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的传统与流行反差
1376
20
[1 楼] zhby9818
[资深泡菜]
09-7-27 20:08
题目不知恰当否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英国相对于欧洲大陆是一个几乎没有古典音乐的国度,亨德尔还是后移居英国的.但是英国是世界流行音乐的第二强国(仅次于老美)。 在北欧芬兰有西贝柳斯、挪威有格里格、丹麦有尼尔森,唯独大国瑞典是一个几乎没有古典音乐的国度,但是瑞典是世界第三流行音乐大国。 欧洲大陆德奥、法意灿烂的古典宝库阻碍了他们流行音乐创作的灵感?或是说流行音乐不需要古典音乐细胞的基础? 难道这也应了越是文明古国越是欠发达的规律?就像所谓四大文明古国现在都不是发达国家。 |
[21 楼] zhby9818
[资深泡菜]
09-12-11 18:23
原文由 cocop 在2009-10-26 19:16发表 和语调软硬没关系吧,英语比法语硬 |
[20 楼] cocop
[资深泡菜]
09-10-26 19:16
我觉得确实和语言有关系. 比如德语,说起来太生硬, 真的像冲马桶的声音. 所以很多德国小青年都不听德语流行音乐.
|
[19 楼] 辘轳仙影
[资深泡菜]
09-10-18 23:32
原文由 zhby9818 发表 我倒是认为英国是流行音乐的老大,量小但质高,美国的量大,精品相对少。 |
[18 楼] Bohnenkaffee
[陈年泡菜]
09-10-18 22:52
和黑人音乐,和英语有关。
|
[17 楼] billmonroe
[禁言中]
09-10-18 18:39
相对于现在那些流行音乐(如果能叫做‘音乐’的话),我更愿意听戏曲和民歌。
|
[16 楼] agnostic
[泡菜]
09-9-14 22:20
原文由 xueliang820302 发表 |
[15 楼] weikle
[泡菜]
09-9-14 20:19
我堂哥是个是音乐老师,他们学校只搞民歌美声和民族舞,结果有几个人喜欢韩国现代舞和流行歌曲的女孩子,超级有天赋,结果被学校开除了,我堂哥跟校长说:你们可能把未来的李孝利开除啦,校长说,不老实的就要开除。这说明,传统的力量是很厉害的,传统有时候确实是现代的牵绊。
|
[14 楼] xueliang820302
[泡菜]
09-9-14 19:55
原文由 zhby9818 发表 看前辈的帖我也发现一个有去的现象,英国没有古典的国度却出了不少听古典的器材NAD啊劲浪啊什么的显然以后他们的东西不能买了呵呵 反过来奥地利这么有古典音乐的国度却不出什么好的器材(可能有 小弟刚烧) 这些现象怪不? |
[13 楼] zhby9818
[资深泡菜]
09-9-14 19:51
俺想英美流行音乐是得益于英语文化圈之大,瑞典人是得益于瑞典语文化圈太小,必须以英文演唱如ABBA Roxette ace of base等
德法人局限于德法语文化的不大不小,不甘心以英文演唱,而德法语又很难走向世界. 当然也不仅是语言问题,还有作曲旋律等 |
[12 楼] zhby9818
[资深泡菜]
09-9-14 19:40
难道德奥人比英国人更理想主义吗?
|
[11 楼] 拂晓之歌
[泡菜]
09-8-1 17:18
原文由 f801 发表 实用主义在治国上的确很有成效,德奥人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中老被撞得头破血流:( |
[10 楼] f801
[陈年泡菜]
09-7-31 19:13
原文由 拂晓之歌 发表 嗯,美国是这样的,人家这才真叫聪明,所以强大! |
[9 楼] jdai
[禁言中]
09-7-30 19:09
瑞典确实蛮独特的。古典音乐虽然也有,《瑞典小夜曲》和《瑞典狂想曲》也算是名曲,但只是十分钟左右的小曲子,从没有过什么著名的大块头交响乐和歌剧之类,更没出过大人物。相比流行音乐的斐然成就,完全不成比例。
|
[8 楼] zhby9818
[资深泡菜]
09-7-30 17:56
原文由 agnostic 发表 不尽然,加拿大、澳大利亚也是英语国家啊他们在流行音乐中的地位不如瑞典, 瑞典有多少古典音乐作曲家我不知道,能有西贝柳斯、格里格地位的没有。 瑞典走向世界的流行音乐也都是英语的(如ABBA、洛克赛特 ace of base)。 老美很多大牌如布兰妮、“西城男孩”、“后街男孩”、“超级男孩”、席琳·狄翁和詹尼弗·洛佩兹,他们都曾在瑞典录制过世界排行榜热门单曲以及多白金销量单曲唱片,而这些热门音乐作品从创作、策划到制作都是由瑞典音乐人所完成的。 所以与这个国家是否说英语无关。 |
[7 楼] 拂晓之歌
[泡菜]
09-7-30 16:32
ZT 摘自《西方文化中的音乐简史》
对于大部分欧洲※※来说,发现并培养音乐天才是一件事关国家发展的大事,不应受到任何经济状况的影响。捷克作曲家安托宁·德沃夏克(1841-1904)就是从这一理念中受益的众多作曲家和音乐家之一。他祖国的波西米亚※※赞助了几所优秀的音乐学院,并常常为那些颇有前途的学生(德沃夏克就是其中之一)提供全部奖学金。19世纪90年代德沃夏克访问美国时诧异于国家对音乐教育赞助的匮乏。下面的文字摘自于他1895年为哈珀的《新月刊》撰写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指责美国这种缺乏支持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与培养他的体系不可同日而语。 …… 不久前,一个年轻人来拜访我,让我看他的作品。他的音乐天赋显然大有前途,我便立即给他提供了我们学院[当时德沃夏克任教的私立纽约民族音乐学院]的奖学金,但是他难过地说他不能做我的学生,因为他必须在布鲁克林靠做记账员为生。他还说,即便他每周只在两个下午,或只在星期六下午来上课,他就会失去自己及家人赖以生存的这份工作。我劝他再与老板协商一下这件事,他老板却说:“如果你想演奏,你就不能做记账员。你必须在两者中选择一个。”最后,他放弃了音乐。 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为这样一个值得帮助的天才提供资助,使他不用饿着肚子发挥其天赋。在我们波希米亚。议会每年都会拨出一笔特别资金用于此目的,而在维也纳的帝国※※有时也会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提供其他专款基金。如果没有这些资助,我年轻时就不可能继续学业。由于勃拉姆斯、汉斯利克及赫贝克的推荐,维也纳的公共教育大臣在连续五年间为我提供了400~600弗罗林的资助,因此我才能继续创作,最终出版作品,并于五年后可以独立生活。这使我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 ※※对有天赋的艺术家的支持不仅表现了其善意,而且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我们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艺术本身是不讲求“回报”(这是美国人的表达方式)的,至少最初并没有明显的回报,并且,一旦艺术必须回报的时候,它就会受到破坏而变得一文不值。 |
[6 楼] 拂晓之歌
[泡菜]
09-7-30 16:18
英美发源的现代商业社会,是一种文化平民化商业主义盛行的社会,不适宜发展精英倾向严重的古典音乐,但却是现代流行音乐的诞生土壤,其实即便现代严肃音乐的听众也寥寥无几。
还有就是,德奥古典发展迅速的年月,英国人正忙于扩张殖民地,成功的选择多了并不一定要搞艺术,但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德奥来说,普通人要想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搞艺术特别是音乐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
[5 楼] gangqinmi
[泡菜]
09-7-30 12:08
我觉得是因为这样:
因为德奥法意有着很灿烂的古典音乐底蕴,所以吸引了很多很多古典音乐学习者;同时流行音乐学习者则避而远之 |
[4 楼] agnostic
[泡菜]
09-7-30 11:46
瑞典古典音乐作曲家还是不少的。说英美强,那是因为英语的关系。
|
[3 楼] neon
[陈年泡菜]
09-7-27 20:47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其中可能蕴含着很多深层次的东西,粗浅来说,欧洲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发展,逃不开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这两大※※时期对文化带来的影响,而这两个※※时期最重要的两个国家意大利和英国正好是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发祥之地。。。咳,想起来太费脑子,不如单纯的欣赏音乐来得惬意
![]() btw,俺倒是认为从作品的多样性和内涵来讲,英国的流行音乐远在米国之上。 |
[2 楼] oldwatch
[资深泡菜]
09-7-27 20:34
这个观点有意思
难道传统真的会成为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