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影随行
762
7
[1 楼] 华发早生
[泡菜]
10-9-17 16:48
没有哪座城市能像香港那样,直接与青春关联。“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的江湖豪情,《英雄本色》狄龙、周润发、张国荣的兄弟情深,古惑仔《旺角黑夜》的枪声响在真实与虚无的边界。还有那个荷尔蒙分泌旺盛年代里的青春读本——叶玉卿、李丽珍、陈宝莲、翁虹……在这些风情万种的身体里我读出了一个活色生香的香港。
没有哪座城市能像香港那样给我如此复杂的情感体验。既熟悉又陌生,既真实又虚幻,既热切又迷茫……香港,我来了!带着曾经的那颗少年心上路,触摸你的却是中年的脚步。 跟往事干杯 下午,四点,星光大道。 在星光大道众多的明星签名及手印中,一束白花显得格外的抢眼。走近一看,原来是哥哥的。想起哥哥,不由自主的想起《阿飞正传》里的那段台词:“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地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记得哥哥走的那天是愚人节(相信所有的张迷都不会忘记)。前一天晚上,刚和一位感情上受挫折的兄弟依依惜别。他要离开这个伤心地,到一个前途未卜的远方。酒杯一次次的端起,气氛很伤感。第二天早上,兄弟打来电话:“哥哥,走了!”不信,因为愚人节。到网络上查,确实。那一刻心头软软的疼痛,那个笑容中总有一丝阴郁的男人终于难逃无脚鸟的宿命。至今在卡拉OK里,还会点唱他的歌,只为,祭奠青春。 白花前,我祈掌合什。 晚,九点,铜锣湾时代广场。 穿行在如织的人流中,抬头看了一眼被林立的高楼分割的狭窄天空,脑海里却跳出一个个香港黑帮电影中的镜头。砵兰街、庙街、油麻地都在这一带,满街似乎都是古惑仔三五成群,拿着刀枪棍棒,通街追砍喊杀。待到发现警察,立即作鸟兽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青春犹如误入都市的山鸟,拼命的扑扇着翅膀却无从停栖。我彷佛也看到了自己那不安分的青春,夹杂在那一群奔跑的背影中,消失在阴暗的巷道深处。 夜,十二点,城市花园酒店。 躺在柔软舒适的床上,捧着一份《明报》在读。买这份现在销量只有两万份的报纸,只为一个人——它的前老板金庸先生。当年的《明报》执香港报业之牛耳,金庸左手写社论右手写武侠,手挥五弦,才动天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在那个视武侠小说为影响学习的邪书的年代,每本读来都不易。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可能有些夸张,可被窝里打着电筒看,课桌凿洞看确是常有的。我后来的转学也与此相关,一位新毕业的老师不仅没收了我的书,更是通过家访将我温暖的家变成冰冷的渣滓洞。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办公室,我当着众位老师的面一招“双龙出海”将他来个“平沙落雁屁股落地式”。后来,开除,离开了那所学校。 不过,我一直暗自庆幸,是金庸先生的十五部巨著使我没有沦落为彻底的文盲。再看面前的这份报纸,难怪今非昔比,没有了金庸,《明报》还是《明报》吗?渐渐有了睡意,迷迷糊糊间,似乎有首歌在耳边回响:“就在半梦半醒之间,我们越过时空相见。” 迷 情 • 迷 城 每晚都要坐地铁,在这座城市的地下穿行。从我们住所附近的炮台山站出发到中环、到铜锣湾、到弥敦道、到……,每晚总要见到行色匆匆的男女老少,一律的面无表情。地铁站的墙面上到处是广告画,巧笑倩兮的美女挺着傲人的双峰,香港人称之为“事业线”。 也许只有在地铁里才能如此清晰的听到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响,不知怎的想起郑愁予的名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头脑里的画面又切换到六十年代的旧香港,高跟鞋叩击在旧石板上,声音空旷寂寞远没有地铁里的惊心。张曼玉与梁朝伟擦身而过,款款流动的旗袍在空气中窣窣作响。时间似乎凝固,一秒彷佛有一生那么长。出了地铁,高跟鞋的声响立即消失在市嚣中。汹涌的人流如同潮水扑打着我的大脑,明白的告诉我:“你的想法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六十年代的旧香港早就一去不回。 弥敦道两边,大厦一栋接一栋隔出网格状的道路。数不清的商铺,从国际大牌到街边小店,密密麻麻的码在临街的立面上。每个转角都有着相似的面孔,不看路牌很难分清是站在那座大厦的楼下。我们像鲶鱼一样,从一家店钻进,再从另外一家店钻出。似有目的,却没目标的溜达着。一路上的红男绿女,都是陌生人。在这一刻感觉到这座城市的疏离,冷暖城市,咫尺天涯,这本就不是一座属于你的城市。 坐在双层巴士上看香港好像在看一只万花筒。这边英文那边中文,这边老化那边新世纪,这边市井那边官方,这边小巷那边大道,这边唐楼那边摩天大楼,这边小市民那边半山区,这边文化那边色欲……空间、时间,一切似乎都在错位。我只是一个过客,面对熙熙攘攘人群,滚滚车流和光怪陆离的街道,迷失了自己, 不知为何而来,也不知因何而去,听任记忆的碎片从指尖滑落,消失在坚硬而又冰冷的街道,随行人的脚步散落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半日香港仔 在张爱玲笔下,白流苏与范柳原在浅水湾酒店邂逅,徐徐展开了《倾城之恋》,“细看时,不是风也不是云,是太阳悠扬地移过山头,半边山麓埋在巨大的蓝影子里。” 浅水湾酒店就在香港仔,并没有刻意去找。看了旅游资料,知道香港仔是香港的船业中心,是香港原住民的集居地,还有许多渔民从事着传统的捕鱼业。这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近二十年因为香港娱乐文化的普及,仔的意思我想全国人民都明白。能做上半天的香港人倒也不坏。 就这样,我们自诩的“八仙”就要过海了。既没有铁拐李的宝葫芦也没有曹国舅的白玉板, “八仙”面向大海,陷入沉思。这时,一艘舢舨靠了岸,船老大非常热情的招揽我们,无奈他的普通话实在太烂,交流一时成了困难。最后,我们憋出了非常洋江滨的淫语:“HOW MUCH?”这回倒是听懂了。一番讨价还价,四十元一个钟成交。 机声隆隆,舢舨劈波斩浪。看过旅游资料知道这里是个港湾叫避风塘。大大小小有上千艘船只在此停靠。好多人家似乎举家都住在船上,以船为家。孩子们在水里嬉戏,大人们在抽烟打牌,在香港难得看到如此安逸的场景。海岸上一幢幢高楼壁立千仞,鳞次栉比。香港的海岸也是如此的拥挤,好在还有浩淼的大海让人春暖花开。 夏天下午五点钟左右的阳光还很强烈,海面上银光闪动,亮得有点睁不开眼。手搭凉棚眺望远方,天空中的云朵或如蛾眉淡扫,或如刀凿斧劈,或洁白如雪,或袅若青烟,或被镀上了一层细细的金边。这时我又想起《倾城之恋》里那一句“半边山麓埋在巨大的蓝影子里”,这蓝影子我以为是海水折射的缘故,因为香港的山和海似乎是长在一起的,海阔天空下总有山岚连绵的曲线作勾勒,海不疏阔,山不坚涩。 船老大掉转船头,往北行驶。我们见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餐馆之一——珍宝海鲜坊,楼高三层,装修仿照中国古代宫殿设计,金、红两色的飞龙盘旋而上,非常气派,价格也一定不菲。海鲜坊附近的水域里停靠了许多豪华游轮,据说上一次就要几万港币。香港作为闻名全球的销金窟,一掷万金的富豪实在太多太多。 这时船老大走过来叽哩瓦拉的一阵鸟语,估计是到钟了。船往我们来时的码头驶去,这时回头看天空,已是一片瑰丽的金黄色。一只鸟飞过,就像一个小墨点,快速的移动。视线随着它飞,跳过桅杆,跃过高楼,终于无影无踪。回过神来看岸,长堤上有人手持一杆鱼竿,走成了一幅剪影。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都有看□□□□□□的经历。破旧的录像厅里,香烟袅绕,空气浑浊,荧幕上一个个情欲的镜头在上演,牵引着一个个头好像一只只被拎起的鸭子,伸得老长。于是我们记住了曹查理永远喜形于色的脸,徐锦江透着强奸犯凶光的眼。香港的欲望写在脸上,不扭捏,够坦率。这没有什么不好,老祖宗早就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比起内地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可爱的多。 香港的公共空间里,最多的是广告,广告上印的最多的是美女。漂亮有什么不好?出名要早,赚钱要快。女人们在欲望的丛林里毫不吝惜地袒露自己的玲珑曲线。舒淇、叶玉卿、李丽珍这些一脱成名的女星仍是许多香港MM心中的偶像。脱还是不脱,这不是个问题,只是要价几何? 香港街头的霓虹亮起,又不知有多少《喜剧之王》中的柳飘飘浓妆艳抹的开始一天的工作。香港,因为她们活色生香。 香港四大才子中有一位是专门写美食的——蔡澜。这位老兄一辈子都在研究吃,写吃,本本都很畅销。香港人喜欢吃,香港的美食也令人喜欢。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一次次换上旗袍,一次次下楼去面摊买面条,衣服是晚宴般的郑重,面条却是最草民的生存,香港精神就在这里寓言般汇合:倾城的姿态,普罗的道路。 到了香港,第一餐安排在一家潮州菜馆。那一碗鱼丸汤很是鲜美,味蕾因此留下记忆。粤菜的精华在汤,汤须煲,煲须文火。不温不燥间,各种食材的味道丝丝散入那一锅老汤中,终而水乳交融。这有点像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汇入香江,终于熬成一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香港老汤。 还有在铜锣湾附近一家茶粥店里吃的那晚粥,浓淡相宜,米花均匀,撒着黄黄的姜丝、白白的葱丝,筷子搅一搅,里面是货真价实的江瑶柱、鱿鱼丝、猪肚,令人食指大动。还有那些虾饺、小笼包,鲜红的肉馅,白生生的虾仁,纸张一样透明的皮子,可爱的如同玩具,让人不忍吃它。 最难忘的是在香港仔的嘉年华海鲜酒楼。柔嫩细滑的鲍鱼、海参令人齿颊留香。弟兄八人举杯痛饮,爽朗的笑声声振屋瓦。邻桌举止文雅的香港人频频探过头来,看发生了什么状况。我高举起酒杯,向邻桌的一位老人说声:CHESS。他也会意的笑了笑,一饮而尽。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香港也同样如此。 后记: 我们这一代的青春时代是看着香港电影度过的,庙街、尖沙嘴等地名似乎总与躁动、混乱和热血沸腾的感受分不开。这次来香港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知道这是那个年代接触的影视作品给了我先入为主的感受。因此将这篇文章命名为《香港:如影随行》。 在香港只是短短的几日,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我写的只是我印象中的香港,真正的香港远比它丰富精彩的多。 ![]() |
[8 楼] 星河欲转
[资深泡菜]
10-9-17 19:57
原文由 华发早生 在2010-09-17 17:03发表 图太小了。 |
[7 楼] 华发早生
[泡菜]
10-9-17 17:31
香港:云的表情3
![]() |
[6 楼] 华发早生
[泡菜]
10-9-17 17:27
香港:云的表情2
![]() |
[5 楼] 华发早生
[泡菜]
10-9-17 17:22
香港:云的表情
![]() |
[4 楼] 华发早生
[泡菜]
10-9-17 17:07
无忌上图太麻烦了
|
[3 楼] 华发早生
[泡菜]
10-9-17 17:03
云的表情
![]() |
[2 楼] 华发早生
[泡菜]
10-9-17 16:52
在张爱玲笔下,白流苏与范柳原在浅水湾酒店邂逅,徐徐展开了《倾城之恋》,“细看时,不是风也不是云,是太阳悠扬地移过山头,半边山麓埋在巨大的蓝影子里。”
这蓝影子我以为是海水折射的缘故,因为香港的山和海似乎是长在一起的,海阔天空下总有山岚连绵的曲线作勾勒,海不疏阔,山不坚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