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遭遇激情洋溢的情色南美洲(组图)
1026 0
[1 楼] 白话连篇 [禁言中]
10-3-26 19:15
探讨一些通常被遮蔽的切身问题,既是文化的开明,也是时代的进步。在这个改革或迅速变革着的大时代,讨论此类问题更显重要,譬如“情色”。
  初春的北京,私底下,我自认为的“南美艳遇”时常遭到一些文化人的批判,他们说这还算“艳遇”?压根儿就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是“遭遇”!在有些人看来:这也就基本类似于在北京的某些胡同中,有发廊妹掀着裙子对着行人叫嚷,“大哥,,,,?”——为此我甚至也几度好事地翻阅了词典,词典里,“遭遇”是指遇到不好的事情。评判的标准是主观的。
    的确,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语境场景中会有质的变化,就象我们流行词“忽悠”,恶毒的小人能玩笑的攻击,善意的智者可以调侃的安抚。惟其如此,我的南美故事,不算是现代国人眼中的“艳遇”,却确确实实变成了保守国人的“遭遇”。用遭遇来开篇更符合国情,直接的变革和激烈的艳情在中国都是死路一条。
    在智利,想了解当地年轻人的生活,我被偶遇的美女带去了一个年轻的场所。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庞大舞厅,其规模之大和其所处的城市之下简直就形成了空前巨大的反差。曲径通幽地进入,主场中是男色与女色相互呼应的脱衣舞台,舞台下,数以千百计的人群狂欢着尽情扭动在由烟、酒、※※、音响和灯光共同组成的迷色躁动中,就像玛雅人的祭奠仪式,我都怀疑他们也正是玛雅人的后代。黑暗的角落中还涌动着一团团紧紧簇拥在一起的男女。当我偶遇的美女迅速丢失在那些魅影中,我也就只有身背着大相机紧张地穿过人群,这是令我陌生的极度兴奋的人群。我害怕被人抢走相机,只紧紧抓着背带。此时,我只是一个满场狂舞中不知所措的中国人,也引来扩音器里chino,chino(中国人)的狂叫。当周围尽是挥动的手和未果的拥抱,回以僵硬微笑,这就是我唯一沟通的方式。
    在国内,难得一见这样盛大的暧昧狂欢,但在这里我却分外担心着自己因为拍照而被扁……毕竟,西语的救命都喊不出,help me在这也没用武之地。于是,相机成为累赘,时尚青年成为木头,只拍了一两张照片我就逃回酒店。后来我才知道,南美人除了安第斯附近的玻利维亚人不喜欢被拍(据说是不自信认为自己难看)之外,其余的都喜欢被拍,对于当地的时尚青年而言,你不拍他还很难受呢,哪怕是在我们定义中已然十分狂乱不拘的“非主流”举止。
   其实,南美人从来就没有“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距离的成长在一起。对性和性别的理解也比我们开明。我和两位中国女孩也曾一起参加过一个南美当地中学的纪念活动,这个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起来的学校周年庆典,全部节目都直接与性有关,其大胆程度也令两个中国女孩很是羞涩,几次想要中途离开。虽然我挽留下了她们,但接下来当舞台上下的狂热一次次袭来,两个中国女孩就活像两块木头一直僵硬在狂欢人群中。
    南美人还分外喜欢彼此拥抱亲吻。我不清楚是南美人的拥抱习惯让他们性格开朗,还是性格开朗让他们每天拥抱,反正拥抱亲吻就是南美人必不可少的见面礼。(异性拥抱外加亲吻脸颊,同性见面则只能拥抱,不能贴面更不能亲吻,除非是两个人都为了让在场朋友轻松一下,故意搞笑暧昧一下。)
  到南美的第一次拥抱是和我的朋友soria,一位年近70岁的老市长。国人大多没有拥抱的经验,结果,广场上当我动作生硬地上前主动拥抱,差一点就贴上脸,在场的※※官员看见一个中国人笨拙的仪态会心的笑了。不过,马上我也就有机会,接二连三领教了南美人最狂热的拥抱。
    在一所大学对面的海滩上,我一度发现了大学生们的秘密。夜晚,这里就是同性恋、双性恋、少许异性恋学生们的聚集地,或许这样定义稍有点武断,毕竟,南美多数国家信仰天主教,宗教对社会影响较大,对同性恋之类颇有忌讳,但总体而言其程度要好过中国,因为他们性格更活跃,也更勇于表达个人情感。
    在这个海滩上,年轻的同性们、异性们轻松地拥抱在一起,一点色情或情色的成分都看不出来,这是自然而然的情感交流。在如此欢情而放松的南美人面前,我感受到心跳即将停止,不知道要抱谁,也不敢去抱谁,只觉得一个人在这种场景中很受感染却也非常无助。不开玩笑地说:在国内自己也是一名勇将,较少感受尴尬和羞愧,但此时只想钻地缝立马消失。——终于找到该我表现的机会了。当我发现不时会有一对对人物结伴消失,就赶紧跟随过去开始拍摄了一些男男女女的照片。其实,我很清楚:拍摄行为掩饰了我经历这样场景后的慌张,而拍摄也成为我没有语言和肢体的社交手段,我唯一做的就是纪录下了这些南美情色场景。
    有趣的是,照片中的主角们都很喜欢这些照片,在他们感动之余我就被这群男男女女热烈地拥抱了,如果在国内,这或许是一场多少若有企盼的肢体交流,抑或又是一种无从回避的搅扰,但是在这里我感受到的只是最自然而然的拥抱,一场带有一点肉感的亲切礼貌。礼节过后,他们要求我以良心记者的名义对上帝发誓:不在南美发表这些图片。作为拥抱的副产品,我答应了。
在南美洲,人们也分外尊重私生活和所有私人领域之内的事情。我曾经在采访中碰见过一个小学校长,出乎我的意料,这位六十岁的校长没有结过婚,只谈恋爱,而且只和年轻女孩恋爱,当然这些女孩都是成年人。不过,在中国,恐怕这样的人就连做老师都会饱受非议,动辄便成为道德、风化的牺牲品。这位校长也告诉我:南美人性情开放,但信守法律和婚姻的承诺,除此之外,只要不侵害他人利益,如何追求幸福纯属个人问题。
    同样令人惊异的是:南美的很多中小学也为在校学生专门设立了未婚生子的养育所,一边是孩子,另一边,单身的母亲父亲们可能就在上课。社会并没有给这些单身母亲们更多的道德压力,只是很实际地帮他们解决问题。
    国内一位在智利教中文的志愿者告诉我:“刚到南美,真是受不了和中国如此不同的道德观念,但后来看见身为单身母亲的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怀抱婴孩做毕业论文时,我感动了,她和其他的学生没有差别,她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生选择”。
   图:http://blog.ifeng.com/article/369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