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米亚新闻机值得入手吗?
2025 15
[1 楼] LKYWIND [泡菜]
22-4-23 16:12
最近想升级一下设备(美能达srt101一机三镜),把srt101换成XD。逛闲鱼时突然发现玛米亚super23 100/3.5镜头 6×9后背只要一千元左右,恰好和现在设备的总价值差不多。请问我该怎么取舍,请各位友人给些建议。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16 楼] 东山小屋 [资深泡菜]
22-9-28 10:06
这款机子最大的问题是,太难看了,毫无颜值可言。现在玩胶片机的,很多时候是把玩,颜值不得不考虑。
[15 楼] YangYG [泡菜]
22-9-26 17:49
暗房归来2 发表于 2022-6-25 22:32
我告诉你一个简单办法把黄斑搞亮。一个是网上去定制镀膜玻璃。

一个是直接擦掉镀膜,让它黄斑彻底消失,然后买贴玻璃的减光反光镀膜薄膜贴上去。黄斑可能会比原来全新的8成到9成功能。我这么搞过很多黄斑屡试不爽。贴的时候注意不要有气泡。
激光测距仪我也闲的没事买过一个。后来发现实用价值对于相机几乎为零。因为你不可能对着眼睛打激光。

用贴玻璃的减光膜充当半透反光镀膜完全没有问题。几乎是一个平面的。薄膜镀膜面其实就是贴合面。薄膜可能不如纯镀膜玻璃更高级,但是绝对足够用了。
或者你现在对贴膜完全没把握,就把贴膜直接贴在取景器最前面降低整个取景亮度。这样黄斑也可以对比显现出来。类似整个取景加了灰镜。但是黄斑的反光光路没有减光会亮一两倍不止。

   上次在这里发贴后就去避暑了,9月中旬才回来。
        我按照你介绍的最后一个简便方法,在P多多里反复查询,最后确定了双向透明深灰膜,花了2.5元还包邮。据介绍,深灰透光率67%,应该可以了!  直接在相机前面取景框玻璃贴上后,黄斑增亮了不少,但我觉得还不满意。又贴了一层,黄斑更亮了。但取景器暗下来了。现在我的体会,在室内拍人像,黄斑完全够用,且黄斑对焦也是准的,我用卷尺实际量过,2/3/5,10米都可以,无限远黄斑也是合焦的。原来想拍室内合影照,黄斑看不清无法精确对焦,准备买个激光测距仪来用的,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了。
       你分享的实用经验非常好,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了问题,非常感谢!!!!
[14 楼] YangYG [泡菜]
22-6-26 12:04
暗房归来2 发表于 2022-6-25 22:32
我告诉你一个简单办法把黄斑搞亮。一个是网上去定制镀膜玻璃。

一个是直接擦掉镀膜,让它黄斑彻底消失,然后买贴玻璃的减光反光镀膜薄膜贴上去。黄斑可能会比原来全新的8成到9成功能。我这么搞过很多黄斑屡试不爽。贴的时候注意不要有气泡。
激光测距仪我也闲的没事买过一个。后来发现实用价值对于相机几乎为零。因为你不可能对着眼睛打激光。

用贴玻璃的减光膜充当半透反光镀膜完全没有问题。几乎是一个平面的。薄膜镀膜面其实就是贴合面。薄膜可能不如纯镀膜玻璃更高级,但是绝对足够用了。
或者你现在对贴膜完全没把握,就把贴膜直接贴在取景器最前面降低整个取景亮度。这样黄斑也可以对比显现出来。类似整个取景加了灰镜。但是黄斑的反光光路没有减光会亮一两倍不止。


     多谢你的经验分享,我可以试试您最后的办法!再次谢谢啦!!
[13 楼] 暗房归来2 [泡菜]
22-6-25 22:32
YangYG 发表于 2022-6-25 20:32
谢谢你的点评!
       我虽然年龄不小,用的机器不多。国内的旁轴机只用了别人长城S201(发条卷片那种)/东方135/华夏821,当然那时不到35岁,感觉黄斑挺好用的!不知是不是老了,视力退化老光原因。我的新闻机UN中间黄斑确实小,非常不习惯。也许时间久了,黄斑淡了,重影不明显。
       今天下午阳光大,又专门测试下对焦,其实是准的。只是小了后,对某些物体重影不明显,别说抓拍了。我反复想了下,这些机器拍胶片,都是风景多,无所谓准不准了,基本上是小光圈(F22-F32),用超焦距对焦法,我看了调焦筒景深刻度,基本上2-无限远都清晰了,根本不用对焦了,拿起来就拍了!
        但是,但是如果我搞个宽幅拍立得,三米多拍家人对焦我没有底。最笨的方法:用卷尺测量再调整刻度。这确实有点笨!!!
请问:能否用某宝上的激光测距仪。不知您是否了解这个,请给与点评下,不胜感谢!! ...


我告诉你一个简单办法把黄斑搞亮。一个是网上去定制镀膜玻璃。

一个是直接擦掉镀膜,让它黄斑彻底消失,然后买贴玻璃的减光反光镀膜薄膜贴上去。黄斑可能会比原来全新的8成到9成功能。我这么搞过很多黄斑屡试不爽。贴的时候注意不要有气泡。
激光测距仪我也闲的没事买过一个。后来发现实用价值对于相机几乎为零。因为你不可能对着眼睛打激光。

用贴玻璃的减光膜充当半透反光镀膜完全没有问题。几乎是一个平面的。薄膜镀膜面其实就是贴合面。薄膜可能不如纯镀膜玻璃更高级,但是绝对足够用了。
或者你现在对贴膜完全没把握,就把贴膜直接贴在取景器最前面降低整个取景亮度。这样黄斑也可以对比显现出来。类似整个取景加了灰镜。但是黄斑的反光光路没有减光会亮一两倍不止。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2 于 2022-6-25 22:50 编辑
[12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2-6-25 22:24
玛米亚新闻机,69的组合机,好使,
[11 楼] YangYG [泡菜]
22-6-25 20:40
暗房归来2 发表于 2022-6-25 03:03
其实正确说就两代,分开大约有两类机型大约5个型号。
技术非技术。两个模具 un最多算二代不移轴版本。但是和一代的press s镜头不取的区别还是很大。最多就是一代标准这个型号类似。 我个人觉得取景还没有一代朴实好用。


     我买UNIVERSAL, 最终目的是为了配个宽幅拍立得!因为mini太小,方幅不够宽,宽幅最好。因为一代/二代无法做到无损改拍立得。只有第三代UN,取下机身与后背转接架就可以接专为此改装的宽幅拍立得了。
[10 楼] YangYG [泡菜]
22-6-25 20:32
暗房归来2 发表于 2022-6-25 02:31
黄斑不小。

小的是后面三代的机身。它把取景做成了广角。然后多了几个线框。前两代黄斑和富士是一样的。但是三代有一个机身不倒的好处。

富士645的小圆点黄斑才是真小。g690体验不一定有玛米亚新闻机好。GL690竖拍略好。

实际上富士690普遍的对焦精度总有点飘,它的对焦是后面有个触点,真不靠谱没有玛米亚靠谱。

另外玛米亚新闻机的手持和富士690是两回事。其实玛米亚的手持方式其实更稳。富士这种135按快门的方式不如玛米亚新闻。

总之,你们列出的机器没有可比性,都是不同手感的东西。玛米亚新闻唯一可比的是格拉菲xl但镜头级别差多了。但是比富士g690一个档次。取景富士g690高两个档次。但是可惜的是g690对焦设计本身没有大面积接触的斜面靠谱,有点自作聪明。所以在后面不换镜头的gw690以后又变成镜头后组斜面直接接触的方式。

所以玛米亚是最土但其实可靠性非常高的机器。抛开镜头成色问题。其实它非常有可玩性。但是也是体积最大的。它在摄影包里其实很不好放。它更适合单肩背着。

另外这个时期的690天塞镜头精度真的别指望太好。对于69够用。但对于再后面的骑士690 ,玛米亚rb之流差了整整一代到两代的距离。

我个人感觉其实玛米亚新闻整体系统是很成功的。朴实无华。甚至有点土气。 ...


     谢谢你的点评!
       我虽然年龄不小,用的机器不多。国内的旁轴机只用了别人长城S201(发条卷片那种)/东方135/华夏821,当然那时不到35岁,感觉黄斑挺好用的!不知是不是老了,视力退化老光原因。我的新闻机UN中间黄斑确实小,非常不习惯。也许时间久了,黄斑淡了,重影不明显。
       今天下午阳光大,又专门测试下对焦,其实是准的。只是小了后,对某些物体重影不明显,别说抓拍了。我反复想了下,这些机器拍胶片,都是风景多,无所谓准不准了,基本上是小光圈(F22-F32),用超焦距对焦法,我看了调焦筒景深刻度,基本上2-无限远都清晰了,根本不用对焦了,拿起来就拍了!
        但是,但是如果我搞个宽幅拍立得,三米多拍家人对焦我没有底。最笨的方法:用卷尺测量再调整刻度。这确实有点笨!!!
请问:能否用某宝上的激光测距仪。不知您是否了解这个,请给与点评下,不胜感谢!!
[9 楼] 暗房归来2 [泡菜]
22-6-25 03:03
YangYG 发表于 2022-6-21 09:30
你上的图是第一代!
第二代叫  SUPER23
第三代叫 UNIVERSAL


其实正确说就两代,分开大约有两类机型大约5个型号。
技术非技术。两个模具 un最多算二代不移轴版本。但是和一代的press s镜头不取的区别还是很大。最多就是一代标准这个型号类似。 我个人觉得取景还没有一代朴实好用。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2 于 2022-6-25 03:08 编辑
[8 楼] 暗房归来2 [泡菜]
22-6-25 02:31
YangYG 发表于 2022-6-24 22:11
分析的非常到位!
     第三代版本:
             1   纯机身:956克;
             2   转接板:146克;
             3   第二代后背,自动停片:671克;
             4   后背挡光板(豆腐刀):19克;
             5   f127mm/F4.7  红P镜头:471克,不含镜头盖10克;
             6   手柄:  296克;
              合计:2568克

          我自己感觉,玛米亚新闻机黄斑区域太小,对于老年人不好使。我本来买这一是体验下6X9画幅,再者主要体验宽幅拍立得!
富士G690 机90新的约3200,体验6X9比新闻机好但不能加宽幅拍立得。遗憾的是RB67 最大只能6X8,而且只能竖拍,横幅两边略有
虚影。6X9就只能免了......
           甘蔗没有两头甜,之能取舍了!

黄斑不小。

小的是后面三代的机身。它把取景做成了广角。然后多了几个线框。前两代黄斑和富士是一样的。但是三代有一个机身不倒的好处。

富士645的小圆点黄斑才是真小。g690体验不一定有玛米亚新闻机好。GL690竖拍略好。

实际上富士690普遍的对焦精度总有点飘,它的对焦是后面有个触点,真不靠谱没有玛米亚靠谱。

另外玛米亚新闻机的手持和富士690是两回事。其实玛米亚的手持方式其实更稳。富士这种135按快门的方式不如玛米亚新闻。

总之,你们列出的机器没有可比性,都是不同手感的东西。玛米亚新闻唯一可比的是格拉菲xl但镜头级别差多了。但是比富士g690一个档次。取景富士g690高两个档次。但是可惜的是g690对焦设计本身没有大面积接触的斜面靠谱,有点自作聪明。所以在后面不换镜头的gw690以后又变成镜头后组斜面直接接触的方式。

所以玛米亚是最土但其实可靠性非常高的机器。抛开镜头成色问题。其实它非常有可玩性。但是也是体积最大的。它在摄影包里其实很不好放。它更适合单肩背着。

另外这个时期的690天塞镜头精度真的别指望太好。对于69够用。但对于再后面的骑士690 ,玛米亚rb之流差了整整一代到两代的距离。

我个人感觉其实玛米亚新闻整体系统是很成功的。朴实无华。甚至有点土气。只可惜就是因为太土了。大家也不怎么爱惜。到现在真的放的状态不咋地了。不说远了。我自己两台都没地方放防潮箱了。待遇最差.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2 于 2022-6-25 02:52 编辑
[7 楼] YangYG [泡菜]
22-6-24 22:11
Dathan 发表于 2022-4-26 15:20
中画幅无弱旅,mamiya新闻机成像素质也是非常高的,两个缺点:
1、重量,镜头加机器加后背超过2.5kg;
2、人像的旁轴偏移和精准度的问题,即使是135的leica,黄斑都无法做到精准构图,此类黄斑联动机器在人像(非※※构图)方面会更差,放不大。那么静态(没有精准对焦)和动态(中画幅没有135灵活)两方面都是劣势。

如果以前用来拍宝丽来、富士撕拉片,那这个不是问题,拍摄胶片还是慎重,哪怕是估焦的广角机器,都比黄斑靠谱。我觉得高质量的出片效率和一定的拍摄数量,才相对容易诞生好的照片。从最终市场选择也是能看出来的,哈苏、禄来或者类似形式的中画幅,才成为主流。纯玩,没一点问题,慢慢拍,但是如果还喜欢摄影,向多出片,建议选择成熟的机器。如果青睐广角快拍机,那么哈苏的SWC或者brooks veriwide都是不错的选择。

     分析的非常到位!
     第三代版本:
             1   纯机身:956克;
             2   转接板:146克;
             3   第二代后背,自动停片:671克;
             4   后背挡光板(豆腐刀):19克;
             5   f127mm/F4.7  红P镜头:471克,不含镜头盖10克;
             6   手柄:  296克;
              合计:2568克

          我自己感觉,玛米亚新闻机黄斑区域太小,对于老年人不好使。我本来买这一是体验下6X9画幅,再者主要体验宽幅拍立得!
富士G690 机90新的约3200,体验6X9比新闻机好但不能加宽幅拍立得。遗憾的是RB67 最大只能6X8,而且只能竖拍,横幅两边略有
虚影。6X9就只能免了......
           甘蔗没有两头甜,之能取舍了! 本帖最后由 YangYG 于 2022-6-24 22:12 编辑
[6 楼] YangYG [泡菜]
22-6-21 09:30
tnt 发表于 2022-6-20 11:39
好看


你上的图是第一代!
第二代叫  SUPER23
第三代叫 UNIVERSAL
[5 楼] tnt [老坛泡菜]
22-6-20 11:39
好看
[4 楼] YangYG [泡菜]
22-6-20 11:32
玛米亚新闻机要买的话就买第三代,1/2代就算了!
第三代可以无损改富士宽幅拍立得,闲鱼上跑焦熊/老树新芽就有成熟的后背!
要想改拍立得宽幅的吗,最后收127/4.7的红P镜头,因为他的像场大可以覆盖4X5,宽幅拍立得就没有黑边或暗角了!
[3 楼] LKYWIND [泡菜]
22-5-2 23:38
Dathan 发表于 2022-04-26 15:20
中画幅无弱旅,mamiya新闻机成像素质也是非常高的,两个缺点:
1、重量,镜头加机器加后背超过2.5kg;
2、人像的旁轴偏移和精准度...

谢谢指教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2 楼] Dathan [泡菜]
22-4-26 15:20
中画幅无弱旅,mamiya新闻机成像素质也是非常高的,两个缺点:
1、重量,镜头加机器加后背超过2.5kg;
2、人像的旁轴偏移和精准度的问题,即使是135的leica,黄斑都无法做到精准构图,此类黄斑联动机器在人像(非※※构图)方面会更差,放不大。那么静态(没有精准对焦)和动态(中画幅没有135灵活)两方面都是劣势。

如果以前用来拍宝丽来、富士撕拉片,那这个不是问题,拍摄胶片还是慎重,哪怕是估焦的广角机器,都比黄斑靠谱。我觉得高质量的出片效率和一定的拍摄数量,才相对容易诞生好的照片。从最终市场选择也是能看出来的,哈苏、禄来或者类似形式的中画幅,才成为主流。纯玩,没一点问题,慢慢拍,但是如果还喜欢摄影,向多出片,建议选择成熟的机器。如果青睐广角快拍机,那么哈苏的SWC或者brooks veriwide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