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不尽的飞羽瞬间】(每日一鸟,每日更新)
1477 64
[6 楼] powerdrive [泡菜]
12-8-20 11:45
2012 年8月20日 图4:酒红朱雀

--------------------------------------------------------------------------------

不知什么时候,
有人说是第四纪冰川时期,
由于地球变暖,
海平面升高,
台湾和大陆
隔海相望

而曾经
在亚细亚大陆
广泛分布的
酒红朱雀
也被分为两支
一支分布在大陆的
秦岭-四川-横断山脉一线
而另一支
流落在台湾
在合欢山脉
行成一个亚种

我曾经在前年
在秦岭
与酒红朱雀
远远相望
最后
它飞远
我和它
相忘于
山峦

但今年初
我却在台湾大雪山
和它
亲密接触
我们彼此
似乎能听到对方的
呼吸
[5 楼] powerdrive [泡菜]
12-8-19 19:39
2012年8月19日 图片3

【我独自在风雨中】

野鸭湖除了大猛
最非典型猛的小猛
就是这个
楔尾伯劳了

那天
我独自在跑马场徘徊

越下越大

雨天
最大的好处
是让这跑马场
格外
安宁

安宁中
独处
不拍鸟
我已经感觉到快乐了

更何况
我看见她
楔尾伯劳
独自风雨中.......
[4 楼] powerdrive [泡菜]
12-8-19 00:06
2012年8月18日 多云间雨

午夜23:59
赶在零点之前
每日更新

【人类曾经遗失的鸥鸟---遗鸥】

遗鸥,是被人类最晚发现的鸥鸟。似乎曾经被人类遗忘,因而被称为遗鸥!
遗鸥的最初发现者,是个瑞典人,1931年,时任瑞典自然博物馆馆长的动物学家隆伯格(Ejnar Lonnberg)撰文记述了遗鸥,当时他只提到这可能是黑头鸥(地中海鸥)的一个东方地理种群,同年又撰文将此问题说明,并使用了Larus relictus的学名,意为“遗落之鸥”,遗鸥从此开始被科学界认知。

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国际鸟类学界对遗鸥的身世众说纷纭,主要观点认为遗鸥是另一种在亚洲腹地繁殖的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的一个色型或是渔鸥(Larus ichthyaetus)与棕头鸥杂交的产物。
终于在1971年苏联鸟类学家Auezov在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拉湖(Alakol Lake)发现了遗鸥的一个小规模独立繁殖群。随后他对遗鸥与棕头鸥的生殖隔离进行了记录,终于遗鸥以独立的物种面对世人。

遗鸥因数量少而被列入濒危~
1997你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
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Endangered B1ab(v) ver 3.1 
198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1996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谁也想不到,遗鸥的越冬地离我们北京鸟友,很近。
居然就在身边的大港。

这里今冬,聚集了4000只遗鸥。
似乎,全世界的遗鸥,都来到了这里。

遗鸥的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国(数处)、哈萨克斯坦(2处)、俄罗斯(1处)和中国(1处),
遗鸥在中国的繁殖地主要在内蒙古和陕北地区,但越冬地及其迁徙路线对学术界来说,一直以来是个谜。

几年前,※※的鸟类科学家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认为遗鸥在※※的主要越冬地是在天津沿海地区的渤海西海岸。
遗鸥在天津市大量个体越冬,数量最多的一年达到了7883只。
这无疑对我们北京鸟友是一个福音。

遗鸥是中型的水禽,体长为40厘米左右。

成鸟夏羽:整个头部深棕褐色至黑色,上沿达后颈,下沿至下喉及前颈,深棕褐色由前向后逐渐过渡成纯黑色,与白色颈部相衔接。眼的上、下方及后缘具有显著的白斑,颈部白色;背淡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纯白色。肩、翼上覆羽淡灰色,与背同色;外侧初级飞羽白色,具黑色次端斑,次端斑自外向内各羽逐渐扩大,至第6枚初级飞羽又缩小为一小黑斑;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黑色,第2、3枚初级飞羽外翈前部黑色,第1、2枚初级飞羽前部黑色次端斑后方各具一大形白斑;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淡灰色,具白色先端。体侧、下体均纯白色。 

成鸟冬羽:头白色,头侧耳覆羽具一暗黑色斑,后颈亦呈暗黑色,形成一横向带斑,直至颈侧基部。   

幼鸟:第1年冬羽似成鸟冬羽,但耳覆羽无暗色斑,眼前有暗黑色新月形斑;后颈有暗色纵纹,三级飞羽和部分翅覆羽暗褐色,尾羽白色,末端具一宽阔的黑色横带。虹膜棕褐色,嘴和脚暗红色,脚有时呈珊瑚红色;幼鸟嘴、脚为黑色或灰褐色。

在中国内蒙古地区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盘桓着著名的两大沙漠——毛乌素沙漠和库布齐沙漠,在这两大沙漠的接壤处,分布着一些湖泊群,其中一个驼形的盐碱湖泊,叫作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1987年,由中国鸟类学者组成的考察队在这一地区获得了一对遗鸥的标本,他们推断这里可能有遗鸥的繁殖群。1990年春夏之交,他们又来到这里考察,终于如愿以偿,发现了湖心各岛上庞大的遗鸥巢群。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进行对遗鸥种群的研究工作, 揭开了这一神秘鸟类的许多不解之谜。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境内的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来由于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禽遗鸥来这里繁殖,红碱淖也成了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基地,每年夏季大约占全球90%以上的遗鸥会光临红碱淖。据榆林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负责人介绍,2006年,来红碱淖繁殖的成鸟遗鸥近3000对,筑巢产卵2985巢。2007年有万余只成鸟遗鸥来红碱淖繁殖,筑巢产卵5036巢,来红碱淖繁殖的遗鸥数量逐年增长。

遗鸥的适应性很狭窄,尤其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它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其他地方不繁殖。   
每年3月,遗鸥陆续北迁,这时,它们已更换了一身崭新而色彩绚丽的羽毛,为长途跋涉飞临巢区、吸引异性之一并结成配偶而做好了准备。
有的在迁徙途中就相互结识、配合成对,而绝大多数却是到达繁殖地后,才相配成亲。   
迄今在地球上发现的遗鸥巢无一不在湖中之岛上。湖心岛的※※部位,裸露而多石子的地面是首选巢址。
早迁到达的遗鸥的巢造得较为精致,先用嘴和脚在地面上掘出2-3厘米深的浅坑,然后摆放锦鸡儿、白刺等灌木细枝,内铺禾草类、绒草和羽毛,并在巢外围加一圈小石子固定。后迁来者搭建的巢往往相当简陋,有的只为一浅穴,内垫灌木枝叶和杂草。   
在孵化后期和育雏期间,遗鸥会集体护巢。如有人或天敌接近巢区,成千上万只亲鸟几乎倾巢而出,在巢区上空狂飞乱舞,大声惊叫,有的不顾一切地向下俯冲,有的居高临下排泄粪便对付入侵者。

好,上述文字繁杂,简明总结如下:

遗鸥,濒危鸟种
全球1万来只
天津大港及渤海西海岸是其主要越冬地
繁殖地在※※陕西内幕和外蒙

冬羽白头,夏羽黑头
只营巢于沙漠湖波的湖心沙洲
有成群繁殖护巢的习性
有入侵者时成群千百只飞舞攻击
并伴有集体天空粪便的轰炸
[3 楼] butr [泡菜]
12-8-17 19:10
保持关注
[2 楼] 黑衫树 [资深泡菜]
12-8-17 17:22
强势插入
[1 楼] powerdrive [泡菜]
12-8-17 17:16
阔别无忌一年有余
承蒙很多朋友挂念
在这里做个汇报

还是按照老传统
每日一鸟
每日更新

就叫做《拍不尽的飞羽瞬间》

争取鸟种不重

从今天开始

2012年8月17日
阴--多云--雨?
小杓鹬

昨天在京城居然拍到小杓鹬
这可是百年不遇的一件大事儿

小杓鹬
是体型最小的杓鹬
这家伙
目前应该已经开始南迁
其迁徙路线
大多沿着※※海岸线

但是这小家伙
居然偏离航线
来到了
我们伟大
帝都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