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得新百微(WR)最近对焦距离带来的困惑。
5473 29
[1 楼] 粉灰 [泡菜]
10-1-5 21:42
今天在别处看到新百微的最近对焦距离由传统的30cm缩短到了13cm。
   开始觉得是好事,最后越想越觉得迷糊。都是1:1的微距,在最近的对焦距离的成像应该是一样大的吧,如果WR这个头是13CM,那么会给昆虫拍摄带来困扰吗?
  小弟想近期入手一直百微,所以特来求教
[30 楼] 大河蜿蜒 [泡菜]
10-9-17 06:39
也准备进一个。
[29 楼] capss [资深泡菜]
10-1-9 12:49
原文由 wjbcx 在2010-01-07 20:50发表
Canon 100/2.8是macro-planar不是Sonnar。EF100/2才是Sonnar,不过也是58mm滤镜口径。Sonnar结构也不意味着前镜片要额外加大


我說Canon為了IF而改
最早有IF微距100/2.8USM
這就已經是Sonnar
口徑比未改之前大多了
新的USM-IF口徑又再加大

Sonnar結構的不對稱設計
原本前鏡組就會比較大
[28 楼] wjbcx [泡菜]
10-1-7 20:50
原文由 capss 在2010-01-06 17:31发表

Canon 100/2.8為了IF
採用的是Sonnar結構
也因此前鏡片比較大

Sonnar設計有高色散等缺點
所以Canon用了許多鏡片來修正
但鏡片太多也會影響通透度等等

Canon 100/2.8是macro-planar不是Sonnar。EF100/2才是Sonnar,不过也是58mm滤镜口径。Sonnar结构也不意味着前镜片要额外加大
[27 楼] plaszm [陈年泡菜]
10-1-7 20:04
原文由 capss 在2010-01-06 17:31发表

Canon 100/2.8為了IF
採用的是Sonnar結構
也因此前鏡片比較大

Sonnar設計有高色散等缺點
所以Canon用了許多鏡片來修正
但鏡片太多也會影響通透度等等

呵呵,我的大脑短路,把那支蔡司100/2Macro 8组9片 Macro-Planar和Canon搞混了

[2010-01-07 20:19 补充如下]

原文由 plaszm 在2009-12-10 21:25发表
看到别的帖子有色友大赞Zeiss T* 100/2 Macro,俺忍不住犯了理工科※※病较真儿查询比较了一下,呵呵,大家可以参考:

PENTAX D-FA Macro 100/2.8 WR Vs Carl Zeiss Macro-Planar T* 100/2

光圈: F2.8~32 Vs F2~22
滤镜口径:49mm Vs 67mm
最近对焦距离:30.3cm Vs 44cm
放大倍率:1:1 Vs 1:2
光圈叶片:8片(圆形) Vs 9片
尺寸:65mmx 80.5mm Vs 76mm x 89mm
重量:340g Vs 680g
价格:5803 Vs 11500 (前者按Amazon预购价格849.95USD换算)

类似或者相同的指标
焦距:100mm
光学结构:8组9片 Macro-Planar
镜身及对焦环材质:金属

不谈AF,不谈防水。

蔡司100/2Macro 最大的优点就是F2大光圈带来了大光圈浅景深+更好的虚化。手动对焦手感以及全金属做工自不用说,但在新的D FA100/2.8面前倒不是大优势了。其实看了坛子里好几个相关的帖子,发现大家追逐的根本不是Macro用途。发的照片基本以大光圈中焦拍摄为主,还偏重于中焦人像。而实际上真正用来拍微距的片子反而很少。其优越之处也就在100mm下的F2大光圈,想想85mm F1.4 大家应该也就能够理解了。

所以PENTAX冷不丁地抛出这么一支头,这么一比较倒是值得理解。49mm小口径,金属镜身、防水,改善的焦外,不但对微距摄影有用,用来当中焦人像也应该比老款的改善不少。用来当一只中焦人像+微距兼顾的镜头来提升镜头产品线,值得期待。
[26 楼] pnp1 [禁言中]
10-1-7 15:52
原文由 dm3000 在2010-01-06 23:31发表

我是一直也没抠这两个“距离”的字眼,所以对这俩距离的确切定义我不敢妄自下结论。据我了解的最近对焦距离是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景物到感光元件的距离;一个是镜头前端到景物的距离(此说法似乎在佳能DC里尤为突出——0cm微距 )。对于DFA100,我用三星的百微粗略测试过最近对焦距离,镜头前端到被摄物体的最近对焦距 ......


你不敢下结论,不等于没有结论。

最近对焦距离就是景物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前端到景物的距离叫工作距离。
[25 楼] capss [资深泡菜]
10-1-7 15:46
原文由 长臂猿 在2010-01-07 15:39发表
那会不会这也说明了宾得设计部门止步不前了?没动力还是没精力?


Canon、Nikon的百微
幾乎相同的十多片內對焦
那種設計是P比較避免的

Pentax不光靠SMC
同時設計上也有所配合
太多鏡片尤其是複合鏡
對於通透度會有影響
[24 楼] 长臂猿 [泡菜]
10-1-7 15:39
原文由 plaszm 在2010-01-06 15:07发表

呵呵,如果做成IF,请参考Canon百微的体积就行了。二者都是9片8组结构基本相同的macro-planar。当然镜片也同时做大的另一个好处是更加好矫正各项指标,素质上自然会更佳。因此,CANON的百微光学表现是优于PENTAX这支的。但体积毕竟也是差别,看你如何定位了。
做大做小,关键看设计者对产品的定位,而不是一定要多问题。 ......

那会不会这也说明了宾得设计部门止步不前了?没动力还是没精力?
[23 楼] WaltYu [老坛泡菜]
10-1-7 01:11
原文由 植物人 在2010-01-06 17:40发表
何不来个伪IF呢?
——镜头结构不变,把镜筒外壳往前延伸成固定式遮光罩,再送个带SMC的UV拧在前口。


體積恐怕還是跟真的IF設計差不了多少了吧
[22 楼] 彳瘸子 [资深泡菜]
10-1-6 23:31
原文由 pnp1 在2010-01-06 23:13发表

网站上写得很清楚,一个叫对焦距离,一个叫工作距离。


我是一直也没抠这两个“距离”的字眼,所以对这俩距离的确切定义我不敢妄自下结论。据我了解的最近对焦距离是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景物到感光元件的距离;一个是镜头前端到景物的距离(此说法似乎在佳能DC里尤为突出——0cm微距 )。对于DFA100,我用三星的百微粗略测试过最近对焦距离,镜头前端到被摄物体的最近对焦距离肯定不到30cm,我记得当时大约是15、6cm吧,所以我推测当镜头前端与被摄物体距离是13cm时,才能达到最完美的1:1成像效果。
[21 楼] pnp1 [禁言中]
10-1-6 23:13
原文由 dm3000 在2010-01-06 23:02发表

这个你理解的可有点问题。宾得网站上是这么描述的:


网站上写得很清楚,一个叫对焦距离,一个叫工作距离。
[20 楼] 彳瘸子 [资深泡菜]
10-1-6 23:02
原文由 fengwei007 在2010-01-06 00:18发表

没有哪个厂家会标最近对焦距离是从从拍摄物到镜头前端的   最近对焦距离还是30cm。宾得中国网站上的13cm最近对焦距离是输入错误。


这个你理解的可有点问题。宾得网站上是这么描述的:
[19 楼] 植物人 [陈年泡菜]
10-1-6 17:40
何不来个伪IF呢?
——镜头结构不变,把镜筒外壳往前延伸成固定式遮光罩,再送个带SMC的UV拧在前口。
[18 楼] capss [资深泡菜]
10-1-6 17:31
原文由 plaszm 在2010-01-06 15:07发表
呵呵,如果做成IF,请参考Canon百微的体积就行了。二者都是9片8组结构基本相同的macro-planar。当然镜片也同时做大的另一个好处是更加好矫正各项指标,素质上自然会更佳。因此,CANON的百微光学表现是优于PENTAX这支的。但体积毕竟也是差别,看你如何定位了。


Canon 100/2.8為了IF
採用的是Sonnar結構
也因此前鏡片比較大

Sonnar設計有高色散等缺點
所以Canon用了許多鏡片來修正
但鏡片太多也會影響通透度等等
[17 楼] osx [泡菜]
10-1-6 15:24
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红字百微的样子。
[16 楼] plaszm [陈年泡菜]
10-1-6 15:07
原文由 长臂猿 在2010-01-06 11:08发表
新百微似乎是供不应求啊,只是为什么不做个IF的出来?

呵呵,如果做成IF,请参考Canon百微的体积就行了。二者都是9片8组结构基本相同的macro-planar。当然镜片也同时做大的另一个好处是更加好矫正各项指标,素质上自然会更佳。因此,CANON的百微光学表现是优于PENTAX这支的。但体积毕竟也是差别,看你如何定位了。
做大做小,关键看设计者对产品的定位,而不是一定要多问题。如果一定要,那么镜头设计就朝着光圈能做多大做多大的道路走上去了。

[plaszm 编辑于 2010-01-06 15:09]
[15 楼] aguo1036 [泡菜]
10-1-6 12:53
那我们手中的老DFA100 就要贬价了哦
[14 楼] herocheng [泡菜]
10-1-6 12:48
原文由 fengwei007 在2010-01-06 00:18发表

没有哪个厂家会标最近对焦距离是从从拍摄物到镜头前端的   最近对焦距离还是30cm。宾得中国网站上的13cm最近对焦距离是输入错误。


宾得中国官网经常这样,上次K7的介绍上还写着屏幕是“92点”呢~~~
[13 楼] 长臂猿 [泡菜]
10-1-6 11:08
新百微似乎是供不应求啊,只是为什么不做个IF的出来?
[12 楼] 植物人 [陈年泡菜]
10-1-6 10:55
原文由 sl6 在2010-01-06 10:53发表

我动作极快,DFA100昨天就在宾得2群里出手了。


植物人现在只有个CZJ35/2.4凑合当微距头拍植物了。
[11 楼] sl6 [资深泡菜]
10-1-6 10:53
原文由 植物人 在2010-01-06 10:28发表

恭喜恭喜!你总是喜新厌旧哈。
——老款DFA百微送我得了。


我动作极快,DFA100昨天就在宾得2群里出手了。
[10 楼] 植物人 [陈年泡菜]
10-1-6 10:28
原文由 sl6 在2010-01-06 10:00发表

老同学,新百微我到手了。


恭喜恭喜!你总是喜新厌旧哈。
——老款DFA百微送我得了。
[9 楼] 心中有镜 [泡菜]
10-1-6 10:26
理论上说, 达到1:1放大率的对焦距离(物体到焦平面)是焦距的四倍. 小于这个距离, 放大率会大于1:1.
[8 楼] sl6 [资深泡菜]
10-1-6 10:00
原文由 植物人 在2010-01-06 08:35发表

估计是与小DC的标注方式接轨吧?


老同学,新百微我到手了。
[7 楼] 植物人 [陈年泡菜]
10-1-6 08:35
原文由 啊色丁 在2010-01-06 08:16发表

估计说的是工作距离,没说清楚。


估计是与小DC的标注方式接轨吧?
[6 楼] 啊色丁 [泡菜]
10-1-6 08:16
原文由 P熊猫 在2010-01-05 21:53发表
真的是13cm么?那个遮光罩加镜身怎么也要超过保温杯吧


见过加长型的保温杯。

估计说的是工作距离,没说清楚。
[5 楼] brycejz [泡菜]
10-1-6 04:56
要是13CM的话,放大率就超过1:1了,变成显微镜了
[4 楼] fengwei007 [资深泡菜]
10-1-6 00:18
原文由 dm3000 在2010-01-05 21:59发表
30cm指的是从拍摄物到感光元件的距离,13cm指的是从拍摄物到镜头前端的距离,原来的DFA100也是这么回事,这个最近对焦距离属性几乎没有改变。

[dm3000 编辑于 2010-01-05 22:00]


没有哪个厂家会标最近对焦距离是从从拍摄物到镜头前端的   最近对焦距离还是30cm。宾得中国网站上的13cm最近对焦距离是输入错误。
[3 楼] 彳瘸子 [资深泡菜]
10-1-5 21:59
30cm指的是从拍摄物到感光元件的距离,13cm指的是从拍摄物到镜头前端的距离,原来的DFA100也是这么回事,这个最近对焦距离属性几乎没有改变。

[dm3000 编辑于 2010-01-05 22:00]
[2 楼] P熊猫 [泡菜]
10-1-5 21:53
真的是13cm么?那个遮光罩加镜身怎么也要超过保温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