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福建打卡鹰厦铁路
307
15
[1 楼] sunsimiao
[资深泡菜]
20-10-11 10:45
国内总体来说铁道文化确实不会像日本那么盛,当地人听说谁千里迢迢专门来看铁路,往往觉得不可思议。而看到我拍照,铁路系统工作人员开口第一句通常是:你哪个单位的?听起来真的特别“国企”,毕竟,快门一按,线路中断嘛
走了一段鹰厦铁路,打卡几个沿途站点,遇到了热情善意的站长,冷漠敌意的站长,充满理解的机务,如数家珍的村民,满腹心酸的守卫,每个人都是铁路串起来的故事。。。。 鹰厦铁路当时的战略意义重大,但几乎照着最低技术标准来做,所以看不到啥开天辟地的工程杰作 为了尽可能避免隧道、大桥、展线,这条铁路在福建境内基本上顺着富屯溪、沙溪、九龙江等河岸蜿蜒曲折 一边是静静流淌的河水,一边是不算陡峭的崖壁,成了最常规的景致,比起成昆铁路这种,确实是略显无聊的 正因为蜿蜒曲折效率低下,从十几年前直到去年,鹰厦铁路不能说完全没了客车,但实质上已经停止了客运,成了货运专线。客运需求理所当然交给了高铁。所以大家都说这是一条落寞了的铁路。 ![]() |
[18 楼] 色影大鳄
[泡菜]
20-10-11 15:17
sunsimiao 发表于 2020-10-11 10:53 呢张片有感觉,赞! |
[17 楼] 河清口
[资深泡菜]
20-10-11 14:39
以前,45次吧,还是15次,北京-福州,是往南开最快的列车。自从宁波-温州-福州-厦门等高速铁路开通,鹰厦铁路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福州,是前线! |
[16 楼] mdes74
[禁言中]
20-10-11 12:20
sunsimiao 发表于 2020-10-11 11:07 这就是你人品 ![]() |
[15 楼] mdes74
[禁言中]
20-10-11 12:16
厦门海堤(含集美—高崎和杏林—集美两条)2条海堤全长5035米,是鹰厦铁路最前方的一项艰巨工程,集高海堤早在鹰厦线动工之前于1954年1月由地方※※组织施工,1955年9月竣工,铁路上部建筑由铁道兵施工。杏集海堤于1955年10月由铁道兵鹰厦线工程局组织施工,1957年1月竣工。施工※※和民工在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战胜海上狂风巨浪和※※※军用飞机的骚扰破坏,筑成两条计5千米长的路堤,跨集、高海峡把钢轨铺到厦门,1955年10月1日,※※委员长为海堤亲笔题写“移山填海”四个大字。
大禾山隧道全长1460.2米,穿越地层为花岗岩,石质变化较多,节理稀密不一,岩石坚实系数F值在20以下,开挖时常遇到裂隙水,开挖进度每端日进1~2米,这个进度一直维持了两个月,在施工组织上做了调整,并建立专业导坑组,采取四班制作业,上部开挖改为底部引进,互相联系保证协同,加强出碴组织,新记录不断出现,开挖每端日※※均由1.66米提高到4.9米,创造了两端合计日进34.05米的记录,为提前118天打通隧道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大禾山隧道的开挖、通风、照明、运输等全部使用机械,共配有各种机械65台2960马力,全部机械运转72378小时,柴油消耗427吨,打炮眼总延长138888米,开凿石方60610立方米。隧道两端洞口都在沟谷中,北口路堑长107米,计有土石方12000多立方米,南口路堑长233米,计有土石方31000多立方米。 50年代初的工程, 卤族 你要怎么样? 本帖最后由 mdes74 于 2020-10-11 12:19 编辑 |
[14 楼] mdes74
[禁言中]
20-10-11 12:09
sunsimiao 发表于 2020-10-11 11:51 照着最低技术标准来做 你有根据吗? 没根据是不是乱说八道? 那是50年代初 你要怎么样? |
[13 楼] mdes74
[禁言中]
20-10-11 12:04
sunsimiao 发表于 2020-10-11 11:51 还好我看过《鹰厦铁路》 和博学开车技术有关吗? 你不知道※※ 你乱说之前不会查下? 难道你从来没有这种习惯? |
[12 楼] sunsimiao
[资深泡菜]
20-10-11 11:51
mdes74 发表于 2020-10-11 11:47 最低标准是指尽量控制成本,没说不盖大桥不打隧道,跟电气化跟客流量更是打不上半毛钱关系 我真心怀疑你这个人要么是语文水平真的很烂,要么是整个心致是不健全的,从山路按喇叭你都能扯到买马三人生失败 真的,我能联想到的动物,一种是苍蝇,一种是牛虻, 所以这帖子交给博学,开车技术一流的您来发吧,我已经申请删帖了,您说啥都对,我说啥都错 本帖最后由 sunsimiao 于 2020-10-11 12:01 编辑 |
[11 楼] mdes74
[禁言中]
20-10-11 11:47
建议卤族 瞎说八道之前 查下※※
鹰厦铁路是新中国“一五”计划重点工程,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是中※※民※※※成立后继成渝铁路后第二条开工建设的干线铁路。 厦门海堤 大禾山隧道 篁渡大桥 来舟大桥 跨鹰厦铁路转体桥 在机车运用方面,鹰厦线一直是亲儿子待遇,华东第一个电力机务段就在鹰厦线,第一条电气化线路也自然是鹰厦线。SS3-4000系、SS4G、HXD1、HXD3C几款机车大多在通过运用考核后,量产就首批配属南局供鹰厦线使用。 1957年,鹰厦铁路年累计发送旅客28万人次 1958年,鹰厦铁路年累计发送旅客198万人次 1995年,鹰厦铁路年累计发送旅客1706.1万人次 2016年,鹰厦铁路年累计发送旅客1390万人次 |
[8 楼] sunsimiao
[资深泡菜]
20-10-11 11:38
mdes74 发表于 2020-10-11 11:29 可能您是童年心智受到过伤害,或者成年后事不遂心郁郁寡欢,以至于言行举止有点跳脱常人的范畴? 我就是个人生失败的开马三,跑山路还怂得要按喇叭的菜鸟,承蒙您抬爱这么不离不弃地转来捧场,要不这舞台留给您单独表演吧?我就啥也不发了。 |
[7 楼] 开山鼻祖
[老坛泡菜]
20-10-11 11:31
支持一下,这条铁路我还没走过,也就是说我没坐火车去过厦门。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plus iOS14.0 客户端发布 |
[6 楼] mdes74
[禁言中]
20-10-11 11:29
鹰厦铁路当时的战略意义重大,但几乎照着最低技术标准来做
卤族 挺会瞎说八道的 ![]() |
[5 楼] sunsimiao
[资深泡菜]
20-10-11 11:18
既然到了建瓯,自然就去建阳学习一下建盏
凭借一些宜兴紫砂的知识储备,和当年和日本人聊的经历,到了建阳就冒充紫砂产业相关人员和他们聊天(装逼),下一次我就可以同时揣着紫砂和建盏的双份芝士去装更深层次的逼啦 既然成了产业那就势必鱼龙混杂,和紫砂的情况也比较类似。有实力的商家搞龙窑,配合看起来很咋呼的国际范儿营销,动辄开价数千。当然更多的还是个体小作坊里,小规模电炉子烧出来的,十几二十快的像陶瓷碗那样卖,为了求稳妥也不会轻易在器形上做创新的尝试 ![]() |
[4 楼] sunsimiao
[资深泡菜]
20-10-11 11:07
苍蝇请开始你的表演 本帖最后由 sunsimiao 于 2020-10-11 11:32 编辑
|
[3 楼] sunsimiao
[资深泡菜]
20-10-11 11:02
G25丽水-龙泉-松溪这段高速我很喜欢,车流通常不大,可以在群山之间放松行走,所以每次南下我都情愿绕开g60走g25出浙江
g60金华以西简直就是笑话,仅双车道,大量莫名其妙的长实线,再加上货车极多且慢且占道,导致了衢州那边万年堵,走那种高速真的容易高血压 为啥现在150马力都觉得足够?因为我发现以前走高速想憋着不超速很难,而现在你想稳定保持限速更难 不得不说这十年来,国内发达省份高速公路行车环境的日趋恶劣是显而易见的。 |
[2 楼] sunsimiao
[资深泡菜]
20-10-11 10:53
总体来说,这次3500公里还是挺累的
福建境内的国道、山路多数是水泥路,就算没有啥坑洼或者损坏,其本身就免不了拼接的高低差 马三这种死硬的避震把拼缝的起伏直接反映出来,速度一起来就成了高频震荡,整个车厢一直处于轰轰的共振状态,开久了真的头疼又无奈,跟云南的石皮盘山路不分伯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