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的摄影团
2764
50
[1 楼] 7666
[资深泡菜]
09-9-10 10:10
*缘起
【摘自华夏地理】据悉,凡在5月1日至6月28日投稿参加美国《美国国家》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的参赛者,均有机会获得免费参加为期11天的“溯源中国”——三江源主题摄影采风活动。本阶段,《华夏地理》将甄选8名幸运参赛者,驾乘梅赛德斯-奔驰SUV,体验一次融合摄影、探险、科考、环保的溯源之旅。 09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涵盖全球近30个国家,中国赛区由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大陆唯一合作伙伴《华夏地理》杂志主办。大赛共设置3个类别,即Nature/自然类、People/人物类、Place/地方类。各国家赛区一等奖作品将被送往美国参加国际赛事角逐,最终将有三位全球一等奖获得者免费前往美国华盛顿国家地理学会总部,体验120多年摄影探梦之旅。中国赛区特别携手梅赛德斯-奔驰,设立了“溯源中国”三江源摄影采风大奖。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毛京波女士表示,通过这个奖项,不仅要向世人展现三江源地区真实的自然、生态以及人文风貌,更要提醒人们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参加美国国家地理的全球摄影大赛到今年是第三年年头了,07年用一组“与蛇共舞情人节”获得图片故事类的别克特别奖。08年“合影”获得中国赛区人像类的二等奖;“藏戏”获得图片故事类的别克特别奖,还有多幅作品入选。09年是我参赛的第三个年头了,今年取消了图片故事类,设立了“溯源中国”三江源摄影采风大奖,一年未上高原,心中总惦记着那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便整理下手头的稿件投稿参赛,结果竟然入围。 *喜讯 【摘自华夏地理】经过09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主办方和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层层筛选,入围“溯源中国”梅赛德斯-奔驰三江源主题摄影采风之旅的摄影师名单已经产生,他们是:步恩撒(网名:阿步)、陈峰(7666)、陈韶华、梁清、卢开宇、杨小武、周承伟、左小明(网名:罗松)(排名不分先后)。 这八名入选者将从7月8日起,驾乘梅赛德斯-奔驰SUV,体验一次融合摄影、探险、科考、环保的溯源之旅,敬请关注网站随后推出的三江源全程跟踪报道。 ![]() |
[51 楼] 又一烂菜
[资深泡菜]
10-2-12 14:12
祝66兄及全家虎年吉祥如意!
|
[50 楼] 一个幸福的猪
[泡菜]
10-2-12 13:19
精彩啊 这样的活动是潇洒呢 哈
|
[49 楼] 北海之恋
[泡菜]
10-2-9 22:41
漂亮,楼主多发些图片吧!
|
[48 楼] 7666
[资深泡菜]
09-9-11 03:21
还有,待续
|
[47 楼] PN
[资深泡菜]
09-9-10 12:16
k,车的确牛,还是多多上片吧.
|
[46 楼] 154处
[泡菜]
09-9-10 10:44
还有吗?
more more more |
[45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42
k
![]() |
[44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42
h
![]() |
[43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41
p
![]() |
[42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41
n
![]() |
[41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41
y
![]() |
[40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40
c
![]() |
[39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39
“溯源中国”——三江源的现状
【摘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之现状评价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是亚洲和※※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的隆起打乱了行星风系的临界尺度,迫使大气环流改变行径,成为一个独立的气候区域,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河流,是欧亚大陆上大江大河发育最多的区域。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起着各江河水文循环的初始作用。据资料,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该青海地区。 水是生命之源,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个缺水大国,黄河近年来的连续断流已经对中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但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安定,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所以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距,除了经济基础、信息、人才等的差别外,最关键的还是缺少水资源。※※证明,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得到保护、延续和发展,就是有稳定的生命源,有江河源区较为稳定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供应。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了。 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防灾抗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安全体系中独具特色。湿地也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临时栖息地和越冬地。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三江源地区有河流、湖泊、沼泽、雪山、冰川等多种湿地类型,面积达7.33万km2。其中,沼泽分布率大于2.5%,是全国分布率最高的地区;有较大支流180余条;大小湖泊16500余个,其中在仅100余km2的星宿海就有2600多个湖泊;冰川总面积1400km2以上,年消融量10余亿m3。区内许多湿地为世界和中国所知名,仅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就有扎陵胡、鄂陵湖、玛多湖、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依然错、多尔改错,以及著名的约古宗列沼泽、星星海沼泽,著名的有各拉丹冬、阿※※卿山、尕恰迪如岗、祖尔肯乌拉山的岗钦等雪山冰川。 3、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 源区最低海拔约3335m,最高海拔6564m,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护区地貌的主要骨架。由于保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三江源严酷的高寒环境,构成了独特的生命繁衍区,许多生物至此已达到边缘分布和极限分布,成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和高原基因库。更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横断山脉、羌塘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几个一级地理单元之间,“边缘效应”非常突出,生物的演化、变异等过程在激烈进行,孕育了众多高原独有的生物物种。区内维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属、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8%,其中种子植物种数占全国相应种数的8.5%。,分别约占青海省维管束植物的81%、57%、31%。脊椎动物370种,约占青海省脊椎动物种类的47%、全国的11%;其中哺乳纲84种,占青海省哺乳纲种类的44%。鸟纲237种,占青海省的56%;两栖爬行类15种,占青海省的6%。此外,已鉴定昆虫11目87科378种。因而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种,其中有著名的虫草(冬虫夏草),另有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占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类的26%,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3种。此外,还有三江源地区特有植物种类100余种,青海省分布的植物种类270种,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种类705种以及青海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充分显示了物种的稀有性。 三江源区还有9个植被型、14 个群系纲、50 个群系,以及众多的溪流、湖泊等秀美的水体和雪山、冰川以及沼泽等湿地。区内独特的地貌类型、丰富的野生动物类型、多姿多彩的森林与草原植被类型和秀美的水体类型,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天象景观、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林相及水体大小、形状的变化,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4、是※※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不长,下垫面的物理属性较差,多数土壤、植被尚处于年青的发育阶段,在寒旱生境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受到外界干扰时,其自身的调节机制不够健全,恢复能力较弱,一旦破坏,即发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现象。无论是其中西部和北部的滩地、沼泽,还是东南部的高山峡谷,由于地质发育年代轻,地质不稳定,山高、坡陡、峡谷深,风化壳浅薄,土壤厚度薄、质地粗,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特别是一旦地表植被破坏,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极难自然恢复,而人工恢复则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大量的黑土滩和沙化土地即是最好的例证。 此外,三江源地区的人口密度不到2人/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州县城镇和河谷地带。而保护区人口约7.6万,人口密度则只有约0.5人/ km2,远远低于其它地区的人口密度。因此,虽然三江源地区人口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牧压加大,生态环境的人为影响增大,草原退化加剧。但据调查,因人为影响而产生的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离定居点近、水源、地形条件较好处,而在人、畜难以到达或者说还没有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的更多区域,则处于原始或接近原始状态,保持较好的自然性。 ![]() |
[38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38
6
![]() |
[37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38
f
![]() |
[36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37
溯源中国——生态移民
2003年 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项目启动。 该项目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扎陵湖乡,是黄河源头的主要集水区之一,也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核心区之一,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草场超载严重,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漠化加剧,湖泊水位下降或干涸,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为了加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保护,从根本上遏制黄河源头生态恶化的趋势,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存问题,促进青海省及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省决定对这一地区实行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 三江源生态保护最重要之一,就是如何使得高原草场得以保护。遏制目前的草场衰退的势头,为此国家拨付了几十个亿的用于三江源的环境保护,其中一项就是把三江源头的居民迁移到固定的生态定居点,减少游牧人的数量,达到减少过度放牧的目的。对搬迁到生态定居点的牧民每户给与年6000元的生活补贴,以此让他们安心居住在山外,减少放牧牛羊的数量。这时一项伟大的东部回馈西部的政策,可是实施起来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考量。 一般藏族老人和小孩来了生态定居点生活,而家中的青壮年依然住在牧区放牧,孩子和老人原本在山中生活时,日常生活不用花钱,以肉食为主。来到定居点后,每天一开门三件事“油、盐、柴”那样不用发钱呢?记得有位※※来过,唯一的好处是还是能在教好的学校上学。说这儿的肉不好吃,这儿的奶不好喝,还得用钱买等等,搬迁下来的※※生活上的不习惯是肯定的。可是那片草原会因为人的减少牛羊的数量也下降吗? ※※※※的角度来说,在生态定居点生活,※※的生活成本在增加。国家的补贴弥补生活之处,当入不够出的时候,他们必然得从从事的老本行放牧中寻找出路,继续放牧或者说放更加多的牛羊来增加收入。其二加剧他们观念的改变正式因为这种定居,定居点一般的地点都在城镇附近,这些地方商品意识比较强,耳濡目染自然培养了这些时代在草原中游牧民的商品意识,这样的结果也有可能导致他们对增加养殖数量的愿望。 多扎说过这样的故事,当初玉树人是多么盼望能修条公路到家乡来,他年轻的时候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到公路能修到自己偏僻的家乡,的确在高原修建一条公路比平原要艰难多了。可是就这几年公路和流行风一样挡不住了,公路迅速的向每个乡镇伸延,发展到速度快到令人吃惊,如今到了得问当地牧民们,你准备好接受公路吗?好像没有必要准备迎接公路吧,因为公路来了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发展,虫草、牦牛。土产可以源源不断地才能从公路运往外面,“要富就得先修路”这是一般规律,可是在三江源地区这样的口号似乎有些不妥,当地往外运的产品都是当地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的资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没有了障碍这些公路就像血管一般,可以给当地送进现代物质,也能把当地的资源给抽走了。看着越来越多村民开着汽车放牧,这些汽车排放的污染不说,汽车的使用也是用把当地资源支撑着的。 怎么能解决过度放牧?对极为脆弱的青藏高原来说,我想生活在当地的人口减少才是唯一的途径。生态移民,如果还是移动在高原上,作用也极为有限。 ![]() |
[35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36
t
![]() |
[34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36
d
![]() |
[33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33
“溯源中国”——拍照和撒尿的次数
今天到三江源地区,也是人们常说起的中国的水塔。把该地区形容成水塔,必有丰富的水资源,这在这海拔过4000米的高寒地区是难以想像的,未到来时印象中的高原是怪石林立,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和沼泽地是我始料之外的,汽车左边的窗外有一条弯曲的涓涓细流,扎多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黄河,让人难以相信。今天见到了一些动物,在鄂陵湖傍见到了羚羊和野驴,还有一些鸟儿,一路上算开了眼界。 遗憾的是一路上风尘仆仆,多次和美景擦肩而过,在路途中我看到远处的山顶被白云给遮盖,而山峦却因为侧光照射而更显得起伏有致,如游龙涌动。在起伏的山峰前是长条型的山如静静地卧在那儿,侧逆光却让这个山脉变成黑色的一条,我感叹如此这般美景,如果前景上能安排有一只藏羚羊或者野驴,要是天公作美能有一群动物们奔跑而过,那么该是绝美的风光,是可遇不可求的佳境。 俗话说心想事成,就在这时我发现前方有一只藏羚羊孤独地站在前面,我们汽车如果前行正好能进入我所构想的拍摄情景中,情急之下高喊停车,可是车子依然徐徐滑行,200米后才停下,步移景迁,佳境就这样擦肩而过,此时看到的已经不是人间天境。 不知道得过多少年才能在看到这朵云彩从这儿再次经过;不知道得再等多少天这只藏羚羊还站在那儿;不知道我何时还能再次来到三江源保护区。 这次行程安排的什么都好,唯一遗憾的是拍照的次数比撒尿的次数少。到出发的第三天,同行的有位老兄连一节电池都没有拍完,可见大家一路上是看的多,拍的少。 对摄影师来说,看到后却不能停车拍摄比没有看到还难受,从明天开始上车后蒙头大睡好了,这样倒是会舒服些。 ![]() |
[32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33
老天不配合,天色阴沉着,我们拍几张片子之后前往普氏原羚栖息地。去探访比国宝大熊猫更珍贵,比世人热切关注的藏羚羊更为稀少的普氏原羚。
![]() |
[31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31
“溯源中国”——鸟岛
在来前的几天我才从网络上了解了一些三江源的自然生态情况,这两天汽车环湖一圈,湖边水美草肥的区域处了看到人以外,还看见一只长相和大小都和老鼠相当的小动物,见到我提着相机过去,老远就钻入土中的洞穴。 这之后我还看到牧民骑的马,人工养殖的牦牛和狗,上午去小西山鸟岛,汽车在停车场停下后,约步行1公里不到的路程就得登山。 “小心地下雨后会滑”在从停车场到途中扎西老师告诉我说:“过去前面的小岛和湖的岸是分开的,这几十年来湖水水面的下降,造成了小岛和岸边连接在一起”这几年青海湖的水位有些上升,这消息让我感觉到有些兴奋。接下来他的解释又让我感觉到担忧。 “对湖面水位的上升,各家有之家只说。专家的解释是连续的全球气候温度升到,加速雪山冰雪的融化,给青岛湖注入了更多的雪水;有些※※官员却以为是这几年加大对青海湖的保护得到了显著的效果;而当地老百姓却认为,是如今的人们敬重他们的青海湖,感动着湖的神灵,因此青岛海在越来越美丽”。 不同的表述都带有自己的立场,但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气候还是※※保护的力度?这些有待于专家们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科学考察。 去观赏鸟岛得先爬上一个小山包,青海湖面的海拔约为3200米,带着相机上山我们都走得气喘吁吁,扎西老师却不喘粗气,走到半山腰他问我,“你闻到什么味道吗?”到山顶时我才闻出来和福建滩涂的鱼腥味无异。边说是海边的味道。他说这是鸟粪中鱼的味道。此时我们眼见这座形似个蛋,面积只有0.11平方公里,岛顶高出湖面几十米的小岛上站满了鸬鹚。这儿也是我这2天来看到的野生动物最多的一次。 [7666的马甲 编辑于 2009-09-10 10:32] ![]() |
[30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29
世界的屋脊 中国的水塔
在青海湖边的帐篷中野餐,别有风味。 ![]() |
[29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28
b
![]() |
[28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28
a
![]() |
[27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27
今天才感觉到自己的大腹便便的样子仿佛已经不见了,舒坦......
[7666的马甲 编辑于 2009-09-10 10:28] ![]() |
[26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26
2
![]() |
[25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26
1
![]() |
[24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25
【摘自华夏地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摄影家的镜头中,梅赛德斯—奔驰SUV家族车队不仅为整个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最佳保障,也成为诠释自然与文明的注脚,体现出开创汽车时代的三叉星徽致力于人、车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百年追求。三江源自然的瑰丽与神奇,生命的真实与感动,在速度的追逐和镜头的捕捉下,变得触手可及。
![]() |
[23 楼] 7666的马甲
[泡菜]
09-9-10 10:25
ד溯源中国” 牛车、牛人、牛机——史上最牛的摄影团
七月八日的上午八点五十分,当奔驰中国区老总宣布“溯源中国,中国三江源摄影采风车队出发”全体汽车发动出发时,西宁市中心广场礼炮和礼花齐鸣声,15辆奔驰汽车的车队徐徐出发。 穿出市区后奔驰在高速路上稳健提速,7月的青海正直油菜花盛开的季节,***的菜花、蓝色的青海湖和白云上的蓝天,从车窗外掠过的美景带给我无限的好心情。我们的车队由两辆奔驰越野,十一辆奔驰SUV外加三辆保障车组成的豪华阵容组成,行驶在青海美丽的风景中的车队,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要说最牛汽车的就是奔驰车;青藏高原上最牛的车队就是我们这个“溯源中国”奔驰车队;最牛的就是这个摄影团。从古到今中国哪个摄影团能有奔驰的十一辆越野、SUV汽车同行?能有3辆保障车拉着奔驰汽车零件、奔驰技师;载着医生、药品,载着发电机和生活用品同行? “司机们,得让媒体记者和摄影师们感受下奔驰汽车魅力,下面车队听从我的号令,我们开始在路上演练同时变道。我说打转向灯,变!司机把车子从行驶车道变换到超车道。”十几辆奔驰SUV在他的指挥下从这个车道同时进入另一个车道,连续了几次后车队变道的动作就显得特别的整齐。 “我们演练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航拍,我们需要整齐划一的动作。”博士领队用步话机给大家解释着,时而演练全体汽车同时整体加速,让我们体验到奔驰SUV车的魅力。司机看了仪表盘后对我们说:“你看已经是140的车速,车子不抖动运行很平稳,开奔驰车很舒坦”我们坐奔驰车的就更加的舒坦,奔驰车就是牛。 能指挥这样的车队必然是牛人。路上他用对讲机和大家说起自己开奔驰车,4000公里路下来油耗,百公里才10.02公升的经历,一改我对奔驰油耗大的感觉。车队的有意识地在同时在油站加满油,对讲机中各部汽车公开自己目前的公里数,待到下次加油的时候就能知道油耗,他一再强调这些数据向媒体记者和摄影师公开。 博士领队的晚餐的安排让我们再次打开眼界,当我们摄影师车队到达青海湖边时,这里的帐篷中已经备好丰盛的中西式自主餐,帐篷外正冒着香气的全羊,让我不得不对领队刮目想看。餐后大家围着草地的篝火偏偏起舞的时候,我问服务生后才知道,给我们做晚餐的厨师和服务生都是西宁一家酒店的员工,难怪在草地上能吃到如此地道的西式点心。看来这牛人还不是吹出来的,安排的够好! 今天本团在创造的一件牛b的事情。9点40分车队到达塔尔寺,15辆清一色的黑色奔驰SUV停靠在寺庙前,对游客的吸引不亚于景点的风光,停在车队※※的二部奔驰G55车更是围满了和车合影的游客。 “你喜欢车吗?喜欢奔驰车吗?”旅游卫视的记者们采访着游客。 “还有人不喜欢奔驰车吗?”游客反问记者。 问的可爱,回答的更加可爱。记者忙于采访,而我们同来的八名摄影师此时却喘着相机却四处打量着希望能发现什么镜头? 这时,领队招呼大家去见活佛,来到活佛起居的地方,大家才坐下,赛赤·呼图克图 活佛进来给大家一一地摩顶,在活佛的座位前有一张小桌子,大家把需要开光的物品摆放在上面。我没有带佛珠等,就把自己手表摆在案子上,见没有人摆放其它物品后,我做了个惊人的举动,将我的D700相机摆在台子上开光。接下来大家静听活佛密咒,给开光的物品注入灵气。 这些“牛事”和对我们八名摄影师而言,都缘于和感谢发起这一活动的《华夏地理》杂志和赞助商奔驰公司的鼎力举办,感谢项目实施单位细致有序的安排。由于他们携手合作才打造这世上最牛的摄影团。 最牛的车队:12部奔驰suv,其中2部G55。另外还有后勤保障车:2部奔驰面包车,一部奔驰中巴车。摆在上面地方都是一道风景线。 行程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