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没事,测试一下几个中画幅标头:福伦达APO Lanthar、福伦达海利亚、哈苏蔡司普拉那
16635 13
[1 楼] 眼镜 [资深泡菜]
24-9-8 23:56
今天闲着没事,把自己的几个中画幅标头拿出来用哈苏CFV50II的数码后背测试一下,主要是看看分辨率

一、参加测试的镜头:
1、哈苏蔡司普拉那CFE80/F2.8 T*
2、林哈夫版福伦达6X9的APO-Lanthar 105F4.5
3、福伦达BessaII 6X9 相机上的海利亚(Heliar)105/F3.5
4、施耐德Symmar-S 100/F5.6 (Multicoating),这个是凑凑数的
二、测试的相机设备

1、老雅佳(ARCA Swiss)4X5单轨机
2、哈苏V口后背转4X5转接板两块(一块可平移;一块为凹版,这块凹板比较少见,能够保持转接后焦平面与原来的4X5对焦屏一致,转接哈苏V口镜头到4X5相机上,必须用这块板,否则无限远基本无法合焦)
3、哈苏V口镜头转4X5转接板,这块板也是个凹版,好像是骑士的,不做成凹版转接,哈苏头无限远不合焦。
4、哈苏CFV50II数码后背
5、三脚架及云台
      原本为了防止抖动,哈苏数码后背还外接了电子快门线,后来放大对焦时发现晃动电子快门线也会引起相机轻微抖动,所以放弃使用电子快门线,改用10秒延时自拍。


一、测试方法
采用室内近距离拍摄分辨率测试卡和室外远景实拍两种方法。
1、室内测试:室内近距离拍摄分辨率测试卡大概保持1.2米左右,把测试卡投到一台LED电视机屏幕上,为了增加测试精度,又打印了一张A4的测试纸贴在屏幕一角,方便测试镜头边缘分辨率。然后分别拍摄四个镜头最大光圈和F22时的※※分辨率,再将后背大致移到各个镜头成像画幅的边缘,4433的数码后背接哈苏标头大概要偏移10mm,接6X9的镜头,大概要偏移24mm。然后比较各自的成像质量

1、室外实拍远景测试:
(1)四个镜头再拍一组横向2张接片,哈苏头拍到68X33mm的加长片,6X9的镜头拍2张接到80X33mm左右的加长片,看※※和边缘对焦点的最大光圈和F22时质量。
(2)四个镜头先各拍一组最大光圈和F22时的无限远景物,看※※对焦点的分辨率
四、实测情况
1、先看室内近距离拍摄
(1)先看四个镜头的※※分辨率,

可以看出:
        哈苏蔡司普拉那、福伦达APO Lanthar和施耐德Symmar-s无论最大光圈还是F22时,都很优秀;
        施耐德最好、APO Lanthar次之、哈苏普拉那还可以,
        海利亚在F22时很好,但是F3.5时像质明显下降。
(2)来看边缘像质

可以看出:
        哈苏蔡司普拉那、福伦达Lanthar和施耐德Symmar-s无论最大光圈还是F22时,都很优秀,(但施耐德属于作弊,因为施耐德的成像圈有14.5厘米大,拍的这个位置不算边缘);
        APO-Lanthar和哈苏普拉那差不多,都很好;
        海利亚在F22时很好,但是F3.5时像质恶化。

1、室外远景实拍(均采取左右横幅接片)

先看两张哈苏的接片比较

        可以看出哈苏在F2.8时,像圈开到最大,边缘开始出现暗角,但是暗角区域应该已经在哈苏6X6底片之外了(像圈直径8.5之外)。四个镜头都是拍这个位置,我的焦点是在※※红框位置(放大看有个5米的桥梁限高指示牌)
让我我们看看四个镜头的比较情况:

(1)远景接片,※※放大局部:

       四个镜头※※对焦点在一个交通标志上,可以看出,四个镜头远景※※像质都不错,哈苏有点吃亏,因为画幅小;海利亚全开光圈时像质略微下降;施耐德是多层镀膜镜头,但包括施耐德在内的三个头反差都不如那个镜皇福伦达的APO Lanthar!
(1)远景接片,边缘局部比较

        四个镜头边缘像质对比,可以看出:
        哈苏、福伦达APOLanthar和施耐德都不错(当然施耐德像圈大,这个位置不算边缘),海利亚在全开光圈和F22时,像质都稍差一些;反差依然是那个APO Lanthar最好,镜皇真不是吹的。
(3)最后看两组无限远拍摄画面的比较

(未完,贴图上限到了,回帖再续)
眼镜 编辑于 2024-09-09 00:04
[14 楼] 眼镜 [资深泡菜]
2-6 14:17
好了,终于找到机会,拿这个APO Lanthar的镜头一本正经拍了张片子
相机:沙慕尼H1大画幅双轨机
镜头:林选 福伦达 105/F4.5 APO Lanthar 镜头,虽然是个6X9镜头,但是基本能覆盖4X5画幅
胶片:柯达T-Mix100 4X5页片,实际成片剪裁定稿的画幅大概比6X9略大1-2厘米
冲洗:柯达XTol显影液

片子是黑白的,光圈F22,速度1/15秒,左侧有辅助光,后期略微做了一点蓝调

柯达这个T-Mix100颗粒极细,当然跟现在的数码后背还是没得比,局部放大来看的话,这个50年代的镜头的分辨率是肯定赶不上现在的专门设计的数码镜头的,所以就镜头分辨率而言,这个头也没啥优势

但还是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这个头对于层次和灰度的“敏感度”,放大来看的话,衣服上的污迹小的色差清晰可见,而明暗层次的过渡也非常好,这点拿数码后背拍可能感受不深,就是要用胶片,毕竟胶片的密度曲线跟数码的不同,层次上胶片至今仍有优势

这张是原始黑白局部,没有做蓝的,小的污迹色斑尽显,明暗层次过渡也很棒

眼镜 编辑于 2025-02-06 14:22
[13 楼] 超值是硬道理 [泡菜]
1-26 18:02
数码半幅机+国产手动头

F2.8

中心100%


全图



[12 楼] 超值是硬道理 [泡菜]
1-26 16:39
镜头太老了,大光圈都不锐。
[11 楼] 带菌者 [泡菜]
1-26 16:21


福伦达bessa 2 Heliar 富士rdp50
[10 楼] funnycake [泡菜]
1-26 10:36
厉害,学习了!APOLanthar到底强在哪里,强多少,终于有个定论了,感谢楼主。同事赞叹老福伦达的实力!
[9 楼] AA612AAA [泡菜]
1-25 21:02
学习!
[8 楼] 眼镜 [资深泡菜]
1-21 11:47
福伦达的海利亚,在这轮评测中,似乎落了下风

但是我这个福伦达6X9的画幅,实际创作拍摄却非常讨巧,

虽然105的镜头在6X9的画幅上属于“标头”,但是实际取景角度接近一个小广角(大概全画幅的45mm左右),而其透视效果,又是个中长焦的效果,而折叠机又几乎是最轻巧的“大画幅”机了,富士那个6X9的“大莱卡”,便携性根本没得比
这个海利亚的镜头,阴影部分会有一种“阴郁”的风格,这点跟它的爸爸“天塞”和儿子“双高斯普拉那”都不同,比较奇特
[7 楼] 眼镜 [资深泡菜]
24-9-11 09:14
巴可色 发表于 2024-09-11 07:22
看得出,福伦达蓝瑟仍然是最顶级的,综合指标最好,从我实拍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结论。施耐德分辨力还是很不错的,但比哈苏福伦达蓝瑟输在层次和反差上。

是的,施耐德镜头色彩比较“浓艳”,但不代表反差就更好
[6 楼] 眼镜 [资深泡菜]
24-9-11 09:11
巴可色 发表于 2024-09-11 07:22
看得出,福伦达蓝瑟仍然是最顶级的,综合指标最好,从我实拍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结论。施耐德分辨力还是很不错的,但比哈苏福伦达蓝瑟输在层次和反差上。

光学镜头,一个材料、一个设计、一个工艺,材料这块因为环保和健康安全的原因,有些最优质的东西不让用了,后续只能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下功夫,随着电脑设计技术、镜片熔铸技术和多层镀膜技术的改进提高,大多数指标上超过老镜头是正常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么多新技术的运用,并没有完全补齐因为镜头材料设限引起的所有短板,而像非球面技术、超级多层镀膜技术并不是像宣传的那么100%完美,哈苏的那个应NASA要求改进后的神镜 250F5.6 Superchromate,到现在还是单层镀膜的,就是因为多层T*镀膜对色散控制有干扰。

我之所以要做这个测试,就是想让自己对手里的镜头的素质有个定量上的了解,如那个海利亚镜头,现在就知道了,尽量避免大光圈,虽然以前也知道镜片越少,边缘矫正越困难,但是边缘到底差到什么程度,还是没有定量的概念,包括才蔡司的天塞镜头,我也做过类似的测试。

[5 楼] 巴可色 [泡菜]
24-9-11 07:22
看得出,福伦达蓝瑟仍然是最顶级的,综合指标最好,从我实拍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结论。施耐德分辨力还是很不错的,但比哈苏福伦达蓝瑟输在层次和反差上。
[4 楼] 眼镜 [资深泡菜]
24-9-10 21:27
huangxd 发表于 2024-09-10 10:58
挺认真的,佩服佩服!不过F22光圈一般来说都不是最佳光圈的,画质通常情况下都会下降些。F5.6-11的最佳光圈范围参考性应该更佳。
对的,F22一般来说不是最佳光圈,但是我因为大画幅镜头用惯了,一方面大画幅镜头焦距长,景深潜,而大画幅镜头的成像圈大小数据都是以F22为准的,某些镜头光圈一开大,成像圈直径会显著减小,所以测试就用了F22,大画幅快门上F45都是常见的
平时拍摄,除非特殊情况,我一般都是F22以上,否则景深潜,大画幅的边缘细节优势就不明显了

[3 楼] huangxd [泡菜]
24-9-10 10:58
挺认真的,佩服佩服!不过F22光圈一般来说都不是最佳光圈的,画质通常情况下都会下降些。F5.6-11的最佳光圈范围参考性应该更佳。
[2 楼] 眼镜 [资深泡菜]
24-9-8 23:59

        可以看出,镜皇福伦达APOLanthar明显偏黄,这个是有公论的,因为那个镧元素放射性衰减的关系吧。这组片子比较明显,镜皇福伦达APO Lanthar的清晰度和反差都最好,这个头肯定适合巨幅放大,施耐德也很不错,毕竟是后来设计的非对称高斯结构,多1片以上的镜片,还多层镀膜,其实我还有个施耐德APO-Symmar 150/5.6L头,像质比这个上一代的Symmar-S还要好,但4X5的头就不放在这群6X9的镜头里比较了。

最后我的结论:
1、福伦达APO Lanthar 105F4.5不愧镜皇的称号,我这个头是林哈夫版的,虽然前后组能够直接拧到那个福伦达BessaII的相机快门上,但是后截距不同,无限远不聚焦,只能用在通用6X9或4X5相机上,这一点不如福伦达给自家BessaII相机配的版本,现在这个版本的BessaII相机炒到了四万多,那只能从收藏的角度去看待了。但是这个镜头最值得称道的所谓独特的色彩层次表现,我这里靠数码后背是测试不出来的,这个有待于以后用反转片和黑白胶片实拍了看了。另外这个头还有个优势,就是其实际像圈较大,基本4X5画幅没压力,见下图。

2、哈苏CFE80/F2.8头放在这群6X9镜头之间有点吃亏,但是哈苏蔡司最大光圈时的像质几乎不下降,秉承了蔡司一贯的高质量,摄影者在复杂光线下尽可以随意开大光圈拍摄。
3、福伦达海利亚也是一代名头,相比于同门的四片三组天塞结构,设计者把后组的一片镜片一分为二,使得图像的色散和变形矫正都更上一层楼,但是与后来6片镜片以上以及多层多磨加持的普拉那结构、双高斯结构相比,毕竟是差一截,这个海利亚镜头胜在BessaII的折叠相机上,这是中画幅6X9相机里最轻便的,一个女式小包就能装进,我一般会一并带个小三脚架或者独脚架,只要不用最大光圈,像质绝对没问题。另外都说海利亚镜头的色彩有种“阴郁”的调子,从这几组照片来看,特别是那组无限远的,好像是有那么点意思,这个只能拍反转片才能看出来了,我拍的黑白胶片,好像是这么回事。
4、最后那个施耐德镜头,二手价很便宜,像圈大(14.5公分),毕竟是后来设计的,底达一级压死人啊。
最后说一句,到了6X9画幅,数码后背的优势大打折扣,动不动就要接片加软件全景合成,还是胶片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