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里东墟(编辑中)
415
25
[1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24
【背景资料】
唐朝张九龄开凿梅关,使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著名“陆上丝绸之路”,也成就了梅岭、里东、珠玑这三大南北闻名古墟。 梅岭、里东、珠玑三大古墟位于粤赣交通要道上,是沟通大庾岭南北的必经之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南北交通和商贸交流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也成为梅关驿道上最重要的驿站。据史料记载,梅岭三大古墟夹道成镇,每天往来客商达千人。自北宋始及其后历朝历代,商运勃兴,仅盐运挑夫就需10万人次。至于其他南来北往的客商,海外使者,更是不计其数。 明神宗23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曾经途经该处后,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盛景,书中描述了公元1595年5月经过大庾岭时的所见所闻:“旅客骑马或者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 商运的兴起,带动了三大古墟的第三产业,茶楼酒肆、客栈饭馆等店铺繁盛时逾千家,繁华一时。“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尽”,正是古墟繁华时期的真实写照。 时隔1291年后的今天,当沿线古墟湮没在现代气息中时,唯有里东古墟仍保存着原汁原味的上古风貌。长约500米的古墟夹在周围的民居之间,宽约3米的长长小巷倔强地伸向远方,曲直有致,古朴清幽,如同先人的足迹。小巷两旁店铺商号鳞次栉比,招牌斑驳陆离,漆面剥落,满溢着※※的风霜。村民说,这些木板房子至少都有上百年※※,※※最久的在明末清初。偶尔传来鸡犬相争之声让古墟更显宁静。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古墟民俗古朴,民情淳厚。据介绍,古墟逢新历二、五、八开墟。每到墟日,数以千计的四乡八邻群众都会带上各种千奇百怪的土特产品、手工艺术品前来赴墟,把古墟挤得水泄不通。此景历经千年仍不变,仿若一幅岭南版的清明上河图。 保存完整的还是那座“余音绕梁三日”的古戏台。与丹漆金碧、堂皇艳丽的北方戏台相比,里东古墟古戏台却别有一种小巧玲珑,色调素雅的气质。戏台总占地376.98平方米,精雕细绘的整个建筑分为“三进”,内有双天井巧妙连接,有斗拱装饰并与卷棚用“虾公梁”细密缝合。三进地面均由青砖或鹅卵石铺设,戏堂可容纳500余观众。最令人叫绝的是,古戏台的主舞台顶天面挑檐翘角,中间设置为八角覆斗藻井,可以有效提高演出空间高度与有利于声学反射,使演唱时声腔产生共鸣,产生“绕梁三日”的音响效果,这充分体现了古人们的聪明智慧。 ----上述文字摘自CCTV大型纪录片《千年珠玑》 【主题】寻梦里东墟 【作者】摄谜谜 【时间】2010年5月8日 【地点】广东省南雄市里东墟 【器材】EOS5D MARK II EOS50D EF16-35mm f2.8 II EF100mm f2.8 2010年初夏的南雄,阳光灿烂,暖风习习。5月8日,正是里东逢墟的日子,我踏着先人的足迹,带着那千年的梦想,来到里东墟,开始了寻梦之旅。 到了里东街口,映入眼帘的是两颗颗苍劲茂密的古榕。树干满是沧桑,青苔翠绿,还长着不少的木耳和菌类;树叶绿满枝头,生机勃勃,且呈遮天蔽日之势。正可谓,古墟已变迁,古榕仍苍翠。 往前就是里东街的街门,红沙粉刷的街门已出现不少的风化,有些地方已经露出了红色的墙砖,顶部“里东街”三个字依旧赫然醒目,顺着街口往前延伸的,是一条鹅卵石铺筑的古老小街。 ![]() |
[26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3:02
全部图文编辑上传完毕,有请各位大侠指导。。
|
[25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3:01
乡村裁缝
![]() |
[24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3:00
乡村补锅匠
![]() |
[23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3:00
生活总是要继续,我跟着那些赴墟的人们来到新墟场。这里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补锅匠、乡村裁缝、各类小店都已在这儿安营扎寨,继续着他们的营生,我也到此结束了这次里东墟的寻梦之旅。
![]() |
[22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58
被绑架的※※
![]() |
[21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58
离开戏台,很快将走完这条500米的古街了,我不禁回头再望这条古人走过,我也走过的小街,思绪不由得从遥远的※※回到了现在。于是举起相机,仰视即将离去的里东墟,想将最后的一个檐角记录下来,却发现檐角下面钉着许多钉子,上面密密麻麻挂满的电线,将檐角牢牢地捆绑。我不由得感到有些悲哀,※※是必然要过去的,但能否让它就像人一样自然地老去,而不是让现代的文明去绑架※※呢?
![]() |
[20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56
透过门缝拍的戏台里面
![]() |
[19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55
从门缝里看戏台
![]() |
[18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45
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里东戏台演绎的梨园故事。我带着那追寻故事人物的梦想,来到了位于老街中部的古戏台。那赭红斑驳的大门已上了一道沉重的锁,却掩不住门缝透出的一抹新绿。我循着那绿意,透过狭窄的门缝,看见里面的建筑依旧保存完好。那芳草萋萋、粗大的木柱、玲珑的戏台虽是一派喧闹后的寂静,却完全可以想见当时“十部梨园歌吹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盛况。。
![]() |
[17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44
而整条古街唯一还在营业的,只有这家老理发店了,或许不久的将来,它也将不复存在。。。。。
![]() |
[16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41
古街的老人
![]() |
[15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40
当然,这些记忆仍深深地烙在这两位留守老人的脸上。。。里东街也和其他乡村一样,随着城市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原住民陆陆续续迁出了这幽深的街巷,而这些沧桑写满脸上的老人们还坐在自家的门前,目视这熟悉而又空寂沧痍的巷口,古街曾经的故事就如她们背后黑洞洞的里屋,深沉且渐渐模糊,而她们却在做最后的坚守。。。
![]() |
[14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9
古旧的街墙
![]() |
[13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9
斑驳和龟裂的招牌
![]() |
[12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8
光阴荏苒,古街昔日的繁华已经消逝,唯留下这些紧锁的店铺、龟裂掉漆的招牌和古旧的街墙才能唤起一些残存的记忆。。。。
![]() |
[11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7
古街太多的往昔令我感怀,我不停地用镜头记录值得纪念的每一处。。。路过的老太却用不解的眼光注视着我,她怎么也想不明白,那毫不起眼的鹅卵石、斑驳的骑楼木柱、破旧的砖瓦房子,怎么会成为如此关注的对象?
![]() |
[10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6
在一个街角,一小小少年正喂养他的宠物--天牛,我仿佛也回到了30多年前的童年岁月,也喜欢抓一些天牛来玩,还以为这天牛只吃苦楝子树叶,所以常常拿那绿绿的鲜嫩的叶子去喂它们,然后静静地听它们用坚硬的颚颌剪断叶子所发出美妙的“嗦嗦”声响。
![]() |
[9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5
依偎的小鸭
![]() |
[8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5
沿着这曲曲折折的古街一路前行,在这样宁静的氛围中,宁静淡泊之情油然而生,耳边能够听到的好像只有自己轻轻的脚步声,就连那一群毛绒绒的小鸭子也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打起了盹,安然享受着古街的静谧,哪怕我走近它们,端起相机也全然不知,当快门轻嚓之时,它们才张开清澈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望着我的镜头。。我怕打搅了它们的美梦,连摁几次快门之后,轻轻地离开了。
![]() |
[7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2
冷清的街道
![]() |
[6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1
由于现在的农贸市场已建新址,大部分原住民也已迁出,这条往日喧嚣的老街便显得格外冷清,留下的只是一条承受过千百年来车辘马踏人行而磨得光滑泛青的鹅卵石街道,还有两旁破旧的店铺,偶尔也能遇到一两个匆匆走过的居民,和不时窜出的一两只狗儿、猫儿,为这古街带来了一些生活的气息。
![]() |
[5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30
里东街街门
![]() |
[4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29
古榕上的青苔和藓类植物
![]() |
[3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28
古榕上的青苔和木耳
![]() |
[2 楼] 摄谜谜
[资深泡菜]
10-5-13 22:25
古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