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伍谈LPCD1630,透露早期cd靓声的秘密
2085
8
[1 楼] 空壳
[泡菜]
09-10-14 21:42
“人家说,LPCD 1630做出来的声音很鲜,一点也不像旧录音;而且没有数码声。”这是访问伊始,易有伍讲的第一句话。其时,环
球唱片的十款LPCD 1630刚面世。 易有伍对歌手自有一番心得:“陈百强虽是个男人,但他的歌唱温柔到不得了。邓丽君的温润如玉自毋需多言。林子祥就不同了 ,他的歌声有时带攻击性;Beyond也是。不同于罗文的‘执到正’不留棱角,Beyond和阿Lam带有一点粗糙,也算是他们的特色。陈 慧娴活脱一个都市少女,娇滴滴的。叶倩文——是个健康的女人。”易有伍说“健康”时,还摆了个大只佬的姿势。 LPCD 1630之所以叫1630,那是由于制作用上“1630”的硬件和载体。 Sony PCM-1630数码音响系统一度是录音行业的一个公认标准。PCM-1630是一个调制格式,设计来录在4份3吋宽的叫“U-Matic” 的卡式录像带上的。换句话说, 前者是个处理器U-Matic是个数码音响数据的载体。 PCM 1630的前身PCM 1600是八零年代初进行CD制版的首套工作系统,CD之所以给Sony订定44.1KHz这个取样率,跟U-Matic录像带 的水平同步率有关。应该说:1630和U-Matic都是录音史上显赫的名字。 饱和度与能量非常高 易有伍亲自指出,“LPCD 1630”的特色是中音密集,饱和度与能量非常高,这个跟制作所用的U-Matic带子的物理特性,和其它 雨果科研的成果也有关系。 “CD碟生产在压印层面来说,廿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可是在制版(mastering)和碟材用料上,不同时候的人都花了不少心思 。” “SHM-CD,HQCD之类的特选材料CD,属后者。我对数码产品不知何解是十分敏感的,CD碟用的铝材的厚薄,保护透明胶膜的厚薄 ,我都听得出来。因此雨果 CD在这个环节不是没考究的。LPCD45的CDR盘片是千挑万选的。放在盐水中泡浸,放在日光下照射,是经过实验测试的,不是空口讲 白话。保证寿命达五十年。” “LPCD 1630保证是一个玻璃母模做一个金属压模具,每个压模只印制1000只CD便给销毁。印四千张的话,就要这四个玻璃母模 、四个金属压模。每个金属模以字母识别,ABCD一直下去,每张CD的身世可以追查。” 我问:“那么Stamper A印出来的碟,会否好声过Stamper D印出来的?” 易有伍答:“不会,因为每个Stamper都是第一代。(编按:这一点,稍懂计算机的都会明白,但总有部份发烧友是不够理智的 )CD厂一般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刚压好的CD碟出来,用仪器量度:一旦量出来的群组误差率(Block Error Rate)高过限定水平, 就立即停机,换一个新的Stamper,继续印。我比较相信自己的耳朵。事实上,能够做雨果生意的CD厂,都必须承诺依我定的标准去 生产CD碟。目前有一间CD厂的一条生产线是专门做、只做雨果CD的。他们不能用这生产线压印别家公司的碟——这是我俩公司的协议 。他们收得我们比较贵,因此有义务履行这个协议。” 由头到尾一把抓 “其实那个老板我是认识的。我曾叫她配合我做一些做模和压碟的实验(当然是要付款的)。那老板笑问我,有这个需要吗?我 说有必要!”易有伍的认真,非同小可:由最前期的studio工作到最终压印成品,全部一把抓,达到严格质量管理。 我代表发烧友问一个关键的问题:“许多人都有个疑问:说是向唱片公司取得‘母带’来制作‘LPCD’,哪里来这么多的母带? 据说许多旧母带若不是一把火烧了(加利大厦宝丽金Studio)就是由于保养不好,到了不能再用的状态。” 易有伍:“母带有老化折损是无可避免的,即使数码母带,由于是‘带’的状态,同样有此遭遇。但有得救。不同公司的母带得 到的待遇又有不同,个别公司挺重视保养的。” 易有伍又说到开卷型带和U-Matic卡式带的耗损、老化问题。问题各有不同,重要的是,到了他手里,他就是出尽办法克服、解 决之。 也有些无关老化、耗损的「有趣」事: “从一些旧母带,我们听到许多与音乐无关的杂声,可能是关门声、踢到了东西的声音等。昔日的LP和再版CD上未必有这些声音 ,但在母带上就一清二楚。在‘LPCD’制作中这些声音是可以重现出来的,我要决定哪些可以保留。假如妨碍了音乐声,那一定要移 除。” 笔者:“我绝对相信你不会拿只CD当做母盘,而是从相关唱片公司那里,取得现实中最接近‘原始’母带的音源——如果不是‘原始 母带’的话。我个人真正关心的,是重新制版的后续性问题。今天你拿着的这条母带已损耗了若干,五年、十年后你极可能发明了更 好的再版方式,但届时这条母带又再折损(老化)了若干……” 易有伍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大意是说如今各唱片公司都有保养旧母带的意识,也寄望他日有更好的从母带提取音讯的新技术。 笔者问易有伍为何选中1630 U-Matic带,他说,唱片工业从开卷式“大带”到U-Matic再到DAT带作为制唱片的“种”,演变到 PMCD(Pre-Master CD)和CDR得到唱片厂普遍接受,到今日流行的DTPI档案格式,盘片出来的声音是一蟹不如一蟹。我问:为何各大 唱片公司趋向采纳DTPI?老易说:“由于用计算机于互联网上/下载, 省时间、不怕运输中途遗失;而且由于DTPI本身已可包含了titles、bar codes和各种制作上需要的非音讯资料,因此很受制作者和 出品人的欢迎。” “我本人经常听黑胶唱片,对数码声十分敏感(反感);哪些CD的制作采用了DTPI作音源,我听得出来。LPCD 45的开发,一次 性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毕竟成本较高,不可能卖一个很平民化的价钱。LPCD 1630不够LPCD 45好是事实,它是在成本考虑之下,具备 了部份LPCD45优点又同时具备U-Matic带特性与魅力的厂印CD。” 试听与比较 访问当天从易有伍手中得到三张华纳中文流行曲LPCD 1630:《精装陈百强1》、《十三子祥》和《叶倩文‧祝福》。回到家,饭 也不吃,先找出比较用的CD版本。主要有:雨果制作的有关歌手的精选集LPCD45;香港Sony Music制作的有关歌手精选集SACD1+1 (SACD碟在美国压印,DSD-CD碟则在香港);Denon Mastersonic 24K金碟(也是精选)。值得一提是,雨果为华纳和宝丽金做的 LPCD 1630都是「原盘」(包括original compilations),即不是今日搞的精选。 初步的比较后感,是声音细致、鲜活,“语气”清晰兼传神。很“顺耳”,即所谓很analogue;却不是某些Hi Fi(硬件)专长 的捻声。如果说24K金碟有典型“金碟声”(包括润滑、雍容),我不发觉LPCD 1630有甚么标记式的「声音」。这里想引用华纳兴哥 的一番话: “以往,工作做到累,开会后一肚子气,总想听些音乐抒缓情绪。但以前的CD,总是听不了多久就令人头胀,觉得耳朵很累。越 听越不对劲,于是熄机——扫兴。但听易有伍先生做的LPCD,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久听不疲,保持兴致勃勃。” 虽然兴哥是华纳高层,但我相信那是真心话;因为,我有同感。当然,不是所有昔日的CD都衰声,例如九三年出版的《离不开- 陈百强纪念歌集80-93》(2CD)今日听之依然不失礼;但“最好”就轮不到它了。 《精装陈百强1》有顶头大热歌「喝采」、「偏偏喜欢你」、「恋爱预告」、「念亲恩」、「太阳花」、「突破」、「思想走了 光」、「相思河畔」和「不再问究竟」等。也有少量不太流行、但有质量的。全碟十八首歌。 易有伍在访问时讲过,Danny的歌,有的录音人声摆得很前,有些人声却laid back。由于「精装1」是当年的compilation,因此 也有这种参差存在;「偶像」里的Danny歌声明显是laid back一些的。 我很喜欢LPCD 1630版将Danny唱歌时语气的神髓表达得很好。SA-CD也表达得不错,但一则比较贵,二则断市多年,无谓讲了。 听一曲「突破」,陈百强的字正腔圆不愠不火是「很Danny」的。「太阳花」的人声,Sony版(CD或SA-CD)没LPCD版的集中,「语气 」也以后者比较传真;Sony版赢的却是音场的阔度。 「喝采」和「偶像」:普通版CD口型偏大,中低音比较‘重磅’——典型的普通版倾向。「当我想起你」的intro(的琴声) LPCD 1630的质感明显靓些。听本碟(和其余两张)予我一个概括性的印象,就是‘感情’相对而言是稍内敛些、淡定些;却因为它 的清晰与传真度,不用呼天抢地已令你侧耳细听。但百利可能有一害:听比较upbeat的歌譬如Danny的「疾风」,情绪就不是最high 。当然,乐器声的质地比普通版丰满。(伴奏)音乐声平均而言是Sony版比较响亮,在次一等级的音响上还可能有吵耳的危险。雨果 版不那么响,却不是underplayed;更容易讨好各阶层的用家。 听叶倩文Sally,易有伍是提升了她的录音(技术上)的品位!其实平均而言,Sally的录音水平是比不上Danny的。Sally的录音 多是「极近咪」的制作,容易听到齿舌音、口水声和呼吸声,加上那年代似乎「不用不行」的echo音效,因此是较恶搞的。例如Sony 版的DSD-CD就「强调」了‘effect声’,吸气声也很明显(可能有人甘之如饴的,好像一些人听吉他录音的‘卒线声’,是「吱」得 愈响愈兴奋的),口型较大(在3/5a上可能刚刚好?)。SA-CD是好听些,不过由于制版方针使然,整体效果始终是倾向「放大了」 的…… 「叶蒨文‧祝福」是原装album,有十三首歌。我比较SA-CD版和LPCD45版的选曲,发觉前者最多国语歌(十八首中占七首), LPCD45仅两首但有一首是SA-CD所无的(「曾经心痛」)。「祝福」大碟上的「笑梦记心中」、「遗忘了」、「只有它」、「答案」 、「红玫瑰」、「为何是你」、「深深拥着我」、「从头开始」、「同你同我」及两首英文歌,LPCD45和叶蒨文SA-CD Collection皆 没有收录。换句话说,是Sally的「次热门歌」。 LPCD 1630版「好声」吗?就用人人皆识的一首「祝福」来比划吧。一开始的(intro)guitar & piano,LPCD45明显赢。Sally 开腔了,我除了留意歌声,也注意上述的呼吸声effect声的处理……人声部份也是LPCD45靓呢,Sally在此表现得最柔情最有女人味 。LPCD 1630是有不及,但(考虑售价)是输少当赢! 最后讲「十三子祥」。 我年轻时是阿Lam粉丝,他的歌我很熟。因此要求特别高!纯粹的「靓声」已不能满足我,我要求的是在「靓」的基础上,让歌 (阿Lam唱的歌词)的意义发 挥得淋漓尽致。 不听歌的人是不会明白的:有些版本居然可以让一个有心的歌者,听起来像漫不经心、念口枉似的。少数的版本令你充份感受到 歌者的努力与本事。而极少数的,把歌词唱到你内心最深处。(我这※※彷佛是「碟」自己懂唱歌!) 一曲「最爱是谁」,由「原始」的大碟到今天听LPCD 1630,数不清中间出现过多少个再版了。我说LPCD1630最不得了!这首歌 ,讲一个男人为了女人乙抛弃 了女人甲,却发觉跟阿乙相处「平淡似水」,心底仍记挂着甲。 也许阿Lam的现实生活令他对歌词甚有共鸣?总之他的演译十分成功。许多compilation都选上此曲。然而LPCD 1630一出,其余 的都要回避。因为,它极出色的表达了曲子要表现的矛盾、无奈、惆怅,和一份「涩」。对了,其它乜版物版都「太靓」、「色彩太 艳」了,也「太肉紧」了。LPCD 1630版洗尽铅华,所有错综的感情已沉淀到骨髓?。它不单薄不寡,所有版本以它最「对味儿」。 当然这是主观的评价。不过这始终比用仪器量度录音?的高中低频含量为适切。 再举多一首歌作例:「真的汉子」。LPCD 1630的节奏感听来比24K金碟为佳,又能充份表现阿Lam很准的但又很特别的广东话咬 字吐音方式,于是这首歌的meaning充份发放了。 林子祥SA-CD Collection的选曲跟LPCD45的大同小异,连封面照片都用上同一帧。「十三子祥」有它俩所无的「花街七十号」、 「Ah Lam日记」、「一切OK」、「敢爱敢做」、「生命之曲」等好歌。 阿Lam有许多首歌都与夜晚有关的。「子祥十三」便有「千亿个夜晚」、「在等一个晚上」、「深夜里」和「这一个夜」。心水 清的你当然能够举出(本CD无的)「每一个晚上」和「每夜唱不停」!但据说他跟其它「夜猫子」流行歌手不同,较少夜蒲,他喜欢 在日间录音哩。 ——刊于《HiFi音响》(音乐版)2009年七月号 |
[9 楼] 捞一把
[禁言中]
09-10-16 12:24
原文由 jeffyc 发表 嘘, 小声点, 你说CD有区别技术派不干的. 他们随便刻张CDR和你的数据是一样的. ![]() |
[8 楼] loong83
[泡菜]
09-10-15 14:37
DAT其实是把巨无霸ADDA 和 Video 带结合、浓缩的相关产品。)取代,如今DAT也消失了,取代它的是CDR, CDR也正面临着被淘汰,现在已经是下载的世界…… ”
-------------------------------------------------------------- CDR不可能取代DAT ,从技术上不相同... |
[7 楼] 南瓜马车
[资深泡菜]
09-10-15 12:29
原文由 空壳 发表 那是母带处理的不同导致的 保存完好的母带,通常都是再版的Re-Master更好 |
[6 楼] 计划变化
[资深泡菜]
09-10-15 10:03
原文由 triplex 发表 一点都不扯 当年拿一部大哥大是很拉风的,现在满大街都是,那就什么都不是了。虽然各方面都有提升,但是那种奢侈的感觉,高科技的感觉,再也没有了。 要实现一个功能或者达到一个指标,如果用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很难说服人,用一个电路板,就好一些了,如果板子大点、精致点就更好了,最好在铜箔上蚀几个外国字,加个铁壳明显没有档次,要拿整块的铝抠出来再阳极处理才可以,如果干脆用机械,最好一个壮汉搬不动,那就最好了。如果很稳定,插上电就能用,明显没档次,插上电要预热一会儿就好一些了,像汽车一样需要磨合就更好了。做到极致,这就是一神器,要举行宗教仪式才能用,不过这样的还不多 ![]() |
[5 楼] 空壳
[泡菜]
09-10-15 09:49
原文由 triplex 发表 没比较过吧? 我经常下无损音乐 邓丽君,许小凤,陈百强等老歌手的专辑 80年代出的CD音质最好 老版的原版碟比后来的好多了。。。 |
[4 楼] jeffyc
[资深泡菜]
09-10-15 09:36
最近几年买了LP45和“德国黑胶”版的邓丽君CD,LP45听感很好,很有模拟味,中频密度大,厚实。最近出的邓丽君30周年、35周年是“德国黑胶”技术,声音比LP45清澈幼细,但也很好听。
|
[3 楼] triplex
[资深泡菜]
09-10-14 23:43
这就有点扯了,PCM 1630就是在U-matic磁带上记录44.1 (or 44.056 for NTSC) kHz 16bit的数码信号,和CD并无本质区别。这样的信号,不管是写在U-matic磁带上还是直接写在CD-R上作为母盘都是一样的。
|
[2 楼] 空壳
[泡菜]
09-10-14 21:51
据老易表示,DG公司对这次的合作非常重视,态度也非常严谨,送交雨果的母带是Sony PCM 1630 U-Matic数码磁带,这是CD时代初期所采用的母带制式,音效非常出色。
可惜的是,U-Matic器材非常昂贵,业界为了节省成本,在92年开始采用DAT磁带,不久之后又淘汰了DAT而用CD-R,如今CD-R也将走进※※而改用下载的方式。对于业界而言,成本是越来越便宜了,不幸的是母带的音响质量也越来越低劣! U-Matic器材的音效虽然不俗,但早已停产,如今能够处理U-Matic母带的录音公司及CD厂更是寥寥无几。 雨果公司最近推出的改良型LPCD 1630关键采用了92年之前普遍采用的U-Matic母带来实现音质上的飞跃,禁不住感叹技术的变化带来的未必就是进步。“大量的发烧友收藏早期西德、日本头版CD,原因单一只为‘好声’,但媒体、网络却很少报导原因何在——其实在92年以前,几乎所有的CD都是用U-Matic(U-Matic,带宽3/4英寸,带速9.53cm/秒)母带制作的,但92年后U-Matic设备淘汰,被DAT(DAT,带宽4mm,带速3.38cm/秒。 DAT其实是把巨无霸ADDA 和 Video 带结合、浓缩的相关产品。)取代,如今DAT也消失了,取代它的是CDR, CDR也正面临着被淘汰,现在已经是下载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