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入了RF24-70 F2.8L这款“冷门”镜头
6913
73
[1 楼] xcity
[泡菜]
22-6-22 11:54
有点标题党的嫌疑啊,不过如果你看评测网站或者国内的视频网站,佳能这款RF大三元之一,其实在三款新大三元中确实曝光程度不如另外两款。在说RF24-70之前,我先来说一下RF大三元的另外两款,也解释一下为啥另外两款更加受欢迎。
在大三元的广角镜头上,从16mm扩大到15mm,在广角端这个1mm的差距其实是非常巨大的,风景可以有更加震撼的表现,拍人像腿也可以拉的更长。广角镜头其实是很难掌握的一个镜头,虽然开玩笑用15mm来拍大长腿,我怀疑真有人会这样做。RF70-200就更加里了不得了,把一个长焦镜头做的如此小巧,你如果用过EF的小白兔就会明白,镜头重的时候是真重啊!我是从佳能单反进入无反的,之前EF镜头已经有了16-35mm以及70-200,所以这两只镜头我都没打算换,用的时候就是用转接环就好了(主要的原因是确实用的少,而且都是题材、场景都已经预知的) 从单反进入无反的主要原因是视频,作为一个摄影、视频的爱好者,拍摄视频的比重越来越高。记录小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朋友聚会,旅行等等场景中,视频都具有比照片更多的表现形式,所以在选择镜头上视频的需求是重点考虑的需求,这个也是我购买R5机身的原因。在单反我的挂机头是35L,因为主要就是拍摄照片嘛,能拍到就拍到,拍不到就拍不到,单反也没有视频拍摄的需求。我是先买了R5机身才开始考虑镜头的搭配,其实在EF的时代,我就劝说我的朋友们,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一步到位是最省钱的操作,没想到我自己也在RF镜头选择上掉进了同一个坑。 第一阶段仍然是35L+转接头+R5,这个选择是单反进入无反的自然选择(看手上镜头有啥就用啥呗),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个组合几乎无法拍摄视频。虽然35L素质很好,拍摄视频的质量也很高,但是35L没有防抖,使用R5的机身防抖一方面无法达到手持的效果,另外使用R5的数码防抖就无法避免会有裁切,35L就不怎么够。拍摄视频的朋友一定明白我在说啥。 第二阶段是RF 50 1.2L + RF 24-105 L + R5,这个组合就有点意思了,因为镜头全部都是我借的。我有个朋友镜头很多但是他除了不差钱喜欢买之外,几乎不怎么拍。打着帮他“废物利用”的口号,我开始薅羊毛。其实没用多久我也就放弃了,RF 50 1.2L有点重,RF 24-105也不轻,平时包里放着两个镜头脖子都要挂断了。因为包里有50mm,所以拍摄照片的时候就用这个定焦,拍摄视频的时候就切换到变焦,也是一阵子不亦乐乎,除了脖子不怎么受的了。另外,老是换来换去,正经的拍摄场景也还是可以的,正好可以显摆一下你有很多镜头,日常拍摄就太费事了。RF 24-105L相比以前EF同样规格的版本确实进步很大,素质有了质一般的飞跃,但是F4仍然是F4,在照片拍摄的时候我还是老老实实的换成定焦(风景除外)。所以这套组合用了几个月就放弃了,统统还给了朋友。 第三个阶段RF 50 1.8和RF 24-105 F4-F5.6 + R5,如果有朋友坚持看到这里,一定发自内心的想,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从一套红圈换成了一套狗头。你别说,我还真换了,而且是自己花钱买的狗头组合,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轻便。RF50 1.8这个就不多说了,狗头中的狗头,画质一塌糊涂,焦外完全不够看,小痰盂祖传的对焦拉风箱,呼哧呼哧的声音一个都没落下。相比EF小痰盂除了价格有所进步之外,其他都保持不变,包括所有的缺点。但是他只有一个优点就让我爱上了他,就是轻便小巧。小痰盂+R5平时扔包里,几乎没啥额外的负担,以前有些我就拿出手机咔嚓几张的场景,我竟然也会掏出相机,咔嚓几张,也收获了不少美好的回忆。小痰盂显然不适合拍视频,就那个对焦的声音就会把你烦死,喜欢上轻便就在轻便这条路上一路狂奔了。放弃了RF 24-105 L这个,入了24-105另外一款狗头。这个镜头也是小众中的小众镜头,几乎完全无法拍摄照片,光圈收缩到F8画质都还是一个渣,但是却非常适合拍视频。一个原因当然是视频的画质要求比照片要低很多, 而且这个狗头轻便带防抖,并且作为RF镜头的祖传法宝是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可以联动,用这个镜头拍摄视频,手持基本上就可以,于是这个组合是我用的最长时间的一个组合,也收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第四阶段RF 24-70 F2.8L + R5,终于说到这里了,为啥呢,不是喜欢轻便小巧嘛,24-70可跟小巧没关系啊。之前说到RF狗头中的狗头组合,有个糟心的事情就是需要换来换去,这个在旅游的时候特别的烦,因为旅行的时候你可能拍一点照片,再拍一点视频,好吧,就看我不停的换来换去。不换没办法啊,24-105狗头完全无法拍照片,画质太渣,小痰盂完全没法拍视频,把我那个急啊!于是我又回到一镜头走天下这个组合的想法。考虑过好几款,24-105L很快就pass了,这个货拍点小妹妹,别说小妹妹不会满意,我也不会满意。28-70 F2 L这个绝对是佳能秀肌肉的一个镜头,变焦镜头做到F2.8以下的恒定光圈,那么一定是旗舰、标杆、昂贵、显摆的代名词。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佳能专卖店转了一圈,就立马打消了拥有的念头,这个也太重的离谱了吧。于是目光又回到24-70 F2.8L。在三家旗舰标变镜头里面,RF 24-70的光学素质是最一般的,你看看Sony的那款GM二代标变,简直是光学巅峰的楷模。当然,虽然我有多么喜欢Sony的GM二代,我也不可能从佳能跑去Sony家,对吧!RF24-70甚至比自家的EF 24-70也没好多少,某些指标甚至在倒退,所以犹豫了那么一阵子,不过也就是一阵子。作为佳能的死忠粉,其实主要的原因是深度套牢在佳能的镜头群里面了,你也就只有这个选择,想通了那就买吧。用了那么一阵子之后,我才明白佳能的RF 24-70是怎样一只镜头,也才明白,佳能还是那个老狐狸啊,拿捏的非常到位。准确的说,RF 24-70是在拍照体验没有打折扣的基础上,全面强化了拍摄视频的体验。之前说了,拼画质RF 24-70比其他两家要差,比自家的EF同规格的也没啥优势,那多出来的是啥优势呢? 首先,镜头评测喜闻乐见的暗角、畸变问题在现代镜头设计上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甚至各家新设计的镜头已经不会在这方面过于优化,因为这样类型的优化多半会带来更加复杂的镜片设计以及更重的重量(这个很容易理解,这些都是光学问题,通常就是用更好的镜片组合来解决),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暗角和畸变后期非常容易在软件中修正(只要不太离谱) 其次,在拍摄静态照片已经达到顶峰的情况下,如何优化镜头在视频上面的表现,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个也是佳能RF以及Sony新出镜头的卖点。Nikon在视频上面有点落后,虽然有Z9这样的神机,但是镜头上落后太多,特别是对焦速度。RF24-70的呼吸效应比EF是质的提高,那个安静快速的对焦马达又是视频拍摄的重点。呼吸效应是啥我就不解释了,在照片时代,呼吸效应完全不重要,在视频中,呼吸效应很重要。安静的对焦马达几乎也是为视频而生,在拍摄照片时候,对焦的需求是快,视频拍摄的时候,对焦的需求是快、安静和平滑,而RF 24-70的对焦马达完全做到了这三点需求。 再其次就是防抖了,在照片拍摄领域,这个焦段防抖并不是必须的,以前EF标变也没有防抖,几乎也没听到谁在抱怨。这个跟长焦带不带防抖完全不一样的是,防抖在标变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不过在视频拍摄上,RF 24-70配合R5机身可以达到8级防抖的效果,这个意味着什么,其实也没啥,就是你在很多很多场景下,可以不用稳定器。用过稳定器的同学就会明白,稳定器效果那是杠杠的好,烦人那是非常的烦人。在三家标变里面佳能RF是唯一一个带防抖的,就这么一个功能,就把佳能RF标变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说一点玄学的,就是专为无反设计的镜头。我专门去查了,啥叫专为无反设计的镜头,因为每次推出新镜头,三豪门都会这么说!我找了半天也没看到具体的定义,我说一下我的理解吧,不见得全面。无反相对单反,当然核心是取消了反光※※镜,CMOS一直在接受外界的信息,带来的技术就是类似于眼控对焦。眼控对焦本身是机身的功能,通过转接环借EF镜头也是可用的,用了RF24-70之后,才了解如果想彻底释放眼控对焦的能力,那么佳能还是需要用RF镜头。我在第三阶段用的狗头组合,眼控对焦其实一只都有点问题,可能是受限于镜头本身的分辨率,经常有找不到眼睛的情况,这款RF24-70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另外眼控对焦对于拍摄照片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在单反时代掌握了一定的对焦技巧基本上想对焦清楚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视频拍摄,拍照片那一套就不太适用了。当然,专业的视频拍摄场景仍然是手动对焦的天下,我们也不是专业拍摄视频的,所以如何方便快捷的自动对焦拍摄视频就很重要了,这点RF镜头做的就很好。另外,RF镜头的镜头防抖是可以跟机身防抖联动的,这个也是RF相比EF的巨大优势。最后可能就是那个控制环了,反正用过的都说好! 好了,说了那么多,打字也挺累的,折腾来折腾去,我终于又回到一个看似简单但是又不简单的选择,我看了不少视频评测,貌似都是站在照片的单一角度来看RF 24-70设计的逻辑和价值,其实佳能已经完全在另外一个领域,视频领域开始奠定他的优势位置! |
[74 楼] ljn7626
[泡菜]
24-5-22 12:54
蒋JJJ 发表于 2022-06-27 10:10 要虚化比不过定焦,要广角也不够广。我用RF14-35,加一只EF50f1.4。轻便又便宜。 |
[73 楼] casterfd
[禁言中]
24-5-10 08:32
坐而论道 发表于 2024-05-09 22:24 佳能的太重了,这个头基本上买来都是干活用的,轻便一点比较轻松,用来干活其实也并不需要超强的防抖,索尼都有机身防抖,也够用了 casterfd 编辑于 2024-05-10 08:33 |
[72 楼] 坐而论道
[资深泡菜]
24-5-9 22:51
有了强大的防抖,这类照片手持就可以拍摄了。现在出门,完全不用再带三脚架。
![]() |
[71 楼] 坐而论道
[资深泡菜]
24-5-9 22:24
casterfd 发表于 2023-10-30 09:02 sony的镜头容易进灰。 佳能这个rf镜头我用了几年了,打开防抖,无敌。 |
[70 楼] 坐而论道
[资深泡菜]
24-5-9 22:21
照相器材專家 发表于 2023-10-30 11:57 不买。买二手的m |
[69 楼] 幸福蝈蝈
[泡菜]
24-5-9 16:38
xcity 发表于 2022-06-22 11:54 “入了24-105另外一款狗头。这个镜头也是小众中的小众镜头,几乎完全无法拍摄照片,光圈收缩到F8画质都还是一个渣” 画质你测过吗? 24-105这头的质量我和百微对比也难看出差别。 ![]() ![]() |
[68 楼] newfasion
[泡菜]
24-5-9 14:37
romlau 发表于 2023-10-30 09:03 + 1 |
[67 楼] ljn7626
[泡菜]
24-5-9 11:10
romlau 发表于 2023-10-30 09:03 说得在理。要不就是又贵又重,要不就是小而差。这么久了一只好素质的RF红圈都没有。 |
[66 楼] filter123
[资深泡菜]
23-11-7 23:05
sangdasi99 发表于 2023-11-07 22:58 一机一镜现在有了另一个选择:RF 24-105 F2.8 L ![]() |
[65 楼] sangdasi99
[陈年泡菜]
23-11-7 22:58
一机一镜必是此镜莫属
![]() |
[64 楼] 说走就走123
[泡菜]
23-11-7 22:51
温馨提示:EF镜头也是协同防抖的,我考证过。
|
[63 楼] 秦岭深处
[资深泡菜]
23-11-3 08:53
Skydreom05 发表于 2023-10-30 07:58 索尼这种偷工减料的鸡贼电子厂,压根谈不上光学,索尼镜头跟佳能就没法相提并论! |
[62 楼] mlyp
[泡菜]
23-10-30 16:21
filter123 发表于 2023-10-30 10:10 ![]() |
[61 楼] Lsgyc
[泡菜]
23-10-30 15:57
Cspoo 发表于 2023-10-30 10:53 ![]() ![]() |
[60 楼] filter123
[资深泡菜]
23-10-30 15:40
EF 24-70/2.8,24-70/4,24-105/4,(不提版本),这三个的选择问题也是佳能论坛里的经典话题
一句话总结:无论选哪个,都有理由 到了RF时代,除了转接EF的方案之外,又有了类似的几个方案,包括 28-70/2,24-70/2.8,24-105/4 等等 |
[59 楼] mcgrady45
[泡菜]
23-10-30 12:11
2470这焦段,真有画质和虚化追求,出行又想简洁,确实是最好选择了,我也是换了这个,24105我总是不爽那个F4也是真的,出门来说带一堆镜头,真不如带一个最好用的
|
[58 楼] 照相器材專家
[泡菜]
23-10-30 11:57
Skydreom05 发表于 2023-10-30 07:58 傻大黑粗镜头满足了放大5米以上的专业人士的需求,但绝大多数业余和专业的人士,也不需要这么好的画质,佳能做个轻点,便宜点的,更能大卖 |
[57 楼] Cspoo
[泡菜]
23-10-30 10:53
刚刚出了 24-105L,现在只有 611一支R口镜头,其他的都转接 ef。发现24-105L并没有比ef24-70f4L画质好,而且转后还轻一点。不过正考虑出佳为尼。口水a7r5 中、而且电子厂的用户群正在急剧扩大,反观牙膏厂的却是在缩小。眼见周边的s摄友越来越多了。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
[56 楼] KAF1
[泡菜]
23-10-30 10:43
casterfd 发表于 2023-10-30 10:18 那么佳能镜头小光圈到底是因为卡口大还是卡口小啊? ![]() |
[55 楼] 米齐Mickey
[陈年泡菜]
23-10-30 10:25
现在流行定焦头
|
[54 楼] casterfd
[禁言中]
23-10-30 10:18
KAF1 发表于 2023-10-30 10:07 这种入门狗头,相场本来就不用很大,rf的那个大屁股,其实浪费了你不觉得?头小屁股大,就很难看 |
[53 楼] filter123
[资深泡菜]
23-10-30 10:10
mlyp 发表于 2023-10-30 09:48 摄影史上的这么多著名照片,压倒性多数在“标变”的范围内,其中大多数在35到50附近 在胶卷单反、数码单反时代,在佳能的产品册、广告、宣传网页、乃至使用手册(封面、内页)上,1系机身常配 EF 50/1.4,而5系、6系机身最典型的就是配套 EF 50/1.4 和 EF 24-105/4 摄影,究其本质,除了展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超广、超长,等等),更主要的是发现熟视无睹的美,捕捉司空见惯中的不平凡,记录日常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
[52 楼] KAF1
[泡菜]
23-10-30 10:10
filter123 发表于 2023-10-30 09:51 EF和RF卡口径都是54mm。只是法兰距变短了。 |
[51 楼] KAF1
[泡菜]
23-10-30 10:07
casterfd 发表于 2023-10-30 09:41 啥? ![]() |
[50 楼] filter123
[资深泡菜]
23-10-30 09:51
casterfd 发表于 2023-10-30 09:41 如果沿用EF卡口,大概除了 28-70/2 这个能不能做出来可能有疑问之外,其他的都不是什么问题 小光圈、小体积、轻量级的远摄镜头(如 800/11),外变焦的70-200,一样可以出的 |
[49 楼] mlyp
[泡菜]
23-10-30 09:48
网上经常有人说,标变是影楼头、工作头、没有冲击力.......,好像只有超广角,长焦距镜头才更能出片。其实普通爱好者使用最普遍的镜头就是标变。买套机都是配标变镜头,可见其持有量。我无意否认其它焦段镜头的特色,只是不认同对焦变镜头的偏见。标准(标变)镜头能不能出好片,经常看看影展就自有答案。
|
[48 楼] filter123
[资深泡菜]
23-10-30 09:46
romlau 发表于 2023-10-30 09:03 视频,说实话,索尼继续保持领先,佳能还在追赶位置 |
[47 楼] casterfd
[禁言中]
23-10-30 09:42
romlau 发表于 2023-10-30 09:03 佳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了 |
[46 楼] casterfd
[禁言中]
23-10-30 09:41
KAF1 发表于 2023-10-30 09:19 机内矫正呀 另外,其实佳能做了一系列那么小光圈的镜头,就是因为卡口大了,要缩小体积,只能光圈做小 casterfd 编辑于 2023-10-30 0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