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眼】——小四的欧洲纪录
1229 11
[1 楼] w4m0330 [泡菜]
10-1-9 09:30
09年11月底到达了柏林,我在这边一切都很好,慢慢的上一些在这边的照片文字和随想了
前面一直把自己的片子放在我的自留地上,敝帚自珍,既然来了新的地方,就给自己新开一片土地吧。欢迎朋友们到访。
原来的自留地
/forumdisplay.php?forumid=86

先上圣诞东欧游的片子:三封写给老婆的信
[12 楼] 平居 [资深泡菜]
10-1-11 10:35
美景如梦!真情醉人!
[11 楼] mario148 [泡菜]
10-1-11 10:22
精彩
[10 楼] qincheyne [泡菜]
10-1-11 04:16
beautiful and sensitive
[9 楼] 初级阶段 [资深泡菜]
10-1-10 22:59
顶LZ美文,优美感人。
[8 楼] w4m0330 [泡菜]
10-1-9 09:45
布拉格的梦
你是快乐的小鹿
在无际的绿色旷野上自由奔跑
云淡风轻
野花怒放了你的活力
露珠晶莹着你的光彩
我是勇敢的海豚
在广阔的蓝色海洋中乘风游弋
海阔天空
灯塔指引了我的航向
浪花激荡了我的歌声

上天眷顾着你我的孤独
给我们一片惊喜的天堂
我们天各一方
却以梦的指引
来到这里
清晨的阳光
爱抚着城市的薄纱
空气中还温存着昨日的幸福
我却失眠在今日的喜悦
亲爱的
这是我们的喜悦
伏尔塔瓦河为我们欢快的歌唱
早起的水鸟守候我们最浪漫的邂逅
布拉格为我们的喜悦而神采奕奕
你挽住我的臂弯
徜徉查理大桥
我弯腰
你蹙眉
颦颦微笑
点点祝福

黄墙红瓦
教堂宫殿
青砖石板
街头巷尾
洒满了我们一路的幸福
人头攒动的广场
千万双眼睛
翘首期盼
动人的时刻
钟声敲过十三声响
踏着红色的云霞
天使将你送到我的身边
我用满腔真情
吻开你炙热的红唇
你微笑的泪珠
滚烫了我的手心
怒放的玫瑰
映红了你粉嫩的面颊
璀璨的戒指
闪耀着窒息的光芒
此刻
千百颗跃动的心为我屏住了呼吸
布拉格广场的时钟为我暂停
等待着神父的嘱托
我是幸福的孩子

火红的玫瑰
是天使的信物
洁白的羽毛
是精灵的彩礼
斜斜的朝阳
是你动人的衣裳
铺满星光的大地
是我们的婚床
海潮褪去
贝壳铺满沙滩
人潮褪去
花瓣洒满街头
空荡的广场
一个的孩子的哭泣
摄透我的心窝

是梦?
这个布拉格的梦
我看到了
露水的剔透和玫瑰的热情
这个布拉格的梦
我听到了
河水的缠绵和钟声的清脆
这个布拉格的梦
我触摸到
红唇的滚烫和泪珠的幸福
亲爱的
这不是梦境的梦境
却如此真实的激荡我的心怀
我不愿醒来
我的新娘……

——致美樱吾妻 2009.12.29

[w4m0330 编辑于 2010-01-09 09:52]
[7 楼] w4m0330 [泡菜]
10-1-9 09:36
布拉格郊区的Top Hotel Praha,这是布拉格的新酒店,装修豪华,设施很好,有各种的娱乐场所,游泳池,按摩房,网球房,甚至有赌场,奇怪的是赌场不是24小时营业,只是晚上21点到23点开放。而我们入住的客房,对于这样一家四星级来说,除了空间,什么都没有…
布拉格标志性的红色电车,在晨光中低鸣着打破了四周的宁静
冰冷的空气中还透露出圣诞后新年前的气息
英勇的皇宫卫队
圣维特主教教堂,哥特式教堂的匈牙利典范。

它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标,除了丰富的建筑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与辞世后长眠之所。据说,圣维塔大教堂历经3次扩建。走进教堂入口,左侧色彩鲜丽的彩色玻璃就是布拉格着名画家穆哈的作品,为这个千年※※的教堂增添不少现代感。绕过圣坛后方,纯银打造、装饰华丽的是的圣约翰之墓,他是1736年的反宗教改革者,因此葬在圣维塔大教堂中,并以纯银华丽的装饰作为纪念。继续往前就是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相较于前面纯银的圣约翰之墓,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呈现出金碧辉煌的光彩,从壁画到圣礼尖塔都有金彩装饰,相当具有艺术价值。从外观来看,哥德式的圣维塔大教堂有许多经典建筑特色,例如大门上的拱柱和飞扶壁,都装饰的相当华丽(注:印自jx207的日志——布拉格之一)。
对一个游人来说,除了更多的那些我所不熟知的※※,我并没有感觉它与科隆大教堂的差别
皇帝曾经在这里加冕
黄金小街被磨光的石板路面,曾经这是卡夫卡漫步的《城堡》。

小屋林立的黄金巷,宛如童话故事内的小巧房舍,是布拉格最诗情画意的街道。黄金巷原本是仆人工匠居住之处,后来因为聚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因而有此名称,然而在19世纪之后,逐渐变成贫民窟。20世纪中期重新规划,将原本的房舍改为小店家,现在每家商店内可看到不同种类的纪念品和手工艺品(注:印自jx207的日志——布拉格之一)。。
站在高堡上俯瞰晨光中的布拉格
一条装有红绿灯的人行小巷
当勇敢的海鸟闯入我的视野,我毫不犹豫的将它“咔嚓”下来,动与静的和旋就这样诞生了。
琴键上透着光
彩绘的玻璃窗
装饰着歌特式教堂
谁谁谁弹一段
一段流浪忧伤
顺着琴声方向看见
蔷薇依附十八世纪的油画上……
蔡依林的歌词被方文山写的那么唯美,然而真正走进布拉格广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为了报答歌词,我努力寻找,却没有找到那传说中的许愿池,却只有导游指引的“许愿树”,写上愿望,把载着愿望的纸条埋在树下,它真会实现么?
黄昏时分,天空还没有完全黑暗下去,灯火已经开始点亮。从查理大桥的东面往老皇宫望去,圣维特主教教堂下面尖顶建筑鳞次栉比,光影交错于伏尔塔瓦河中,让这座“千塔之城”更加变幻与光与影的浪漫之中。
[6 楼] w4m0330 [泡菜]
10-1-9 09:36
WIKI:布拉格

布拉格是捷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 平方千米,人口为118.3万。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京城,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将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曾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中心列※※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布拉格也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之一,※※上曾有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众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在该城进行创作活动,今天该市仍保持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拥有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
==※※==
===早期※※===
自从旧石器时代起,布拉格所在的地方就已经有人类定居。大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的波伊(Boii)部落居住在这一地区,他们将这个地区称为波希米亚。后来,日耳曼人赶走凯尔特人,移居到这一地区。到公元6世纪,日耳曼人部落多数移居到多瑙河流域,一支斯拉夫部落乘机从西面入侵,定居在波希米亚地区,他们就是捷克民族的祖先。
根据传说,布拉格的创建者是莉布丝公主和她的丈夫,农夫培密索尔,并以培密索尔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霍什米索王朝(P?emyslid)。传说公主在她位于中波希米亚的莉布新(Libusin)城堡中说了许多预言(得到7世纪以前考古学发现的证实)。其中一个预言说,她预见到了布拉格的荣耀。一天,她在异象中“看见一个伟大的城市,它的荣耀能达到天上的繁星!我看见它在在森林中伏尔塔瓦河畔陡峭的悬崖之上,那里有一个男人,他正在为房屋凿出门槛(''prah''),在那里要建起一座名叫布拉格(''Praha'')的城堡。王子和公爵们都要在门槛前弯腰,他们要向城堡和环绕它的城市低头。它将得到尊敬,得到人所共知的荣誉,整个世界都要赞美它。”无论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布拉格确实是以9世纪在伏尔塔瓦河右岸居高临下建造的高堡(Vy?ehrad)为核心,而逐渐形成的。后来在河对岸建造了另一座城堡,就是今天的布拉格城堡。不久布拉格成为波希米亚的首都,并成为欧洲南北商路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吸引了许多犹太人。973年,该市成为一个教区中心。
13世纪,在布拉格城堡周围的3个居民点获得了市镇的特权。1257年,在布拉格城堡以南新建了小城(Mala Strana),这是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拥有自治权。紧邻城堡西面和北面的[布拉格城堡区](Hrad?any)在1320年获得自治权。伏尔塔瓦河对面的布拉格老城(Stare Mesto)则早在1230年就已获得自治权。
===查理四世时期===
14世纪,布拉格在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查理四世是捷克公主和卢森堡的约翰的长子,于1316年出生在布拉格,1346年当他父亲去世时成为波希米亚国王。由于他的争取,布拉格教区在1344年升格为总教区。1355年,查理在罗马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京城。查理希望布拉格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他将布拉格建成帝国境内最为辉煌的城市,而位于该市最为显赫的建筑就是圣维特主教座堂,在中欧首先采用了宏伟的哥特式,室内装饰采用了独立的艺术风格,称为波希米亚学派。1348年4月7日,他建立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的第一所大学,今天称为查理大学,是捷克最古老的大学,也曾是德国第一所大学。同年,他还在老城的旁边建立了布拉格新城(''Nove Město''),并在新城和小城之间架起了查理大桥。他还新建了许多教堂。当时,布拉格是欧洲的第三大城市,拥有一个造币厂,德国和意大利的商人和银行家聚集于此。
1402年起,查理大学的神学教授胡斯在伯利恒小教堂用捷克语布道,让平信徒与神职人员同领圣体和[圣血],而被教庭裁定为异端,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处以火刑。4年以后,布拉格发生第一次[掷出窗外事件],引发了胡斯战争。
===哈布斯堡时期===
自1526年起,波希米亚开始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鲁道夫二世在位时(1576-1612年),再次将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设在布拉格。他除了热衷于占星术和魔法,同时也热爱艺术,使得布拉格成为欧洲的文化之都,聚集了开普勒等一批天文学家、画家。1617年,狂热的天主※※,皇帝斐迪南二世登基,决意不再容忍新※※。1618年,布拉格再次发生[扔出窗外事件],引发了残酷的三十年战争。1621年在城外不远处进行的[白山战役]中,捷克军队战败,27名新※※贵族在老城广场被处死。1648年,瑞典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宫廷迁往维也纳,此后布拉格进入一段萧条时期,城市人口也从战前的6万下降到2万。
1689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布拉格,随后该市得以重建。在18世纪,该市经济持续上升,到1771年拥有8万居民,其中有许多是贵族和富裕的商人,在城内兴建了许多宫殿、教堂和花园,它们普遍采用装饰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1784年,原来的四个自治镇——城堡区(Hrad?any,位于城堡西面和北面)、小城(Mala Strana,位于城堡南边)、老城(Stare Město,亦位于城堡东边,与城堡区隔河相对)和新城(Nove Město,位于东南方),正式合并为一个城市。
1806年,根据拿破仑的命令,神圣罗马帝国解散了,皇帝弗兰西斯二世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称号,改称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一世。
1848年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同样也震撼了布拉格,但被猛烈的※※。第二年,捷克民族主义运动(反对另一个民族主义政党,the German one)开始兴起,直到在1861年在市议会中赢得多数。
19世纪,布拉格城市继续扩张。1850年,犹太区(Josefov)并入布拉格市。1883年,布拉格市又添加了高堡(Vy?ehrad)区。工业革命对布拉格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因为附近地区有煤矿和钢铁工厂,对开设工厂很有利。波希米亚成为奥匈帝国境内最富裕的地区。第一个郊区Karlin形成于1817年,20年后人口就达到10万。1842年,布拉格兴建了第一条铁路。
===20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战败,布拉格成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城堡则成为※※府。这一时期,布拉格仍以工业发达闻名欧洲。1922年初,周边37座自治城镇划归布拉格,居民骤增至676,000人。1930年人口达到85万。到1938年,布拉格人口增加到100万。
1939年3月10日,※※※命令德国军队占领了布拉格,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1945年5月5日,布拉格的捷克人发动了反对纳粹占领的[布拉格起义]。同一天,美军攻占了距离布拉格只有一小时路程的比尔森(而苏联军队尚在摩拉维亚边境),帕顿将军意图解放布拉格,但被艾森豪威尔将军阻止。根据此前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秘密协议,波希米亚将由红军解放。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投降的第二天),苏联※※开进了布拉格。战后,布拉格再次成为捷克斯洛伐克首都。许多捷克人真诚地感谢苏联士兵。战争结束数月后,苏联军队离开捷克斯洛伐克,但苏联保持了对捷克强烈的政治影响。1948年2月,※※※发动非流血政变获取了布拉格政权。
这时,布拉格长期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群体无法适应战后的高压控制,1967年,该市举行的第四次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大会上,米兰·昆德拉等许多作家开始批评※※※。1968年1月5日,捷克新※※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开始政治※※化运动,即布拉格之春。同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扑灭了这场运动。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布拉格街头挤满了人群,开始了天鹅绒革命,捷克斯洛伐克摆脱了※※※和和苏联的影响。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治后,布拉格成为捷克※※※的首都。此后布拉格日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2000年爆发了15000人参与的反对全球化的※※活动。2002年8月,布拉格遭受严重的洪灾,城中多处毁坏。幸好主要的景观(如查理大桥)无恙。
==景观==
自从铁幕倒下以后,布拉格再度成为欧洲(和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它是欧洲居第6位的旅游城市,外国游客人数仅次于伦敦、巴黎、罗马、马德里和柏林。多年以来,来到布拉格的外国游客以德国人居多,但到2004年,英国游客数目已经达到60万人,超过了德国游客;意大利位居第三,有30万名游客来到布拉格。布拉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的破坏比欧洲其他大城市轻得多,因而大部分※※建筑得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简朴和最繁复的建筑风格,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而其中数量最多、也最著名的仍是哥特式和巴罗克式建筑,使得布拉格市区各种尖塔和圆顶高低错落,连成一片片的塔林,因而布拉格拥有“千塔之城”的称号。这些建筑的屋顶多为朱红色,墙面多为象牙黄色,在阳光下显得金碧辉煌,因而又有“金色的布拉格”的美誉。
===城堡区===
在布拉格的众多景观中,最重要的应该要算布拉格城堡和圣维特主教座堂(Katedrala sv. Vita)。布拉格城堡位于伏尔塔瓦河畔的小山上,其※※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已有1000多年的※※。布拉格城堡长570米,平均宽约130米,是世界最大的古城堡。这座城堡包括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王宫,也是1618年5月23日第二次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的发生地点;后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的历届※※也都在此办公。城堡内保存着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冠,还收藏有16到18世纪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国绘画作品4,000馀幅。圣维特主教座堂兴建于14世纪查理四世时代,直到1929年才完全建成,它不仅是布拉格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教堂。查理四世将它建成全城最为显赫的一座建筑,这也是中欧地区的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以其金色大门、飞扶壁和独特的波希米亚风格室内装饰而著称,两座尖塔高达97米。城堡区其他的名胜还有圣乔治修女院和黄金巷。修女院内收藏了不少14-16世纪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品;黄金巷两侧均为小巧房舍,昔日曾是为国王炼金的术士们聚居之处,现在则改为出售手工艺品的店铺。卡夫卡故居位于该巷22号。
===小城区===
查理大桥是伏尔塔瓦河流经布拉格市区河段10几座桥梁中最著名的一座,长520米,宽10米,兴建于1357年,桥上有30尊精美的圣徒雕像。这座桥上汇集了各种露天艺术表演,是体验布拉格波希米亚风情的重要场所,当然也是布拉格游客最为密集之处。小城区是当年的德国人区,尤以[巴罗克式]教堂为特色,包括[圣尼古拉教堂]、[胜利之后圣母堂]和圣多马教堂等。约翰·列侬墙也位于小城区。
===旧城区===
在[旧城广场]的一侧,竖立着[胡斯纪念碑],周围则聚集着各种风格的建筑:哥特式的泰恩教堂(俗称魔鬼教堂,黑色墙面)、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以及[老市政厅]。在旧市政厅的外墙上,有著名的布拉格天文钟。
===新城区===
新城区有布拉格最大、最繁华的瓦茨拉夫广场,长750米,宽60米,广场中心有瓦茨拉夫雕像,周围是华丽的古典式大楼,其中包括[新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博物馆]和欧洲大饭店。在伏尔塔瓦河畔,还有一幢造型奇特的跳舞的房子,又名“[弗莱德]与[琴吉]的房子”,是1992年加拿大建筑师法兰克·盖瑞的作品,作为银行使用。
===犹太区===
犹太区也是布拉格的特色所在,拥有[老犹太公墓]和老新犹太会堂。另有新犹太公墓(包括弗兰兹·卡夫卡的墓地)。
===高堡===
高堡是布拉格城市的发祥地,有着高贵的公主与英俊的农夫相爱的美丽传说;它高踞在山崖上,居高临下,成为俯瞰布拉格全城美景的观景台。
[5 楼] w4m0330 [泡菜]
10-1-9 09:33
WIKI:布拉迪斯拉发

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面积约367平方公里,人口为427,000人 。布拉迪斯拉发位于斯洛伐克西南部,多瑙河畔,紧邻奥地利和匈牙利两国边境,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与两个国家接壤的首都。布拉迪斯拉距离维也纳不到60公里,搭电气火车前往维也纳,只需一小时左右,是欧洲距离最近的2个首都。
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是该国※※府、国会和※※的所在地,也是文化中心,拥有数座大学、博物馆、歌剧院、美术馆以及其他重要的文化与教育机构。斯洛伐克许多大型商业与金融机构的总部也设在布拉迪斯拉发。
该市在※※上曾经长期使用德语名称'普莱斯堡'(Pressburg),而且曾经受到日耳曼、捷克、匈牙利、犹太和斯洛伐克等各种民族的强烈影响。从1536年到1783年,该市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匈牙利王国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拥有许多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的※※人物,19世纪的斯洛伐克民族运动也以此为基地。
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国会、※※※※各部、最高法院([sk:Najvy??i sud])和※※银行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布拉迪斯拉发州的州府(2002年起,还是布拉迪斯拉发自治州)。该市还拥有许多外国大※※和领事馆。
布拉迪斯拉发旧城的特色是拥有许多巴洛克式宫殿。格拉苏尔科维奇宫建于大约1760年,由匈牙利议会※※格拉苏尔科维奇公爵下令兴建,1996年重建后成为斯洛伐克※※府。斯洛伐克※※则位于昔日的总主教夏宫。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获胜后,他和弗朗茨二世两位皇帝的外交官在总主教府内签署了第4次普莱斯堡和约。而一些较小的住宅也深具※※价值:作曲家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就出生在旧城一座18世纪的房屋内。
该市最著名的教堂是哥特式的圣马丁主教座堂建于13到16世纪,在1563年到1830年之间充当匈牙利王国的加冕教堂。方济各会教堂可以追溯到13世纪,是行封爵礼仪的地点,也是该市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宗教建筑。圣伊丽莎白教堂,由于其颜色通常称为蓝教堂,完全是新艺术运动风格。
犹太公墓的地下重建部分(过去在地面)是一项奇迹,19世纪的犹太教拉比摩西·索法安葬于此,它位于城堡山下,靠近电车隧道的入口。布拉迪斯拉发唯一的军人公墓是斯拉温(Slavin),1960年揭幕,纪念从德国军队手中解放布拉迪斯拉发时阵亡的苏联红军士兵。这里也是欣赏该市和小卡尔巴阡山风光的绝佳地点。
20世纪的著名建筑物还有多瑙河上的新桥(Novy Most,有飞碟状的餐馆)、斯洛伐克广播电台的倒金字塔形的总部、设计独特的 Kamzik 电视塔(了望平台和旋转餐厅)。在21世纪初,新建的高大建筑物改变了传统的城市风光。在建筑业热潮中出现了大批新建的公共建筑,例如阿波罗桥和斯洛伐克国家剧院的新建筑,以及大批私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是该市最显著的建筑物之一,位于多瑙河岸边一处85米高的高地上。城堡山曾经是凯尔特人城镇的卫城、罗马帝国边墙的一部分、巨大的斯拉夫人的防御居民点,以及达摩拉维亚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 直到10世纪,匈牙利王国时期,此处建造了一座石头城堡。这座城堡在1430年改建为反对胡斯运动的哥特式堡垒。1562年又改为文艺复兴风格,,1649年再次重建时改为巴洛克风格。在玛丽娅·特蕾西娅统治时期,这座城堡成为尊贵的皇家驻地。1811年,这座城堡被摧毁,成为废墟,直到1950年代重建,大体上恢复了玛丽娅·特蕾西娅时期的风格。
该市从起源到19世纪,德意志人一直是占优势的民族。 但是,在1867年奥匈和解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马扎尔化进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普莱斯堡的人口中已经有40%是以匈牙利语为母语,42%以德语为母语,15% 以斯洛伐克语为母语。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建国后,布拉迪斯拉发仍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但是民族构成的比重发生了变化。该市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的比重增加,而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的比重下降。到 1938年,59% 的人口是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德意志人占人口的 22% ,匈牙利人占人口的 13%。 1939年斯洛伐克第一※※※成立,又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最突出的是驱逐了许多捷克人和犹太人。 1945年,大部分德意志人撤离,或者在捷克斯洛伐克复国后,和匈牙利人一起,以曾与纳粹合作的罪名被逐出该市。
从此该市获得了明显的斯洛伐克特征。数百名公民在1950年代的※※中遭到驱逐,以达到用※※※※来取代“反动派”人口的目的。 自1950年代以后,斯洛伐克人成为该市的优势民族,占人口总数的大约 90% 。
WIKI:圣马丁主教教堂,是位于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一座主教座堂. 它坐落在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下面的旧城的西部边缘.它是布拉迪斯拉发最大、最好的教堂,也是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特别以曾经担任匈牙利王国的加冕教堂而著称。目前,它是布拉迪斯拉发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从1995年到2008年2月,它是布拉迪斯拉发-Trnava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穿梭在现代与※※之间的街头巷尾
圣米歇尔城堡门
圣米歇尔城堡门下有一个指示东南西北的圆环,圆环的各个指向上标示着从这里到达世界各地的距离。我趴在地上找到了北京,距离7433KM。不知道这个7433KM什么时候可以近到让我摸到呢……
老市政厅前面的喷泉广场
老市政厅钟楼
斯洛伐克国家大剧院
多瑙河流经的又一处桥梁
[4 楼] w4m0330 [泡菜]
10-1-9 09:32
爱樱吾妻,

收到你即将和陈琼去香港游玩的消息,非常欣喜:这个做了快两年的梦即将被你实现,可惜陪伴你的人不是我。不过我想机会肯定是有的,我们不是说过要把足迹踏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么,怎么少得了香港呢?很期待你去香港短暂游玩之后也能与我分享你的快乐,两双眼睛总是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的。

维也纳的旅行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我又不得不踏上前行的步伐,前往布达佩斯了。一路上,清冷的寒风与金色的阳光做伴,东欧平原上排排风车在旷野中贪婪的伸展着枝臂。一个个宁静的村庄在我视野中穿行,忙绿的人们在晨光中享受着这分东欧土地上自然的平静与淡定。天空中南飞的大雁与镶金的云朵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幅动与静的协奏曲。

我们的旅游大巴里头,导游给播放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布达佩斯之恋》(英文名叫做Gloomy Sunday,点击可WIKI一下)。原意可能是让我们看到更多与我们将要去的那个城市的一些电影般的风光,但是电影的风格似乎事与愿违,这是一个钢琴师的故事,这是聘用钢琴师的餐厅老板的故事,这是餐厅老板和被钢琴师的曲子感动的客人的故事。这是纳粹时期欧洲人用幽默和浪漫麻醉苦难的故事。看完电影,不禁心情开始郁闷。Gloomy Sunday不愧是传说中的“自杀圣曲”,即使电影采用的不一定是原版,但是配合着剧情与台词,依然让人心中产生一种挥洒不去浪漫的阴霾。一如电影的忧郁,今天上天也似乎向我昭示着布达佩斯这浪漫而阴沉的传说,整个一天都是那么阴云密布的。伴随着这种惆怅,整个布达佩斯的旅行都是混沌的——兑换货币的时候刚好轮到我的时候机器故障,不得不找别家了。匆匆的行程让人无心体会这座城堡的宏伟,那座教堂的威严,以及那些雕塑的伟岸英姿……

直到黄昏时分,当我登上了佩斯高堡,再次俯瞰整个城市的时候,才开始发现这座城市的震撼。而这种震撼来自于佩斯城的老皇宫以及连接布达与佩斯的第一座桥,也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链桥。夜色中的佩斯皇宫,就像黑夜中跃动的精灵。橙色灯光照耀之下,恢弘的圆顶黄墙和极尽奢华的雕刻昭示着它辉煌的过去。而今它已经成为旅行者的必经之地,也同时作为城市的一座博物馆,依然发挥了它作为地标性建筑应有的光芒与使命。隔着忧郁的多瑙河看去,点点灯光荡漾在河水之中,给人无限※※的回想。

而链桥则更是布达佩斯的标志。曾经布达与佩斯是两座被多瑙河天然分隔的城市,直到19世纪中期链桥的修建,才使得两座城市合二为一,成为“布达佩斯”城。作为一个总是骄傲地称自己有五千年辉煌※※的中国人来说,观看欧洲的※※总是觉得那么混乱——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法兰西※※※,普鲁士王国,奥匈帝国……总是在占领与被占领,独立与纷争之中纠结。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森人,犹太人,吉普赛人……名族也就是在那些战火之中逐渐融合或者被排斥驱逐。教会统治的黑暗世纪已经过去,铁骑和枪炮的时代已经成为欧洲人心中的阴影。因此,桥在欧洲人心中便成为一种神圣的符号,代表了交流与沟通,象征着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无怪乎在所有欧元的背面都有一种符号,那就是——桥。而眼前这座※※上演绎了两个城市合并重要角色的链桥则更是成了布达佩斯无法抹灭的风景。无论是风霜还是雨雪,链桥都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而我也幸运的在夜色中捕捉到了这座和平使者的倩影。跨越鸿沟需要稳定的桥梁,飞跃天堑需要坚固的桥梁,其实人与人之间何尝不需要架设沟通的桥梁!一个关切的眼神,就是人们之间驱散猜疑的桥;一捧会心的微笑,就是人们之间冰释嫉妒的桥;一声轻声的呵护,就是人们之间消融隔阂的桥。

虽然只有一天的行程,但是一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浪漫;一座城市,让我理解了宽容;一座桥梁,让我体会了沟通。当我闭上眼的时候,我知道,我还会来的——布达佩斯。

睁开眼的时候到达了多瑙河上的另外一个城市——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法。离开了布达佩斯的阴霾,又来到了阳光灿烂的地方,似乎一下子不适应了。穿行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感觉现代与※※总是那么和谐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仅仅两个小时的步行游览,怎能让那些风景锁定在我的心中!我不得不闭上眼,努力回想着那些明信片的位置,让那些精彩的时刻不曾在我眼前消失,让我可以兴奋的与你分享这些奇妙的旅程……

可惜等我睁开眼的时候,我已经置身那个传说中的浪漫之都——布拉格了。

WIKI: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是匈牙利首都,也是该国主要的政治、商业、运输中心和最大的城市,也被认为是中欧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布达佩斯的人口在1980年代中期曾达到高峰207万,目前仅有约170万居民,它是欧洲联盟第七大城市。该市是在1873年由位于多瑙河右岸(西岸)的城市布达和古布达以及左岸(东岸)城市佩斯合并而成的. 。此前没有布达佩斯这个称呼,过去人们一般将它称为佩斯-布达(hu:Pest-Buda)。
布达与佩斯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两座城市之间在夏季有一座[铁链桥]相联。1839年至1849年两城之间在匈牙利改革家[伊斯特凡·塞切尼]的建议下建成了第一座正式的桥梁。今天这座桥以伊斯特凡·塞切尼命名,是布达佩斯市内跨越多瑙河的九座桥中最著名的一座。当时它是多瑙河上[雷根堡]下游的第一座桥。
布达佩斯最重要的名胜都位于多瑙河畔。在西岸布达一边岩石陡峭的山上树立着自由碑和城堡。山下有[布达佩斯温泉浴],其下游是布达佩斯技术和经济大学的主楼。城堡的北面的山上有[布达皇宫]。今※※宫里是国家图书馆、匈牙利国家画廊和市博物馆。皇宫边的桑多尔宫是匈牙利※※的驻地。
山北树立着马加什教堂,它与多瑙河之间是渔人堡。整个这个皇宫区以及多瑙河畔的景色从1987年开始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这个区的地下有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似的地道结构。这个迷宫部分可以被参观。
在多瑙河东岸,也就是平缓的佩斯一边树立着议会大厦、匈牙利科学院、多座大酒店、佩斯舞厅,继续向南国家歌剧院和艺术宫。
在布达佩斯有九座桥梁跨越多瑙河,其中最老的是链子桥,它同时也是布达佩斯的标志之一。
从[链桥]出发沿内环可以在佩斯一边经过大犹太会堂、国家博物馆、市场大厅一直到自由桥。大犹太会堂标志着※※上布达佩斯犹太区的入口,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内环基本上沿原佩斯的城墙而筑,这座城墙最后的一座城门于18世纪被拆毁,有些地方还有城墙遗迹。内环与多瑙河之间是布达佩斯真正的内城。这里与多瑙河平行的[hu:Vaci utca]过去是城市的商街,今天是市内最著名的购物街。它连接市场大厅与[hu:V?r?smarty]广场。内城北部是布达佩斯最大的教堂建筑:布达佩斯巴西利卡。
外环是1872年至1906年间建成的。它从裴多菲桥通到玛尔吉特桥,在当时是欧洲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这里的西火车站与东火车站一样是大型火车站建筑的典范。
在外环上还有多座剧院和电影院,由于在西火车站以及其它市区里建造了大型电影院,因此这些电影院中的一些被迫于1990年代末关闭。连接市中心与城市公园的安德拉什大街与外环交叉处是一个八角形的广场。
至今为止安德拉什大街是布达佩斯建筑的典范之一。从1871年至1885年在14年间在这条2.4千米长的林荫大道两旁建立了※※主义的居民建筑以及匈牙利国家歌剧院、恐怖大厦博物馆、许多广场和英雄广场。英雄广场的周围是艺术厅和艺术博物馆。广场中心的千年纪念碑周围有14位匈牙利国王的立像。
从2002年开始安德拉什大街也是世界遗产。大街下是布达佩斯地铁的第一条线路,它是继伦敦后欧洲的第二条地铁。
在英雄广场后是城市公园,它是1896年纪念马扎尔人定居1000周年庆祝时建立的,包括动物园、马戏场、滑冰场和[布达佩斯温泉浴]。
位于市中心以外的有罗马居民点阿奎库的遗址遗迹新建的收藏社会主义时期雕塑的雕塑公园。
布达佩斯的地铁系统※※悠久,是欧洲第二古老的(欧洲最古老的地铁是伦敦地铁)。最初的地铁线是现在的M1线,即黄线。现在它被恢复为最早的面貌,最为一段※※保存下来。另外的两条地铁线M2(红线)和M3(蓝线),是后来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现在第四条地铁线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08年开始运行。地铁占据所有公共交通服务总量的22%。
在盖莱特山丘上,可以俯瞰整个布达城,几座大桥连接了布达与佩斯两座城市,于是它们成为了一个整体。
城市※※的英雄广场。那些这样那样的教堂城堡纪念的都是不同“外来民族”的神圣,而唯独这里,才是匈牙利人民的“英雄”
英雄广场旁边便是市民广场,一个可爱的匈牙利小女孩在水池边玩耍,远处便是英雄广场上的雕塑。
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弄清楚名字和作用的城堡和教堂……
匈牙利不是欧元区,使用它们自己的货币——福林。一欧元可以兑换265福林。手上拿着7500多福林的时候心想,要是这是欧元多好!晚上跟其他几个团友一起找到了一家异常火爆的布达佩斯特色的餐厅,几个人坐下来挨了两个小时吃了一顿“大餐”。结账的时候账单上写着11700福林!可惜晚餐出去没有带相机,第一次吃完看到这么大的账单!
夜色中的佩斯皇宫。橙色灯光照耀之下,恢弘的圆顶黄墙和极尽奢华的雕刻昭示着它辉煌的过去。而今它已经成为旅行者的必经之地,也同时作为城市的一座博物馆,依然发挥了它作为地标性建筑应有的光芒与使命。隔着忧郁的多瑙河看去,点点灯光荡漾在河水之中,给人无限※※的回想。
赛切尼链桥:位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是一座跨越多瑙河的橋樑,簡稱為鏈橋。鏈橋以資助者伊斯特凡·塞切尼伯爵為名,全長375公尺,1849年完工啟用,是九座連結布達(西岸)和佩斯(東岸)的橋樑中最古老的。
[3 楼] w4m0330 [泡菜]
10-1-9 09:31
※※※※※※※※※: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维也纳约有165万人口,在欧盟城市中居于第10位。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凯尔特人在约公元前500年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有记载的维也纳城市※※可以追溯到13世纪,在巴本堡王朝的统治下,维也纳第一次崛起,直到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作为首都和统治中心而闻名世界,此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维也纳会议在维也纳举行。
随着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和维也纳,跟德国和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其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奥地利。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美誉。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时代的辉煌为维也纳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雄伟建筑,而作为“音乐之都”也吸引了贝多芬、莫扎特和马勒等众多音乐家,继承了他们的古典主义音乐作品和文化遗产,使得维也纳成为一座远近闻名和深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游客乘坐具有维也纳特色的马车行走在维也纳的内城即老城,老城的中心是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老城内还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霍夫堡皇宫、奥地利最繁华的步行街克恩滕大街、有名的蛋糕店和旅馆、富丽堂皇的戒指路(环城大街),还有各式各样的酒馆、爵士酒吧、舞厅和艺术画廊等。维也纳的大部分旅游景点常年开放,比如美泉宫、霍夫堡皇宫、贝尔佛第宫和维也纳博物馆区。游客大多选择夏季来旅游,也有不少游客在每年12月来到维也纳参加圣诞市场。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的美泉宫入选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的世界遗产,而市中心的斯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标志。
维也纳同时也是一座国际会议城市,2006年共承办了147项国际性会议,超过巴黎和新加坡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会议城市。

几个世纪以来,维也纳一直是古典音乐和歌剧的中心,被誉为“音乐之都”,同时哲学的维也纳学派、文学的维也纳圈和维也纳空想现实主义学派,乃至饮食艺术和咖啡文化等也是远近皆知。
维也纳的古典主义音乐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几百年来贡献了不计其数的作曲家,至今仍影响和激励着当代音乐家。
维也纳养育了维也纳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勋伯格、韦伯恩和贝尔格。出生在维也纳的还有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兰纳、克热内克等。无数音乐家曾在维也纳学习、生活和投身音乐创作,其中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有李斯特、莱哈尔、布鲁克纳、马勒、格鲁克、勃拉姆斯、维瓦尔第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兰纳、布鲁克纳、马勒、格鲁克、勃拉姆斯、维瓦尔第等长眠于维也纳。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的1月1日由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在金色大厅举行和向全球直播,维也纳歌剧院舞会是每年维也纳狂欢节的高潮,其它如维也纳华尔兹、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等和维也纳众多的歌剧院和戏院一起闻名世界。
旅游大巴载着48个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德学子行驶在一望无际的东欧平原上。宝蓝的天空开始散发陈曦的清澈,慵懒的太阳也终于爬出了地平线,给天边的白云镶上了一层金边。不久,从云层边上,万道金光倾洒而出,照暖了东欧大地。被金光覆盖的路边小树,光秃秃的立在寒风中显得格外精神。阳光拉长了我的影子,斑驳的落在路边枯黄的草地上。空气中浸透了露水的清新……
维也纳的老市政厅
国会大厦
霍夫堡
传说中的金色大厅
不知道贝多芬能否听到?
向约翰.施特劳斯学习
Nordsee的鳕鱼汉堡,味道不错的
蓝色多瑙河
一直想飞
音乐家的星光大道
圣诞树上挂满了小天使和红桃心.摘下一颗来
黄昏,美泉宫
茜茜公主的后花园
远眺维也纳
[2 楼] w4m0330 [泡菜]
10-1-9 09:31
爱樱吾妻,

当我着手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两度发来短信告诉我:你又开始那么忧郁的润湿着蓝色的明眸,想着我像几年前那般愉快的享受着东欧明信片般的风景和同行的朋友其乐融融。因此,我想为这次行程写下一点什么。特别是当我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浪漫之城布拉格,看到数以万计的游客翘首期盼着布拉格广场上时钟敲响13下,一对年轻的新人在这激动的时刻完成他们婚礼的时候,我决定写下我这次难忘的东欧之旅。

时间回到出发的第一天。为了赶上科隆出发的旅行团,从柏林起了个大早。倒了六趟火车才在下午到达科隆。即使心情是激动的,上天也没有因此而成全激动的心灵——阴沉的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正是这样,更加增添了科隆大教堂——这座157米高的钟楼,德国第二、世界第三高教堂的威严的气氛。站在教堂地下顿时便觉得心情十分压抑。走入里头,恰好赶上了圣诞节的弥撒,虽然不知道※※们在唱的什么,但是音乐的旋律是那么安详的,让人心里荡漾着平静的暖流一般。管风琴的低鸣,在教堂空旷的上空盘旋,神父的歌声交织在这盘旋的琴声中安抚着前来做弥撒的人们。这时,我似乎感悟到了,几百年前J.S.巴赫那如泉涌般的音乐的创作灵感。

作为一个中转站,科隆并没有太多时间多走。对于我这个匆匆过客,科隆的天空也没有让我感怀激动,再多的,就是WIKI的公式化的文字,介绍科隆的过去,和现在。整理并摘抄部分过来,附在信的最后。如同这封信一般,科隆就是一个仅需轻描淡写却需要用心感受的城市。当我闭上眼,科隆已然在我眼中成为过去,再度睁开眼的时候,我已从睡梦之中醒来。

睁开眼的时候,我们的旅游大巴已经载着48个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德学子行驶在一望无际的东欧平原上了。宝蓝的天空开始散发陈曦的清澈,慵懒的太阳也终于爬出了地平线,给天边的白云镶上了一层金边。不久,从云层边上,万道金光倾洒而出,照暖了东欧大地。被金光覆盖的路边小树,光秃秃的立在寒风中显得格外精神。阳光拉长了我的影子,斑驳的落在路边枯黄的草地上。空气中浸透了露水的清新……我知道,我的东欧旅途开始了。虽然激动,却难免还有一丝遗憾,因为我只有一双眼睛!因为,与你分享的眼睛只有一对!

我不想闭上眼,害怕错过这一路的风景。然而一夜的跋涉让疲惫占据了上风。再次睁开眼的时候,我已经置身于维也纳,这个“多瑙河上的女神”的城市。蓝天和金色的阳光已经对我这个喜新不厌旧的游客注射了疫苗,即使激动的观看着这城市的风景,开始有些不乐意谋杀快门。哥特式风格建造的老市政厅高耸矗立,威严而高贵;雅典娜神庙一般希腊风格的国会大厦上镶嵌的金边在阳光的爱抚下熠熠闪光;跑车,电车还有马车一同穿梭在古老的街道上,彬彬有礼,让人感觉脚下走过的就是一条时间的长廊;还有悠闲的市民带着宠物小狗在绿地上徜徉,一切都是那么平静!

我听见贝多芬坐在广场上喃喃呓语,亦真亦幻;我看见镶金的小施特劳斯醉心于自己梦妙的旋律,不由也假戏真做的模仿他的自我陶醉;我感受到英雄广场上欧根亲王和卡尔大公的豪迈气概,也剑指西方洒脱了一把。

憩身与蓝色多瑙河畔的长凳,看着河边想要高飞的鸟儿,不由开始发觉时间短暂。清晨方才到达,明日又即将离去,就算快门“咔嚓”的再多,也不足以让心静平静的向你诉说这华丽而朴素的光景。市政厅前面圣诞市场关门了,但是树上依然挂着白色的天使和红桃心。

下午4点,阳光开始西下的时候,我来到了美泉宫。在夕阳的映衬之下这座红顶黄墙的宫殿显得那么夺目。茜茜公主的倩影在高挂的壁画上清晰可见……远眺灯火中这座音乐之都的※※名城,心中依然不能平静——时间太少,感受太浅,只能片面的与你分享这旅途不由心生遗憾。

华灯初上,而我又要闭上眼睛,准备明天的旅途。耳边隐约回荡着阵阵歌声…

如果我能看得见
就能轻易的分辨白天黑夜
就能准确的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

如果我能看得见
就能驾车带你到处遨游
就能惊喜的从背后给你一个拥抱

如果我能看得见
生命也许完全不同
可能我想要的我喜欢的我爱的
都不一样

眼前的黑不是黑
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人们说的天空蓝
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

我望向你的脸
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
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
忘了掀开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
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
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
因为你是我的眼
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还记得你告诉我唱的那首歌么?《你是我的眼》,我学会了。但是现在,我要把它改写成“我是你的眼”,让我的文字和照片,带你阅读浩瀚的书海,让你感觉,世界就在你眼前。一首很好的歌,总是能在某个时刻给人带来一点点震撼。虽然是一个盲人写的歌词,但我觉得,词作者盲的是眼睛,而世界上更多的人盲的,是心。看到世界的,除了明亮的眼睛,更需要锐利的心。倘若心是冰冷的,世界再美,你也无从欣赏;倘若心是浑浊的,※※再清,你也无法分辨;倘若心是静止的,时间再变,你也无力挣脱;倘若心是麻木的,人情再暖,你也无心走近!我是用心在看我们所处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和世界的,我想用我的文字告诉你,我们可以从重复中寻找美好,在模糊中辨认清晰,在运动中寻找永恒。

※※※※※※※※※:科隆

科隆,是德国人口第四多的城市,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国内陆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科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会中心和艺术知识中心。科隆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筑遗产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活动而闻名。1850年科隆的人口超过十万,在德国算作大城市。加上其第二住址在科隆的人其居民数今天超过一百万,但是实际上市内的居民只有在1975年和1976年真正超过了百万,此后始终稍低于一百万。科隆也有天主教大主教。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1996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科隆的主要标志,非官方象征。科隆位于欧洲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要道与莱茵河的交叉口上。莱茵河是欧洲南北交通的一条重要水道。科隆今天是德国铁路交通最繁忙的枢纽。它的内河港口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尤其是创造艺术的一个中心。它的狂欢节非常有名,此外它还是许多协会的驻地。在20世纪的后半叶科隆从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演变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今天科隆是一个媒体中心,市内还建造了许多新的办公楼。科隆的保险业也有跨地区性的意义。

科隆大教堂
科隆主教座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它是科隆市毫无争议的标志性建筑物。157米高的钟楼使得它成为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前两位是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和米兰主教教堂)。它从13世纪中起建,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缮工程不断。艺术史专家认为它完美地结合了所有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元素,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4年科隆主教座堂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脱离该名录)。1880年至1888年间科隆主教座堂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它至今仍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2001年有5百万游客参观了这座教堂,2004年达到了6百万。
科隆主教座堂隶属于天主教科隆总教区,是科隆总主教的主教座堂,主保圣人为圣母玛利亚及圣伯多禄(圣彼得)。
根据考古发现,教堂原址在罗马帝国占领时期是普通民居。从公元4世纪末或5世纪初起,在这个位置上开始建起了小规模的教堂。之后教堂不断扩建和改建,直到873年9月27日老教堂正式落成——今日科隆主教座堂的前身。这座教堂在1248年4月30日的一场火灾中几乎毁坏殆尽。
116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将原存放于米兰主教教堂的“三王圣龛”(存放东方三博士的遗骨)赠给科隆大主教Rainald von Dassel。由此,各地来科隆朝圣的信徒骤增,原先的老教堂难以承受。1225年开始,建造新教堂的计划提上日程。
1248年8月15日,新教堂在科隆大主教Konrad von Hochstaden的主持下开土动工。建筑为哥特式,由建筑师Gerhard von Rile以法国亚眠的主教座堂为蓝本设计。之后建造工程时断时续,1560年因为资金原因完全停工。于是,未完工的主教座堂统治了科隆的城市轮廓线300多年。
直到19世纪初,随着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作为德国统一象征的科隆主教座堂获得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另外,当时盛行德国的浪漫主义风气使得人们对中世纪重新感兴趣,教堂的最终完工也再次获得机遇。1842年9月2日,教堂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支持下重新开工。1880年,教堂在开工600多年之后终于按照最初的设计完工。157米高的双塔使得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于1880年10月15日在科隆主持了盛大的落成庆典,然而庆典仪式由于具有新教背景的德国王室和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冲突而蒙上了不快的阴影。
科隆主教座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相当程度的损坏,被炮弹击※※约70次。尤其是北塔塔基,在战后的几十年里都依靠临时的砖结构加固才逃脱倒塌的命运。1948年在尚未完全修复的教堂里举行了庆祝开工700周年的仪式。1956年重新对信徒开放。 教堂内部有104个座位,具中世纪晚期风格的唱诗台是德国最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有一个预留给教皇和皇帝的座位。祭坛里镀金的三王圣龛装饰精美,由于内部存放了被认为是属于东方三博士的遗骨,这个祭坛因为被认为是西方最重要的祭坛。教堂内的彩绘玻璃也远近闻名。 教堂顶上一共安置了12口钟。最早的是3.4吨重的三王钟(Dreik?nigenglocke),铸造于1418年,安装于1437年(后来三次重新铸造,最近一次于1880年)。之后是重达10吨的"Pretiosa"(当时西方最大的钟)和4.3吨重的"Speciosa",分别于1448年和1449年安装。而教堂内目前最大的钟是圣彼得钟,重达24吨,直径3.22米,安装于1924年。
车厢很空,足迹很满
科隆大教堂——这座157米高的钟楼,德国第二、世界第三高教堂,站在教堂地下顿时便觉得心情十分压抑。教堂的侧面就已经感觉很庄严了。
几十米高的教堂大厅※※悬挂这管风琴。走入里头,恰好赶上了圣诞节的弥撒,虽然不知道※※们在唱的什么,但是音乐的旋律是那么安详的,让人心里荡漾着平静的暖流一般。管风琴的低鸣,在教堂空旷的上空盘旋,神父的歌声交织在这盘旋的琴声中安抚着前来做弥撒的人们。这时,我似乎感悟到了,几百年前J.S.巴赫那如泉涌般的音乐的创作灵感。
其实“同心锁”并不是只有中国流行的,可惜不知道哪里卖这种锁
科隆就是一个仅需轻描淡写却需要用心感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