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车企的海外竞争力,排量税和绿牌该改革了
479
5
[1 楼] noah987
[禁言中]
23-9-11 11:26
中国有一个按照汽车排量来征收的消费税,俗称排量税,常见的几个档位是1.5L 3%,2.0L 5%, 2.5L 9%。当年这个排量税是为了抑制日本汽车,推广德国(国内合资势力更大)和国产车搞出来的。因为日本汽车普遍以自然吸气为主,排量大。当然,制定税收的时候举的是环保的口号。现在混动和插混依然被这个燃油车时代制定的税收所限制,这就很扯淡了。因为插混和混动的那个汽油机并不是一直在工作,尤其是城市里只有少部分时间在工作,而且是工作在高效的低污染工况下。那用汽油机时代的标准给混动和插混征税,这就很可笑了。举个例子,丰田RAV4混动,由于使用2.5L排量的发动机,要交9%的排量税,但堵在城市里,发动机一直怠速疯狂污染环境的1.5T增压燃油车,只需要征3%的排量税。荒谬。绿牌是另一个扶植国产车的政策。纯电的绿牌有其合理性,但插混的绿牌就值得商榷了。按照政策,能纯电行驶43公里的插电混动可以享受绿牌。绿牌不仅免了10%的购置税,还让汽车在众多大城市有了通行权,潜在的好处远不止10%的购置税。问题是,大部份插混用户没有充电条件,还是把插混车跟油车一样用。并不比混动更环保啊,何“绿”之有?国内汽车厂商为了适应国内的排量税和绿牌的要求,定制了一种特殊的车辆:1.5L或者1.5T的汽油机,再加上可以插电使用的大电池。比如比亚迪dmi和理想之类。既几乎不交排量税(只有3%),又不用交购置税。政策加持下,国产“新能源”插电混动在国内所向披靡,举个例子:目前丰田在世界范围内最供不应求的汽车是RAV4混动,但这个车在中国很难卖。对于一台20万出头的汽车来说,9%的排量税就是2万块的成本。再加上10%的购置税,消费者又需要额外掏2万。竞争车型以比亚迪宋Plus DMI, 1.5L混动版来举例,只需要交3%的排量税。大概5000元左右。插混又免购置税,又是两万。再加上绿牌在部分大城市的省的牌照费,成本相对于丰田一下子少了几万,不火都不行啊。政策是促进国产车崛起的重要工具。但本文的观点是,政策该改了。原因如下:上面提到的政策本身的荒谬性。混动比油车反而多交排量税。插混有绿牌,混动没有。各种补贴减少了财政收入。排量税和消费税都是钱,都给免了。大城市的通行权,本来也可以货币化,提升财政收入的,也免了。国产车已经崛起。尤其是电动车,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是一流的。油车还不怎么行,但凭借更优越的车机和智能系统,以及成本优势,跟日德等国在中国竞争,问题不大。不再需要特殊政策支持了。最重要的是一条:补贴继续下去的话,对国产车的发展反而有副作用。我们先看排量税。排量税逼着中国车企做混动的时候,只能做1.5L阿特金森或者1.5T增压的产品。但事实是,大排量阿特金森发动机比1.5T增压的热效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燃油标准要求低,甚至体积重量都可能会更有优势。但由于排量税,没法去做。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大排量阿特金森发动机比1.5T更不环保吗?没有。再看插混的绿牌政策。你们考虑过为什么国内车企不生产小电池小电机的低成本混动,只生产大电池大电机的高成本插混吗?而且为什么中国车企在国外要么卖纯燃油车,要么卖纯电,不怎么卖插混呢?答案是国内政策逼着厂商在插混的死胡同越走越远,但这种车高昂的成本在失去了政策支持的市场没有竞争力。如果取消了插混绿牌政策,中国车企完全可以探索更低成本的混动技术,比如日产的e-power那种小电池的增程方案。出海了至少在混动领域能打得过日产吧。综上,排量税和插混绿牌政策该改改了。完全可以在不影响税收的前提下让政策跟国际接轨,促进中国厂商生产更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提升海外竞争力。
|
[6 楼] 值班管理员
[版主]
23-9-11 13:46
该主题已被关闭!
时间:2023-09-11 13:46 |
[5 楼] 佳能m2
[泡菜]
23-9-11 13:05
大部份插混用户没有充电条件,还是把插混车跟油车一样用。但是插电的车多了从电需求就跟着多了,充电设施容易赚钱了建设积极性就提高了。从电设施多了愿意买纯电车的人也多了。另外,制造插电车多了,技术积累跟着多了,随着电池水平提高,充电设施普及,纯电车普及的障碍就没有了。
插混车是纯电车的过渡,一步到位的结果是迈不开步。 |
[4 楼] 磐安月
[注销用户]
23-9-11 13:02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3 楼] 思铭掠影
[泡菜]
23-9-11 12:40
赞同您的观点!
但 我来猜猜: 这帖子会被关 ![]() |
[2 楼] noah987
[禁言中]
23-9-11 12:12
排版怎么这样了,分段都没了。
还不让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