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 zszyhj0636
[泡菜]
22-4-21 11:03
1、网络上水军特别严重,和看似客观车评人,时间长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想法,在网上泡的时间长了你必定会去买水军多的那个品牌,所以正经买车还是直接去4S店看车比较好。国产的几个大品牌没有一个营销弱的,很难看见他们的负面信息。 2、现在二手车不景气,卖老车不值钱,新车也不降价反而涨价,理由是缺芯片和电池涨价。 3、考虑了很久觉得现在还不适合买车,让市场先冷静冷静。
|
[102 楼] 光学老刘
[禁言中]
22-5-9 10:43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2-5-9 10:05  换个说法吧:
我认为那个指标定义不合理,不能公平、公正地体现车的能力。问题在于: 1。为什么用这个比值 2。4为优秀、X为合格等标准是如何定义的 3。按这种定义,是不是这个指标高的车在这个性能上必然好于这个指标低的车。比如,一个指标为4的、重为1吨的车,和另一个指标为3的、重为2吨的车,是不是前一个车比后一个车在这个指标上更优秀。需要说明一下:车厂把车设计的更重,肯定不是在车上绑块大石头,而必然是把更多钢材用在更坚固的车身、结构、 物料、发动机等等地方的结果。
至于※※的性能有多高、成绩谁差谁不差那不是我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我拿 ※※300说事,并不是在吹它,而是说它本身是个很重的车。 你所说的,车重的车不公平,但车重的车照样也可以把车顶强度做的很高并拿高分。 因此,测试标准一样的情况下,不存在什么不公平一说。 再举个例子,最近出的雪铁龙天逸C5的车顶强度成绩,车重1473kg,车顶强度仅仅有53954N,载荷质量比只有3.74,成绩仅仅得到良好A。 但你不能说它是SUV,自重大,所以成绩是A就能接受。毕竟比它更重的 ※※300的车顶强度有151877N(将近3倍),人家能以7.25的结果得到优秀。 所以,车重,不是成绩差的接口,也不是质疑其测试不公平的理由。
|
[101 楼] 光学老刘
[禁言中]
22-5-9 10:31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2-5-9 10:05  换个说法吧:
我认为那个指标定义不合理,不能公平、公正地体现车的能力。问题在于: 1。为什么用这个比值 2。4为优秀、X为合格等标准是如何定义的 3。按这种定义,是不是这个指标高的车在这个性能上必然好于这个指标低的车。比如,一个指标为4的、重为1吨的车,和另一个指标为3的、重为2吨的车,是不是前一个车比后一个车在这个指标上更优秀。需要说明一下:车厂把车设计的更重,肯定不是在车上绑块大石头,而必然是把更多钢材用在更坚固的车身、结构、 物料、发动机等等地方的结果。
至于※※的性能有多高、成绩谁差谁不差那不是我关心的问题。 1.因为模拟车辆翻滚的场景,这是IIHS经过事故数据进而拓展到需要对车顶强度进行强制管控。 2.与1同理,这是IIHS根据事故数据得到的标准,4是优秀并不是脑门一拍得到的。 就比如说25%测试,它们也是根据事故中常出现小面积碰撞(撞大树、电线杆、两车会车对撞)的场景,因此才出现了25%碰撞测试,并不是为了与汽车厂商对着干才脑门一拍决定的25%,而不是35%、15%、10%。 3.这种定义,仅限于车辆翻滚场景,与其它场景无关;也许你说的“重2吨指标为3的车” 与“重1吨指标为4的车”对撞时能秒杀它,但你翻滚过程中并不会比1吨重的车安全。 最后,车更重并不意味着更多钢材用在车辆的坚固程度上,车重与车辆安全并无直接关系;你说的“必然”过于绝对了。这个问题太基础了,我就不多说了。 也许车重的车在与其它车对撞时会沾光,但撞击电线杆、大树、翻滚时更吃亏。 最后,至于你认为的:那个指标定义不合理,不能公平、公正地体现车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我也不能干涉太多。 但这个指标是IIHS根据事故场景得到的测试场景,是众多专业工程师以及分析专家经过论证才得到的,而且使用了这么多年了,合理性也没必要质疑了。 本帖最后由 光学老刘 于 2022-5-9 10:33 编辑
|
[100 楼] allseasons
[资深泡菜]
22-5-9 10:05
光学老刘 发表于 2022-5-9 09:04  这种测试并不存在公平不公平一说,因为它模拟的是真实场景中翻滚的情况。 真实场景下车重的车确实在车辆翻滚、25%偏置碰撞(撞大树、电线杆)是吃亏的,但你不能说测试不公平。同样从山坡翻下去,更重的SUV车顶瘪了,而小轿车没事,你总不能说“其实我的SUV车顶强度更高,更结实,这种情况并不公平”吧。
至于说的用尽量少、尽量薄的钢材,如果同样能达到优秀的标准那这么做也是很有意义的。用最小的材料做出尽可能安全的车,这对于车厂(甚至消费者,因为车可能会更便宜)不是好事吗?
再一个,车重的车也不代表做不到好结果,比如说※※300,它的车重高达2139kg,但它的峰值载荷值也高达151877N,最终的载荷质量比为7.25,远高于优秀标准。
所以,车重的车,确实在翻滚情况下吃亏,但这也不是成绩差的借口,因为本来这个指标设置的就比较低,大于4就是优秀,大多数车都能满足。 ... 换个说法吧: 我认为那个指标定义不合理,不能公平、公正地体现车的能力。问题在于: 1。为什么用这个比值 2。4为优秀、X为合格等标准是如何定义的 3。按这种定义,是不是这个指标高的车在这个性能上必然好于这个指标低的车。比如,一个指标为4的、重为1吨的车,和另一个指标为3的、重为2吨的车,是不是前一个车比后一个车在这个指标上更优秀。需要说明一下:车厂把车设计的更重,肯定不是在车上绑块大石头,而必然是把更多钢材用在更坚固的车身、结构、 物料、发动机等等地方的结果。 至于 ※※的性能有多高、成绩谁差谁不差那不是我关心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allseasons 于 2022-5-9 10:11 编辑
|
[99 楼] 午夜半杯茶
[泡菜]
22-5-9 09:46
家里只买一辆车,还想要个绿牌,是不是只能插混或者增程式。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
[98 楼] 光学老刘
[禁言中]
22-5-9 09:04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2-5-7 23:16  我的意思是说,它这个指标的定义方式,对车身重的车不公平。只要用尽量少、尽量薄的钢材,减轻车重,这个指标就很容易做高。而车身重的车,即使车身/车顶做的足够结实,按它这种定义,也不容易得到高的结果。 这种测试并不存在公平不公平一说,因为它模拟的是真实场景中翻滚的情况。 真实场景下车重的车确实在车辆翻滚、25%偏置碰撞(撞大树、电线杆)是吃亏的,但你不能说测试不公平。同样从山坡翻下去,更重的SUV车顶瘪了,而小轿车没事,你总不能说“其实我的SUV车顶强度更高,更结实,这种情况并不公平”吧。 至于说的 用尽量少、尽量薄的钢材,如果同样能达到优秀的标准那这么做也是很有意义的。用最小的材料做出尽可能安全的车,这对于车厂(甚至消费者,因为车可能会更便宜)不是好事吗? 再一个,车重的车也不代表做不到好结果,比如说 ※※300,它的车重高达2139kg,但它的峰值载荷值也高达151877N,最终的载荷质量比为7.25,远高于优秀标准。 所以,车重的车,确实在翻滚情况下吃亏,但这也不是成绩差的借口,因为本来这个指标设置的就比较低,大于4就是优秀,大多数车都能满足。
|
[97 楼] allseasons
[资深泡菜]
22-5-7 23:16
光学老刘 发表于 2022-5-7 11:50  车辆翻滚过程中,腾空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其压力主要还是自身造成的,这个也好理解。
IIHS设置这个标准,其模拟场景就是车辆翻滚,而不是车辆被重物所压。
其实车顶强度测试,基本上都是优秀,少有拿不到G的车,我来上一张成绩图(而不是单纯的抗压图),一目了然。 我的意思是说,它这个指标的定义方式,对车身重的车不公平。只要用尽量少、尽量薄的钢材,减轻车重,这个指标就很容易做高。而车身重的车,即使车身/车顶做的足够结实,按它这种定义,也不容易得到高的结果。
|
[96 楼] nyfzh
[泡菜]
22-5-7 22:47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2-5-7 11:21  不必看车评。不太懂车的人按朴素的观念买车就好: 品牌造车※※至少50年,越长越好。 车卖到世界上多个国家,越多越好。 不采用最新技术,但也不是技术越旧越好,比当前最新技术落后个5~10年合适。
至于问题和投诉:要具体看是什么问题。比如喇叭声音不好听和变速箱失灵都占一个投诉数量,显然前者不算大事。 握手,思路与我一致 1、汽车是个复杂的机器,必须有技术沉淀,一转身就决定造车,造出的东西或者一个崭新的牌子,我肯定不会买的; 2、买车只买全球车型, ※※车绝对不卖,尽量买进口车全球车型; 3、任何东西从来不买最新款、最新型、尝鲜款、做小白兔类的东西,何况车这样的尤其要有安全保障的产品,买最新款的前一二代最合适,价格经济且经过市场检验过了,优缺点我能接受就可以买了; 4、任何产品都不会是完美的,忍受非核心瑕疵,淘汰核心有瑕疵的东西,最核心的是要与价格匹配,绝对不买热炒后有溢价的东西。
|
[95 楼] 好高不骛远
[泡菜]
22-5-7 13:42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2-5-7 11:21  不必看车评。不太懂车的人按朴素的观念买车就好: 品牌造车※※至少50年,越长越好。 车卖到世界上多个国家,越多越好。 不采用最新技术,但也不是技术越旧越好,比当前最新技术落后个5~10年合适。
至于问题和投诉:要具体看是什么问题。比如喇叭声音不好听和变速箱失灵都占一个投诉数量,显然前者不算大事。
|
[94 楼] 光学老刘
[禁言中]
22-5-7 11:50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2-5-7 11:12  这个很有意思:其测试标准是车顶强度/车重大于4时,优秀。
假如一个车自重1吨,车顶强度要4吨可达优秀。 另一个车自重2吨,车顶强度就是8吨才是优秀。 车造轻一点,钢材尽量少用,这个指标就很容易得到高分。
是不是用差值(车顶强度 - 车重)作标准更合理一点。 车辆翻滚过程中,腾空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其压力主要还是自身造成的,这个也好理解。 IIHS设置这个标准,其模拟场景就是车辆翻滚,而不是车辆被重物所压。 其实车顶强度测试,基本上都是优秀,少有拿不到G的车,我来上一张成绩图(而不是单纯的抗压图),一目了然。
|
[93 楼] allseasons
[资深泡菜]
22-5-7 11:21
zszyhj0636 发表于 2022-4-21 11:03  1、网络上水军特别严重,和看似客观车评人,时间长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想法,在网上泡的时间长了你必定会去买水军多的那个品牌,所以正经买车还是直接去4S店看车比较好。国产的几个大品牌没有一个营销弱的,很难看见他们的负面信息。 2、现在二手车不景气,卖老车不值钱,新车也不降价反而涨价,理由是缺芯片和电池涨价。 3、考虑了很久觉得现在还不适合买车,让市场先冷静冷静。 不必看车评。不太懂车的人按朴素的观念买车就好: 品牌造车 ※※至少50年,越长越好。 车卖到世界上多个国家,越多越好。 不采用最新技术,但也不是技术越旧越好,比当前最新技术落后个5~10年合适。 至于问题和投诉:要具体看是什么问题。比如喇叭声音不好听和变速箱失灵都占一个投诉数量,显然前者不算大事。
|
[92 楼] allseasons
[资深泡菜]
22-5-7 11:12
光学老刘 发表于 2022-4-26 17:32  车辆翻滚过程中最怕成员不系安全带,再一个就怕车顶扛不住,所以在IIHS测试中就有车顶强度测试一项,其测试标准是车顶强度/车重大于4时,优秀。
从单纯的车顶抗压力来看,国产车其实普遍还不错了,起码与合资车无益,甚至长城的※※300的车顶抗压强度远远高于其它车型。
这图为CIASI的数据,可信度较高。 这个很有意思:其测试标准是车顶强度/车重大于4时,优秀。 假如一个车自重1吨,车顶强度要4吨可达优秀。 另一个车自重2吨,车顶强度就是8吨才是优秀。 车造轻一点,钢材尽量少用,这个指标就很容易得到高分。 是不是用差值(车顶强度 - 车重)作标准更合理一点。 本帖最后由 allseasons 于 2022-5-7 11:16 编辑
|
[91 楼] realaide
[泡菜]
22-5-6 19:28
容易迁入的地区,这时候买二手车划算,疫情地区有些车真是平价出售,不赔本就卖…… 本帖最后由 realaide 于 2022-5-6 19:28 编辑
|
[90 楼] 陈家二公子
[禁言中]
22-5-6 13:57
臭手 发表于 2022-4-22 08:11  可能也得分情况,如果是国产的小众车可能得慎重点,买完没准就停产甚至厂家都倒闭了。 如果是进口的一般问题不大吧,反正纯进口车都是小众车,一次进口几千或几万辆能卖好多年,平均一个月几百辆的销量很正常,大街上也见不到几辆。
楼主说的这些其实就一个词儿:钱紧。 钱要是宽松的话都不是事儿,哪还用去网上看水军的帖子啊,直接看哪个顺眼买哪个就是了,大不了维修保养多花点钱就是了,奥迪烧机油就多加几次呗,觉得烦了就拆发动机大修呗,反正烧机油这么多年各种维修修复的技术配件也成熟得不能再成熟了,花钱就能搞定。 保值率之类的更是,除非需要频繁的换车置换,要不然十年八年开下来保值率差万把块钱也就差了呗,起码已经享受过十年八年的心头好了。非要为了保值率选个自己不是那么喜欢的车,卖车置换的时候是爽了一小下,前面用车那十来年可一直别别扭扭的各种遗憾,何苦来哉。 ... 买一辆备一辆
|
[89 楼] 陈家二公子
[禁言中]
22-5-6 13:56
岳蓬 发表于 2022-5-5 20:50  刚才搜了一下,前几天成都特斯拉半夜凄厉女声的消息,很少网页提及了,也没有任何讨论。这件事放到任何一个国产品牌上面都会闹翻天。 肯定是车主的问题呗 狗头
|
[88 楼] 午夜半杯茶
[泡菜]
22-5-5 23:14
醉空行 发表于 2022-05-05 22:48美国买烟就那几样,美国人抽着也挺好,没啥追求。你在中国试试,哪个烟好抽你不知道?
完全不同的消费体验。 还有一个,有些车虽然是一个名字一个型号,可国内和国外卖的东西不一样,别看壳都差不多,架不住国内简配啊,所以国内买车还是得按国内的环境来。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
[87 楼] 醉空行
[泡菜]
22-5-5 22:48
folder 发表于 2022-4-27 17:47  最简单的办法,美国人买啥多,消费者报告等。国产的就是钱很少才考虑。 美国买烟就那几样,美国人抽着也挺好,没啥追求。你在中国试试,哪个烟好抽你不知道? 完全不同的消费体验。
|
[86 楼] 岳蓬
[泡菜]
22-5-5 20:50
刚才搜了一下,前几天成都特斯拉半夜凄厉女声的消息,很少网页提及了,也没有任何讨论。这件事放到任何一个国产品牌上面都会闹翻天。
|
[85 楼] folder
[泡菜]
22-4-27 17:47
最简单的办法,美国人买啥多,消费者报告等。国产的就是钱很少才考虑。
|
[84 楼] 臭手
[老坛泡菜]
22-4-27 08:08
东彩星 发表于 2022-4-26 17:44  俺们讨媳妇 喊回去就办事 现在娃娃找不到媳妇就是因为这个... 都想要个王母娘娘家的七仙女 只能说长的要像七仙女,带出去有面子。 但是干起活来要象女汉子,吃得少不乱花钱,吃俩馒头要轻松跑1万米,具备超强的野外生存技能,万一流落到无人区还要能背着自己跑出来。 而且怎么折腾也不生病,不用跑医院花钱去治,平时也不能有什么感冒发烧的小毛病。唱歌象黄莺一样好听、安静的时候呼吸声都听不到,伺候人要尽善尽美,当靠垫用太软太硬角度不好都要挨骂。 最后就是彩礼还得合适,最好十万彩礼就能娶回家。
|
[83 楼] 东彩星
[泡菜]
22-4-26 17:44
俺们讨媳妇 喊回去就办事 现在娃娃找不到媳妇就是因为这个... 都想要个王母娘娘家的七仙女
|
[82 楼] 光学老刘
[禁言中]
22-4-26 17:32
岳蓬 发表于 2022-4-25 11:49  还在欺负国产品牌?去年在中山,一辆VV7被货车撞失控掉下高架立交,在桥上滚了几圈又从20多米的高空摔下去,乘客也仅受轻伤。厂家也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还是电视台报道的。 车辆翻滚过程中最怕成员不系安全带,再一个就怕车顶扛不住,所以在IIHS测试中就有车顶强度测试一项,其测试标准是车顶强度/车重大于4时,优秀。 从单纯的车顶抗压力来看,国产车其实普遍还不错了,起码与合资车无益,甚至长城的 ※※300的车顶抗压强度远远高于其它车型。 这图为CIASI的数据,可信度较高。
|
[81 楼] fi18
[泡菜]
22-4-26 11:26
nyfzh 发表于 2022-4-25 14:08  不召回是不是说车的质量好,或者没有达到召回的标准? 国产车召回少,或者极少召回,于是可以说,国产车比那些召回的合资车进口车质量好? 我对从未有过召回案例的车企的所有产品都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
[80 楼] tmg2015
[禁言中]
22-4-26 07:36
nyfzh 发表于 2022-4-25 14:09  没有负面报道,就冲这一点绝对不买国产车+1 负面报道删除了,算不算?
|
[79 楼] nyfzh
[泡菜]
22-4-25 14:09
BodyCage 发表于 2022-4-21 11:48  产品没有缺陷不可能
没有负面报道,就冲这一点绝对不买国产车。 没有负面报道,就冲这一点绝对不买国产车+1
|
[78 楼] nyfzh
[泡菜]
22-4-25 14:08
fi18 发表于 2022-4-21 11:40  从召回和315集中负面报道方面来看,国产车的质量比合资车和进口车的质量好,很少见到过国产车因为零部件的质量召回的,也很少见到自主品牌国产车被315做负面报道的。 不召回是不是说车的质量好,或者没有达到召回的标准? 国产车召回少,或者极少召回,于是可以说,国产车比那些召回的合资车进口车质量好?
|
[77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22-4-25 11:55
fi18 发表于 2022-4-25 11:17  可怕的是都知道有问题就是故意回避和不去改善和解决!如果不昧心的话其他不涉及安全的产品忽视问题还勉强可以容忍,车的问题可能对人生人身而言会涉及安全,安全怎么可以忽视啊。 有问题也就算了,盖着不承认也就算了,要求供应商赔偿完几千万,又让4S销售诱惑车主拿着这缺陷说事花几千块买延保,否则出保后本来只需要几百块工时费修一下的毛病要收车主1万元 我那个好在是保内坏了换了,微信群里出保的车友都去海鲜市场想办法去了
|
[76 楼] 岳蓬
[泡菜]
22-4-25 11:49
还在欺负国产品牌?去年在中山,一辆VV7被货车撞失控掉下高架立交,在桥上滚了几圈又从20多米的高空摔下去,乘客也仅受轻伤。厂家也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还是电视台报道的。
|
[75 楼] xinf-60d
[陈年泡菜]
22-4-25 11:30
fi18 发表于 2022-4-25 11:17  可怕的是都知道有问题就是故意回避和不去改善和解决!如果不昧心的话其他不涉及安全的产品忽视问题还勉强可以容忍,车的问题可能对人生人身而言会涉及安全,安全怎么可以忽视啊。 其实站在某些厂家的立场上,他们这么做没错。商家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会本能的寻找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
[74 楼] fi18
[泡菜]
22-4-25 11:17
xinf-60d 发表于 2022-4-25 10:49  其实就是解决问题还是解决问题人的区别。 可怕的是都知道有问题就是故意回避和不去改善和解决!如果不昧心的话其他不涉及安全的产品忽视问题还勉强可以容忍,车的问题可能对人生人身而言会涉及安全,安全怎么可以忽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