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科学幻想] 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相机-全球首发
1372 13
[1 楼] episteme [泡菜]
10-5-20 14:05
闲来无事讨论一下后EVIL相机.

1. 大致结构基本同现在的NEX
2. CMOS位置换成高亮度毛玻璃对焦屏, 人眼直接观测毛玻璃, 实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3. 取景完毕后把后背观景窗关闭用一个细长条的CMOS or CCD来感光, 动作类似现在的纵走式快门
4. 快门速度取决于拖动的速度和开放感光的CMOS条数. 比方说20条感光时快门速度为1/1000s, 10条同速扫过时快门速度为1/2000s
5. 可以容忍一点非同步的话, 可以RGB三段扫描, 如1-20行扫R,21-40扫G, 41-60扫B.
6. 长曝时可以来回扫反复采样

优点:
1, 真正所见即所得, 相机结构简单, 体积极小.
2, CMOS只要一小条成本大幅下降
3, 快门理论上可以做得非常高
4, RGB, 亮部暗部, HDR等都可以同时搞, 多重扫描, 动态, 色还原极佳

缺点:
1, 不能拍video
2, 无法机身防抖

难点:
1, AF机构如何安? 毛玻璃里能嵌进去吗?
2, 新的防尘问题?

有闲的DX欢迎讨论, 并等待CNSPPOS来重金采购本方案.

[episteme 编辑于 2010-05-20 14:12]
[14 楼] sandoo [泡菜]
10-5-21 20:35
不如直接把背面液晶屏改成1400万像素的,点对点实时取景。
[13 楼] 5012ZA [禁言中]
10-5-20 20:46
路过!

[5012ZA 编辑于 2010-05-20 20:46]
[12 楼] 赤信号 [泡菜]
10-5-20 19:22
原文由 imeasy 在2010-05-20 15:42发表
其实这样的话楼主不如异想天开的再厉害一点,比如,可根据电流变化而变成透明的CMOS……

其实可以这样:
类似单反结构,不过CMOS/CCD在折起来的“反光板”的位置上,取景的时候用毛玻璃,拍照的时候把CMOS/CCD放下来,
平时携带的时候是折叠式,拍照的时候再打开,这样不占位置,
都毛玻璃了,就不考虑AF了,不如一步到位,裂像毛玻璃!
最好做成后背的形式,也就是模块化,这样还有专用的观测后背和拍照后背
[11 楼] episteme [泡菜]
10-5-20 17:12
原文由 斯宾诺莎 在2010-05-20 17:07发表
"比方说20条感光时快门速度为1/1000s, 10条同速扫过时快门速度为1/2000s"
照这样算仅用1条岂不可以达到1/20000s的快门?别的不说,起码先把乘除法算明白,这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吧。
还有...唉,我真是懒的说了


呵呵, 你有点太认真了吧?

另, 如果同时20条cmos感光时的快门速度为1/1000s的话, 10条按同速扫过时快门速度为1/2000S我并不认为有错. 如果您有时间不妨用乘除法来解释一下我错在哪里? 另,在这种情况下1条扫过时快门就是1/20000S没错. 只不过肯定会有高速变形产生的.
[10 楼] 斯宾诺莎 [泡菜]
10-5-20 17:07
"比方说20条感光时快门速度为1/1000s, 10条同速扫过时快门速度为1/2000s"
照这样算仅用1条岂不可以达到1/20000s的快门?别的不说,起码先把乘除法算明白,这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吧。
还有...唉,我真是懒的说了
[9 楼] episteme [泡菜]
10-5-20 15:52
原文由 imeasy 在2010-05-20 15:42发表
其实这样的话楼主不如异想天开的再厉害一点,比如,可根据电流变化而变成透明的CMOS……


到底是资深....

可以在感光时保持半透明, 光线单边透过, 同时确认焦点和主体移动.

不过考虑到光学反像开始真心觉得EVIL能成将来主流了.
[8 楼] episteme [泡菜]
10-5-20 15:43
原文由 2470ZA 在2010-05-20 15:38发表
2. CMOS位置换成高亮度毛玻璃对焦屏, 人眼直接观测毛玻璃, 实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按你这么说,现在的单反都是所见即所得的了。何必多此一举?


现在的单反可不是所见即所得, 再说反光镜箱结构很复杂.

再补充一点, 毛玻璃上的光学取景其实是看到一个反像.
[7 楼] imeasy [禁言中]
10-5-20 15:42
其实这样的话楼主不如异想天开的再厉害一点,比如,可根据电流变化而变成透明的CMOS……
[6 楼] episteme [泡菜]
10-5-20 15:40
原文由 无处告别 在2010-05-20 15:23发表
纵走式快门的叶片最早都是钢片,后来因为速度上不去,逐渐改为合成材料...
您老兄,搞一小条CCD?
快门跑不快嘛,何况还带根数据线...


的确有点计算不足了, 而且没有全大感光器的话闪光灯也不能用.

看来只能采用备用方案了, CMOS和毛玻璃切换方案.

1. 取景时用毛玻璃, 拍摄时切换CMOS
2. 连拍时用背面EVF取景, 结构类似NEX, 外面LCD, 里面取景窗.

其它同NEX.
[5 楼] 2470ZA [禁言中]
10-5-20 15:38
2. CMOS位置换成高亮度毛玻璃对焦屏, 人眼直接观测毛玻璃, 实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按你这么说,现在的单反都是所见即所得的了。何必多此一举?
[4 楼] 无处告别 [禁言中]
10-5-20 15:23
纵走式快门的叶片最早都是钢片,后来因为速度上不去,逐渐改为合成材料...
您老兄,搞一小条CCD?
快门跑不快嘛,何况还带根数据线...
[3 楼] episteme [泡菜]
10-5-20 15:04
原文由 4079 在2010-05-20 14:28发表
你算一下1/200秒快门时每秒每个像素要采集多少次


很敏锐.
这是跟传感器性能密切相关的.

现在这个方案还有一个备用方案就是取景完毕换一块CMOS到毛玻璃位置感光, 这就跟大幅机完全一样了.
[2 楼] 4079 [泡菜]
10-5-20 14:28
你算一下1/200秒快门时每秒每个像素要采集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