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0之王者?
5503 65
[1 楼] 緯軒 [资深泡菜]
10-5-7 19:09
同樣在國外網站有極高評價 highly recommended 的sony za 24-70 f2.8及nikon 24-70 f2.8...

那個先更好? 真是分不到高低?

s個有ssm, n有afs
s有t-coating, n有nano coating

同樣f2.8....

何解欠canon, 因為此鏡生產較早, 比較不多公平.

不知大家見解如何? (有人說n, 有人說sony, 或者另一個s - sigma)
[67 楼] 柯无名 [禁言中]
10-5-13 19:11
这帖子还在啊?一人有一个心中的2470,那种个人认为的,看看就算了,还当真

这也基本可以水了,大家都散了吧
[66 楼] teuromarc [泡菜]
10-5-13 18:19
菜头无敌是实话,用过就知道。
[65 楼] rongboo [资深泡菜]
10-5-13 00:07
除了太重,泥坑的24-70很好,非常好。
索尼、佳能的没用过,想来应该也都很好。
谁是王者?关我屁事,自己手里的好用就行了,难不成还因为一个标变换门?
[64 楼] 緯軒 [资深泡菜]
10-5-12 20:45
原文由 緯軒 在2010-05-12 20:43发表

http://imaging.nikon.com/products/imaging/technology/scene/20/index.htm

Ghost and flare: Phenomena that occur due to reflection inside a lens barrel or camera. In the past it had been thought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 type of ghosts and flare that are caused by strong ......


http://www.sony.ca/html/uf/microsite/Zeiss_Lens_Minisite/

The fact that lens coating technology – vapor deposition of a thin, even coating on the lens surface to reduce reflections and maximize transmission – was originally a Carl Zeiss patent is well known. The Zeiss company also developed and proved the efficacy of multi-layer coatings for photographic lenses, and this is the technology that became the T* coating.

Until the introduction of coated lenses, the lens surface would reflect a large percentage of the incoming light, thus reducing transmission and making it difficult to use multiple of elements in lens designs. Effective coatings made it possible to design more complex optics that deliver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erformance. Reduced internal reflection contributed to minimum flare and high contrast.

The Carl Zeiss T* coating is not simply applied to any lens. The T* symbol only appears on multi-element lenses in which 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optical path, and it is therefore a guarantee of the highest quality.
[63 楼] 緯軒 [资深泡菜]
10-5-12 20:43
原文由 speedlight 在2010-05-12 13:17发表
上面质疑完败的都是不看帖的

那家伙说:“总结来说,个人认为在成像以外的方面,T*这个完败于nano那个。”

其实从成像来说,貌似T*稍微优于nano一点点。


http://imaging.nikon.com/products/imaging/technology/scene/20/index.htm

Ghost and flare: Phenomena that occur due to reflection inside a lens barrel or camera. In the past it had been thought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 type of ghosts and flare that are caused by strong light entering the lens diagonally—even using various types of lens coating. Here we mark the arrival of the Nano Crystal Coat (as used on the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the first ever ultra wideangle lens)—a truly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that has greatly alleviated these problems—and focus on the men who developed it
[62 楼] 緯軒 [资深泡菜]
10-5-12 20:41
原文由 buck 在2010-05-12 11:38发表

他都说是个人认为了
认为么
也就是没有用过,没有根据的意思


i see
[61 楼] shuiyin [资深泡菜]
10-5-12 20:06
原文由 wulei56 在2010-05-11 22:27发表

你用raw拉回来试试,看谁动态大。


兄弟,两个机子和镜头我都用过,尼康的确实在成像上差了段距离!
宽容度和色彩这两项就没办法比,客观留言!
[60 楼] 身后是狗 [泡菜]
10-5-12 17:51
这篇文章很有亮点。
[59 楼] 激动的心 [陈年泡菜]
10-5-12 17:44
原文由 1304545 在2010-05-10 09:27发表

死马确实是要差一点,证据
1、sony 机身上死马确实不怎么跑焦, 但是CN 下都有点跑。 南宁本地时空网摄友有人拥有,再他的40D上不怎么跑  另一台450D上就跑得厉害

2、 死马的图层还是不太放心。 以前差点购入一只2手的死马头, 2、3个月犹豫期间, 参加时空摄友俱乐部活动时, 一次次看着它变残。   24-70 HSM 还不 ......

   这个分析的好,支持一下!
[58 楼] speedlight [资深泡菜]
10-5-12 13:17
上面质疑完败的都是不看帖的

那家伙说:“总结来说,个人认为在成像以外的方面,T*这个完败于nano那个。”

其实从成像来说,貌似T*稍微优于nano一点点。
[57 楼] alex4977 [资深泡菜]
10-5-12 11:49
原文由 buck 在2010-05-12 11:38发表

他都说是个人认为了
认为么
也就是没有用过,没有根据的意思


所谓YY和臆测还有妄想,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56 楼] buck [资深泡菜]
10-5-12 11:38
原文由 緯軒 在2010-05-12 07:43发表

T*这个完败于nano那个!!!???

他都说是个人认为了
认为么
也就是没有用过,没有根据的意思
[55 楼] 緯軒 [资深泡菜]
10-5-12 07:43
原文由 面瓜嘿嘿嘿 在2010-05-12 06:53发表

貌似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听懂了这句话阿,呵呵。
我再来补充两句:

1,不仅如此,nc的设计对于防雨,也有明显的优势。
2,而且n是镜身最短位置是50mm;我个人觉得,开机就是50mm要比开机就是24mm来得方便,毕竟24mm并不是很常用的位置。
3,n的另一个优势是握持部分更细,变焦环更宽,这对于带手柄的机身,相当重要。 ......


T*这个完败于nano那个!!!???
[54 楼] 阿次 [资深泡菜]
10-5-12 07:29
鞭一下M的最近距离
[53 楼] 面瓜嘿嘿嘿 [资深泡菜]
10-5-12 06:53
原文由 3Dimension 在2010-05-10 10:19发表

遮光罩是用来保护镜头的,24-70都是外变焦设计,但NC都拿遮光罩保护着,NC碰哪里都是遮光罩受力传到镜头主体,S碰哪里都是遮光罩受力传到镜头变焦时突出的部分

貌似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听懂了这句话阿,呵呵。
我再来补充两句:

1,不仅如此,nc的设计对于防雨,也有明显的优势。
2,而且n是镜身最短位置是50mm;我个人觉得,开机就是50mm要比开机就是24mm来得方便,毕竟24mm并不是很常用的位置。
3,n的另一个优势是握持部分更细,变焦环更宽,这对于带手柄的机身,相当重要。

总结来说,个人认为在成像以外的方面,T*这个完败于nano那个。毕竟n在※※上比较多的是新闻记者的选择,在机械结构方面会更多地体现这方面应用的需求。

到现在为止,似乎这种结构的头一共也只有5支,c的2870和2470,n的2870和2470,外加n的dx头1755。很遗憾,貌似c的24105不是。

。。。。。。。忘记了,还有pentax的小小金,不过那个虽然遮光罩很爽,但对焦时候前组转动。

[面瓜嘿嘿嘿 编辑于 2010-05-12 06:56]
[52 楼] 緯軒 [资深泡菜]
10-5-11 23:27
原文由 3Dimension 在2010-05-10 23:42发表

光学素质足够优秀我绝对承认,我也用过朋友的的确成像很好(本人NC都用),3家的24-70设计区别很大,反倒C的24-105跟S的24-70很像


真的不多留意3家設計
[51 楼] wulei56 [资深泡菜]
10-5-11 22:31
原文由 緯軒 在2010-05-09 22:43发表
今期攝影之友, 將n,c,s及sigma 4支24-70比較...

結果

1. c
2. n
3. sony
4. sigma

最後建議買sigma, 因為6100元.

我想sony與nikon接近,但應較c好.

不知各位有否看過?


以前看过几次,cn镜头对比评测,照出来的照片,人物表情,动作,角度,每根头发的位置一模一样,太神了,所以以后不敢看了,浪费钱。
[50 楼] wulei56 [资深泡菜]
10-5-11 22:27
原文由 白天教授 在2010-05-09 11:55发表
看看我的索尼PK尼康的帖子吧,A900+1635对比D3S+1424,尼康高光细节差得太远,令人不敢相信

我还得把24-70ZA弄回来,以前没对比不知道,对比吓一跳,索尼大动态的好处


你用raw拉回来试试,看谁动态大。
[49 楼] buck [资深泡菜]
10-5-11 20:37
原文由 m1a2 在2010-05-11 09:58发表

和我考虑的一样。这也一直是我的心病,尽管一直没有24-70,但还有别的镜头。

考虑的太多,而且还是设计师考虑的问题
nikon 24-70没有你考虑的问题了吧,可惜受力喜欢掉屁股。
所以说,只要机械设计预留保险系数就可以了
ps:没有针对nikon的意思。
[48 楼] m1a2 [资深泡菜]
10-5-11 09:58
原文由 3Dimension 在2010-05-10 10:19发表

遮光罩是用来保护镜头的,24-70都是外变焦设计,但NC都拿遮光罩保护着,NC碰哪里都是遮光罩受力传到镜头主体,S碰哪里都是遮光罩受力传到镜头变焦时突出的部分

和我考虑的一样。这也一直是我的心病,尽管一直没有24-70,但还有别的镜头。
[47 楼] 3Dimension [资深泡菜]
10-5-10 23:45
原文由 緯軒 在2010-05-11 09:09发表

伸出來, 易吸塵, 但c及n的鏡筒都一樣會延長的!?


我可没说易吸塵的事(3家都不是内变焦),我是说遮光罩安装的位置
[46 楼] 3Dimension [资深泡菜]
10-5-10 23:42
原文由 buck 在2010-05-10 23:30发表

我知道,但依然是镜身受力啊,又没有把力受到卡口或机身上。
而且不管怎么设计只要机械设计有足够的保险系数就不会有问题。
内变焦的优点么,是方便提高镜头防护性,因为可以把光学和机械部分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至于在设计上那个更有优势,并不是一句那个用的多就是那个好的。
反正这方面我也不怎么懂。
我只 ......


光学素质足够优秀我绝对承认,我也用过朋友的的确成像很好(本人NC都用),3家的24-70设计区别很大,反倒C的24-105跟S的24-70很像
[45 楼] 緯軒 [资深泡菜]
10-5-10 21:10
waiting ...
[44 楼] 緯軒 [资深泡菜]
10-5-10 21:09
原文由 3Dimension 在2010-05-10 10:59发表

S是下图伸出来的部分受力,不是一体的,NC遮光罩直接连在金属镜桶上,如果S那种设计好那为什么顶级镜头大多数是内变焦


伸出來, 易吸塵, 但c及n的鏡筒都一樣會延長的!?
[43 楼] 緯軒 [资深泡菜]
10-5-10 21:09
原文由 柯无名 在2010-05-10 12:27发表

摄影之友从不看的飘过


我每3個月方買一期來看.
[42 楼] 柯无名 [禁言中]
10-5-10 12:27
原文由 緯軒 在2010-05-09 22:43发表
今期攝影之友, 將n,c,s及sigma 4支24-70比較...

結果

1. c
2. n
3. sony
4. sigma

最後建議買sigma, 因為6100元.

我想sony與nikon接近,但應較c好.

不知各位有否看過?


摄影之友从不看的飘过
[41 楼] buck [资深泡菜]
10-5-10 11:30
原文由 3Dimension 在2010-05-10 10:59发表

S是下图伸出来的部分受力,不是一体的,NC遮光罩直接连在金属镜桶上,如果S那种设计好那为什么顶级镜头大多数是内变焦

我知道,但依然是镜身受力啊,又没有把力受到卡口或机身上。
而且不管怎么设计只要机械设计有足够的保险系数就不会有问题。
内变焦的优点么,是方便提高镜头防护性,因为可以把光学和机械部分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至于在设计上那个更有优势,并不是一句那个用的多就是那个好的。
反正这方面我也不怎么懂。
我只要知道这个设计的镜头2470za的光学素质足够优秀就可以了

[buck 编辑于 2010-05-10 11:31]
[40 楼] 3Dimension [资深泡菜]
10-5-10 10:59
原文由 buck 在2010-05-10 22:39发表

有区别么?最终都是镜身受力,
不要跟我说,受力点不一样,受力结果也不一样。
因为连两个镜头的内部机械结构的受力特性不知道,谈不上那个安全,那个不安全。


S是下图伸出来的部分受力,不是一体的,NC遮光罩直接连在金属镜桶上,如果S那种设计好那为什么顶级镜头大多数是内变焦
[39 楼] 普桑手动挡 [泡菜]
10-5-10 10:49
只买变焦、对焦时镜筒不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