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真实分辨率提升比你想象得难得多
1057
8
[1 楼] zzx3770
[泡菜]
21-10-18 10:06
在大家直观印象中,是不是第一感觉是图像分辨率与相机像素是1:1的关系?所以很多人觉得高像素根本没有必要,文件还大许多,后期处理难。其实数码相机中的像素和真实分辨率的关系,远小于1。
假设相机用3色3层CMOS捕捉真实色彩信号,而用来显示的设备为高端3LCD投影设备。真实光线分别穿过3层CMOS最终成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由3个LCD液晶屏幕分别呈现,在投影光线分别穿过这3个LCD后最终汇聚成先前捕捉的真实色彩信号。假如不考虑误差率和信号信噪比等因素,这么这个就是捕捉和还原真实光线的正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机只能呈现总像素的1/3的真实色彩像素。 一幅4K静态画面,按照这样计算需要总像素2488万像素的相机传感器。由于像素提升至4倍,分辨率才能提升至2倍,所以呈现一幅8K图像,则需要9953万像素。 忽略马赛克传感器所谓的相邻像素猜色,一亿超高像素,其实也只能够我们呈现一幅接近真实的8K静态影像而已。 |
[9 楼] ppchris
[禁言中]
21-10-20 22:35
马赛克在现在算法支持下,早就是70%的可用了,索尼的q67排列是可以更好的去伪色,不要高看人眼的分辨能力,很多人听力早就衰退了,还觉得自己能听到22k以上的声音,觉得音箱没个35k的高音是属于低端音箱。
|
[8 楼] sndydrvr
[泡菜]
21-10-19 09:15
标题正确
|
[7 楼] melfes
[泡菜]
21-10-18 21:46
zzx3770 发表于 2021-10-18 17:56 我所提到的做法也不涉及失真误差信噪比,3片式的做法会遇到和老顽童那帖一样的差半个周期导致对比度消失的情况,所以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来弥补,而直接在像素里做成和屏幕一样的RGB三子像素则不会有这个问题 当然,这个做法最大的问题就是每种子像素排列都需要对应的传感器结构才能做到最佳匹配,不同结构之间转换会有损失 |
[6 楼] zzx3770
[泡菜]
21-10-18 17:56
melfes 发表于 2021-10-18 16:50 我说了前提是不考虑采样失真、误差和信噪比等,理想状态下3层CMOS可以同时得到真实的色彩与亮度信号,然后通过3LCD就能把这三个像素的色彩与亮度信号分解分别呈现在3片单独的LCD上,最终投影光线穿过LCD并汇聚后还原出真实的色彩与亮度。这都是理想状态下的计算,若考虑信号失真、损耗等情况则太过复杂,常人反而难以理解。 本帖最后由 zzx3770 于 2021-10-18 17:58 编辑 |
[5 楼] melfes
[泡菜]
21-10-18 16:50
Bayer阵列并不只采集色度信号,同时也采样了亮度信号,不是单纯的1/3这么简单
对于4k信号,如果想要在显示设备上做到100%还原,最简单的做法不是无脑按照Bayer阵列堆积像素,而是直接把Bayer阵列给换成显示屏幕的子像素结构 |
[4 楼] 老顽童
[陈年泡菜]
21-10-18 13:21
zzx3770 发表于 2021-10-18 10:06 很久以前我就写过一个帖子,这个问题是有结论的,那就是:图像分辨率与像素密度对应关系是1:3.3!或者说,每3.3个像素,对应图像一个线对的分辨率。这个结论,可以由许多事实证实,也没有遇到过冲突。 请看这个帖子:像素密度增加何时是终点?计算机模拟给出终极答案 |
[3 楼] TakeThat05
[资深泡菜]
21-10-18 13:07
马赛克的有效率肯定不是1/3,真实有多大影响?
改成真实一个像素一个颜色,效率会非常低。8K要一亿像素,估计小像素带来的光通量小坏处大于真实色彩的好处。 |
[2 楼] liudage3744
[泡菜]
21-10-18 12:52
我反倒觉得gm定焦拍出来的照片比真实眼睛看到的画面还清晰,锐化有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