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像素真的有用吗?有,而且真的香。。。
10047 205
[147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9 13:15
echofan 发表于 2023-07-19 12:47
风光本来就是小光圈,全画幅你缩到f8,中画幅能缩到f11,同时中画幅镜头像场大,相当于只用中心,像差好一些

缩到F8佳能红圈镜头画质不够么??F8连1650都堪比GM了。。。对付2000多万像素的全画幅还是分分钟的事
[146 楼] 超值是硬道理 [泡菜]
23-7-19 12:52
echofan 发表于 2023-07-19 12:45
你有没有听说过这几个词:球差、彗差、色散

这好比问:你有没有听说过这几个字:一、二、三。
[145 楼] echofan [泡菜]
23-7-19 12:47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9 09:08
佳能以前老的红圈镜头最大光圈确实满足不了2000多W像素机身的需求,但是缩小光圈完全没问题的。另外中画幅镜头的设计本身解析力就不高,转接到全画幅上应该没什么好的效果才对啊,加上光圈也小。那还不如用EF镜头缩小光圈。。。不明白有什么意义。
就像M43转...

风光本来就是小光圈,全画幅你缩到f8,中画幅能缩到f11,同时中画幅镜头像场大,相当于只用中心,像差好一些
[144 楼] echofan [泡菜]
23-7-19 12:45
超值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23-07-19 11:44
全幅头全开锐是从35GM开始的,之前全幅头几乎没有一个是全开锐的。几年前我在“摄影镜头论坛”里看到一个收藏镜头的,他展示了很多全幅大光定的全开测试图,我用小DC的全开(F1.4)图打败他的一众的全幅大光定。现在镜头锐度上升,就连几百的国产头全开(F1...

你有没有听说过这几个词:球差、彗差、色散
[143 楼] tianman [泡菜]
23-7-19 12:44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9 12:12
这当然有关系啊,比如在1200W的全画幅机身上,35 1.4ZA跟35 1.4GM解析力真的看不出什么区别,或者说差别很小。但是在A7R4的6100W上,两者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你可以自己对比试试。

如果你在同一个显示屏上按照100%来观察,1200W的图片和6100W的图片在实际尺寸上,前者所显示的实际尺寸还不到后者的1/4。
如果是同样的实际尺寸,差距就谈不上非常大了。

另外,6100W像素的相机取消了低通滤镜,画质大幅度提高是必然的。
[142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9 12:12
tianman 发表于 2023-07-19 11:16
这和我前贴的第一句话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呀
“新镜头因为技术进步,当然可以比以前的镜头更好。或者说光学成像更好。”
但是,这和像素无关。因为在胶片上也是一样的表现。。。
这当然有关系啊,比如在1200W的全画幅机身上,35 1.4ZA跟35 1.4GM解析力真的看不出什么区别,或者说差别很小。但是在A7R4的6100W上,两者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你可以自己对比试试。
[141 楼] 超值是硬道理 [泡菜]
23-7-19 11:44
把妹摄影师 发表于 2023-07-19 00:31
啥年代了,全副现在1.2光圈全开都锐的要死

全幅头全开锐是从35GM开始的,之前全幅头几乎没有一个是全开锐的。几年前我在“摄影镜头论坛”里看到一个收藏镜头的,他展示了很多全幅大光定的全开测试图,我用小DC的全开(F1.4)图打败他的一众的全幅大光定。现在镜头锐度上升,就连几百的国产头全开(F1.4)都可用了。
[140 楼] tianman [泡菜]
23-7-19 11:16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9 11:03
我感觉我说的跟你说的完全就是两回事真看不懂。
我的意思是以前的旧的红圈镜头确实全开比较肉,在2000多万像素的机身上放大看很胡很肉。现在新的镜头全开的话就很不错了,在2000多万像素的机身上全开放大也看不出肉。这么说很简单好理解吧?

这和我前贴的第一句话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呀
“新镜头因为技术进步,当然可以比以前的镜头更好。或者说光学成像更好。”

但是,这和像素无关。因为在胶片上也是一样的表现。。。
[139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9 11:03
tianman 发表于 2023-07-19 10:43
这是两码事
新镜头因为技术进步,当然可以比以前的镜头更好。或者说光学成像更好。
但是,传感器所要做的,只是忠实记载这个光学成像。
在某种意义上说,镜头并不都是解析力越高越好的。(这个有点扯远了,到此为止吧)
光学成像是一个连续图像,而传感器是在对这个...
我感觉我说的跟你说的完全就是两回事真看不懂。
我的意思是以前的旧的红圈镜头确实全开比较肉,在2000多万像素的机身上放大看很胡很肉。现在新的镜头全开的话就很不错了,在2000多万像素的机身上全开放大也看不出肉。这么说很简单好理解吧?
[138 楼] tianman [泡菜]
23-7-19 10:43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9 09:43
你对比EF50 1.2L跟RF501.2L就知道了,RF50 1.2L全开光圈画质比EF50 1.2L最佳光圈还好。RF50 1.2L全开光圈完全可以满足2000多万像素的机器,只是收了光圈会更好,EF50 1.2L全开光圈解析力确实差,无法发挥20...

这是两码事
新镜头因为技术进步,当然可以比以前的镜头更好。或者说光学成像更好。
但是,传感器所要做的,只是忠实记载这个光学成像。
在某种意义上说,镜头并不都是解析力越高越好的。(这个有点扯远了,到此为止吧)

光学成像是一个连续图像,而传感器是在对这个连续图像进行采样。只要采样率不是太低,采样得到的图片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因为,它们采样的是同一个光学成像。

高像素的优势之一是更高的采样率使得图像细节更丰富。---- 即使全开光圈,成像的细节其实依然是均匀过渡的,此时高像素依然有优势。
另一个优势是高像素机可以取消或减弱低通滤镜,这样可以显著地提高图像质量。

即使不用传感器而用胶片拍摄,或者用5000万像素的机器拍摄,50 1.2的镜头全开得到的效果也不会比1200万像素CMOS更好。
事实上,最大光圈的镜头表现本来就不会好,这是光学规律。新型镜头只是有所改善而已。
和现在很多爱好者不同,其实实际拍摄是很少用到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除非是特定场合。。。
[137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9 09:43
tianman 发表于 2023-07-19 09:27
最大光圈画质下降是在胶片时代就已经明确的常识。那时候还没有CCD和CMOS呢。
这和传感器的像素值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即使用胶片,也需要缩小光圈的。
传感器的工作其实就是对光学成像进行了抽点采样和记录。高像素传感器只是采样率比较高而已,并不会影响到光学...
你对比EF50 1.2L跟RF501.2L就知道了,RF50 1.2L全开光圈画质比EF50 1.2L最佳光圈还好。RF50 1.2L全开光圈完全可以满足2000多万像素的机器,只是收了光圈会更好,EF50 1.2L全开光圈解析力确实差,无法发挥2000多万像素的解析力。也就是说你用EF50 1.2L全开光圈,机身用2400W像素还是1200W像素,解析力差距不大。但是RF501.2L全开光圈再2400W机身上跟1200W机身上差距就挺大的。
[136 楼] tianman [泡菜]
23-7-19 09:27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9 09:06
以前的佳能的红圈镜头要缩小光圈才能满足2000多万像素,全开光圈完全不行。如EF501.2L  EF351.4L  EF241.4L等,全开光圈完全无法满足。

最大光圈画质下降是在胶片时代就已经明确的常识。那时候还没有CCD和CMOS呢。
这和传感器的像素值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即使用胶片,也需要缩小光圈的。

传感器的工作其实就是对光学成像进行了抽点采样和记录。高像素传感器只是采样率比较高而已,并不会影响到光学成像。
而且,传感器追求的是尽可能忠实地记录光学成像。仅此而已。

我们总不能因为自己视力超群,就抱怨在庭院里面看不到远山所以不能满足我们的眼睛吧?
[135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9 09:08
超值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23-07-16 15:01
像素高细节就多,现在的镜头大多能满足高像素要求,但在以前的确有镜头喂不饱像素的问题。很多年前有个国家地理摄影师就抱怨过佳能红圈镜头喂不饱佳能5DII、5DIII的两千多W像素,后靠转接中画幅镜头解决。

佳能以前老的红圈镜头最大光圈确实满足不了2000多W像素机身的需求,但是缩小光圈完全没问题的。另外中画幅镜头的设计本身解析力就不高,转接到全画幅上应该没什么好的效果才对啊,加上光圈也小。那还不如用EF镜头缩小光圈。。。不明白有什么意义。
就像M43转接全画幅镜头,由于M43像素密度设计更高,全画幅镜头很多普通镜头解析力满足不了M43的需求,所以效果会很差。
[134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9 09:06
tianman 发表于 2023-07-17 12:27
我觉得,个人的感受不一定是事实。
即使是按照艾里斑的理论计算,红圈镜头也能够满足两千多W像素的全幅传感器了。
其实,无论镜头多么优秀,那个低通片就已经给图像的高频部分打了相当的折扣。
其实,并不是中画幅镜头优于135镜头,而是中画幅大底的优势明显。
以前的佳能的红圈镜头要缩小光圈才能满足2000多万像素,全开光圈完全不行。如EF501.2L  EF351.4L  EF241.4L等,全开光圈完全无法满足。
[133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9 09:00
palmstyle 发表于 2023-07-19 01:09
哪有这么简单牵扯到很多因素,首先景深清晰度范围的关你就过不了,你用一百个公式也算不出来实际上各种因素的差别

景深就相当于100F2.4,6100W+501.2裁切到100MM相当于1600M的M43用50 1.2的镜头,等效100F2.4,损失了像素,信噪比。但是画面观感就是100F2.4的视角、虚化、景深、透视
[132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9 08:58
thinkidea 发表于 2023-07-19 00:07
哪位老哥懂得多给我解释下为什么m43镜头大多数光圈全开1.8画质就很好,全幅就不行,我记得奥林巴斯解释过,忘了,就跟光圈直径有关

全画幅别说1.8光圈了,就算1.2 1.4全开光圈都已经超锐了。谁说的全画幅1.8光圈就不行了?除了小痰盂那种廉价镜头外其他的全画幅镜头全开就很锐了,对比M43的1.8全开,全画幅的更锐利。
[131 楼] palmstyle [泡菜]
23-7-19 01:09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8 19:57
50裁切到100就是100F2.4的景深
哪有这么简单牵扯到很多因素,首先景深清晰度范围的关你就过不了,你用一百个公式也算不出来实际上各种因素的差别
palmstyle 编辑于 2023-07-19 01:11
[130 楼] 把妹摄影师 [泡菜]
23-7-19 00:31
thinkidea 发表于 2023-07-19 00:07
哪位老哥懂得多给我解释下为什么m43镜头大多数光圈全开1.8画质就很好,全幅就不行,我记得奥林巴斯解释过,忘了,就跟光圈直径有关

啥年代了,全副现在1.2光圈全开都锐的要死
[129 楼] thinkidea [泡菜]
23-7-19 00:07
哪位老哥懂得多给我解释下为什么m43镜头大多数光圈全开1.8画质就很好,全幅就不行,我记得奥林巴斯解释过,忘了,就跟光圈直径有关
[128 楼] echofan [泡菜]
23-7-18 22:01
超值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23-07-16 15:01
像素高细节就多,现在的镜头大多能满足高像素要求,但在以前的确有镜头喂不饱像素的问题。很多年前有个国家地理摄影师就抱怨过佳能红圈镜头喂不饱佳能5DII、5DIII的两千多W像素,后靠转接中画幅镜头解决。
等效焦距同光圈,中画幅镜头的实际通光孔径更大,自然更不容易出现衍射。
但大概率更可能是因为色散球差彗差的原因,老红圈像差修正差一些,而中画幅镜头用在ff上相当于取画面中心画质最好的那一块,各种像差都会控制的很好。现代镜头大量用各种异常色散和非球,这方面已经好很多了。
[127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8 19:57
palmstyle 发表于 2023-07-17 13:05
完全可以看成是50-100F1.2-2.4,那是不可能的
有很多因素让你裁切出来的效果有可能并不理想,比如景深和对焦点做不到

50裁切到100就是100F2.4的景深
[126 楼] palmstyle [泡菜]
23-7-17 13:05
完全可以看成是50-100F1.2-2.4,那是不可能的
有很多因素让你裁切出来的效果有可能并不理想,比如景深和对焦点做不到
palmstyle 编辑于 2023-07-17 13:07
[125 楼] tianman [泡菜]
23-7-17 12:27
超值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23-07-16 15:01
像素高细节就多,现在的镜头大多能满足高像素要求,但在以前的确有镜头喂不饱像素的问题。很多年前有个国家地理摄影师就抱怨过佳能红圈镜头喂不饱佳能5DII、5DIII的两千多W像素,后靠转接中画幅镜头解决。

我觉得,个人的感受不一定是事实。
即使是按照艾里斑的理论计算,红圈镜头也能够满足两千多W像素的全幅传感器了。
其实,无论镜头多么优秀,那个低通片就已经给图像的高频部分打了相当的折扣。

其实,并不是中画幅镜头优于135镜头,而是中画幅大底的优势明显。
[124 楼] 超值是硬道理 [泡菜]
23-7-16 15:01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6 14:08
其实喂不喂饱传感器不觉得有什么影响,中端变焦2875G2全开光圈在A7R4上比A7M4上明显解析力强了一大截。纠结这个喂不喂饱有什么意义呢?

像素高细节就多,现在的镜头大多能满足高像素要求,但在以前的确有镜头喂不饱像素的问题。很多年前有个国家地理摄影师就抱怨过佳能红圈镜头喂不饱佳能5DII、5DIII的两千多W像素,后靠转接中画幅镜头解决。
超值是硬道理 编辑于 2023-07-16 15:02
[123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7-16 14:08
超值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23-07-15 09:27
最大光圈不易喂饱传感器,最佳光圈较易喂饱传感器。

其实喂不喂饱传感器不觉得有什么影响,中端变焦2875G2全开光圈在A7R4上比A7M4上明显解析力强了一大截。纠结这个喂不喂饱有什么意义呢?
[122 楼] 超值是硬道理 [泡菜]
23-7-15 09:27
tianman 发表于 2023-07-15 08:22
容易察觉到的可不只是衍射效应,其实还包括对画质影响更大的像差。。。
对于光学镜头,影响画质的主要因素是镜头像差与衍射。
这两个因素对画质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它们都是形成“弥散圆”的主要原因。
当光圈逐步增大时,像差的影响逐步变大,衍射影响逐步减少;当...

最大光圈不易喂饱传感器,最佳光圈较易喂饱传感器。
[121 楼] 超值是硬道理 [泡菜]
23-7-15 09:23
这几年全幅镜头进步明显,很多镜头是能喂饱6100W传感器的。
[120 楼] tianman [泡菜]
23-7-15 08:22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4 16:35
转化为现实使用就是在1、像素越高越容易在大光圈下察觉到衍射效应 2、在出现衍射效应前高像素对比低像素解析力优势会比较大,在发生衍射效应后差异会逐渐缩小,光圈越小差距越小 3、高像素始终解析力都要高于低像素

容易察觉到的可不只是衍射效应,其实还包括对画质影响更大的像差。。。

对于光学镜头,影响画质的主要因素是镜头像差与衍射。
这两个因素对画质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它们都是形成“弥散圆”的主要原因。

当光圈逐步增大时,像差的影响逐步变大,衍射影响逐步减少;当光圈减小时,衍射的影响逐步变大,像差的影响逐步减少。
所以,每一只镜头都有一个最佳光圈。在最佳光圈处才是画质最佳的状态。
无论记录光学图像的介质是胶片还是传感器、也无论像素密度多少,这个最佳光圈都是不变的。

我们说“像素越高越容易在大光圈下察觉到衍射效应”,其实是因为:衍射影响可以理论计算而深入人心,而像差却无法度量所以没有明晰的印象。
但是,我们得到的照片其实包含了这两个因素。而且在大光圈下主要是像差因素在影响画质而不是衍射。

有人计算出,在某个像素密度下,F5.6的衍射光斑大于像素尺寸,所以“喂不饱传感器”。
而且按照这个推算,如果像素密度进一步提高,即使是最大光圈都会“喂不饱传感器”。
可是,依据公开资料,这只镜头的最佳光圈恰恰就是F5.6。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都知道,在相同的距离上观察一幅精美的图片,当图像逐步放大时,我们必定会看到图像清晰度在下降,无论是像差因素还是衍射因素都被放大 -- 它们共同形成得弥散圆被放大了。
只不过,衍射是唯一可以被计算出来的因素,所以都拿它来背锅了。

在显示屏上100%看高像素图片,相对于低像素图片来说,图像被放大了,弥散圆也被放大了 -- 但不只是衍射被放大。
[119 楼] 云草 [泡菜]
23-7-14 20:25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4 16:37
解析力还是跟镜头有关的,都用顶级镜头6100W像素跟2400W像素差异巨大,都用大清光学两者几乎没差距
细节表现跟像素数的关系大,跟镜头素质的关系小(只要不是太烂的镜头)。
云草 编辑于 2023-07-14 20:26
[118 楼] 迷失的走兽 [泡菜]
23-7-14 19:44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7-14 16:32
我觉得扫街用高像素+定焦爽啊,可以随时用数码变焦,R4A的6100W就算2X变焦后也相当于1600W的M43的画质也是够用的。用个小巧的定焦挂着扫街,当变焦用...

这么想的话,确实也是。
搞个解析力高的35gm,裁切到1200万像素也够用,相当于大概70mm镜头
发布自 iOS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