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可以持续玩下去,努力发挥好“镜”和“窗”的功能
177 4
[1 楼] 无聊一知 [泡菜]
22-10-1 23:44
今天在 唐明人士 闲话我的尼康? 的帖子,看到了萨考夫斯基的镜与窗的说法。感觉十分的精辟。一直以来,我也是知道摄影主要的是艺术表达功能和现实记录功能,但见到用“镜”和“窗”来概况,还是惊叹大师的形象和深刻。
作为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虽然更多的时候是一个谨慎的摄影器材爱好者),一方面没有外在的约束,不必违心地摄影;另一方面我也欠缺时间和机会,只能在工作和生活之外挤压一点零碎时间,进行着一些微不足道的摄影实践。
“窗”的功能相对容易。生活艰辛,无暇顾及他人,便以记录家人为主。这是在为未来积攒回忆。对自己有意义,但缺乏分享价值,难以众乐乐。
“镜”的功能更难。业余零散时间拍的那些小景,绝大多是平淡得毫无波澜。我不具备以海量的拍摄为基础的多中选优,所以很羡慕一些摄影作品,能把简单的场景拍出一些亮点和灵气。我理解这是典型的“镜”。我也在尝试,但总觉得像是拧一个干毛巾,绞尽脑汁,任凭费多大劲,也挤不出水。可以说,“镜”这个概念,突出了一个重点,那就是,脑子里得有东西。
今天正值国庆节,开个帖子,以后陆续记录一些关于摄影的想法和实践。希望“镜子”能照出一点自己的东西。
[5 楼] 无聊一知 [泡菜]
22-10-8 22:58
最后用两张没有什么意义的照片做结尾。这组灯笼,现场比较好看。我知道红色不太好表现,尤其是亮灯的红色。有时间我仔细调一下。
这个树叶,算是一叶知秋吧。后面几天就大降温了。
本打算今天中午出去再静下心来拍拍,但还是没去。虽然天气昏暗算是借口,总体感觉还是没找到兴趣点。早晨、傍晚特殊的光线很容易让人想拍照。但中午,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都难有兴趣。但按道理,能发掘一些有意思的场景,和天气没什么关系。
[4 楼] 无聊一知 [泡菜]
22-10-8 22:51
假期期间,在某博物馆,疲惫的家长在休息。右一的手机光照在脸上比较有趣。理想情况是人人都照着脸上。这张是35定焦,虽然光圈大,但确实这个场景够不着,后期裁剪了一下。
其实这种人人都在看手机的场景非常多,以后慢慢拍。再过20年,人们可能会觉得二十年代的人都有病。
这张也是某博物馆。我在角落休息。用的是50mm镜头。仍然要裁剪。感觉还是24-70实惠。感觉这是网络时代的一个表现——老人都拿起手机在拍照分享。我在这个场景拍了好2张,另一张有点凌乱。其实我该坐在这多拍几张,总能碰到更好的。
无聊一知 编辑于 2022-10-08 22:52
[3 楼] 无聊一知 [泡菜]
22-10-8 22:45
这两张的环境色彩更加丰富。时间处在“蓝调”时期。这个路灯,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仅仅是觉得冷暖对比颜色好看。
这张的对比更强一些。但时机不好。三轮车夫的位置和后面公交车的图案重叠了,如果错开一点更好。
[2 楼] 无聊一知 [泡菜]
22-10-8 22:35
整个国庆假期留给自己安静的拍照的机会不多。搜肠刮肚,没有太满意的片子。但也贴一些来做个记录。
这几张是节前在下班路边拍的。第1张,为了突出这个坐在路边的人,有裁剪,留下了前面的自行车作为前景。其实我还拍了一张更近的,不用裁剪,但似乎空荡荡的。
第2张,我想表现三轮车和周围汽车的一种对比。现场,逆光其实蛮好看的。我大致拍了3张。这一张,后面汽车的动态模糊与三轮车的静态对比效果相对好一些。从结果来看,如果三轮车有些货物似乎更好看。这也张是GR3拍的,在这个光线下,对焦很慢,拍得比较吃力。

无聊一知 编辑于 2022-10-08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