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安全快门的问题。。。据说标题要长。。。
3697
42
[1 楼] dhypanda
[泡菜]
10-1-27 16:40
问大家一个,安全快门的意思好像是说100MM焦距的镜头的保证不糊的最低快门速度是1/100s,那么APS-C画幅或者其他大小CCD/CMOS上面安全快门需要乘系数吗?例如小DC的镜头焦距原来是6-60mm,换算为36-360mm焦距,那么在最广角端的时候安全快门是1/6还是1/36s呢?
谢谢大家了哈 |
[43 楼] aardvogel
[资深泡菜]
10-2-1 14:41
原文由 wzhr8765 在2010-01-31 13:30发表 钻牛角尖没意思的,如果投影看胶片且投影仪精度够,安全快门理论也就不成立了。 所以安全快门,就是胶片时代大多数人手持拍摄能得到6寸左右清晰照片的快门数值。 理论的话,去看看纽摄吧,写得很清楚,安全快门下的照片,放大后也可以发现不清晰了 经验的话,大家都知道放大100%发虚的情况比看小图严重多了 |
[42 楼] wzhr8765
[资深泡菜]
10-1-31 13:43
原文由 正版云飞扬 在2010-01-30 20:42发表 应该讲大多数片连6寸也不印,只在显示器观赏一下,显示器全屏能清晰就OK了,真要认真数码也不是胶片对手。 |
[41 楼] wzhr8765
[资深泡菜]
10-1-31 13:30
原文由 aardvogel 在2010-01-30 16:46发表 胶片投影到屏幕算百分几?数码什么时候使用要使用超大画幅,就那显示器也算超大?使用中根据各人状况觉得滿意就好。 |
[40 楼] dhypanda
[泡菜]
10-1-31 13:16
原文由 aardvogel 在2010-01-30 16:46发表 确实很有道理哦。。长知识了 |
[39 楼] wzhr8765
[资深泡菜]
10-1-31 13:09
原文由 raptorz 在2010-01-31 11:33发表 有的话也是个案,市售机型都是电子快门的。 |
[38 楼] raptorz
[资深泡菜]
10-1-31 11:33
原文由 wzhr8765 在2010-01-30 13:41发表 谁说DC没快门?不是所有DC都是电子快门的,有些就是以光圈为快门,那也是一种机械快门。 |
[37 楼] 正版云飞扬
[资深泡菜]
10-1-30 20:42
原文由 wzhr8765 在2010-01-30 16:21发表 放6寸不糊的片儿 放到30寸看看还清晰不清晰 某些说法不能细琢磨 一认真起来漏洞百出 |
[36 楼] 正版云飞扬
[资深泡菜]
10-1-30 20:39
原文由 只管按快门 在2010-01-30 12:14发表 不放100% 很多问题都没有了 也不用追求什么高分辨率 高锐度镜头 放6寸大小都一个样 ![]() |
[35 楼] aardvogel
[资深泡菜]
10-1-30 16:46
原文由 wzhr8765 在2010-01-30 16:21发表 这位同学想错了,胶片所谓的不糊,是因为没放大。 尽管胶片理论上等于很高的像素,但大部分人都没输出过超大画幅,所谓的清晰也是相对于常规的6寸照片而言。如果放大到24寸,安全快门理论就不安全了 对于数码,显示器大小随便就19-24寸了,是否糊比较容易看出来,而放大到100%看,那就与像素密度有关了。 |
[34 楼] wzhr8765
[资深泡菜]
10-1-30 16:21
原文由 xww 在2010-01-30 13:55发表 我不知胶片相当于数码传感器的多少像素密度,胶片上清晰的图像,转为相应像素的数码后图像能糊了? |
[33 楼] 尐即是美
[泡菜]
10-1-30 14:22
原文由 wzhr8765 在2010-01-30 13:41发表 +1 |
[32 楼] xww
[泡菜]
10-1-30 13:55
和像素密度有关的
300w像素的单反也许1/30s秒是清晰的 同样情况下1500w的单反放100%就模糊了 不过你缩到300w之后还是清晰地 |
[31 楼] wzhr8765
[资深泡菜]
10-1-30 13:41
原文由 raptorz 在2010-01-30 13:30发表 DC根本就没有机械快门,抖是因为人在动。 |
[30 楼] raptorz
[资深泡菜]
10-1-30 13:30
原文由 SleepingIII 在2010-01-27 16:48发表 DC本来就不容易抖。因为快门动静小。 |
[29 楼] wzhr8765
[资深泡菜]
10-1-30 13:26
原文由 wzhr8765 在2010-01-30 13:16发表 比不过,还是用经验公式。 |
[28 楼] wzhr8765
[资深泡菜]
10-1-30 13:16
最高像素密度的数码传感器能和胶片比?
|
[27 楼] 姜小白
[资深泡菜]
10-1-30 12:43
我都乘了换算倍数,包括dc。这样有时候还端不住,最后再缩短一倍时间才保险。
很好奇手持200以上镜头,三分之一秒不糊的人是如何做到的,要我用基本保持400分之一秒才最保险,百分之一秒以下干脆不拍。(无防抖情况下) [姜小白 编辑于 2010-01-30 12:45] |
[26 楼] oldseniu
[资深泡菜]
10-1-30 12:38
我的感觉是,这个和人的因素有很大关系.
|
[25 楼] 欧陆风情
[泡菜]
10-1-30 12:31
原文由 暮雪独行 在2010-01-27 16:47发表 可是宾得的说明书上明确说了要乘以1.5倍呀,难到宾得外行? |
[24 楼] 只管按快门
[资深泡菜]
10-1-30 12:14
原文由 正版云飞扬 在2010-01-30 11:55发表 安全快门其实很简单,只有3个因素: 人手的抖动的距离(抖动越大,安全快门越高) 焦距(焦距越大,安全快门越高) 像素、弥散圆、抖动容忍极限(容忍极限越小,安全快门越高) 胶片时代弥散圆固定(认为定的,但是确实经过对人眼的计算)所以一般人可以认为抖动距离时差不多的,也就得出了经验公式。 而数码时代容忍极限被某些人的舆论宣传成了单个像素(绝大多数人判断抖不抖现在都是100%放大了看)。这个像素越高,容忍极限越低。也就越容易抖。而且现在人都觉得机器高档,拿来就拍,人手的抖动平均也比原来大了。只有焦距没变化,(APS *1.5就是)而实际上现在单个像素跟原来的弥散圆比已经小了很多了,50mm理论上的安全快门=>人手多抖一倍,焦距x1.5,像素最少差3倍(6寸只需1500边长就够了,只有150w像素)。算出来安全快门已经1/500。等将来像素再高,没啥不可能。 悲哀的是总有人觉得像素密度对安全快门没影响。而纳闷为啥高像素反倒更容易抖,为啥宾得K20 K7防抖效果不好。 其实7D防抖效果更差。 第二点就是非得100%看。真的有用么?你放到多大把它当照片看?非要当像素看就悲哀了。 |
[23 楼] 正版云飞扬
[资深泡菜]
10-1-30 11:55
原文由 wzhr8765 在2010-01-28 02:58发表 胶片时代胶片颗粒度类似 数码相机可不一样 像素密度差别太大 30mm镜头在5D上用1/30s不糊 30mm镜头在1200w像素小DC上(等效200mm)还用1/30s就糊了 都放100%在屏幕上一看便知 |
[22 楼] 小龙仔
[禁言中]
10-1-30 11:12
原文由 wzhr8765 在2010-01-28 15:58发表 数码时代确实变了,因为各个传感器(类似胶片)的像素密度不一样了,诚如dragonwsun所说的一样,像素密度相同的机器无论全幅还是小dc,同一焦距的镜头的安全快门是一样的。胶片时代的胶片无论大小,其像素密度可以说是一样的,所以安全快门都是焦距的倒数。 |
[21 楼] dragonwsun
[禁言中]
10-1-29 03:48
原文由 wlbx 在2010-01-28 21:25发表 像距定了不代表像的大小也定了,只能说在感光器上的投影(把感光器看做一张白纸就行)的大小是一定的,但像的大小跟像素相关。500万像素的APC和1000万像素的APC照的照片百分百放大后的像不可能一样大。当然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不考虑像素,把所有的电子感光元件都看成是不同面积的胶片,在物距和焦距一样时,不管是DC还是APC还是FF,在胶片上的像(把胶片拿出来比,而不是洗出来)是一样大的。而按照像素来看的话,就相当于把底片放大冲洗出来一样,像素密度越大的其最大放大倍数就越大。所以同样大小的一点抖动经放大后像素密度大的就越大,也就是越糊。 “其次,个人认为与像素密度也无关。只要像不动,无论像素密度多大,都不会糊。当然如果动了,密度大的可能是糊2个像素而密度小的可能只糊1个像素。”你最后一句话是对的,但说与像素密度无关是不对的,说什么只要像不动都不会糊,像不动当然不糊啊!大家讨论的就是因为手抖导致成像发生位移而糊片的情况。 [2010-01-29 04:44 补充如下] 原文由 wzhr8765 在2010-01-28 14:58发表 数码时代确实变了,感光元件的像素密度不再一样了,而胶片时代所有的胶片,不管大小,其像素密度可以说是一样的。如同我上面所说的一样,在物距和焦距一样时,不管是DC还是APC还是FF,在胶片上的像(把胶片拿出来比,而不是洗出来)是一样大的。所以其安全快门都是物理焦距的倒数。 |
[20 楼] wlbx
[泡菜]
10-1-28 21:25
首先,不需要转换系数是必然的,1/f=1/u+1/v,从公式上看,特距和焦距一定时,像距就定了,也就是说像的大小定了。要想使像不糊,就必须使像在一定时间内始终投在CMOS(或CCD)上。无论你用全幅还是APC幅面的CMOS,像的大小都是一定的,所以不需要转换系数。这也是DC不容易糊的主要原因,焦距才几毫米,基本不可能糊。
其次,个人认为与像素密度也无关。只要像不动,无论像素密度多大,都不会糊。当然如果动了,密度大的可能是糊2个像素而密度小的可能只糊1个像素。 |
[19 楼] suezo
[泡菜]
10-1-28 09:24
同样幅度的抖动,在象素越密集的CCD上就越容易被察觉,这应该是常识吧.普遍而言,小DC象素密度远大于APS,APS大于FF,对应安全快门的速度,自然小DC远高于APS,APS高于FF.照等效焦距来换算,也是个大致的近似计算,完全不换算,在APS上还勉强,在小DC上那就是扯了.10X光变的小DC长焦端物理焦距也就60mm左右,没防抖手持1/60s大量拍的都是废片
|
[18 楼] besure
[资深泡菜]
10-1-28 09:02
我们这儿没标题要长的规矩。。。
|
[17 楼] 阿白的阿白
[泡菜]
10-1-28 08:37
只和镜头标注的焦距有关系,和转换系数也没关系
|
[16 楼] 阿白的阿白
[泡菜]
10-1-28 08:36
跟像素完全没关系,只和镜头的物理焦距有关系.
|
[15 楼] dhypanda
[泡菜]
10-1-28 08:34
谢谢万能的无忌……有点明白了…是我钻牛角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