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天地为逆旅,我亦是行人
5667 15
[1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24-12-15 14:40
从2024年11月16日在首都机场集合,17日北上广三地的团友在亚的斯亚贝巴汇合,南极摄影旅行团正式成团,乘坐海洋新星(Ocean Nova)号探险船游玩,直到12月2日返京,17天的行程完美结束了。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南极行的一个直接动机就是给痛快的按快门创造充分的理由。但旅途中,特别是回家后,回望1万3千多张照片时,各种稀奇古怪的回忆和感触争先恐后,喷薄而出,不吐不快。南极行其实是一个深藏已久的渴望。形而下与形而上混杂在一起,思绪也就变得信马由缰,各种体验和杂感,拉拉杂杂,不一而足。白纸黑字地记录,为这些回忆和感触,为自己和自觉,为这天地使然的自觉。

leicabj 编辑于 2024-12-15 15:05
[16 楼] sznb [泡菜]
4-13 10:41
南北子 发表于 2025-04-13 10:35
秘诀:少码字、多贴片吧

受教,谢
[15 楼] 南北子 [陈年泡菜]
4-13 10:35
leicabj 发表于 2024-12-15 15:50
发第二贴就发不出去了,说有不当词汇,莫名其妙,太扫兴,没法玩了。请值班编辑把这个主题彻底删除吧。

秘诀:少码字、多贴片吧
[14 楼] woaisywj118 [泡菜]
4-9 21:30
isjh 发表于 2025-04-09 21:02
希望看到楼主的南极摄影大片,继续更新啊!!!!!

估计都不一定回来了,任谁兴冲冲被泼一头冰水也扫兴!又是完全没有功利的帖子。
[13 楼] isjh [泡菜]
4-9 21:02
希望看到楼主的南极摄影大片,继续更新啊!!!!!
[12 楼] DairyCattle [泡菜]
24-12-17 01:50
leicabj 发表于 2024-12-16 22:58
因为器材太多,做了精简。
富士APSC的确轻巧,后期的150-600也及其出色,但是和索尼全画幅一比,拍月亮还是有明显差距。尽管索尼仅仅是600,而富士相当于900。结果忍痛全出了,当时一共9个原厂2个国产外加一个14X。决绝地出了,专心用索尼了。
...
多謝分享感受。我最近在疯狂研究器材:松下,奥之心,尼康,索尼,富士,佳能,研究了个遍。老兄的选择也让我最后还是决定安心索尼,因为我本是美能达玩家,手里还有不少老镜头,也趁打折提前备了几只索尼FE口和E口镜头。
[11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24-12-16 23:11
清风徐徐吹 发表于 2024-12-16 10:37
楼主别生气,其实都是机器人在审查。您继续发美片吧,如果还审查大家去投票请放行就是了。
谢谢理解!
其实我也知道,网站运营肯定也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
好久没有发无忌了,知道会有变化,没想到还是超出了预料。
本来发在论坛,就是想方便大家交流,开放式的,特别是这次的团友也能继续在一起玩。结果实在感觉别扭,昨天开了公号,自己玩吧。虽然可以推介给朋友,但开放性差了好多,但至少一个字没改就发出去了。
南极之行真的感受很多,看以前大神的帖子也受益匪浅,觉得应该回报一下。昨天真是写好了底稿兴冲冲的来,当头一盆冷水给浇回去了。我还特意在网上找了软件查过,查出的是“第一”“最”等,越发不可思议。承蒙大家支持,等发出来一看,haijun迷,Navy迷也给涂抹了,更想不明白了。太累了,也给大家添麻烦,我还是先缓缓再说吧。
再次感谢!
[10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24-12-16 22:58
DairyCattle 发表于 2024-12-16 08:23
哈,南极难及,的确,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难及的南极梦,真正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少之又少! 还是很期盼能继续看到楼主的更新和精美图片。加油!
另:看到楼主带着A7R4A和A9去了,富士X-H2咋没带呢?刚刚对X-H2这个机器产生了兴趣。
因为器材太多,做了精简。
富士APSC的确轻巧,后期的150-600也及其出色,但是和索尼全画幅一比,拍月亮还是有明显差距。尽管索尼仅仅是600,而富士相当于900。结果忍痛全出了,当时一共9个原厂2个国产外加一个14X。决绝地出了,专心用索尼了。
富士的背屏相当好,虽然只有162万像素,好到回放特别满意,拷到电脑上就有点失望。还有,胶片模拟非常好玩,但最常用的维尔维亚,我感觉有点夸张的过分。
我讲的只是我的感触,请富士用户原谅哈。
[9 楼] 清风徐徐吹 [资深泡菜]
24-12-16 10:37
leicabj 发表于 2024-12-15 15:50
发第二贴就发不出去了,说有不当词汇,莫名其妙,太扫兴,没法玩了。请值班编辑把这个主题彻底删除吧。

楼主别生气,其实都是机器人在审查。您继续发美片吧,如果还审查大家去投票请放行就是了。
[8 楼] DairyCattle [泡菜]
24-12-16 08:23
leicabj 发表于 2024-12-15 15:50
发第二贴就发不出去了,说有不当词汇,莫名其妙,太扫兴,没法玩了。请值班编辑把这个主题彻底删除吧。

哈,南极难及,的确,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难及的南极梦,真正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少之又少! 还是很期盼能继续看到楼主的更新和精美图片。加油!

另:看到楼主带着A7R4A和A9去了,富士X-H2咋没带呢?刚刚对X-H2这个机器产生了兴趣。
[7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24-12-15 15:50
发第二贴就发不出去了,说有不当词汇,莫名其妙,太扫兴,没法玩了。请值班编辑把这个主题彻底删除吧。
[6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24-12-15 15:13
南极难及

  
   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人而言,经历了南极之行,地球上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能造成距离上的心理障碍了。以前去巴西和阿根廷,都是取道欧美中转的直角边。这次我们走的是斜边,按理应该是最节省时间的路线。从北京一路朝西南狂奔,先到亚的斯亚贝巴,然后经停圣保罗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观光调整两天以后再飞乌斯怀亚。仅仅这段路程,净飞行时间,也就是不算中转的时间,就接近30小时。按照航司行程数据,准确的说,一共29小时45分钟。这还不算乘船航渡德雷克海峡的两天两夜。如果加上候机、转机和经停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时差调整,整个行程就更长。事实上,从11月16日晚北京集合到登上长城站,已是当地时间23号,整个17天的行程已经过去了8天!这也造成了在南极半岛旅行的实际有效时间只有仅仅4天而已,其他时间都在路上或在中途进行必要的休整。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梁朝伟和张震有这样一段对白:“准备去哪?”“慢慢走,去一个叫乌斯怀亚的地方。”“冷冷的,去干嘛?”“听说那里是世界尽头,所以想去看一看嘛。”其实,北半球冬季的乌斯怀亚,冷倒算不上太冷,但远是真的。南极难及,除了距离,还有航渡的艰辛。有关德雷克海峡的凶险,网上的文字和视频一搜一大把,不再赘言。以至于有人说,要想享受南极的壮美,就必须经历德雷克海峡晕船的痛苦。作为一个纸上谈兵几十年的※※迷,这次南极行终于给了我第一次的公海航行体验,当然也有了第一次的晕船经历。以至于回来再看风浪中舰船航行的照片和视频,以前只觉得壮观,现在则能马上产生晕船的联想和共情。所有这些都还只是旅途的艰辛,财务上的硬约束才使得南极行对普通人来说没法说走就走,动辄六位数的预算足以绊住不少人的脚步。我这么说就是因为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当然,财务硬约束不是南极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对南极的狂热最终还是让我咬牙打破了财务羁绊。而且在整个旅途中,财务压力被我抛到了脑后,沉醉于南极壮美风光的主观感受让我忘记了客观压力。嗯,这大概就是物超所值吧!
[5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24-12-15 15:09
缘起

深埋心底的南极之梦啥时扎根,又如何在一时发芽结果呢?现在想想,对南极的最初概念应该是小学时看《十万个为什么》种下的,但那是用科学笔触做出的理性而客观的描述。到中学看复刊不久的《地理知识》杂志,有一期讲了阿蒙森和斯科特的故事,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探险激情给我带来了深刻触动。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断断续续的在网上查找有关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还有沙克尔顿的奇迹、围绕长城站建站前后展开的中国南极科考史,以及冯静的现代远征。看BBC的《冰冻星球》,更使我对这片看似不是地球人间的世外桃源产生了无法抑制的向往。因为不菲的费用,我最后把南极旅行当成送给自己的退休礼物。儿时的梦老年终得成真,也算是不忘初心。当然,个人梦想的实现总离不开一个大时代的背景,那就是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经济腾飞,改革开放给我们普通人带来的收入提升和福利增加。
[3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24-12-15 14:44
南极难及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人而言,经历了南极之行,地球上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能造成距离上的心理障碍了。以前去巴西和阿根廷,都是取道欧美中转的直角边。这次我们走的是斜边,按理应该是最节省时间的路线。从北京一路朝西南狂奔,先到亚的斯亚贝巴,然后经停圣保罗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观光调整两天以后再飞乌斯怀亚。仅仅这段路程,净飞行时间,也就是不算中转的时间,就接近30小时。按照航司行程数据,准确的说,一共29小时45分钟。这还不算乘船航渡德雷克海峡的两天两夜。如果加上候机、转机和经停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时差调整,整个行程就更长。事实上,从11月16日晚北京集合到登上长城站,已是当地时间23号,整个17天的行程已经过去了8天!这也造成了在南极半岛旅行的实际有效时间只有仅仅4天而已,其他时间都在路上或在中途进行必要的休整。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梁朝伟和张震有这样一段对白:“准备去哪?”“慢慢走,去一个叫乌斯怀亚的地方。”“冷冷的,去干嘛?”“听说那里是世界尽头,所以想去看一看嘛。”其实,北半球冬季的乌斯怀亚,冷倒算不上太冷,但远是真的。南极难及,除了距离,还有航渡的艰辛。有关德雷克海峡的凶险,网上的文字和视频一搜一大把,不再赘言。以至于有人说,要想享受南极的壮美,就必须经历德雷克海峡晕船的痛苦。作为一个纸上谈兵几十年的※※迷,这次南极行终于给了我第一次的公海航行体验,当然也有了第一次的晕船经历。以至于回来再看风浪中舰船航行的照片和视频,以前只觉得壮观,现在则能马上产生晕船的联想和共情。所有这些都还只是旅途的艰辛,财务上的硬约束才使得南极行对普通人来说没法说走就走,动辄六位数的预算足以绊住不少人的脚步。我这么说就是因为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当然,财务硬约束不是南极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对南极的狂热最终还是让我咬牙打破了财务羁绊。而且在整个旅途中,财务压力被我抛到了脑后,沉醉于南极壮美风光的主观感受让我忘记了客观压力。嗯,这大概就是物超所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