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画质-2】后期高画质处理之预防“色阶断裂”
6662 12
[1 楼] stevenkoh [泡菜]
4-19 00:19
“色阶断裂”不是天空的肉眼可见的色阶断层
 
这种不是“色阶断层”,是由于JPG压缩率过大引发。

“色阶断裂”是下图直方图出现一丝一丝的情况,具体参考什么是直方图的“色阶断裂”


目前由于大家广泛使用RAW处理,所以“色阶断裂”的情况少很多了。“色阶断裂”和直方图的溢出、死黑、死白这类情况不同,大部分情况下不够直观,是一种层次感的缺失导致的相片干涩、图片生硬。由于上传的原始图片经常被压缩重构,导致无法重现直方图的“色彩断裂”,一直导致讲不清楚。

但“色彩断裂”比较影响打印输出,因为打印本质上是一种RGB-->CMYK过程,如果输入的8bit RGB本身存在色阶断裂层次损失的话,可能会在打印输出中放大。所以,后期要注意避免这种色阶断裂。下面用论坛的资源来说明“色阶断裂”。

首先要说明到底什么是画质。这里说的画质是剔除掉任何艺术、偏好的主观成分,单单从数码影像的技术原理来彻底阐明这个问题。所谓画质,就是数码照片像素之间的色彩过度原始关系

假设一套数码照片处理流程:
1.原始RAW文件,以下简称RAW文件;
2.一级校色到一个TIFF 16bit 文件,简称TIFF文件;
3.二级调色到一个 8bit JPG文件,简称“相机直出JPG”或者“用户初始JPG”;
4.重新再调色到一个 8bit JPG文件,简称“重编辑JPG”。

所谓的“像素之间的原始过度关系”就是第二步的 16bit TIFF。注意,这里的16bit其实只是一个记录和中间操作的载体,原始的记录宽容度取决于RAW的bit数。而最后的8bit是输出的载体,如果用户一些鲁莽的后期操作就会使得即便是从RAW文件,画质也严重下降。图像干涩,缺乏层次。

那么哪些是鲁莽的操作,哪些又是安全的后期操作呢?这个很难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多次的8bit的色域转换,没有必要的8bit白平衡,过于夸张亮度/对比度曲线,不明就里的自动色阶,AI的美肤,以及一些低画质滤镜等等都是重灾区。相机和手机的工程师一般不会进行夸张的曲线。所以一般相机直出的JPG的画质要高于用户自己后期的初始JPG。这里就有一个例子: “自己操作camera raw,都达不到机内直出的效果

这里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看看 RAW的初始画质、相机直出画质、良好的后期和低画质的后期在色彩断裂的对比。

例子:链接:RAW文件的各个修改例子(链接内有原始RAW文件下载)。可以对比直出、良好的后期、低画质后期的对比。下面分别用PS直方图看看画质:
 
以上分别是相机直出JPG(#218)、良好后期(#250贴)、低画质后期(#244)的对比,大家可以下载大图原图用PS分析再现。

 
一.RAW原始画质。附图下载:RAW文件下载
RAW实际上是没有画质的,同时RAW的直方图无法用PS看,只能RawDigger这类特殊软件看。这里的RAW初始画质其实是RAW加载不同的DCP生成的临时TIFF的画质。这里加载PS使用Adobe Neutral中性色(非彩色),这是Adobe推荐的RAW后期的初始颜色。
 

 
二. 相机直出JPG,原图下载(#218)
相机直出JPG


 

三. 良好画质的用户初始JPG,原图下载链接:(#250贴)。

 

 
四. 较低画质后期JPG,原图下载链接:(#244)。对比原始画质直方图,以及直出JPG直方图,出现了有规律的色阶断裂现象。

 
 
用户可以通过直方图查看画质,结合之前的操作,了解哪个操作步骤比较大的损伤画质。

以上是后期处理的画质部分,下一次再详细聊一下 JPG/hif这类有损压缩对画质的影响。

stevenkoh 编辑于 2024-04-19 00:31
[13 楼] stevenkoh [泡菜]
5-9 14:59
色彩断层(也叫色阶断裂)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按照影响的程度依次为三个层次的问题(#29贴)

1.拍摄时候的问题,相关的是RAW文件;
2.后期处理的因素,相关的是16bit TIFF或PSD文件;
3.最后保存的因素,涉及到的是 8bit jpg文件。

所谓向右曝光,就是可以给后期一个很大的宽容度。也就是数学上讲:曝光条拉小(往左)是无损画质的,而放大(往右)是降低画质的。
 
 
我们看上面两张RAW图打开的直方图,右侧图片的直方图靠右,显然第一步拍摄层面的RAW画质更好。这里面的实际意义在于:如果是大光比的风景照,应该存在大量的高光部分,也就是初始打开RAW的直方图应该整体向右。但显然左图稍微偏左了。这个不能说“曝光不足”,因为拍摄者自己觉得满意,但是后期的余地就小很多了。实时也的确如此,同等JPG编码器的压缩率,右图不容易出现色阶。

所谓“向右曝光”的意义在于,摄影师对这类大光比不追求“直出”,反正要后期RAW的,那么就只看直方图即可,越靠右且不溢出,那么后期的空间就越大,越耐噪。也就是第2步的操作余地更大。

再看一个例子,RAW原照和后期的希望调色的对比
 
 
左侧RAW图初始效果,右侧后期。放大可以看到,右侧容易出现色彩断层,因为原始曝光不足,后期提亮拉曝光或者拉曲线都损失画质。也就是JPG压缩之前的PSD/TIFF就可能出现色彩断层了。那么这种后期即便是低压缩率的JPG也没有意义。尽管可以用在天空增加噪点的方式处理,这个就不是“高画质”的初衷了。
[12 楼] liwanxu [泡菜]
4-30 16:41
stevenkoh 发表于 2024-04-29 21:05
如果你还要使用PS,一般用ACR就可以了。
自家解RAW软件,参考《原厂RAW的色准研究》。

ACR的蒙版功能强大,还有HSL色彩调整很方便,但感觉也要小心,弄得不好动作大了会有色彩断裂,破坏照片的层次。
[11 楼] stevenkoh [泡菜]
4-29 21:05
liwanxu 发表于 2024-04-28 08:45
RAW - TIFF(16bit) - JPEG (PS) 感觉好像比LR直接处理导出效果好。就是比较麻烦,但是每次拍摄回来,满意照片也就寥寥几张,所以可以接受。RAW转TIFF我是用品牌自家软件。

如果你还要使用PS,一般用ACR就可以了。

自家解RAW软件,参考原厂RAW的色准研究
[10 楼] liwanxu [泡菜]
4-28 08:45
RAW - TIFF(16bit) - JPEG (PS) 感觉好像比LR直接处理导出效果好。就是比较麻烦,但是每次拍摄回来,满意照片也就寥寥几张,所以可以接受。RAW转TIFF我是用品牌自家软件。

[9 楼] 真东郭先生 [泡菜]
4-26 17:16
受教。感谢楼主!
[7 楼] liwanxu [泡菜]
4-25 10:06
深受启发!我也早就有感觉后期处理动作要“轻”、“少”......减少对层次过渡的不良影响。
[6 楼] oldking [资深泡菜]
4-25 09:05
月弓 发表于 2024-04-20 14:51
请教下,在家用电脑编辑、最终非打印出版的情况下,照相机对raw的设置,选有损压缩还是无损压缩?选12位bit还是14位bit?
选有损压缩和12位bit,拍的raw会丢失什么?在什么样级别的显示器、手机屏幕、冲印照片、印刷品上,能看出来效果不如无损压...

个人理解,RAW记录信息数据,文件越大记录的信息越多,各种压缩的文件都有不同程度文件减小。应该是减少了一些信息。比特位数也是同样道理。压缩后丢失什么信息,估计各厂家有所不同。可以简单的测试下,用相同镜头在同一拍摄场景下(最好是光线比较差的)用各参数拍摄试试看。
[5 楼] stevenkoh [泡菜]
4-20 21:58
所谓SDR(Standard Dynamic Range)是基于HDR(High Dynamic Range)的。也就是本来没有HDR的,有了HDR以后,把原来的叫做SDR。

其实从原理来说,纸制品打印输出就类似于 HDR-->SDR的映射。也就是SDR(sRGB/AdobeRGB)-->打印CMYK的原理和HDR-->SDR(sRGB/AdobeRGB)的原理一样。参考下面的印刷的密度和对比度一样。

https://www.kepu.net.cn/gb/technology/printing/knowledge/200308150004.html

其实纸制品也能表达HDR,莫奈的《日出》就是大光比高动态的摄影场景,但用户都觉得莫奈很好的表达了光线。对于这类场景,用户直接处理RAW能更好的表达用户自己看到的场景,就像莫奈观看的日出场景。

所以,在这种SDR-->CMYK(Low Dynamic Range),SDR也需要画质越高越好。
 
 

[4 楼] stevenkoh [泡菜]
4-20 21:24
月弓 发表于 2024-04-20 14:51
请教下,在家用电脑编辑、最终非打印出版的情况下,照相机对raw的设置,选有损压缩还是无损压缩?选12位bit还是14位bit?
选有损压缩和12位bit,拍的raw会丢失什么?在什么样级别的显示器、手机屏幕、冲印照片、印刷品上,能看出来效果不如无损压...

眼睛是看不出的,除非是特殊场景,没有显示器看看不出不同。至于是否压缩有损画质,看下面。除非下面链接的特殊场合,否则肉眼是不可能看得出差异的。

https://www.rawdigger.com/howtouse/sony-craw-arw2-posterization-detection

14bit是多了更大的可调性,这个没底的。我个人建议14bit的压缩格式RAW。
[3 楼] stevenkoh [泡菜]
4-20 19:17
“色彩断裂”这个问题就像“向右曝光”一样,提的很早,说的很少。其实这类问题在相机直出JPG的几乎不会发生,就出自于用户自己后期调图的阶段。
 
上图左侧是相机直出JPG,右侧是用户自己后期。

因为任何输出打印都是会面临色阶的再次RGB->CMYK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损失一轮,导致图像干涩。不同的打印驱动程序会有不同的转换方法,这就是同一个JPG原稿,相同的纸张和墨水,不同的打印驱动/RIP输出效果不同的原因。

数字原稿:
 
 
以下分别为:原厂打印驱动、第三方优化RIP、Adobe的RIP方案实图对比
 
 

实际上,对最终用户来说是无法知道其中关系的,但提交好画质的原稿有利于输出。
stevenkoh 编辑于 2024-04-20 19:30
[2 楼] 月弓 [泡菜]
4-20 14:51
请教下,在家用电脑编辑、最终非打印出版的情况下,照相机对raw的设置,选有损压缩还是无损压缩?选12位bit还是14位bit?
选有损压缩和12位bit,拍的raw会丢失什么?在什么样级别的显示器、手机屏幕、冲印照片、印刷品上,能看出来效果不如无损压缩和14位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