020-1-1 20:29
是不是好些,他的手与脸,似乎抹了油。


好点了,我也只是随便一说,您还记得。
[56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20-1-1 20:29
prq 发表于 2019-12-23 08:06
这颜色有点像蜡像了。

是不是好些,他的手与脸,似乎抹了油。
[55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20-1-1 20:25
徽州篾匠
[54 楼] 北京晨梦 [泡菜]
19-12-29 18:46
江西省婺源县大鄣山乡,山环水绕成大半圆,绕村庄将近一周。俯瞰村庄状如面盆,当地人称"脸盆村"。 这张真好  有特色  超喜欢!徽州真实拍不够的景色。
[53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29 08:44
wlswql 发表于 2019-12-25 10:26
家乡山水,必须点赞,最爱黄山

感谢关注。
[52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28 23:22
昌溪村

昌溪村是文昌古道的终点,无论※※上还是当今,都比文山村富裕发达得多。
这是村口的两棵樟树,树龄已有数百年了,是文昌古道终点路标。
拍完昌溪村天色已晚,安徽领队在两棵古樟树间为我们演示了他的武功。
[51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28 18:23
阳产(村)土楼
[50 楼] wlswql [注销用户]
19-12-25 10:26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49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25 10:11
四世同堂的生活用品
[48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24 08:13
一个认识的徽州籍色友,看到本帖后对我说:汤显祖那首诗,只说到了徽州一半。
在文人游客眼里,徽州山青水秀,美景无限。而另一半是,徽州穷山恶水,老徽州人生存空间狭窄。徽州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之说,意思是说徽州※※上交通不便,可耕地少,无法养活日益繁衍的人口,男孩子到了13、4岁就必须走出山区谋生,学手艺做生意。这就是明清“徽商”涌现的原因。徽州※※上读书做官的都是当地有钱人后代,这部分人是极少数。你看到的那些祠堂大宅,就是他们※※地位的象征。普通农民,能有个房子住、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钱筑大宅、建祠堂?
这位色友说得有道理,我这次到大洲圆山村拍摄,深深体会到这点。
[47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23 16:59
一个人旅行2 发表于 2019-12-22 12:07
无梦到徽州


谢谢。
[46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23 12:50
废弃的山村小学
[45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23 12:48
山村轶事
[44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9-12-23 12:31
prq 发表于 2019-12-23 08:06
这颜色有点像蜡像了。


说得对,谢谢指正。
原图高光部位过曝,后期减弱高光过当造成的。
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