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胶片—富士GS645s及其他
10880
131
[73 楼] M24
[泡菜]
13-1-13 01:16
PC老头子 发表于 2013-1-12 12:52 看着像是完全没有量化的比较,只凭一眼的感觉,看的是云。(后来再看,三张照片的云,区别不大。越看越没有分别。) PC老师讲得白平衡的也没有体会,也没有实践过。 您说的对,数码化后并且校过色的照片,从色彩盲猜很难分辨。 、 |
[72 楼] PC老头子
[老坛泡菜]
13-1-12 12:52
我回贴的中心意思是掌握色彩,为我所用,而不是为工具所用。色彩最重要的是白平衡,58楼以结合实际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我个人的理解: 1、前期来控制统一白平衡,如小景的片; 2、后期来控制统一白平衡,如大景的片。 都按照技术规律办事,排除个人水平高低造成的偏差:不管工具为胶片,还是小卡片DC,还是机皇,相机都会得到比较一致的技术结果。 很多朋友不知道,日光型胶片是以D65为参考白设计的,现场几乎不可能是这个色温,所以拍胶片严格时前期要现场测量色温,加了色温修正滤镜才能开拍(我举的室内小景的控制闪光色温就是用色温滤色片);此外胶片还有一个片基色会影响反转的黑场(负片的白场)——明白胶片前期的痛苦,就知道数码在白平衡上是何等的方便和相对准确了。 无忌的资深只是泡网分吧?不要太客气。因为我举例大景的片全部都校过色彩,若非作者,让我仅从色彩盲猜我也无太把握,请教您“看着象”是什么象?玩,交流。 ![]() 本帖最后由 PC老头子 于 2013-1-12 13:16 编辑 |
[71 楼] M24
[泡菜]
13-1-11 18:23
PC老头子 发表于 2012-11-12 09:54 2008年川西3张同场景,右边是正片。 没理由,看着像。 请资深公布答案。 |
[70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56
aj
![]() |
[69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56
ai
![]() |
[68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55
ah
![]() |
[67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54
ag
![]() |
[66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53
af 本帖最后由 最爱半支烟 于 2013-1-11 17:53 编辑
![]() |
[65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52
ae
![]() |
[64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51
ad
![]() |
[63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50
ac
![]() |
[62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49
ab 本帖最后由 最爱半支烟 于 2013-1-11 17:50 编辑
![]() |
[61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49
aa 本帖最后由 最爱半支烟 于 2013-1-11 17:49 编辑
![]() |
[60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3-1-11 17:48
以下是去年11月到黑水——红原拍的,全部是135的正片,感觉不太好
|
[59 楼] PC老头子
[老坛泡菜]
12-11-12 09:54
最爱半支烟 发表于 2012-11-9 21:20 莫说指点,交流不同的观点。共同都是为了拍出更好的片,玩罢了。 ![]() 就“那云彩的颜色老是很奇怪(特别是青色);还有用数码拍室内自然光人像,色温老是调不准”这个命题,我的理解依然不太一样,我觉得影调跟色采最好分开讨论比较合适。我从箱底找到这个2008年川西同场景的,有数码单反5D(当年最牛的全幅机,大白兔的全幅还没出来)、胶片100VS、卡片机LX2,哪张是“顶尖的数码摄影器材”?理由是什么? ![]() 色彩,比较常见的是色温的问题,在风光中更加好玩。举例"数码拍室内自然光",以前实验的RAW直接截图,看出色温处理了吗?实验数据如下:上行,9900K,闪光灯加CTB3200K至5500K;下行:5700K,闪5500K。全部手动白平衡,在差别达4000K的不同内容,有意识统一主光源和副光源的色温的实验,“统一”仅是色温的一种玩法,风光还喜欢冷暖色温强烈对比,总之,万变不离其中,如果大概明白《色彩的形成》根源,现场如何玩就随心所欲了。 可能您关注的不是这方面,我跑题了见谅…… 本帖最后由 PC老头子 于 2012-11-12 10:05 编辑 ![]() |
[58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2-11-9 21:20
PC老头子 发表于 2012-11-9 10:01 谢谢PC DX的指点和鼓励!我认真想了想,像云彩的问题确实不能怪色温,应该是阶调的问题,这种情况用慢门拍流水也是,很容易就是死白一片。不知道理解的对否?至于室内自然光人像,就是觉得如果室内有大面积色块影响的话,人物面部的颜色老是有点怪,当然,如果打灯的话就不一样了,而胶片好象更能还原当时的氛围(没有机会接触到最新最顶尖的数码摄影器材,纯属井底之见)。 你的两篇文章我一定认真拜读,以后还请多指教!摄影对我纯属个人爱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
[57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2-11-9 21:13
bootter78 发表于 2012-11-8 23:49 谢谢指点,我最近在看玛米亚的RZ67和RB67,它有一个6X6的后背,不知这两个机器怎么样?哪个好一点?谢谢! |
[56 楼] PC老头子
[老坛泡菜]
12-11-9 10:01
喜欢若尔盖的片子,最喜欢4楼,面对这么平坦的草原,用纵向的张力来处理,深受启发!感谢!
最爱半支烟 发表于 2012-10-28 21:29 对这部份我个人有不同的观点。总体看到器材情结还是重了一些,其实器材只是工具,个人倾向一定要熟悉各工具的特性和优缺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工具,极尽各自的优势,共同为摄影的结果服务。 我个人感觉数码虽然是薄,但其优势恬恬在于色彩。“那云彩的颜色老是很奇怪(特别是青色);还有用数码拍室内自然光人像,色温老是调不准”: 是对色温没有正常的操作。根据色温的原理,数码则更容易纠准,所以我个人以为数码顺光下相对胶片因色彩纯正,更容易出爽朗华丽的成品;涉及到色温我写了篇前言性的文章《摄影基础的基础——色彩的形成 》,未有时间写色温这块具体体会,但隐隐可以看到铺垫。 而爱好者用的胶片一般是日光型,对回户外色温比较吻合,所以感觉“正常了!”。但如果更深入的要求,即便是户外,也有跨度很大的各种色温,胶片也要纠色温。其实对色温的操作早在胶片的前期就有了,具体创始人西老七八年就也有前期校色温的概叹; 我当前用胶片,就是因它的三基色的感光偏移后期修得头大.对于正片可能有胶片问题、有冲晒问题,总之我目前把握还不足。 我个人以为操作问题和设备问题要分开找原因,如果都归结为设备问题会陷于器材购买总满足不了要求,人的惰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于色调的厚薄,我作了如下的思考,欢迎能解决此问题的色友批评指点:《数码摄影高质量地应对户外复杂光线的问题探究》其中胶片的例子刚好有红原的片子,哈哈。举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拍的RDP3,纠色纠了几次都不太满意。(我个人很不喜欢器材坛对作品要求低,搞512K限制,我不得不在JPG上再压缩成JPG在限制大小内,上传影响画质了将就看吧) 不成熟个见,批判参考哈。 本帖最后由 PC老头子 于 2012-11-9 10:24 编辑 ![]() |
[55 楼] bootter78
[泡菜]
12-11-8 23:49
回楼主的话,6*6的最好是带测光
在下用哈苏500C,就个人使用心得,哈苏老5系列的三个死穴决定了它必定属于那种慢工出细活的用家 一是重,一标头套机加后背怎么也要接近2斤,而且这玩意不用放在包里相当占地方,要是再带上个广角和中焦,估计2公斤是起码的了,这只是相机部分,要是有认真的态度,一套三脚架加云台,上个高原拍个雪山就是有态度的自虐了。 死穴2,操作比较复杂,就换个胶片来说,每个步骤都不能出错,不是后背取不下来就是上了胶片装不回去,遇上日出或者落日这种分秒必争的场景,就杯具了,我还经历过在小河边我满头大汗装胶片,旁边色友不小心推到三脚架,相机横摔青石板上的,好在5系列是出了名的耐操,1.4米的高度摔倒机身连凹坑都没留下一个,就过片把手上有点擦痕。 死穴3,对焦慢,几乎没有抓拍的可能,即便能快速对焦,但不能快速锁定曝光,这样就限制了拍摄的题材,只能以静物风景人像为主。 所以,要是腰包略鼓的话,还是考虑下带测光能自动过片的。 |
[54 楼] lovezeiss1984
[泡菜]
12-11-6 22:14
![]() ![]() |
[53 楼] lovezeiss1984
[泡菜]
12-11-6 22:12
继续上图
![]() |
[52 楼] lovezeiss1984
[泡菜]
12-11-6 22:07
6*9 E100VS
![]() |
[51 楼] lovezeiss1984
[泡菜]
12-11-6 22:06
支持胶片,帮顶!
![]() ![]() |
[50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2-11-5 23:21
|
[49 楼] 最爱半支烟
[泡菜]
12-11-5 23:19
|
[48 楼] bootter78
[泡菜]
12-11-5 16:05
07年在318国道,哈苏500C,80标头
![]() |
[47 楼] bootter78
[泡菜]
12-11-5 15:56
07年在新都桥,哈苏500C,80标头
![]() |
[46 楼] bootter78
[泡菜]
12-11-5 15:55
07年在双桥沟,四姑娘山脚下,哈苏500C,80标头
下午3点多钟的时候,忘记算上偏振镜要加爆一档,看上去半夜拍的 本帖最后由 bootter78 于 2012-11-5 16:13 编辑 ![]() |
[45 楼] bootter78
[泡菜]
12-11-5 15:52
07年在塔公草原,哈苏500C,80标头
![]() |
[44 楼] bootter78
[泡菜]
12-11-5 15:41
对于胶片的林林总总,虽然这样那样的是非不断,一旦想到反转的影调,怎么都难以割舍,曾经为了筹钱买5D2,在老婆的怂恿下有卖掉哪套老掉牙哈苏的冲动,但看看哪些底片,还是留了下来
![]() |