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三元的“辽沈战役”——御三家的战略与战术
9982
2
[1 楼] 铜雀儿
[泡菜]
24-11-7 09:02
适马2013年发布18-35/1.8,可以看做三大战役的前奏——济南战役。虽然只是C幅,但具备一定的震动效应。至少它夺走了“史上第一款超三元镜头”的名誉。但我估计当时的几大原厂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毕竟是副厂+残幅,激不起多大风浪。
时光来到了2017年——也是我猜的:佳能彼时虽然在年度总市场占有率和无反相机占有率方面仍然维持第一的地位,但在全球,无反相机的占有率第一次超过单反,而索尼在全幅无反领域占据了第一的席位,这两个数据可能引起了佳能总部的警惕。以佳能当时的机身芯片研发能力,远不是索尼的对手,那么应对的重点必然偏向另一个领域——镜头。当时RF 24-70/2.8 L尚未问世,虽然后来的事实是RF 28-70/2 L先发布了,但二者的研发计划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因为作为世界最大厂,既要发挥RF卡口大于E口的优势——进军超三元,又不可能放弃传统的24-70mm规格的大三元标变。 于是我们看到2018、2019年,佳能RF标变超三元和大三元的先后发布问世。佳能在镜头领域扳回一城,甚至领先半个身位。 超三元的问世不可能不刺激事事争先的索尼。但索尼彼时由于各种限制,肯定是没法立即应对。何况,在全幅无反机身领域,索老大起步就领跑各家,优势一直全面碾压,以2023年全局快门A9iii的推出达到顶峰,直到时光来到2024年7月。 此月,索尼最大的对手佳能推出R1 R5ii,标志着佳能已经彻底解决了堆栈式芯片和机身发热病(此前R3已经是堆栈式)的阻碍,两部新机引起摄影界广泛轰动,口碑、市场一片光明。 索尼自然要应对——双管齐下:A1 II和24-70/2 GM的入魔很快流传于网路。但24-70/2的参数过于夸张,很多资深键摄包括我都认为步子这么大容易扯着雕......果然,进一步的入魔就改为相对可靠的28-70/2了——毕竟有佳能的前鉴设计可以参考,据说连设计师都可能是从佳能挖来的那谁谁。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适马推出全幅版18-35/1.8:28-45/1.8,光圈仍然压了原厂1/3档。) 佳能又是怎么应对的?你也28-70/2,体积更小而且自吹像质更好,那我就拿出早就储备在专利库里的70-150/2反击,掀起超三元大战的“平津战役”——望远变焦之战。在镜头设计领域,佳能历来是不带怕的。 ......倒海翻江卷巨澜,佳能索尼战犹酣。冷落了谁?昔年大佬,今日小三——尼康。 尼康这些年,一个字——难。市场份额早就跌到老三。如果说2021年Z9的发布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当时Z9的综合实力依赖于打了时间差确实是市面第一旗舰,当时光来到2024年,尼康只能以一部号称“部分堆栈”的Z6 iii维持热度——部分堆栈?这词就难免引对手暗笑:不就是被索尼卡脖子腌了一道吗?真会捅词儿 ![]() 然而尼康的光学仍然骨架不倒,毕竟是绝代双骄。于是,“尼康也在研发超三元35-85/2”的入魔也很快现身于江湖。毕竟入魔就是入魔,现实可以输,谣言不能输!(非常乐见这个尼康曾经拥有的传统规格重现江湖。) 以佳能70-150/2专利再次传播网路为标志,超三元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已经远远传来了。那么,淮海战役——超广变超三元,还会远吗?(这个据说佳能也已经打好草稿了) 让战火来得更猛烈些吧!(适马也别闲着 ![]() 铜雀儿 编辑于 2024-11-07 09:09 |
[3 楼] 铜雀儿
[泡菜]
24-11-13 09:06
“超三元的问世不可能不刺激事事争先的索尼。但索尼彼时由于各种限制,肯定是没法立即应对。何况,在全幅无反机身领域,索老大起步就领跑各家,优势一直全面碾压,以2023年全局快门A9iii的推出达到顶峰,直到时光来到2024年7月。”
索尼的反击拖延至今,很大一个原因是——三年大疫。这个负面影响以A9 iii的推出终结,索尼重新走上正轨。 铜雀儿 编辑于 2024-11-13 09:07 |
[2 楼] 铜雀儿
[泡菜]
24-11-13 09:02
我首帖刚说完“适马也别闲着”,这几天网路就冒出“适马要出45-90/1.8”的传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