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拥有这样的器材,只能出这样的片片
46839
718
[1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0-4-18 21:37
相机:D60
镜头:18-200;腾龙SP90,老尼康手动28,肯高500折反,肯高2.0倍增倍镜。 想进D700,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进。 要是有米,真想烧。 男人么,在乎的就是拥有。 其实,有时候,玩的不是相机,而是寂寞。 都自以为的深沉、都自以为的不可一世、都自以为的自喜。 其实,如“标记为十二英寻”所言:“世人也许会哀悼一时,但会忘之永久”。 所以,本身就不会太长,又何必计较斤斤? 哈哈,玩,玩而矣!! 本帖最后由 bushnicon 于 2014-2-16 09:14 编辑 |
[719 楼] 一个人的远行
[资深泡菜]
24-9-14 09:39
bushnicon 发表于 2024-09-12 13:15 白鹭。 |
[718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24-9-12 13:15
这种鸟叫什么名字?
![]() |
[717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24-9-11 22:35
一只大鸟。
![]() |
[716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24-9-11 17:38
两年前还没有退。现在退了。早上河边跑跑。遇到鸟后也打打。
![]() |
[715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22-9-18 21:43
金秋八月
![]() |
[714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22-8-13 00:19
这个处理了一下。
![]() |
[713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22-8-13 00:18
今天是七月十五。据说关门了。
![]() |
[712 楼] 摄影zhang
[禁言中]
22-6-9 22:29
京城蓝色港湾 !
![]() |
[711 楼] 普通人家
[泡菜]
22-6-9 22:00
|
[710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22-4-23 15:48
很长时间没有来了。现在回复都要审核了?
|
[709 楼] kimbit
[泡菜]
20-1-20 17:57
bushnicon 发表于 2018-12-23 20:33 这张有感觉,只是不那么油润罢了 ![]() |
[708 楼] 愚夫之润喉糖
[泡菜]
20-1-4 07:13
圖文并茂。
|
[707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20-1-4 00:53
看到微距镜头,突然想到,在别的地方看到好多照片。贴图的说是微距照……
(懒得取他们的照片来说事了,省得人家认为在打他们的脸!) 现在的世界,要弄清楚一件事,比如说一个定义,那是非常方便的。比如说:什么微距拍摄?网上一查,就出来了: "微距"意为在较近距离以大倍率进行的拍摄,人眼往往对近于15cm的物体就看不清了,而专业微距镜头的光学校正按近拍的需要进行设计。按德国的工业标准,成像比例大于1∶1的称为微距摄影范畴。美国《当代摄影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通过相机拍摄1∶1或更大影像比的摄影"。这里我们所说的比率指底片影像大小与实物之间的比例关系,35毫米相机标准镜头最大拍摄比率为1∶10。事实上在摄影界国际公认的说法是,拍摄1∶1~1∶4左右影像比的都属微距摄影,而达到10∶1~200∶1则属显微摄影。 问题出来了。什么叫1:1? 所谓1:1,就是被拍摄物体与在“底片”上形成的大小是一样的。 全幅相机“底片”的大小差不多是36×24mm。根据微距摄影的定义,只要在这张“底片”上拍满了一个长度为36到72毫米,宽度为24到48毫米的物体,这张照片就是微距摄影。如果照片里是一个猪脑袋,不管拍得再怎样清楚,都不是微距摄影。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是用微距镜头拍了一张照片就是微距摄影了! 用全幅相机拍一张银行卡,让银行卡充满整个画面,不裁减,这是微距照片吗? 本帖最后由 bushnicon 于 2020-1-4 00:57 编辑 |
[706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20-1-4 00:19
又一年的腊梅。用微距镜头拍摄,但不是微距照片。 本帖最后由 bushnicon 于 2020-1-4 00:24 编辑
![]() |
[705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8-12-25 23:52
手机拍的,还经过了一些摸地飞。拍的时候好像用手机拍的容易些。 本帖最后由 bushnicon 于 2018-12-25 23:54 编辑
![]() |
[704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8-12-25 23:46
那天,为了接受再教育,听了青岛海洋大学一王教授的一节课。他说到,手机对相片的处理确实比不上相机。但易于做别的事,比如,发送,等,所以人们牺牲了相片的画质,专向了使用别的功能。这样,用相机的人少了。会不会手机拍照有一天又杀死了单反呢?就如柯达当年发明了数码相机反过来杀死自己一样。
这也许要看用的人需要什么了。只要有需要画质的,就不会用手机代替单反! 因为手机的照片与单反的,在电脑屏幕下看,差距还是很大。 ![]() |
[703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8-12-23 20:33
水草!
![]() |
[702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8-12-23 20:28
又是腊梅花开了!
![]() |
[701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7-9-19 22:36
既然是怀旧,就要让它重新获得生命!!
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有人用园珠笔了,用的都是中性笔。所以,只有用“换血”的方法让它重新获得新生。 |
[700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7-9-19 22:33
这支笔叫“丰华92”,肯定不是92年出的。但是哪一年呢?
原来用过的,也已经不知道在哪儿去了。后来在一家文具店里看到,又买了下来。还买了好几支笔芯。可是实在写不出来了。这种笔芯也是很多年前生产了,放到了现在,是什么状况啊! ![]() |
[699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7-9-19 22:26
这一支老的丰华园珠笔,已经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用的了。应该是在87年用的吧!当时查了很多单词,在字典里都留下了印迹。
![]() |
[698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7-9-19 22:20
突然想到了怀旧!
原来已经开始怀旧了啊! 前几幅中有一本书的那个,当然就是旧的。旧到什么程度?唱机的程度。 唱机啊!让人想到了夜上海中的那些唱片一圈圈地转着,一大个牵牛花一样的那个东东。 不过后来没有了大喇叭,但唱机还是在的。 于是就接触了林格凤。也有叫“灵格风”的。不过这些都 是音译。原文是叫做:The Linguaphone Institute 那时候学习英语用的就是这玩意儿。 有了书(英文的现在没有了),然后是老师借给的唱片。后来用“砖头”给录了下来。 幸好,我买到了前面的那本书。那书呢,并不专门是英语译成的汉语解释。关键是书上的关于学习的指导。 后来社会进步了,学习的方法也多了。各种各样的学派满天都是。像什么大嘴啦什么的。但我却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方法,比这本书上介绍的方法更有效果。 这样说吧,当时就用这书上的方法练习了几个月,口语和听力就把别人甩到几条街那边了! 后来同学就给了我一个绰号:灵格风! |
[697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7-3-26 17:27
远的
![]() |
[696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7-3-26 17:25
再上一
![]() |
[695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7-3-26 13:05
占底片的大面积就是微距吗?
![]() |
[694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7-3-26 13:01
三生三世?
![]() |
[693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6-11-26 19:47
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磁带,用的是唱片!
|
[692 楼] bushnicon
[资深泡菜]
16-11-26 19:45
这才是老古董!
![]() |
[691 楼] zzjssyq
[等待验证会员]
16-11-23 19:25
拍的真好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