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放弃α卡口主要原因
3971 59
[1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0 03:00
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对焦的相机美能达α7000就是α卡口,相对2年后佳能推出EOS系统的EF卡口,α卡口算是革命得不够彻底
1.电子化不彻底,光圈居然还是靠机身机械驱动(尼康F卡口亦是如此),拍摄视频时改变光圈值就听到明显的哒哒声
2.电子化不彻底,早期镜头是没有对焦马达,需要靠机身来驱动对焦(尼康F卡口亦是如此)
3.单电化后并没有带来质的改变,虽然连拍速度提升,但还是原来那套单反系统(法兰距依然不变,独立对焦传感器)
4.实时取景不像无反那样彻底,取景时镜头依然是最大光圈状态,只有拍摄瞬间才改变光圈(机身还保留光圈预测按键)
5.半透镜多多少少都会造成影响(通光量减少和劣化成像)
6.镜头没有光学防抖,这点最为致命,孱弱的机身防抖对长焦根本没用(而且现在索尼五轴防抖也很一般)

最后,不知索尼故意而为,还是技术上难以实现,LA-EA1、LA-EA2、LA-EA3、LA-EA4、LA-EA5都无法做到100%完美的转接α卡口实现全部功能,反倒是民间魔改的LA-EA4r还有些性能上提升...
α卡口还是单反的操控模式,机身按键齐全!而现在E卡口无反对焦是无比自信,机身上没有直观AF/MF切换按键,特别是想在AF-S和AF-C之间切换时,还要进入菜单(虽然也有按转盘中键实现方式),不过这跟个人操控习惯有关
本帖最后由 newblackpagoda 于 2022-8-20 03:28 编辑
[60 楼] sonyfun [泡菜]
22-8-27 19:36
害我换门,,,,3w万打水漂了。。。。。
[59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7 11:23
翻开一本旧书,看来那30%的光被薄透镜反射到相位对焦传感器上,在今时今日,任何减少通光量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

[58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5 23:30
melfes 发表于 2022-08-25 23:10
DFD对于离焦部分的计算需要读取两次画面,相位只需要一次,而A7c和S5都是一块传感器读取速度一致,你自己掂量一下哪个对焦快吧

反差对焦永远是过了才知道之前是正确的,只能说在拍照单次对焦模式下,松下的DFD绝对快过索尼的反差对焦模式,索尼的反差对焦算法很一般,不仅表现原生镜头上,在转接EF镜头时(转接环:适马MC-11、唯卓仕四代、Metabone4),反反复复的来回都未必能对上焦点,而松下的一次来回就对上了(转接环:Kipon);不过索尼若使用相位对焦,松下就没必要比了,而且到目前为止也不提相位对焦,还是在死磕DFD
[57 楼] melfes [泡菜]
22-8-25 23:10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08-25 22:10
两年前在索尼a7c跟松下S5中做选择,考虑到松下对焦不靠谱,还是选择索尼,DFD快是快,但连续对焦抽风太明显,正如所说对镜头有要求,而且路越来越窄,反倒是索尼的相位对焦路越来越宽,无论转接佳能还是尼康,都达到可用地步

DFD对于离焦部分的计算需要读取两次画面,相位只需要一次,而A7c和S5都是一块传感器读取速度一致,你自己掂量一下哪个对焦快吧
[56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5 22:10
melfes 发表于 2022-08-25 15:00
DFD对焦原理上需要再对焦钱起码读取两次传感器确定弥散圆随镜头动作的变化才能对准,240fps的刷新速度最多也就80次有效对焦,靠近后一样还需要反差来确认合焦,GH5号称480fps的读取速度最后只能保证9fps下连续对焦,12fps都只能单次对焦
...

两年前在索尼a7c跟松下S5中做选择,考虑到松下对焦不靠谱,还是选择索尼,DFD快是快,但连续对焦抽风太明显,正如所说对镜头有要求,而且路越来越窄,反倒是索尼的相位对焦路越来越宽,无论转接佳能还是尼康,都达到可用地步
[55 楼] melfes [泡菜]
22-8-25 15:00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08-25 11:12
传统反差都是60pfs左右,在速度上比不过相位对焦,松下的DFD提高达240pfs刷新率,速度不行就提高速度,缺点是要专门镜头配合,其实就算用普通镜头,支持DFD的机身在单次对焦速度也够快的了

DFD对焦原理上需要再对焦钱起码读取两次传感器确定弥散圆随镜头动作的变化才能对准,240fps的刷新速度最多也就80次有效对焦,靠近后一样还需要反差来确认合焦,GH5号称480fps的读取速度最后只能保证9fps下连续对焦,12fps都只能单次对焦

DFD离开镜头配合根本没法用,你找个呼吸效应大一点的镜头焦点移动一点弥散圆因为焦距变化的幅度比焦点移动还大了,机身如果没法知道镜头的实际焦距根本没法对焦?

松下一坚持DFD搞到自己的镜头和奥巴没法通用,拍照越来越差产品线砍到只有GH这种视频机,结果DFD视频对焦更糟糕,不过好在视频应用大部分都喜欢手动对焦
[54 楼] 山上石 [泡菜]
22-8-25 12:41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08-24 23:51
反差对焦属于时间方式,相机驱动镜头找正确焦点,通常是这样对话
镜头:这样行了吗?
机身:再过去一点!
然后镜头继续说:这样行了吗?
机身:再过去一点!
......
当最后镜头到达正确焦点之后,机身还是要镜头在过一点,结果画面模糊了,这时机身才确认刚...

明白了,我用手动对焦感觉就是反差对焦,感觉有点过头了再回来
[53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5 11:12
melfes 发表于 2022-08-25 00:00
DFD其实也是反差的一种

传统反差都是60pfs左右,在速度上比不过相位对焦,松下的DFD提高达240pfs刷新率,速度不行就提高速度,缺点是要专门镜头配合,其实就算用普通镜头,支持DFD的机身在单次对焦速度也够快的了
[52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5 10:40
索尼半透镜单电是在不牺牲原有的相位对焦工作方式下的妥协,确保成像传感器和对焦传感器能同时工作,而单反两者只能取其一,以致后来佳能的全像素双核传感器,理论上是让所有的像素点都能为相位对焦工作,跟索尼的集成再传感器上的数百相位对焦点抗衡,至于各自性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51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5 10:35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08-25 00:19
相位对焦为空间方式对焦,简单的说就是两点测距,无论单反的独立对焦传感器、索尼无反集成在成像传感器上的相位对焦点、还是佳能的全像素双核都基于这原理。相位对焦的优点是快,并且焦点是一步到位,不会来回抽风...当然相位对焦也有缺点,比如某些条件下精准度欠缺...
从镜头外部独立对焦模块到安装在相机机身内部再到无反集大成者
[50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5 00:19
山上石 发表于 2022-08-24 23:07
专业!我都不知道相位对焦是咋回事。

相位对焦为空间方式对焦,简单的说就是两点测距,无论单反的独立对焦传感器、索尼无反集成在成像传感器上的相位对焦点、还是佳能的全像素双核都基于这原理。相位对焦的优点是快,并且焦点是一步到位,不会来回抽风...当然相位对焦也有缺点,比如某些条件下精准度欠缺、无法对焦等等

高射炮配套的测距仪

早期佳能安装在镜头上的相位测距套件

这里有篇专门的解释对焦系统的链接
找到更好的对焦系统

newblackpagoda 编辑于 2022-08-25 00:24
[49 楼] melfes [泡菜]
22-8-25 00:00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08-24 23:51
反差对焦属于时间方式,相机驱动镜头找正确焦点,通常是这样对话
镜头:这样行了吗?
机身:再过去一点!
然后镜头继续说:这样行了吗?
机身:再过去一点!
......
当最后镜头到达正确焦点之后,机身还是要镜头在过一点,结果画面模糊了,这时机身才确认刚...

DFD其实也是反差的一种
[48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4 23:51
山上石 发表于 2022-8-24 23:07
专业!我都不知道相位对焦是咋回事。

反差对焦属于时间方式,相机驱动镜头找正确焦点,通常是这样对话
镜头:这样行了吗?
机身:再过去一点!
然后镜头继续说:这样行了吗?
机身:再过去一点!
......
当最后镜头到达正确焦点之后,机身还是要镜头在过一点,结果画面模糊了,这时机身才确认刚才那点是最正确的没错了了...
然后对镜头说:回来回来!就刚才那!!

这时用户的体验就是,镜头会先走一遍,经过焦点后才会发现过头,于是乎立马回到刚才焦点,画面表现为突然抽风一下
反差对焦一般在单次对焦拍照时候使用,拍视频会很难看,各种来回对比画面...

总结: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本帖最后由 newblackpagoda 于 2022-8-24 23:54 编辑
[47 楼] 山上石 [泡菜]
22-8-24 23:07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08-24 23:05
索尼单次对焦速度一般,默认AF-S情况下是使用反差对焦来提高精度;连续对焦极快,默认AF-C情况下是使用相位对焦来提高速度
松下把反差对焦玩到了极致,单次对焦最快,哪怕转接佳能单反镜头也是很快;连续对焦抽风,因为要来回反复对比嘛
佳能(EF-M系统)...

专业!我都不知道相位对焦是咋回事。
[46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4 23:05
山上石 发表于 2022-8-24 22:38
我也是怕换门对焦不好。也不知道差距多大。


索尼单次对焦速度一般,默认AF-S情况下是使用反差对焦来提高精度;连续对焦极快,默认AF-C情况下是使用相位对焦来提高速度
松下把反差对焦玩到了极致,单次对焦最快,哪怕转接佳能单反镜头也是很快;连续对焦抽风,因为要来回反复对比嘛
佳能(EF-M系统)有全像素双核的传感器,对焦速度也不错,但跟索尼比还是略逊一些,RF系统会更好,毕竟佳能用心搞
尼康(Nikon 1系统)单次对焦不错,没用过Z卡口系统,不清楚具体情况

[45 楼] 山上石 [泡菜]
22-8-24 22:38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08-24 21:23
2010年开始用无反(之前是单反),先是m4/3、索尼E卡口、尼康1卡口(极度偏门的玩意)、佳能EF-M卡口一路过来(不算换门,因为以上的机型都偶尔拿出来玩玩),刚开始时转接镜头为主,原生镜头很少,后来逐步入原生卡口镜头,最后体验感是E卡口最为完善,...

我也是怕换门对焦不好。也不知道差距多大。
[44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4 21:23
山上石 发表于 2022-08-23 22:35
希望索尼给给力吧,我就不用惦记换门了,镜头也好配。买尼康没有好的副厂头用。

2010年开始用无反(之前是单反),先是m4/3、索尼E卡口、尼康1卡口(极度偏门的玩意)、佳能EF-M卡口一路过来(不算换门,因为以上的机型都偶尔拿出来玩玩),刚开始时转接镜头为主,原生镜头很少,后来逐步入原生卡口镜头,最后体验感是E卡口最为完善,哪怕它操控逻辑菜单逻辑如此之操蛋,但胜在对焦快啊,不想再折腾下去了,专心E卡口!(现有的E口镜头数量上也是最多的,虽然不是最好的)

*还有4支缺席:FE 24-240mm f/3.5-6.3、FE 85mm f/1.8、E PZ 16-50mm f/3.5-5.6、E16-70mm f4
newblackpagoda 编辑于 2022-08-24 21:29
[43 楼] 山上石 [泡菜]
22-8-23 22:35
melfes 发表于 2022-08-23 16:46
A1和AsIII应该是改动了机身防抖的,机身防抖这东西本身对于散热是障碍,A7sIII增强了散热肯定是要对防抖下手的,不然就只能和R5c一样为了散热直接抛弃机身防抖了
机械组件成本上不如CIS但是技术方面不见得简单多少,不可能脑子一动说换就换
小是对...
希望索尼给给力吧,我就不用惦记换门了,镜头也好配。买尼康没有好的副厂头用。
[42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3 17:31
以前清理没有五轴防抖的传感器,还正常,现在都有五轴防抖,不敢太用力,传感器很松动

曾经试过用A7C+70200GM疯狂连拍,最终镜头防抖组件失常导致死机,后来关机重启就整出来,感觉索尼的五轴防抖跟镜头防抖的配合还不是很完善
[41 楼] melfes [泡菜]
22-8-23 16:46
山上石 发表于 2022-08-22 21:35
高端A1都不更新的话那就太不厚道了。防抖组件更新没有CMOS复杂吧。“窗口”小,应该是有影响的。

A1和AsIII应该是改动了机身防抖的,机身防抖这东西本身对于散热是障碍,A7sIII增强了散热肯定是要对防抖下手的,不然就只能和R5c一样为了散热直接抛弃机身防抖了

机械组件成本上不如CIS但是技术方面不见得简单多少,不可能脑子一动说换就换

小是对于全幅而言,对于残幅是绰绰有余了吧,但是E口残幅机身也没见到防抖比全幅好多少
[40 楼] 刘老根儿 [泡菜]
22-8-23 16:31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08-23 00:09
把A7RII装入单电机身,增加一套相位对焦系统,条件:不能使用E卡口镜头!这就是A99II!

楼主居心叵测,你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39 楼] 冰山上的鸟 [泡菜]
22-8-23 10:37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08-21 18:11
没有光学防抖应该是压垮A卡口的最后一根稻草吧,我用A77 70-300G和A6300 E70-350G,在300mm端,A77已经晃得不要不...

据说A77的防抖在取景时是不工作的,只有在拍照瞬间才会作用,所以看起来很抖,但拍出来的照片不糊,A77二代以后的机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之后的机子在长焦取景时防抖都起作用看起来就不会抖动或抖动幅度不大。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38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3 00:09
newblackpagoda 发表于 2022-8-22 23:31
末代A卡口相机A99II,这货具备了五轴防抖,用过的朋友请说下效果如何...

把A7RII装入单电机身,增加一套相位对焦系统,条件:不能使用E卡口镜头!这就是A99II!
[37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2 23:31
末代A卡口相机A99II,这货具备了五轴防抖,用过的朋友请说下效果如何...
[36 楼] newblackpagoda [泡菜]
22-8-22 23:18
估计A卡口机身就二轴防抖,X轴位移+Y轴位移

五轴防抖是:X轴位移+Y轴位移+X轴旋转+Y轴旋转+Z轴旋转

X轴旋转:Pitch
Y轴旋转:Yaw
Z轴旋转:Roll
本帖最后由 newblackpagoda 于 2022-8-22 23:23 编辑
[35 楼] 山上石 [泡菜]
22-8-22 21:35
melfes 发表于 2022-08-22 20:52
CIS的位置又不是直接贴在卡口后面的,索尼防抖不行应该还是不肯更新防抖组件

高端A1都不更新的话那就太不厚道了。防抖组件更新没有CMOS复杂吧。“窗口”小,应该是有影响的。
[34 楼] melfes [泡菜]
22-8-22 20:52
山上石 发表于 2022-08-22 19:35
我觉得应该是,机身防抖是靠CMOS抖动实现的,卡口小,抖动的范围就小,防抖效果就小。

CIS的位置又不是直接贴在卡口后面的,索尼防抖不行应该还是不肯更新防抖组件
[33 楼] 山上石 [泡菜]
22-8-22 19:37
草原雪 发表于 2022-08-22 19:10
同意这个看法,大法的半幅防抖也不行

那可能是算法?C幅倒是没听过,就是看很多人吐槽全幅的防抖不行。经典的评论就是“就索尼那防抖还算5.5级?”,我用索尼,有时候照片也糊,但我总觉得是我操之过急,也没用过其他无反机器,不知道用其他机器会不会糊。
[32 楼] 山上石 [泡菜]
22-8-22 19:35
melfes 发表于 2022-08-22 17:50
现在机身防抖大概率也不是E口尺寸限制的

我觉得应该是,机身防抖是靠CMOS抖动实现的,卡口小,抖动的范围就小,防抖效果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