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史》问世廿年祭
710 2
[1 楼] 银一凡 [泡菜]
12-1-24 13:52
2011年9月17日,张承志的新作《涂画的旅程》,在西宁大什字新华书店签售会现场。张先生正在签名的这本书,翌日在兰州我与刘劲勋先生会晤时,我赠与了刘劲勋先生。
[3 楼] 银一凡 [泡菜]
12-1-24 14:02
       银一凡的腾讯BLOG:http://user.qzone.qq.com/570185065/infocenter
      

       《心灵史》,为※※作家张承志撰写的一部关于※※哲合忍耶教派的※※小说,其于1991年出版发行。书里含有人、做人、人的境遇、人的心灵世界和包围人的社会、人性和人道。书里有一片会使你感动的、人的光辉。一种极致的美,带着不可言说的神秘直抵灵魂深处。《心灵史》的写作与其说是作者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想,不如说是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立场、一种姿态,一种饱满的激情,一种对神圣职责的捍卫,一种正义与良知的自我呈现,一种与庸俗现状永不妥协的战斗品格,也许其中有所谓的偏执与偏激,但我们依然为之动容。
    《心灵史》,从问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轰动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坛,影响了一代人。它的凝重逐渐映入了※※摄影家的眼帘。
    《心灵史》,成就了※※摄影家刘劲勋、王征的人生理想。《苏菲的高原》、《永远的西海固》在中国纪实摄影史上是两块难以逾越的丰碑,超越他们是无数摄影家梦寐以求的梦想。
    《苏菲的高原》、《永远的西海固》真实呈现了十年九旱、不毛之地的西海固,陕回后裔现今生活景象。清朝同治年间,※※起义失败后被左宗棠强行迁徙、安插在西海固的※※,在这里顽强地与自然抗争、繁衍生息了150年。当我每一次踏上这片热土时,扼腕长叹,脑海里浮现着150前,他们的先辈生活在八百里秦川时的富足景象。
    ※※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对发展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和祖国社会政治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酷爱自由,具有传统的革命反抗精神,在※※上同其他民族一起为反对残酷的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清代同治初年,陕西爆发了震动全国的※※大起义。这次起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清朝统治者残酷的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必然结果。    
    1840年爆发的※※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后,清※※对外割地赔款,对内需要准备大量军费※※各地的人民革命,因而对农民的税捐剥削更为加重。陕西回、汉农民生活无着,所以在同治※※起义前,仅西安地区以东地区就爆发了两次农※※动。一次为1856年渭南县渭河以北汉族农民,反抗官府对他们所进行的盐课摊牌剥削,联合起来成群结队到县衙“交卸农器”。第二次农※※动发生在1861年,当时统治阶级又对农民进行地丁加耗剥削,临潼县李桥汉族农民首领杨生华号召临潼县农民武装反对。这一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杨生华全家皆被杀戮。
    同治元年※※起义的导火线,是由于团练对※※的任意屠杀刺激造成的。团练是清代统治阶级领导下的拥护统治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武装,所以※※群众对团练和团练头子的斗争,也就是对统治阶级的斗争。陕西第一个团练大头目张芾[fú]年少时就主张歼灭※※,1862年他把准备出关“剿灭”太平军、捻军的陕西团练,引导向※※“进剿”。
    ※※起义前夕,陕西各府州县皆奉札举办团练,明里是阻截太平军,暗地里防范※※乘机起义。所以团练是在清朝地方※※的指令下举办的,绝不是汉民自发的组织。第二,团练头目及骨干分子多系地方官吏和地主豪绅。张芾任陕西督办团练大臣后,他网罗了一大批官吏和地主豪绅为羽翼,关中各府州县的团练总目,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官员或在籍官员及有科举功名身份的人,各乡镇的团练头目,也多为地主、恶棍、豪绅。官吏、地主、豪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他们是团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广大团丁是强迫参加的,受团练头目驱使和指挥的。第三,团练受地方官吏直接控制和指挥。陕西巡抚瑛棨告示中说:“回系匪,宜剿灭,汉系团,宜协同官兵剿回”。在官吏的直接指挥下,各地地主团练打起“奉旨灭回”的大旗,恣意屠杀※※
    ※※起义后,陕西巡抚瑛棨以张芾“有乡望”,请其出面劝谕,张允之,于五月初六(6月2日)带着临潼知县缪树本、绅士蒋若讷、回绅马百龄等到临潼油坊街,召集※※劝谕、安抚。在五月初七晚上的谈判中,※※方面提出的先决条件是:立即解散各地团练,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张芾不仅拒绝回军的要求,反而勒令交出回军首领任武。任武在场气愤至极,立即返回渭南仓头镇集合数千人包围会场。这时群众又在张的轿内发现“剿灭”※※的传帖,说明张对谈判毫无诚意。回军遂将张芾及其随员捕押到仓头镇,并于五月十三日(6月9日)将其处死于镇南渭河滩,终年四十八岁,有二子,名师劬,师励。
    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有如下记载:“其酋任老五惧摇众心,嗾党拥出折辱之,芾据地大骂不绝口,遂被支解。时同治元年五月十三日也。子师劬,往觅遗骸,仅得骨数节。事闻,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文毅。命於省城、仓头镇并建专祠,随行遇害之临潼知县缪树本、山西知县蒋若讷及家属在泾阳被害者五十二人,从死仆人金榜等六人,并附祀。赐师劬举人。江西、徽州并建专祠,后祀江西名宦。”
    黄正林撰《同治※※事变后黄河上游区域的人口与社会经济》里援引刊登在※※期刊《禹贡》,1936年11期上的单化普撰《陕甘劫余录》一文,有如下记载:
    张芾孙子张某在平凉任职,趁机报复,“他借口御回,就调动左近团练。而团练惑于‘见回不留’之谚语,于是就大杀没罪的※※”,导致了回汉民族在平凉的大※※※※。回汉大规模的冲突发生后,平凉※※投靠了宁夏※※※※马化龙。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再次攻破平凉府城,“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数十万”。这次劫难后,“平凉数万户仅存百四十七户”,死者既有※※,也有汉民。
    张芾的孙女张佩蘅曾是※※※的养女,段祺瑞断弦以后,便由※※※主婚,把张佩蘅嫁与段祺瑞为继室。
    张芾被处死后,清廷认为※※“攻城戕官”、“叛逆已成”,对所有※※“格杀勿论”的通告就张贴了出来,清廷遂决定派兵入陕※※,它促使※※走上了有组织的起义道路,标志着陕西※※起义自卫斗争的扩大和起义的正式爆发。
    普洱马阿訇次子马鸣春阿訇的外孙、85岁的苏志兴老人,82岁的马长生阿訇,曾亲眼看到的普洱马阿訇遗留的当时陕西团练大头目张芾轿子中的“五月二十三日晚洗※※”的鸡毛传帖。
    陕西回※※动并不纯粹是一种农※※动,而是一种民族运动。
    同治元年以来,以农民为主的太平军、捻军会同※※军曾经多次进行联合作战。就是回※※动发展之初,※※农民给汉族邻人通风报信,劝他们早日迁徙,以避玉石俱焚之苦。这种情况,在陕西渭河流域各县到处皆有。这是※※起义之初,回、汉之间没有剥削和被剥削关系的劳动人民和平共处、素无芥蒂的证明。回、汉之间最基本的矛盾是※※劳动人民和汉族地主、工商业者的矛盾。※※劳动人民受到汉族地主、财东经济上的剥削,自然对他们恨之入骨。压迫※※的另一种方式,是每遇诉讼,就贿赂官府,串通讼棍,强词夺理,污民为盗,袒汉抑回,并强迫※※认罪,且回、汉在适用法律上不平等。华州、大荔县竟有“杀一※※,十回抵民;杀十※※,一汉抵命”的判词。
    同治帝载淳为清朝入关后第八代皇帝,是咸丰帝奕詝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同治帝六岁即帝位,由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和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八位顾命大臣辅政,18岁亲政,19岁卒于天花。

(未完待续)
[2 楼] 银一凡 [泡菜]
12-1-24 13:55
左一戴白帽的是马志文的儿子,左二为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沙沟乡的※※※马志文,曾为张承志的《心灵史》写作给予很大帮助,之后两人成为好朋友,此次应张承志邀请自费至西宁参加新书发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