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m4的画质测试,dp给的看法,大家都有什么想法
3560
41
[1 楼] cmbit
[泡菜]
21-12-16 10:46
https://info.xitek.com/news/202112/16-358007.html
DP给出索尼α7 IV画质测试结论 之前我自己随手试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就拍照来说,a7m4真的对不起它现在的溢价 直接对手感动r6,前照式cmos竟然在感光性能上,竟然都能比来比去 上有被吐槽过的a1香酥鸡,也没优势可言 33/20=1.65 50/33=1.5 不小的差距,高感,分辨率两头都不占, 难以理解都快2022了,感觉像被故意阉割了一把 至于裁切的4k60,这才是33mp的真相,用老汤底24mp说不定就不用裁切了,而且信噪比还不见得差 本帖最后由 cmbit 于 2021-12-16 10:47 编辑 |
[42 楼] melfes
[泡菜]
21-12-17 21:52
maolegemi 发表于 2021-12-17 20:45 那也是针对低感光度的情况,高感光度下信噪比上限不在传感器本身 |
[41 楼] maolegemi
[泡菜]
21-12-17 20:48
nickwu 发表于 2021-12-17 15:14 不是陷入瓶颈,而是故意的,单层的再极致也就那样了,现在正是推出双层的时机 所以今天索尼发布了双层像素堆叠CMOS,据说信噪比能大幅提升,如果用在全画幅上,就是下一代要发布的机型 |
[40 楼] maolegemi
[泡菜]
21-12-17 20:45
cmbit 发表于 2021-12-16 22:40 今天索尼发布了双层堆叠式CMOS,据说信噪比大幅提升,宽容度甚至能提高接近一倍,那才是真正的撒手锏/ 等明年的下一款产品吧,肯定有大惊喜。只是又要花钱了 |
[39 楼] cmbit
[泡菜]
21-12-17 18:35
melfes 发表于 2021-12-17 18:26 又去看了一遍,确实关灯的时候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
[38 楼] melfes
[泡菜]
21-12-17 18:26
cmbit 发表于 2021-12-17 18:06 现在传感器的QE基本就是达到材料的极限了,接下来除非改成全光谱吸收要不然没可能提高了 低光照下的动态范围直接被散射噪音决定了上限,现在各家都基本上是摸着天花板在做,要突破那就只能重新改写物理规则了 dpr的对比工具里A7r在ISO6400这里和A7IV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不论开不开灯都看得出A7r的底噪多很多 https://www.dpreview.com/reviews/image-comparison/fullscreen?attr18=lowlight&attr13_0=sony_a7r&attr13_1=sony_a7iv&attr13_2=canon_eosr6&attr13_3=sony_a7iii&attr15_0=raw&attr15_1=raw&attr15_2=raw&attr15_3=raw&attr16_0=6400&attr16_1=6400&attr16_2=6400&attr16_3=6400&attr126_0=1&normalization=compare&widget=1&x=-0.24371120548840264&y=1.046633356961048 本帖最后由 melfes 于 2021-12-17 18:29 编辑 |
[37 楼] cmbit
[泡菜]
21-12-17 18:06
melfes 发表于 2021-12-17 17:14 大法cmos的QE目前是最好的,不论纸面还是口碑上都得到很多人认可,而且背照式无隙透镜又是exmor R的招牌 没理由感光性能打不过多年前的前照式,而且高DR也是大法的招牌 肉眼虽然无法量化分析,但是普通图片的用途就是用肉眼来看,对于肉眼看到的图像来说信噪比不如其他同世代产品,让人困惑 我自己对比时a7m4的raw还无法用acr打开,现在dp已经有图可以比较了,令人震惊的是尝试对比了一下a7r一代,像素数量和7m4比较接近无论是噪点,还是目视的信噪比,都不弱于7m4,而a7r也是fsi 普通认知里无论强调画质或者数毛,其实都只关注图像目视的信噪比,不管通过提升像素密度还是单个像素质量,能得到高信噪比的观感才是最重要的,而现在看来,多年的努力似乎也没有多少变化 |
[36 楼] melfes
[泡菜]
21-12-17 17:17
nickwu 发表于 2021-12-17 15:14 物理上限在那里,低光照情况下分辨率/噪音二选一 |
[35 楼] melfes
[泡菜]
21-12-17 17:14
cmbit 发表于 2021-12-17 00:12 非实验室而且还是比jpg的话就算了,dpr上直接比较看得出A7IV的高分辨率的确还是能记录更多的有效信息 QE和是不是高像素还有结构没有多少关系,QE低也能通过小FD来换取在高感下的更低底噪 A7IV这个传感器但从静态应用上来看的话是没什么问题,失望的还是输出速度不够快搞得无损raw只能6fps |
[34 楼] cheji
[陈年泡菜]
21-12-17 15:22
一群理工男,在研究科研仪器
哪有那么多讲究,买个玩具,开心就好了 |
[33 楼] nickwu
[泡菜]
21-12-17 15:14
感觉索尼的背照式已经陷入了瓶颈,原地踏步好多年。
|
[32 楼] nickwu
[泡菜]
21-12-17 15:06
DP上标版实拍,在缩图情况下,高感A74是不如A73,A7R3,只和EOSR差不多
排除对焦,这个底是干不过42M的老底 https://www.dpreview.com/reviews/image-comparison/fullscreen?attr18=daylight&attr13_0=sony_a7iv&attr13_1=canon_eosr&attr13_2=sony_a7iii&attr13_3=sony_a7riii&attr15_0=raw&attr15_1=raw&attr15_2=raw&attr15_3=raw&attr16_0=6400&attr16_1=6400&attr16_2=6400&attr16_3=6400&attr126_3=1&normalization=compare&widget=634&x=0.14281813749390562&y=0.5559250346386639 |
[31 楼] 手倦抛书
[泡菜]
21-12-17 10:03
cmbit 发表于 2021-12-17 00:12 估计是成本的妥协,那么这个机器未来供应应该是非常充足的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
[30 楼] RobinFoto
[泡菜]
21-12-17 01:36
cmbit 发表于 2021-12-17 00:12 |
[29 楼] cmbit
[泡菜]
21-12-17 00:12
melfes 发表于 2021-12-16 23:40 我之前晚上拍了试过,在iso400低感的时候,即使r6有自动涂抹降噪,并且像素低了这么多的情况下 实际我的眼睛观感,对细节分辨的程度是不输a7m4的,甚至更好,意味着两者信噪比相当(虽然不精确jpg肉眼对比) 但是a7m4的像素高出那么多,r6又是前照式,明显QE肯定不如背照的 再和自家a1比,a1去低通的传感器得出的画面信噪比完爆了m4,差距极其明显 所以很难相信m4的cmos是个诚意之作,略有失望 |
[28 楼] Kagezyy
[泡菜]
21-12-16 23:41
cmbit 发表于 2021-12-16 22:55 处理器用了旗舰的,对焦明显提升 连模具都用了最新的翻转屏,确实其他地方必须砍 否则直接自己打脸 |
[27 楼] melfes
[泡菜]
21-12-16 23:40
dpr最近的A7IV和R6的直接对比里面表示所谓的高感差距只有在比较极限的情况下查看raw才能发现,而A7 IV的高分辨率加上低感无强制降噪,绝大部分情况下的表现还是更好
|
[26 楼] Kagezyy
[泡菜]
21-12-16 23:39
dazuhero 发表于 2021-12-16 20:30 都说m3的高感不错,我曾经用m1对比m3 同一个地方,前后差距5年,一样的镜头,一样的参数,一样的拍摄对象 结果看下来,发现其实基本没区别 所以现在也不大相信所谓高半档低一档这种说辞了 这个论坛里,除了那些经销商,就是品牌粉丝、精神股东 没几个真的能从客观角度来说的 |
[25 楼] cmbit
[泡菜]
21-12-16 22:55
Sejtac 发表于 2021-12-16 13:50 意思很明确,大法不想给你10bit采样的读出,给了之后2018年的老汤底都能上全幅4k60p超采10bit422 那就是自断财路 看隔壁感动的,电子快门为了上20fps就给了10bit读出,毫无任何技术难度的事情 换个角度说,其他几家太不给力,让大法现在想怎么刀就怎么刀,7m4就是不如当初7m3挤出来的牙膏多 甚至大家都看得见的牙膏都不想挤出来,还能再捂2年 |
[24 楼] cmbit
[泡菜]
21-12-16 22:40
师愚 发表于 2021-12-16 22:20 我先有的a1,再加价入得7m4 就是为了在暗光的时候有更好的信噪比,同时不再去用那个实在不喜欢的老菜单 但是看起来并不是,这个我之前就发过贴了,iso12800之前7m4信噪比都不如a1 |
[23 楼] 师愚
[资深泡菜]
21-12-16 22:20
cmbit 发表于 2021-12-16 11:29 那么,你说怎么办?A7S3拍照只有1200W A1是目前最适合你的 A1基本就是A7M4+A7S3结合体 本帖最后由 师愚 于 2021-12-16 22:25 编辑 |
[22 楼] dazuhero
[泡菜]
21-12-16 20:30
Kagezyy 发表于 2021-12-16 20:01 没想要说服谁,只是自己做到心里有数。 |
[21 楼] Kagezyy
[泡菜]
21-12-16 20:01
dazuhero 发表于 2021-12-16 16:05 来个三机器的合照,配上ID纸条,才有说服力 |
[20 楼] cmbit
[泡菜]
21-12-16 18:12
child1979 发表于 2021-12-16 16:47 确实原价还是挺合适的,特别之前官网那个80g cfa卡套餐,确实很甜点的味道 但是"新基准"差了点意思 本帖最后由 cmbit 于 2021-12-16 18:17 编辑 |
[19 楼] child1979
[泡菜]
21-12-16 16:47
想法就是挺好的水桶机,有些缺点但综合挺好用。
原价买入还是香的。 |
[18 楼] dazuhero
[泡菜]
21-12-16 16:05
sam20001026 发表于 2021-12-16 16:03 实测。 |
[17 楼] sam20001026
[泡菜]
21-12-16 16:03
dazuhero 发表于 2021-12-16 14:56 看dxo,m3高感3600多分,r6是3300多。看测评m4高感,宽容度全面比r6强,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
[16 楼] dazuhero
[泡菜]
21-12-16 14:56
高感比m3差一档,而m3又比r6差半档。
|
[15 楼] cmbit
[泡菜]
21-12-16 14:15
aiyadawang 发表于 2021-12-16 14:00 要较真目前是这样 但 打个比喻,我买了个8k电视,即可以放8k也可以放4k, 但是却放不了1080uhd,厂家说就是不支持 这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给而已 本帖最后由 cmbit 于 2021-12-16 14:17 编辑 |
[14 楼] 假刃666
[禁言中]
21-12-16 14:01
静态画质很正常:细节(像素)高于24MP机型,高感噪点就不如。意义在于——把全幅无反均衡机的像素标准提高到33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