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镜头厂商不为无反做ef镜头
459
4
[1 楼] 孔雀
[老坛泡菜]
23-10-23 13:01
得益于佳能电子方面的优势,
ef卡口通信协议至今并未明显落后。 大部分无反卡口新增的触点都是为了将来扩展。 转接ef卡口,除了超高速连拍、协同防抖之类特有功能, 没啥实质性能损失。而且各卡口的ef环也都有成熟甚至换代产品在市。 所以囿于专利等原因,不能做rf/z等卡口af镜头的第三方厂商, 完全可以用新镜头设计技术和理念做EF镜头。 很简单,需要短法兰的比如广角超广,后镜组超过卡口,陷入接环就行。 现有几个无反口, 法兰最大是L的20mm。(算上gfx是27mm)。 内径最小是fe的46mm。ef法兰44mm,内径54mm, 至少有17-24mm可供后组使用, 只要后组开口不大于46mm就能保证通光。 这只是理论极限,实际上还能放松。 这样的镜头不适于单反(类似Leica Super Angulob 21/4), 或者单反需要锁反光板/Live View。 但可以借助市场已有接环适配各家无反, 且不受原厂无反卡口授权限制。 像标头/小广这种,甚至可以卡口外就一个滤镜圈, 镜组全在卡口(接环)内。真正的饼干头了。 这个思路怎么样?有没有厂商能看到? |
[5 楼] yayely
[泡菜]
24-3-8 20:46
EF卡口的镜头很多,正厂副厂一大堆,市场还没消化呢,现在不是时候,过些年或许也是个商机
|
[4 楼] 孔雀
[老坛泡菜]
23-10-24 16:16
安亚季 发表于 2023-10-23 18:43 给ef卡口做无反镜头,我看不出和给无反卡口做无反镜头有影响市场的差异。 |
[3 楼] 安亚季
[泡菜]
23-10-23 18:43
其实吧对厂商来说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唯一有问题的就是“钱”。可能你觉得ef卡口钱景很好,但是对厂商来说不一定。
|
[2 楼] 孔雀
[老坛泡菜]
23-10-23 13:04
包括手动头,也可以效仿tse,做电子光圈,
支持自动曝光模式和镜头信息传输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